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9969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①当温度低于16.6℃时醋酸可凝结成冰一样晶体

②0.1mol/L的醋酸钠溶液的pH约为9

③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比醋酸消耗氢氧化钠多

④0.1mol/L的醋酸的pH值约为4.8

⑤pH都等于4且等体积的醋酸和盐酸,与等浓度NaOH溶液充分反应时,醋酸液消耗碱液多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④⑤D.②③④⑤

2.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没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待测液盐酸润洗

C.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碱式滴定管的刻度

3.室温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pH=1的NaHSO4溶液:

c(H+)=c(SO42-)+c(OH-)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Na2CO3)<c(CH3COONa)

C.pH=5的下列溶液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水:

①>②>③

D.pH相同的下列三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中的c(Na+):

①>②>③

4.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的时候,负极附近pH增大

B.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有2molNiO(OH)被氧化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是Ni(OH)2-e-+OH-=NiO(OH)+H2O

D.充电时,Cd电极接电源正极

5.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Cl-移向H2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可加适量的Cu(OH)2恢复原溶液(原CuSO4溶液足量)

C.装置①②中的溶液内的H+都在铜电极上被还原,有气泡产生

D.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6.下列各组溶液中的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①H2S溶液;②KHS溶液;③K2S溶液;④H2S和KHS混合溶液(已知常温下KHS溶液的pH>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②>①>④

B.在H2S和KHS混合溶液中有:

c(H2S)+c(HS-)+c(S2-)=2c(K+)

C.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④>③>②

D.在KHS溶液中有:

c(H+)+c(K+)=c(OH-)+c(HS-)+c(S2-)

7.COCl2(g)

CO(g)+Cl2(g)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表示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变化

B.②表示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C.③表示恒压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充入惰性气体体积的变化

D.④表示CO的体积分数随充入Cl2量的变化

8.容积固定为3L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A、2molB,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发应:

A(s)+2B(g)

C(g)+D(g),经反应5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3mol·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mol·L-1·min-1

B.第5min时C的反应速率为0.06mol·L-1·min-1

C.经5min后,向容器内再加入A,正反应速率变大

D.平衡状态时,生成1molD时同时生成1molA

9.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I2(g)+H2(g)

2HI(g)△H=-9.48k.J·mol-1

②I2(s)+H2((g)

2HI(g)△H=+26.48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I(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反应①的生成物比反应②的生成物稳定

10.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

,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

相同的温度下测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C)4c(D)2/c(A)3c(B)2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11.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H2O2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

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

mol/(L·min)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12.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2(g)+C(s)

2CO(g)的ΔS>0、Δ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

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

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

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13.25℃时,氢离子浓度都为1×10-2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Zn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pH:

盐酸小于醋酸

B.盐酸和醋酸分别与Zn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盐酸和醋酸分别与Zn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D.稀释2倍前,醋酸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

14.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

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

2Cl--2e-=Cl2↑

D.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1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ΔH=+49.0kJ/mol

②CH3OH(g)+1/2O2(g)=CO2(g)+2H2(g)ΔH=-192.9kJ/mol

根据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可推知2H2(g)+O2(g)=2H2O(g)ΔH=-483.8kJ/mol

C.1molCH3OH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92.9kJ

D.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二、多选题

1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

C(s)+2NO(g)⇌CO2(g)+N2(g)+Q,平衡时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Q>0

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C.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V逆

D.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PD,则PC=PD>PB

三、原理综合题

17.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a.NaOHb.Znc.Fed.NH3·H2O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

(4)用间接电化学法除去NO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间,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18.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72—与黄色的CrO42—有下列平衡关系:

Cr2O72—+H2O

2CrO42—+2H+现将一定量的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溶液呈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溶液,溶液呈_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

(2)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正或逆),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加深或变浅)。

19.工业上有一种用CO2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CO2(g)+3H2(g)

CH3OH(g)+H2O(g)ΔH=-49.0kJ/mol。

某实验中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甲)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2)若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一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乙)所示,曲线(乙)对应改变的实验条件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加催化剂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增大H2浓度

20.已知Ksp[Fe(OH)3]=2.6×10-39,回答下列问题:

(1) FeCl3溶液可用做净水剂,其净水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酸性MgCl2 溶液中含有少量FeCl3,为得到纯净的MgCl2溶液,可加入___________调节溶液的pH=4,使溶液中的Fe3+变为Fe(OH)3 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_________________。

