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0969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docx

04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

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

王卉彤

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环境经济所所长

课程前言

大家好!

我们这一讲的内容是《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并且指出“节能减排是中央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节能减排作为一个词语出现在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不仅提出了节能减排这个词语,并且赋予了节能减排重大战略决策的地位,也强调了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节能减排?

为什么节能减排在目前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许多学者都给出了节能减排的定义。

节能减排的定义有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说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环境有害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排放。

从狭义上来讲节能减排仅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节能减排实际上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的一个词语,在国际社会社会上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热门话题。

中国在减排前面加上了节能二字,从节能减排这个词语的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把节能和减排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可以说节能是减排的重要基础。

为什么国际社会没有在减排前加上“节能”二字,而我们国家却把节能和减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呢?

这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有关。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最上面的这一根线是从2001—2006年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的走向图,其他的几根线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的一个能源利用效率的走向图。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处于下降态势,从2001年的1万美元11.47吨标准煤降低到2007年的1万美元8.06吨标准煤,年均下降率为5.7%。

尤其是2004年以来下降更快,2004—2007年四年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89吨标准煤/万美元,年均下降率是12.3%,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的。

但是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效率还是比较低的。

以2006年为例,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9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3.7和5.4倍,是印度和巴西的1.4和3.3倍。

这也就是当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概念的时候,它的狭义定义仅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也就是说在“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概念的时候,强调的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来达到减排的目标。

一、“节能减排”政策背景

节能减排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提出是有着两大背景:

一个背景是我们国家有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另外一个背景是我们国家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减排的强大压力。

从内在动力来讲我们国家之所以要节能减排是因为我国的能源消费缺口持续存在。

我们来看一下2008年的能源供需数据:

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5亿吨标准煤,比2007年上升11.8%,是2001年13.74亿吨标准煤的1.93倍,期间年均增长11.6%;

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9.1亿吨标准煤,是2001年14.32亿吨标准煤的2.03倍,期间年均增长14.7%;从这两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能源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是11.6%,而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是14.7%,消费总量是高于生产总量的增长率的。

仅以2008年来看,能源供需缺口为2.6亿吨标准煤。

从2001年到2007年,虽然中国能源生产持续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的能源缺口持续存在。

在这种能源缺口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又面临着世界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空间已经极大的缩小了,我们国家并不具备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道路的国际环境。

这就是我们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一个内在动力。

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减排的巨大压力,目前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国际能源总署2005年的一份报告就显示:

2004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排放总量的17.8%,2000~2004年,我国的排放量增长了58.9%,这个数字是很大的。

当时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美国仅在2000~2004年增长了1.7%,在2000~2004年我国和美国排放增长量分别占到了世界同期增长量的56.9%和3.2%。

近年来,国际社会甚至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要把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一个不危险的水平上是要以中国的减排为先决条件。

这种说法有一些危言耸听,但是不得不说中国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减排的巨大压力。

二、我国是排放大国的原因

我们国家是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是有着两大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我国能源消费进入加速增长期;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承受着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正处于大规模、高速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建设的空间还很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向“住和行”升级,房地产、汽车行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整个社会对重化产业仍然存在刚性需求。

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费特征,我国的能源消费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出现加速增长。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何建坤教授2007年的一篇论文指出:

“十一五”期间,即使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0%,由于GDP的较快增长(假设年增长率为9%),2010年排放也将比2005年增长20%左右。

当我们谈到节能减排的时候通常会说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需要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实际上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六种,但是国际上通行的在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候是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折合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我们有的时候听到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有的时候听到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它们是一回事,我们所说的减排,无论是二氧化碳的减排还是温室气体的减排也是一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第二个原因,我们国家承受着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

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逐步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实体经济活动、发达国家从事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业)活动的分工和交换格局。

在目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替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生产制造,承受了发达国家的“转移排放”。

“转移排放”简单来说,比如说纺织品如果在美国当地生产,那么在生产纺织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算在了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当中,但是在目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是生产了大量出口的纺织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计算在了中国,因此这是我们国家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第二个原因。

三、国际社会要求减排的原因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们国家就面临着国际社会要求减排的巨大压力。

国际社会又为什么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呢?

