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0310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docx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我们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现在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更高的要求,我们还不适应。

(二)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困扰着我们。

去年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额大概是1800多个亿,现在对相当多的地方院校来说,主要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国家的财政性投入,而是收费。

有的学校甚至收费占到了总经费的百分之七八十,而我们的收费在学校看来还是比较低的,但是,社会上对收费问题已经提出了比较强烈的疑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再进一步大幅提高收费。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陷入了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据了解,教育部的学校在经费问题上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教育部所管理的学校去年年底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其中个别怪物般庞大的大学贷款余额超过了30亿,每年光还利息就要将近两个亿,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每年给它的拨款。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江苏省,它的财政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江苏全省的高校贷款余额也超过了100个亿,这个问题非常突出,致使我们有些大学大楼盖起来了,但是内部的教学仪器空空荡荡,不能够满足需要。

刚才参观外事学院,我看到设备还是非常好的。

(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1998年到2004年我们的本专科学生数从340.7万增长到了1333.5万,同期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仅由40.7万人增长到85.84万人。

显然,扩招后我们的生师比一下就由以前的过低变成了生师比过高,生师比过高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200人的外语课堂,外语课一般公认以16到17人为佳,三四十人在一个课堂里就已经很凑合了,200人怎么有开口的机会呢,没有开口的机会就谈不上外语教学的质量。

另一方面,在师资的提高上也存在着问题。

历来我们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工作就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过去培养新教师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学生毕业留校当老师,先给老教师当助教,帮着批改作业,听老教师怎样讲课,然后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去备课,再然后才是独立去讲课,而且还需要老教师在旁边听。

这样一点一点地逐渐由上比较少的课到上比较多的课。

但是,现在我发现,相当一些学校今天还是学生,明天就成为了教师,最多进行半周到一周的校纪校规等基本要求的培训就变成了教师,这样的教师他怎么能够教好学生。

我们知道教师数从40.7万增长到85.84万人,增加了40多万,但在这个过程中又有着10万左右的老教师退出了现职,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50多万高校教师是教龄不足五六年的教师。

在教育界有这么一条公认的惯例:

没有五到十年的时间,是培养不出一个合格教师的。

这样的话,实事求是地讲,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不够合格的。

同时,我们教师的在岗提高大多是通过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而进行的。

在这种生师比很高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抽出时间来思考教学问题,进行教育问题研究,这样使得教师今后的发展又遇到了障碍,这个问题相当突出。

如果不能够使这些不合格的教师变为合格的教师将会毁掉我们的高等教育。

(四)我们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是在跑步进程中实现的,而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简单的变化问题,而是一定性质上的变化。

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现在的学校种类五花八门,有研究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学型的以及高专高职等各种各样的类型。

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我们经常会说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但是现在只是这些名词提出来了,到底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恐怕到现在为止,真正能讲清楚的人并不多。

同时我们适用于本科生的教材并没有准备好,培养模式也没有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五)我们出现了大批的新建院校,在五六年里就新建了1000所高等学校,这些已经占到学校数目的一半,这些学校无论管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还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果这些学校不能够和其他老的学校一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这样的话我们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没有保证的。

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和评价:

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和实现社会现代化,80年代以来教育制度改革和教育政策的调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发展大于改革,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令人瞩目;但在体制的更新和教育价值、教育品质的提升上乏善可陈。

1、政治与教育、学术的关系的变化。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日益倚重知识权威的过程。

对教育、学术而言,需要从阶级斗争、政治至上、官本位的党治文化,转为建立教育的主体地位和学术本位的管理,以及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在制度层面的裹足不前,体制障碍成为影响中国教育和学术发展的严重因素。

2、新的教育方针,从为政治服务转为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一个有限的进步,其价值依然是国家功利主义的。

但在教育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国家与社会力量的消长都在发生某种变化,教育地方化、多样化的局面开始出现,体制外的教育开始生长。

3、就教育决策而言,政府包揽过多、行政主导的弊病并未解决,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并未根本改变,教育管理、教育决策中行政化、长官意志主导的倾向严重(如高校合并、扩招)。

在新的利益格局下,由于公民、其他利益集团缺乏民主参与、表达的渠道,形成“教育利益集团”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共政策的情况(如重点学校制度、保送生制度等)。

另一方面,以争取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教育决策,导致许多有违教育规律的行为(如标志性高中等)。

4、在发展主义、经济主义的发展背景下,教育目标以增长和效率为追求,在总量的增长中,出现价值的失衡和扭曲,突出表现为农村教育的薄弱和边缘化;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突显,教育品质恶化。

5、就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而言,超越持续50余年的精英主义路线,基础教育均衡化、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方针已经提出。

在学校教育的现实中,仍处于国家本位与个人本位价值混合和调整的状态。

6、就社会现代化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和学校制度。

它意味着建立教育的公共性、全民性、人文性、民主性,建立教育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学术本位、学术内行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等等。

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并结合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以资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制定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借鉴。