(3)由FeCl3·6H2O 晶体得到纯的无水FeCl3的合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酸亚铁是制备高纯度活性铁粉的原料,其样品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准确称取草酸亚铁(FeC2O4)样品wg ,将其研成粉末后溶于适量的稀硫酸中(假设杂质不反应)配成250omL溶液。

准确量取20mL 该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 的K2Cr2O7 酸性溶液(用稀硫酸酸化) 滴定至终点,消耗滴定液VmL(还原产物为Cr3+,氧化产物为Fe3+和CO2)。

①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草酸亚铁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①当温度低于16.6℃时醋酸可凝结成冰一样晶体,说明醋酸熔点低,不能证明其为弱酸,故错误;②0.1mol/L的醋酸钠溶液的pH值约为9,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故正确;③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和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是二元强酸,所以硫酸溶液消耗的氢氧化钠多,但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④0.1mol/L的醋酸的pH值约为4.8,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故正确;⑤pH值等于4且体积相等的醋酸和盐酸,与等浓度NaOH溶液充分反应时,醋酸消耗碱液多,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是弱酸,溶液中存在大量的醋酸分子,故正确;答案选C。

2.C

【详解】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没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标准液的体积不变,结果不变,故A错误;

B、酸式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待测液盐酸润洗,待测液盐酸被稀释,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分析,则结果偏低,故B错误;

C、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

分析,则结果偏高,故C正确;

D、滴定前读数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碱式滴定管的刻度,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

分析,则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

本题考查中和滴定操作的误差分析,注意利用公式来分析解答,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误差,都可以归结为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然后根据c(待测)=

分析,若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小;若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大。

3.C

【解析】

【详解】

A、根据电荷守恒,pH=1的NaHSO4溶液存在:

c(Na+)+c(H+)=2c(SO42-)+c(OH-),因为c(Na+)=c(SO42-),所以c(H+)=c(SO42-)+c(OH-),选项A正确;

B、等浓度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pH大小NaOH>Na2CO3>CH3COONa,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Na2CO3)<c(CH3COONa),选项B正确;

C、氯化铵促进水的电离,醋酸和盐酸抑制水的电离,pH=5的①NH4Cl溶液②CH3COOH溶液③稀盐酸溶液中c(H+)水:

①>②=③,选项C错误;

D、酸性:

CH3COOH>H2CO3>HClO,根据盐类水解规律: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故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

①>②>③,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溶液酸碱性分析,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理解应用,盐类水解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因素的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

盐类水解规律: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水的电离:

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4.C

【解析】

【详解】

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电池反应为:

Cd+2NiO(OH)+2H2O=Cd(OH)2+2Ni(OH)2,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d-2e-+2OH-=Cd(OH)2,OH-被消耗,负极附近pH减小,A错误;

B、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有2molNiO(OH)被还原,B错误;

C、充电时为电解原理,阳极电极反应式是Ni(OH)2-e-+OH-=NiO(OH)+H2O,C正确;

D、充电时Cd电极为阴极,接电源的负极,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二次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充电时为电解原理;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是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是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电极的连接:

正正连,负负连。

5.D

【解析】A.锌比铜活泼,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盐桥中的K+移向原电池的正极,Cl-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移向硫酸锌溶液,故A错误;B.装置②中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铜、氧气和硫酸,工作一段时间后,可加适量氧化铜恢复原溶液,如果加入Cu(OH)2,多加了氢和氧,相当于多加了水,不能恢复原溶液,故B错误;C.装置②中溶液内的H+没有在铜电极上被还原,是铜离子被还原,故C错误;D.装置②b极为阳极,b极上,溶液中的水放电生成氧气,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pH降低,故D正确;故选D。

6.B

【详解】

A、H2S溶于水会电离出H+,其溶液呈酸性,而且多元弱酸的第一步电离比第二步电离大得多,K2S溶于水时S2-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形成硫氢根离子,从而使其溶液呈碱性,H2S和KHS的混合溶液中KHS电离出的HS-对H2S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c(H+)从大到小的是①>④>②>③,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②>④>①,选项A错误;

B、在H2S和KHS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

c(H2S)+c(HS-)+c(S2-)=2c(K+)=0.2mol/L,选项B正确;