这里有三大原因:

第一大原因是能源供需问题;第二大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第三大原因是国际政治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能源供需问题。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现在的世界经济可以说完全得益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投入应用,可以说是建筑在化石能源上的一种经济。

那么与此同时化石能源的世界存量却极其有限,英国石油2007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估称按照目前的消费速度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只够使用40年,国际上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第二大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目前通过观测得到的全球平均气温、海温升高,大规模的冰雪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还有北极的平均气温上升等一系列的证据都支持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么一个观点。

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的权威组织,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提供了一份评估报告显示,近50年来全球地面平均增温速度为每十年0.13摄氏度。

这每十年0.13摄氏度听起来是一个不高的数值,但是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极端天气事件包括暴风雪、寒流、干旱、强降雨、热浪和热带气旋强度。

以中国为例,2008年1月10日开始,中国南方多个省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规模、高强度的降雪;5月12号开始,四川、陕西、甘肃连续发生了能量强、波及范围广的地震和持续不断的余震;5月26号开始,南方许多地方遇到了持续的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仅在半年之内中国雪灾、地震、强降雨三大灾害齐发,这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恶果。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为什么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呢?

因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经济和社会的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编写的《斯特恩回顾:

气候变化经济学》中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当全球温度升高2摄氏度的时候,可能会有15%—40%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命运;海洋的酸化也将对海洋的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全球气候变暖3~4摄氏度的时候,可能会有两亿人因为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永远地离开自己的家园。

斯特恩根据外推法也计算,到本世纪中期,仅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成本就可能达到全球每年GDP的0.5%~1%,成本应该说是非常高昂的。

在英国,一旦平均气温升高3~4摄氏度,仅仅是洪水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将从现在的0.1%增加到0.2%~0.4%。

这是斯特恩对于到本世纪中期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造成的成本进行了一个经济的估算。

此外,斯特恩还指出,温度上升以后,发达经济体面临的大规模冲击的风险将不断增加。

这里的大规模冲击的风险包括很多,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成本不断上升会导致巨灾保险的上升,而由于巨灾保险的成本上升又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对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国际社会关注温室气体减排的第二大原因。

此外,国际社会关注温室气体排放还有政治背景,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来谈一谈国际社会要求减排的国际政治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6月的时候,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经济和社会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的框架。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以后,气候变化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广泛的关注。

但是在关键性内容上公约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公约》的实施存在着很多问题。

1997年12月的时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就在日本京都召开。

在这次的大会上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比最大的进步就是它成为了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为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设立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温室气体的减排和限排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只是指出了全球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负有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设立了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和限排目标,并且这些目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总的来说,《京都议定书》制定的目标是到2012年,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5%,这个5%是以1990年的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为基数。

《京都议定书》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设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和限排目标,因为在这一次会议上认为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因为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应为温室气体排放负有责任,在《京都议定书》以后,我们国家也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一个目标。

四、“十一五”节能减排的进展及新目标的提出

我们来看一看“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的目标的进展情况。

“十一五”的前三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了10.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了8.95%和6.61%。

2009年上半年,单位GDP的能耗又下降了3.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了5.4%和2.46%。

从这一系列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设立的“十一五”节能减排到2010年的目标是有可能完成的。

但是这个时候国际社会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了,哥本哈根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会议是2009年12月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来参加了。

大会的议题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

《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设立了2012年的减排目标,2012年以后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呢?

以及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赋予减排的责任?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就进行了商讨。

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前,原计划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但是哥本哈根大会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各个国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不停地讨价还价。

哥本哈根大会只通过了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要求到2010年1月31日前,发达国家应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提交或通报2020年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通报自愿减排计划或者温室气体控制行动计划。

在《哥本哈根协议》中为发达国家制定的是必须节能减排的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则是自愿减排,但是也说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减排。

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前,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节能减排目标,这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一个节能减排的新目标。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中国政府确定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这个节能减排新目标的提出是中国自愿的、自主的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的一个新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我们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一个质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能源强度降低,这一次节能减排目标则是碳排放强度降低。

能源强度降低和碳排放强度降低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

能源强度指的是万元GDP的能源消耗,而碳排放强度指的是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于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更强调能源的质量问题,所谓的能源质量是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从它当时给予节能减排的定义降低能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有害物的排放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强调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要提高。

从这一次的节能减排新目标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出今后我国的节能减排除了强调通过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外,还强调通过调节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是不容易实现的,因为我国现在处于能源消费的高增长期。

五、政府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我们国家政府应该怎么样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呢?

首先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发达国家减排的经验。

立法是推进二氧化碳减排的根本保障,市场化运作是推进减排的基础,政策扶持是推进减排的有利手段。

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来,立法、市场化运作、政策扶持这三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国家自觉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自主地履行40%—45%二氧化碳的减排承诺,做好稳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平衡是有几大块工作需要做的:

稳增长、调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尽快修订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继续推进减排市场化机制;切实做好减排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减排目标考评和问责制。

首先我们国家要实现节能减排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现在是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词汇,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且引爆了,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以后,世界各国陆续将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低碳革命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关系的不断脱钩。

什么叫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关系不断脱钩呢?

