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703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doc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

分析的文献综述

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

金融10—02

姓名:

陈---程--张--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危机的爆发带来了全球信贷紧缩,与美国房地产的衰退结合和共同作用,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放缓,并且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更糟的是从2008年l0月后,由美国国家刺激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侵蚀实体经济。

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失业率剧增,世界经济出现衰退。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难逃牵连,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

本文献主要通过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为例来分析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并且结合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对稳定我国稳定金融系统做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政策性建议

一、金融危机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既是经济危机的分界点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临界点,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剪刀差形态不断扩大,而且八十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都是以虚拟经济为导火索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虚拟经济的不断扩张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给一国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虚拟经济所持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指导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抑制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繁荣,因此正确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当今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首先要认识虚拟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虚拟经济产生之初,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资金的流动,来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后来随着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规避风险就成为了虚拟经济的另一大功能。

通过这两点,可以看出合理的虚拟经济发展对经济的整体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危机。

但是物极必反,近年来,由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松懈以及相关立法的滞后,虚拟经济的高盈利性驱使着各国金融机构不断对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进行创新,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我们知道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的,因为这种定价方式考虑到了对未来的预期,这种预期既包括对未来个人情况的预期,也包括对国家宏观环境政策导向的预期所以,具有内在的波动性。

在这种波动下,虚拟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偏离实体经济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这种偏离超过了合理的范畴,那么这种偏离所带来的就是所谓“泡沫”了,这种泡沫并不是真实的,因而高度的泡沫化就增加了经济运行的系统风险,当这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于虚拟经济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资金流动速度快范围广,所以,当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危机会沿着资金流动的逆向渠道进行传播,继而扩大影响范围。

这就是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的辩证关系。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标与本的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现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生产能带来人们的效用和福利的产品或者为其服务的经济活动;而虚拟经济是通过虚拟资本增值带来权益收益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驱动现代市场经济增长。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是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的发展使虚拟经济产生的基础,但是虚拟经济又对实体经济增长起反作用。

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

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

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

资金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

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

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

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

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

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

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

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

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三、传导渠道

出口贸易减少

虚拟经济流动性不足

实体经济下滑

金融危机

投资需求减少

消费需求减少

(一)出口传导机制

美国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传导到中国实体经济的。

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美国和欧洲市场占中国总出口的40%,由于美、欧、日陷入衰退已不可避免,中国出口也必然会随之放缓,对出口企业和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其中2009的年2月出口同比下降了25.7%。

具体来说,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国的出口:

1.美国进口需求下降。

(1)收入下降。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收入减少,这将改变近年来美国消费的财富驱动型格局,削弱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消费需求。

根据美国纺织品贸易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成衣价值共计138.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3%。

金融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

美国心理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生活压力倍增,10个美国人中就有8人对目前的经济状况表示非常担忧,这在过去从未有过。

(2)融资困难。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出现投资亏损而出现惜贷现象,违约率上升造成金融机构提高了对各类贷款的审核,即使是被评级机构评为AAA的巨头企业都只能以苛刻的条款借贷,至于普通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导致美国居民与企业均面临较严重的信贷紧缩。

(3)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后,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纷纷开始裁员,高盛集团、施乐、惠普、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雅虎等著名公司都己宣布裁员计划。

2009年3月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2月份失业率达8.1%,创1983年12月以来失业率最高纪录。

失业的增加降低了美国民众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需求。

2.其他国家进口需求的下降。

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已经将金融危机传染到欧洲、日本及新兴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0月8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因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面临193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冲击,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显著低迷时期"欧洲经济已出现下滑,欧元区2008年第二季度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时下降,导致当季经济收缩0.2%,为欧元诞生以来首次负增长。

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萎缩年度环比达12.7%,为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差"经济下滑,导致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少。

3.国内企业出口意愿降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企业没有足够的出口意愿,因为出口换来的外汇,缺乏好的投资出路,外汇或外汇金融资产存在巨大的贬值风险,出口企业的坏账明显增加。

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坏账的重灾区,大量拖欠出口商货款也成为美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

近期美国破产法院公布的多起家具!

五金机械类破产案中,大部分债权人都是中国企业和供货商。

4.出口竞争力下降。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相对于美国国内替代品的价格,从而造成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相对下降。

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5.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转弱,失业率上升。

各种名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纷纷出笼,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

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针对我国,占833%。

WTO的调查显示,2008年贸易伙伴国针对中国倾销商品的指控共发起了37项调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6%。

2009年美国在刺擞经济的方案中提出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欧洲一些国家在救助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试图将利益圈在国内,甚至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

(二)投资传导机制

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3个因素,导致中国的投资需求减少。

1.银行惜贷。

金融危机对投资最直接!

也是最大的影响是银行惜贷,也就是说银行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或者提供贷款时利率很高。

尽管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央行在不断地调低基准利率水平,但决定企业筹资成本的市场利率却不降反升.面对筹资困难以及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萎缩。

为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己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商业银行仍然面临存款激增、贷款难放的困局。

2.因出口下降导致投资减少。

由于我国外向型企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外,当金融危机导致出口规模下降时,出口企业被迫取消或推迟原有的投资计划,一些在建投资项目也暂停。

3.投资商撤资.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项目的投资商因经营出现困难或对市场前景担忧,开始将激进的投资计划束之高阁,现金为王策略成为上选.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中国影视圈,多家北京、广东、上海影视公司遭遇撤资风暴,影视剧相继停止拍摄或缩减投资规模,导致部分影视公司收不回片款,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

(三)消费传导机制

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两个因素,导致中国的消费需求减少。

1.消费者收入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增长9%,比2007年回落2.4个百分点.另外,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恶化,失业增加,使得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降低,影响了消费。

2.消费者信心下降。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居民对经济预期转向悲观,将导致消费回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由2008年1月的为95.6下滑到2009年l月的8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