C、④H2S和KHS混合溶液中H2S的电离受HS-的抑制,c(H2S)最大,①H2S溶液中H2S部分电离,主要以H2S分子存在,c(H2S)次之,②KHS溶液中HS-水解产生H2S,而③K2S溶液第二步水解才产生H2S,②中c(H2S)大于③中的;所以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④>①>②>③,选项C错误;

D、在KHS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H+)+c(K+)=c(OH-)+c(HS-)+2c(S2-),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D

【详解】

A、此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故A错误;

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速率同等程度增大,速率变化曲线不符合,故B错误;

C、恒压下,充入非反应气体,容器体积增大,组分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

D、增加氯气的物质的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降低,符合图象,故D正确;

答案选D。

8.D

【解析】

【详解】

A、5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6mol·L-1·min-1,故A错误;

B、5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mol·L-1·min-1,故B错误;

C、A是固体,增加固体的量,速率不变,故C错误;

D、生成1molD时同时生成1molA,可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正确。

9.C

【详解】

已知:

①I2(g)+H2(g)⇌2HI(g)△H=-9.48kJ•mol-1;②I2(s)+H2(g)⇌2HI(g)△H=+26.48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I2(g)=I2(s)△H=-9.48kJ•mol-1-26.48kJ•mol-1=-35.96kJ•mol-1,

A.n(I2)=1moL,n(H2)=1mo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故A错误;

B.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

C.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I2(g)能量大于I2(s),故C正确;

D.反应①、②的产物都是HI,状态相同,稳定性相同,故D错误;

故选:

C。

10.D

【分析】

在容器的容积不变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的比。

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

,则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

由于产生了

,则同时产生

的D,还有未反应的反应物A:

2.8mol,

1.2mol,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所以C是非气态物质,而D是气体。

【详解】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故A错误;

在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

,则反应消耗

,B的平衡转化率是

,故B错误;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是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常数就不变,故C错误;

由于C不是气体,所以增加C,平衡不会发生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11.C

【详解】

A.0~6min时间内,△c(H2O2)=0.002mol÷0.01L=0.2mol/L,所以v(H2O2)=0.2mol/L÷6min

mol/(L·min),A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

C.6min时,c(H2O2)=0.002mol÷0.01L=0.2mol/L,C错误;

D.6min时,H2O2分解率为:

=50%,D正确。

答案选C。

12.C

【详解】

A.由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可知△S>0,由图中温度高,平衡时c(CO2)小,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知△H>0,故A错误;

B.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曲线I为加入0.1molCO2,曲线II为加入0.2molCO2,若平衡不移动,体系的总压强为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但加压CO2(g)+C(s)⇌2CO(g)平衡逆向移动,为使c(CO2)相同,则加热使平衡正向移动,则体系的总压强为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故B错误;

C.状态II、状态Ⅲ的温度相同,状态II看作先加入0.1molCO2,与状态Ⅲ平衡时CO的浓度相同,再加入0.1molCO2,若平衡不移动,Ⅱ状态CO的浓度等于2倍Ⅲ,但再充入CO2,相当增大压强,平衡左移,消耗CO,则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故C正确;

D.状态I、状态Ⅲ的温度不同,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逆反应速率为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故D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

【分析】

n(Zn)=

≈0.00046mol,根据Zn~2H+得,锌完全反应需要n(H+)=0.00046mol×2=0.00092mol,100mL,氢离子浓度都为1×10-2mol·L-1的盐酸中n(HCl)=0.01mol/L×0.1L=0.001mol,所以盐酸略有剩余,氢离子浓度都为1×10-2mol·L-1的醋酸浓度大于盐酸,所以100mL醋酸中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醋酸过量较多。

【详解】

A.氢离子浓度都为1×10-2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稀释2倍后,醋酸继续电离,稀释后两溶液的pH:

盐酸大于醋酸,故A错误;

B.醋酸过量、盐酸略有剩余,所以生成氢气的量与锌的质量成正比,两种溶液中锌的质量相等,所以放出的氢气一样多,故B正确;

C.起始时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不断电离出氢离子,导致反应过程中醋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则醋酸反应速率大于盐酸,故C错误;

D.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H+),因此c(H+)>c(CH3COO-),故D错误;

故选B。

14.A

【解析】

【详解】

A、铁如果作阳极,则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此时得不到氯气,A错误;

B、阳极生成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pH降低,B正确;

C、阳极生成氯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