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0037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西省晋中市艺术班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艺考班4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热播,据史书记载: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势推迁”反映了秦朝政治制度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故B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时代的趋势要求,不是强化君主个人独裁,故A选项错误;秦朝没有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故C选项错误;削弱三公九卿的权力是为了加强皇权,且材料主旨不在于此,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事势推迁所必至”,学生通过高中文言文的训练和学习应该具备分析这个关键信息的能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雍正年间,苏州地方官府告示:

“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停工),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

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个月示儆”。

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地方政府保护

B.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

C.政府维护雇佣关系的正常秩序

D.资本家勾结政府压制工人罢工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官府并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官府保护的是社会秩序,所以A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合,故可排除;清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可排除B;依据材料中的“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停工)”这此信息可知,官府保护的是生产秩序,是在维护社会稳定,故选C;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在19世纪70年代,清朝的雍正年间,还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也就没有所谓的资本家,故可排除D。

3.梁启超曾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其中“李鸿章之识”的重要例证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力主预备立宪,实现政治改良

C.投身洋务运动,发展近代工业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杰出代表与主要实践者,故C项正确;AD项不是“李鸿章之识”,排除;B项是立宪派的主张,排除。

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钱穆论述的“封建政治”解读正确的是

①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

②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实行郡县制

③带有深厚的贵族政治的特征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是“郡县政治”的经济基础,故①排除;郡县制是以地域为主要依据的,故②排除;根据材料“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政治”主要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因此是以血缘为主的贵族政治,当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B,ACD项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郡县政治”和“封建政治”的内涵,之后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其各自的特点,对应着材料的叙述来一一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5.“刘邦在继承秦的制度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采取折中主义。

这似乎是鉴于秦朝短期间内过度集权化导致‘孤立而亡’,又要根绝战国的地域纠纷温床,不得已推行的。

”这里的“折中主义”指

A.刺史制

B.郡国并行制

C.内朝制度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刘邦”“在继承秦的制度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折中主义”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AC项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排除;D项是秦朝实行的,排除。

【点睛】“刘邦”“在继承秦的制度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是关键信息。

6.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

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

“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可知,“公正之士”反而被放逐,这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正性的绝妙讽刺,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7.1787年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

“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法。

”他的话为双方的争吵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不包括

A.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建联邦政府

B.众议院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席位

C.参议院不分大小每州两个席位

D.南方以3/5的比例将奴隶计入州人口总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中“两边各削去一些”及美国制宪会议的背景可知,富兰克林说此番话的目的意在使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妥协,各放弃一些要求达成一致,故B和C选项协调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干;D选项协调南北方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干;三权分立的原则组建联邦政府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符合题意。

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这说明

A.德国的民主政治程度比较低

B.联邦议会地位明显高于帝国议会

C.帝国宪法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帝国宪法是一部封建性质的宪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

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有权控制议会、任命宰相等,说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德国的民主政治程度比较低,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地位的高低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虽然帝国宪法保留了专制传统,但标志着德国代议制的建立并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从而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帝国宪法是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故D选项错误。

9.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

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

C.大部分主权丧失,封建经济为主

D.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统治的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所谓半殖民地,指部分丧失国家主权,所谓半封建社会指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体系不完全瓦解,是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故选C;A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机械的错误理解,排除;B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片面理解,排除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丰富的内涵,D只是涉及到政治方面,排除。

10.“《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

这是指《资政新篇》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政新篇》。

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所以它使太平天国运动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了,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反映农民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是《天朝田亩制度》,不是《资政新篇》;因为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并未真正实行,所以没有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新的生机,也没有开启太平天国的新使命,C、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近代某条约规定: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该条约的签订

A.客观上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商品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沙市……重庆府……苏州府……杭州府。

”结合所学《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可知,这一条约是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开始的,故A项排除;B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马关条约》导致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排除。

【点睛】“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沙市……重庆府……苏州府……杭州府。

”是关键信息。

12.近代某一法律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该法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故A项错误;封建制度的终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故D项错误。

13.“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南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D.八七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指的是改变之前的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而是要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故C选项正确;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8月发生,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5月4日发生,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8月7日召开,为当时混乱的党指明了方向,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

14.俄罗斯社会科学家米诺夫写到:

“(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

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

”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B.“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C.“受教育阶层”指无产阶级

D.“现存政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关键信息“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即体现是在“二月革命以后”,即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时期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时期。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的民主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受教育阶层”,即指资产阶级,排除C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关于俄国的十月革命,是高考重要考点。