21世纪,中国将步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的基地,大学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将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探讨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无疑对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制定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办学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也正在引入市场机制,以实现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国家、企业与个人都是教育的受益者,依据经济学上的成本分担理论,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国家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2l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将进一步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这也是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国家各级政府办学

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正在由以中央拨款为主改变为中央和地方拨款相结合的形式,并且逐步向以地方政府拨款为主(主要指省级政府)的方式转变。

据统计目前我国政府拨款只能满足高校维持运作开支的50%左右,其余50%的经费要靠高校自己去筹措。

但这不能根本上解决公立高校的办学经费,国家各级政府还应该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有位西方国家的校长曾经说过“谁在最不应该节俭的地方节俭,谁就将失去未来。

”我国教育经费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首先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社会力量办学

社会力量办学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

企业办学和个人办学。

企业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其中的核心是人才市场的挑战,对企业来讲,能否拥有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将从根本上决定其在21世纪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胜负。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企业投资办学不失为明智的举动。

有远见的企业家,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已经投资于高等教育领域。

但是,目前社会力量办学还不规范。

毕竟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并不是容易把握的事,并且需要很多资源(包括资金、场地、校舍、实验设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不是仅仅有钱就可以办学的。

因此国家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的办学行为。

目前已有部分民办院校由于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被宣布停止办学。

二、办学权力自主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着“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原则,全国已有612所高校合并组建为250所,原国务院部委管理的400余所高校多数改为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

初步建立起了中央和省两级政府管理的体制,国家各部委原则上不再办学。

政府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规划、拨款、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进行宏观管理,确立和落实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

相应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办学活力和主动适应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高校办学权力自主化突出地体现在内部财务管理、用人制度、面向社会等三个方面。

(一)高校内部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高校的经费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因此高校在经费的使用上向国家直接负责的方式将会发生变化,还必须向除国家外的投资主体负责。

我国有部分高校已经在尝试建立*骆永进:

男,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9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

骆永迸: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87现代大学制度,与传统的大学制度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立学校董事会,负责筹集办学经费,校长向董事会负责。

学校办学经费的使用权也由校董事会负责,不必层层上报,这样高校财务管理的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

(二)高校用人制度

高校的用人制度一直在困扰着高校管理人员和广大教职工,由于长期以来计划体制的影响,高校没有较大的用人自主权。

但是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用人制度的改革,以便建立起有利于发掘和鼓励人才的用人机制。

改变过去统得过死的用人制度,允许高校教师自由流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本身的潜力和才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有利于教师个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高校创造更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以吸引人才。

从整体上来讲,高校用人制度的改革,可以使教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三)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主要是指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间接为社会服务,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的培养规格也必须多样化,并且能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做及时的调整。

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办学形式多样化

随着学习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不但适龄人口即18—22岁的人,需要接受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已经参加工作的成人也需要接受适合其实际需要的、各种各样形式灵活的高等教育。

为了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职业的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比如:

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种短期的在职培训等等。

(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高等教育逐渐融合

以前由于办学条件的制约,我国的非学历高等教育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偏见,导致其办学规模小、质量低,影响着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向在职人员的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将成为一种必须,而不仅仅是学历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我国高等学历教育也将进一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这意味着,高等学历教育也将为了满足社会各阶层对高等教育的多样需求,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将会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逐步放宽招生条件;在学习年限上将打破全日制的模式,向全日制和部分时间制结合的方式转变。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并逐步向相互融合方向发展。

(二)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将构筑起我国21世纪终身教育体系2l世纪我国将步入学习化社会,学习将会成为每个人的终身需要。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将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学习者对高等教育的

需求,将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成人高等教育是指高等学校和其它高等教育机构为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成人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不受年龄的限制,并且办学形式比较灵活,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继续高等教育的需求,其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成人高等教育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加快科技进步的速度,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社会对科技型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科技人才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于其对学习对象的年龄限制少,形式灵活,尤其是不要求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到校学习,不影响学习者个人的日常工作,给予学习者高度的学习自由,因此从一开始实施自学考试,其发展速度就比较迅速。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时间将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人们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要求接受继续高等教育的愿望将更加强烈。

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立体式终身教育体系是21世纪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管理科学化、民主化随着我国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也将进一步走向深入。

21世纪高校的管理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将由专制管理向民主化管理方向发展。

(一)高校内部管理机制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与决策科学的发展及其在高校管理当中的应用,我国高校将进一步由过去的以经验管理为主的方式向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管理为主的方式转变。

以往的学校教育管理只强调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管理同一般管理的共性,过多地强调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偏重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方式。

譬如说高校普遍没有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Ⅷs)这一万方数据88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第1期重要的现代管理工具,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高校本身却在为政府和企业开发各种管理信息系统。

是高校自身没有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吗?