脱钩分为两类:

一类是绝对脱钩,一类是相对脱钩。

如果经济稳定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减少,称为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绝对脱钩,即绝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如果经济增长的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增长了,但是经济的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称为相对脱钩,即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从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可以看到绝对的脱钩即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减少,是不容易达到的,而相对脱钩即经济增长的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增长,但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则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国家目前要做到的就是经济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率即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我国怎么样来大力地发展低碳经济呢?

应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围绕节能减排开展技术的创新,有序地推进战略型低碳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我国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在低碳技术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先进企业,建成一批以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特征的示范城市。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要达到40%—45%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

节能减排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

现在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处于从理念的倡导、局部的实验走向全面实践推进的起步的阶段,相关产业初期节能减排的运行成本还是很高的,因此具有示范作用和扩散作用的财政政策起到重要的作用。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节能减排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政府应该进一步地加大财政资金的倾斜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加强对政府资金的跟踪、问效。

并且充分地发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绿色采购等财税政策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在发挥财税政策的示范和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又需要积极地利用金融市场,因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要的资金量相当庞大,仅仅靠财政资金是不够的,要利用财政资金撬动其他资金进入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市场上。

积极利用金融市场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第二种方式是发挥证券市场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第三种方式是将科技风险投资引入到低碳经济领域;第四种方式是搭建低碳经济类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第五种方式是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的项目融资方式。

通过财税和金融政策去扶持企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发展低碳经济。

但是从长期来说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从中长期而言节能减排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怎么建立呢?

第一,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着力实现市场主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增强市场主体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和压力。

第二,积极推进能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对于那些能够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的领域,如煤电价格、成品油价格和上网电价领域,建立起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机制(CDM)、合同能源管理(EMC)等市场化节能新机制。

在推广清洁能源机制的过程中,在国内各省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东南沿海的资金和技术向西北地区转移,为西北省份的节能减排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市场化改进,完善节能减排的政府扶持手段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切实做好减排基础性工作。

全国各地区差异明显,加强减排基础性工作,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范围和方法,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核算方法,建立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制度。

在切实做好减排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强化减排目标考评和问责制。

将节能减排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重点耗能企事业单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强化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能耗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监测体系。

加强对各项指标数据质量的动态监测,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加强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

刚才我们谈了政府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再来强调一下:

第一、稳增长、调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第二:

尽快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第四、继续推进减排市场化机制;第五、切实做好减排基础性工作,强化减排目标考评和问责制。

六、北京市节能减排情况

在泛泛而谈后,我们具体看北京市的节能减排的情况和经验。

截至2008年,北京市已经连续3年超额完成“十一五”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2008年北京市的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率为17.53%,“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为86.37%。

在2008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对全国31个省市的节能减排考核中,北京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度和“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国31个省的第一。

北京市节能减排情况能够获得这两个第一是跟不断完善六大机制和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密不可分。

我们来看一下北京市节能减排的六大机制:

政策领导机制、评价考核机制、监督监测机制、标准准入机制、市场服务机制、宣传动员机制。

政策引导机制:

通过健全法规政策,运用财税、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评价考核机制:

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发挥目标评价价值导向作用。

监督监测机制:

加强节能环保监督执法,完善能耗和重点污染源监测平台,督促落实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约束性规定。

标准准入机制:

针对各类应用对象,细分领域,严格规范能源使用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市场服务机制:

通过培育节能减排市场服务机构,引导节能服务产业规范发展。

宣传动员机制:

健全展览会、高层论坛、主题活动、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节能减排宣传动员体系,提高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在不断完善这六大机制的同时,北京市还深化实施了十大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工程:

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新技术推广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和水资源节约建筑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工业和交通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产业结构调整工程:

通过优先发展一批服务主导型、创新驱动型和生态友好型的绿色产业,淘汰退出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技术推广工程:

通过项目推进方式,继续大力推广生化处理技术等新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

建设一批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推进垃圾焚烧设施和区县垃圾转运设施建设。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通过推进10个新城集中供热工程,继续开展城乡结合部地区原煤散烧替代工作等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努力突破大气污染防治瓶颈,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水污染治理工程和水资源节约建筑节能工程:

推进北苑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提高市区污水处理率;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化解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两大难题,实现污水变资源。

建筑节能工程:

在各种建筑中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

工业和交通节能工程:

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的低效电机和变压器更换改造工作;制定北京地区能效电厂推广政策,实施能效电厂项目;推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报废更新老旧公交车优先采用清洁燃料或新能源汽车等。

绿色照明工程:

在更换公共照明设施的时候,采取绿色照明设施。

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完成全市范围内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申报及评审工作;开展第二批生态工业园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重点扶持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旧轮胎等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组织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及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60万亩治理工程,逐步启动通州、密云、延庆等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