首先,要注意把握十月革命的阶段及特征,诸如“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

其次,要注意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点,包括推翻的对象以及革命性质,这是难点所在。

即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15.宋代,商品构成由奢侈品主导型转变为生活、生产品主导型,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如粮食、布匹等)和生产资料(如土地,耕牛等)进人流通领域。

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工商业服务群体单一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下层民众消费水平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宋代时期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体现了商品流通种类日益丰富,农产品商品化现象出现,人们日常生活与商品市场紧密相连,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材料中商品以生活、生产物品为主导,无法体现服务群体的单一,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

D项,商品构成由奢侈品主导型转变为生活、生产品主导型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无法反映下层民众的消费水平,排除。

16.下列航海家所带船队穿越印度洋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横越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①排除。

麦哲伦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②符合题意。

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到达了好望角,③排除。

达·伽马则绕过非洲经印度洋到达印度,④符合题意,②④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

①排除,A选项错误。

③排除,C选项错误。

③排除,D选项错误。

【点睛】新航路开辟的代表及成果:

1492年,哥伦布最早发现美洲大陆;1487年,迪亚士到达印度洋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找到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17.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这样设置课程是因为

A.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B.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C.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性别歧视

D.经济发展淡化社会等级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19世纪中期”“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可知,工业革命后促使男女学习着不同课程,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排除A项;C、D两项同样也没有在题意中得到体现,排除。

18.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提出:

“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1935年决定:

“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

”这些决策的实施

A.彻底调整我国极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B.改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基本方向

C.致力于围堵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

D.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一定的物质准备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工厂内迁的战略布局适应了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局势下的备战需要,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工厂内迁有利调整我国工业布局,但“彻底调整”说法错误,排除。

B项,材料现象与国民经济建设内容无关,排除。

C项,1935年工农红军已突破围剿并转向陕北地区,故排除。

19.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这说明当时

A.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B.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C.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依据材料“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认识到儒家教化作用的局限性,从而转行法家之道,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儒家“仁义治天下的思想”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意识;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和法家追求的目标都是“治天下”,只是实现方式不同;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商鞅否定儒家治国思想,转行法家之道,说明两者并未融合。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李贽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批判礼教的虚伪,强调人有正当的私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属于李贽的主张,B选项正确,排除。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属于李贽的主张,C选项正确,排除。

批判礼教的虚伪,强调人有正当的私欲属于李贽的主张,D选项正确,排除。

21.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活字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

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火药推动世界军事变革,有助于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上述分析,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上述分析,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上述分析,排除。

【点睛】本题可以得到的史实类选择题备考启示:

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在此基础上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四大发明外传及其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

22.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了一个司马相如的书房场景,根据事实判断道具正确的是

A.一本印制的《子虚赋》

B.书案上有一方正质朴的印章

C.墙上挂有临摹的《兰亭序》

D.书案上还有一本《三国演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司马相如是西汉人物,印章历史悠久,西汉时期早就存在印章,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故答案为B项;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出现活字印刷,A项排除;《兰亭序》是魏晋时期王羲之的作品,C项排除;《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作品,D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史实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如下:

其一,精准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历史概念、主干史、主要原因和主要影响是关键。

其二,理解一些常见的历史分期及其阶段特征,有助于有效排除干扰项。

23.某位古希腊哲学家说: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该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古希腊学者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苏格拉底,故B选项正确;普罗塔哥拉的主张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忽略知识和道德,故不选A选项;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思想主张是以唯心主义为主,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没有具体提出知识的重要性,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是柏拉图的学生,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没有具体主张知识的重要性,故不选D选项。

24.启蒙运动时期,某思想家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的理论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

关于这位思想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他指出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D.他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的统治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可知是指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其主张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

A项是指伏尔泰,C项是指康德,D项是指卢梭。

故ACD三项排除。

25.某科学理论成功解释了潮汐现象、发现了宇宙运行的普遍法则,且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该理论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发现了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规律

D.对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某科学理论成功解释了潮汐现象、发现了宇宙运行的普遍法则”可知此理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一部分,此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故D正确;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故A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B错误;普朗克的量子论发现了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故C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26.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l7—18世纪的英国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

【答案】

(1)制度:

三省六部制。

作用:

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设计:

君主立宪政体。

如何: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

(3)表现:

①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②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

【详解】

(1)制度:

依据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可知是三省六部制。

作用:

依据材料一“共议国政”“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信息和所学从共议国政,提高行政效率以及强化君权回答。

(2)第一小问设计: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是君主立宪政体。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从《权利法案》的颁布以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方面思考回答。

(3)表现: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