应该不是,因为他们在推销其科研成果时,极力向用户宣传其使用价值。

那么原因在哪里呢?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高校的管理者过多地强调教育领域的特殊性,而没有充分注意和强调教育管理同一般管理的共性。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管理的本质是现代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教育管理是管理的一个分支。

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该着重强调教育管理中管理的一面,有意识地将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到高校的实际管理当中,促使高校管理由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方向转变,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更有效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及其近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

(二)管理民主化

现代大学在学术与具体事务的管理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尤其是有着学术自由的传统,最早提出并实施学术自由的是德国的冯•洪堡,现代美国高校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大学里面普遍设有教授委员会,其主要任务与使命是对学术方面的事务做决策。

现代大学的这一特征,表明了教授在学校事务,尤其是学术事务的管理当中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力。

这也是现代大学管理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国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深入,教授在高校管理尤其是在学术事务的管理中将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力,这是现代大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国高校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之一。

现代大学在管理方面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在对学生具体事务的管理上,给予学生自己很大的自主管理的权力。

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包括学生成立各种社团,设立学生管理机构),大学只是在宏观上给予方向性的指导。

在这一方面,我国地方高校也在积极行动。

具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学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过程,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成立学生会,管理具体的日常学生事务。

学校设有主管学生工作的机构,负责审批学生社团,指导学生会的管理工作,但仅限于在宏观层次上的指导。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正在向科学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21世纪我国高校管理仍将向这一方向发展。

五、网络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影响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网络化更是发展神速。

仅以美国为例,据统计到1998年,在美国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占总数的60%左右,比三年前增长了3倍,其余学校也将在3年内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上学习得到相应的学历和学位。

(一)我国网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顺应高等教育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已经批准31所高校进行网络教育的试点,其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招生。

根据教育部关于试点高校开展远程教育的政策,获得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可以进行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向修满学分的学生发放学历和学位证书。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中国目前网上学生已达18万人。

网络的优势在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利用现代资讯技术和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把网络与教学直接连接起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可以自由选择上网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这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随着我国网上高等教育的开展,将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二)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已有400余所大专院校建立了校园网,但离真正的远程教育和网络建设还有一定差距。

即便是已经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高校也基本上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的基于电视广播的远程教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网上传输的课件基本上是纯文本式或者是可以传输声音、图像和文本的多媒体课件,还没有实现远程实时、互动式教学。

这就限制了网上教学的形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和教师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要使远程网络教育更好地发展,并体现其突出的优势,必须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并且开发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软件;进一步完善远程网络教育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向着网络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为更多的公民提供高质量的远程网络教育。

六、大众化、普及化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即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大众化,正向普及化阶段发展。

当前我国也在积极地推行高校扩招政策,正在向大众化的方向奋斗。

(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就在人们关于高校扩招是否合理的议论当中,我国高校近年普遍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0.5%,万方数据骆永进: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年已超过11%。

根据乐观的估计我国原定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有可能提前实现。

暂且不论高校扩招有利于拉动内需,以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单从高校扩招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即从受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出发,高校扩招,对逐步实现大众化的目标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2l世纪的目标——高等教育普及化

随着在2l世纪初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得到实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说高等教育普及化是2l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是任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数量发展与质量提高两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我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如何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过程中处理好这一矛盾,应是所有关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士着重考虑的问题。

七、国际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各种说法,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为了本文论述的方便,在这里将其内涵归结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大学教育面向世界,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吸收、借鉴世界先进办学理念为核心,改造高等教育及其管理模式,进而达到提高本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活动。

是将国际的多文化的因素综合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中的一个过程,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有利于各国利用国外资源,促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我国从1978年开始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的跨国交流与合作办学的范围在迅速扩大,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

国内各个大学都很重视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知名大学更是重视这一点。

北京大学自从1998年百年校庆后,掀起了新一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潮。

目前,北京大学已经和遍及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的174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

清华大学近年来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

在扩大与国际教育、学术机构交流的同时,清华大学与海外企业界也保持了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企业合作委员会海外部成员已达28家,增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促进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除了知名大学的国际化行动之外,国内其它地方大学也在积极地推进自己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我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

(二)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目前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中国进行双边市场准入谈判的三十七个世贸组织成员中,已有三十六个同中国结束谈判,只剩下墨西哥还没有同中国签协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重点已经由双边谈判转入多边谈判,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书等多边法律文件的起草工作。

如果后续谈判顺利的话,我国将在21世纪初叶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人世将会使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如何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维护中国的利益,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都从客观上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素质国际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向国际开放,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开放式大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成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主题。

在这里,我们触及到大学的“精神”所在。

无论是政治,还是哲学,大学乃在于培养具有德性而非甘于卑俗的人,追求真知而非听命于意见摆布的人,践行伦理而非恣意而为的人,能够面对世间那些根本的冲突,担负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的后果的人,而不是推卸和逃避责任的人。

一句话,大学乃在于培养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自由人。

因此大学是什么就不难回答:

大学是自由、开放、独立、容忍、追求真理、秉持理想的象征。

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谈论,可以拥有理想主义的精神堡垒,任何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言论而受到打击、谩骂、羞辱、驱赶。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无神论、神鬼论,兼容并包。

学生自由组织辩论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畅所欲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