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9808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docx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真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题

1.(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A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4.(2016·江苏单科·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

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A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D

6.(2016·天津文综·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

“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D

7.(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8.(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B

9.(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10.(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表1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答案】D

11.(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12.(2015·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

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13.(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14.(2014·上海单科·24)某一宣言称:

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C

15.(201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答案】C

1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答案】A

17.(2014·四川文综·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18.(2014·安徽文综·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①②③④

图5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答案】B

19.(2014·山东文综·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答案】C

20.(2014·重庆文综·8)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

“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

”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图一《百鸽图》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答案】A

21.(2014·天津文综·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22.(2014·安徽文综·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①②③④

图5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答案】B

23.(2016·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

……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

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4分)

【答案】

(2)代表农民利益:

进行土地改革。

(2分)

“全力支持”:

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2分)

24.(2016·浙江文综·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

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

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

“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8分)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8分)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分)

【答案】

(2)经济:

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事业:

反帝反封建。

说明:

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25.(2015·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

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0分)

【答案】(4)日本:

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6分)

2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建议:

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27.(2014·北京文综·40)(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

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

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8分)

【答案】

(1)原因:

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

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28.(2014·海南单科·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

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

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l938年)

材料二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

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6分)

【答案】

(1)原因:

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激励民众抗战;日本奴化政策;文艺界抗战分散。

(7分)

(2)特点:

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