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147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docx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地理课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城关中学地理组黄兰花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教学质量再也不能靠挤时间、拧学生、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了。

新课程不再以知识体系为核心,而是以学生的认知为核心。

新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样,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呢?

 

    一、从教师而言

    

(一)改变教学方式。

     以前的地理课教学,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画、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

地理是一门常识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选取自学式、引导点拨式、动手动脑操作式、学案导学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我平时用学案式较多。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用学案进行教学时,我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与同学交流,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这种层层推进。

学案导学使学生自学目标步骤清晰,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他们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熟练运用教具使课堂生机盎然。

   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地理课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体、展台的应用更能把课堂容量增大,同时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探索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作合理化、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适时引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劲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如:

我在讲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我分别将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区域依次进行闪烁,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加粗依次闪烁,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主要地名依次闪现。

而后我在课件中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线,此线从沿海指向内陆。

有的教师让学生沿箭头所指方向观察降水的分布,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我国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规律。

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教学而言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学生盲目的学习,效率必然很低,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

每一节课教师要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展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研读教材和地图,寻求问题的答案。

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继续寻求答案,仍然无法解决的,做好标记,教师巡视过程中提交,个性问题及时分析解答,共性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后分析讲解。

这样坚持一贯,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材的可读性,增强自学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一生。

    

(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

一是分好学习小组。

在分学习小组时,要把学生按学习状况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组,还应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

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让学生无目的无头绪地乱哄哄,必须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

此外,还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抽查,个别辅导等。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

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激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表情、声音和情绪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给学生以知觉刺激,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影响。

它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能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学习活动进入高效的快车道;相反,也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学习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开小差,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根本谈不上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和生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这种交流只有使参与者精力充沛、拥有较高的兴趣,才能使参与者产生不竭的动力,才能使交流合作获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们在上课前只要稍加注意,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满脸笑容走向讲台,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带给学生阳光一样的感觉。

调整自己的讲话的语气,配合富有吸引力的肢体语言,将为课堂学习和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

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更能深化、深入。

    运用激励性评价必须客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才有益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漫不经心地表扬或者没有价值的表扬则往往被学生忽略或引起学生的反感。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探究成果都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做得好的及时肯定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鼓励他及时改进,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更高效、优质的课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

黄兰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培养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

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

(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2.设问:

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

(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

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

问: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

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

(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

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7.活动:

做相关活动。

8.总结: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9.强调: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10.课后活动:

指导学生做活动题“太阳高度与气温”。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板书)

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

自转

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

②完成该题。

③设问:

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④提问:

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①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近似圆的椭圆)

②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

(斜着身子转)

③设问: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

读图得出结论。

(66.5°)

④设问:

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

(南北回归线之间)

板图: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

⑤出示讨论提纲: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春分日:

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夏至日:

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秋分日:

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冬至日:

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

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⑥讲解:

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

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

除赤道地区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⑦再引导学生观察:

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⑧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

A.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

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

B.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6月22日。

C.联系家乡所在地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

(在我国范围内,5月1日昼长夜短,10月1日昼短夜长)

4.“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

①确定五带的范围。

②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

③连线。

热          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④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⑤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

具有哪种现象?

哪个季节昼长夜短。

5.小结: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七、课后作业:

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

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

城关中学黄兰花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的进一步深化,在本章中起到了巩固前知、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材从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地球的形状、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进而影响气温和降水,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在知识处理上,主要采取读图和思考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从本节内容上看,学生接触生活实际较多,教学中容易借助学生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认识气候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难点:

地球运动对天、气侯的影响。

二、教学中的创新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是素质教育追求的一个亮点。

我在教学中,将抽象的逻辑知识讲解变为直观性较强的直观教学和实例教学,以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创新做法有:

1、调整教材知识结构,在讲授了纬度与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之后再让学生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的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2、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多个实例,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3、用理解感受、启发、讨论、归纳等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制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等,学生对这些气候变化是有亲身体验的,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联系实际,结合谈话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现象去发现、解释问题。

学法指导:

1、把生活经验引入课堂,进行设疑启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学程序

(导入)利用诗词、谚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展示生活体验,北极地区、广州动物园的图片,感受气温变化

(直射、斜射图)讲解太阳高度与获得光热多少的关系

(太阳光照图)学生判断纬度的高度与获得光热多少的关系

(探索规律)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获得热量之间的关系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太阳照射图)学生判断a、b、c三点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获得光热的多少

(太阳照射图)进一步说明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思考)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思考)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的原因是什么?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观察、思考)昼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

(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总结)地球自转的特点

(读图)图4―20观察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

(直射点移动图)展示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观察、思考)分析四至点时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五带图)讲解五带的划分、特点及气候特征

(智力闯关)复习所学的知识

(探究学习)用实验验证太阳高度与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板书设计

 

地球形状↘↙气温:

低纬高,高纬低

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地球运动↗↖降水:

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帮助,用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及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影响气候的分布属于新知识,指导自学书设计采取以学生自学、分组讨论为主的方法。

通过设计小组讨论,引导同学认真思考并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完成好知道自学书,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提供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而且便于理解和记忆。

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

认识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查文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各个环节尽力通过尽量由学生通过探究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确定的教法是:

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学法是自学法、完成练习后的分组讨论式,学生纠正补充式、口头复述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意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尽量做到讲的少一点,引的巧一点,让学生学的精一点,活一点,领悟的透一点,深一点。

课后经过教研组讨论。

我觉得对本节课的处理,提出几点改进:

1、在课文的引入上,不够精彩,要多思考,多创新。

2、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要注意各颜色的对比度搭配。

3、教学中师生活动的面还要加大,在引导问题中要把握重点。

4、课的最后要及时的将本节课学生的小组竞争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希望在下一课时,会做的更好。

我相信教学总是在不断改进中进步的,我一定会切实的履行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