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12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县**镇**河村

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1

1.1项目概况1

1.2方案编制依据1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3

2.1项目建设背景3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第三章工程与技术方案9

3.1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9

3.2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9

3.3核桃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方案10

3.4核桃的采收、加工与贮藏15

第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7

4.1估算依据17

4.2投资估算17

4.3估算结果17

4.4资金筹措18

第五章项目的组织与实施19

5.1项目实施进度19

5.2项目组织管理20

5.3保障措施21

第六章效益分析22

6.1经济效益22

6.2社会效益23

附件:

1、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委托书

2、项目地理位置图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县**镇**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单位:

**县**镇**河村村委会

3、项目负责人:

**

4、项目建设地点:

**县**镇**河村

5、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种植优质核桃树700余亩,主要栽种中林1号,辽核1号、鲁光等优质品种。

7、建设工期

该项目从2008年12月初至2009年11月底结束,总工期12个月。

8、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80万元。

其中申请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20万元,**河村自筹60万元。

1.2方案编制依据

1、**县**镇**河村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委托书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

5、《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6、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7、《**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8、《**县**镇**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9、**县**镇**河村村委提供的基础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项目区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县**镇**河村是**市**县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县**镇政府西南五公里处,全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长12公里。

309国道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发展核桃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自然条件

**县**镇**河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天严寒,暑天酷暑,年平均气温10.1℃,无霜期150—200天,年平均降雨量500mm。

3、人口、经济发展情况

**县**镇**河村位于**镇政府西南五公里处,309国道贯穿全村。

村域总面积153公顷,全村共有农户203户,人口721人,劳动力170人,辖13个自然庄。

**河村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以核桃产业为主导,将优质核桃产业作为全村调产富民,推动农村区域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优势产业,努力做大、做优、做强。

2007年**河村被列入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整治村,2008年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17元。

4、**河村核桃经济林发展现状

**河村山大坡广,发展核桃经济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核桃是四大干果之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在市场上十分走俏,价格连年上升,且一直呈上升之势。

当地群众发展核桃经济林积极性很高,群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懂栽植技术的人员不断增多,为发展核桃经济林奠定了技术基础。

建设700亩优质核桃示范基地,是新农村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

同时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发展,增加绿色植被,建设山川秀美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为推动**河村及周边村民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走出了一条全新模式。

2.1.2建设背景

1、政策优势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国家制定了详细的、长远的发展战略及相关产业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要通过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而“增加农业产出,扩大农民收入总量”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从而达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在今年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作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2、资源优势

项目所在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0℃,适宜核桃树的生长和发育;水利资源丰富,该区地下水较浅,且水量丰富,年供水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年蓄水量为50万方。

现拥有提水加压站2处,示范基地内水池水容量1万方,可满足示范基地内700亩核桃树的灌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态屏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属于北方典型的半干旱区,境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全省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69.4%,粮食生产能力均低于200公斤/亩。

据初步调查,目前**省中低产田面积4523.75万亩,这些土地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抗灾能力差,生产能力低。

**省政府近几年来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但是由于中低产田得面积广,中低产田的类型多,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项目的主要用地为山地,这类土地大部分不具备灌溉条件,以雨养农业为主,大部分土地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等施用比例不合理,造成缺素面积日益增加。

同时由于重用轻养,造成了土壤退化,耕性变差,保水保土和抗灾能力降低,直接导致了生产能力降低。

这类土地如种植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的产量很低,不能提高土地的产能,还将加剧水土的流失。

但是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核桃经济林。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对项目区山地的改造,进行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推行林草、林粮间作复合经营,将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向此方面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使水土流失的局面得到控制,而且可以提高土地产能,改善耕地的质量。

2.2.2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成为制约我省小康社会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要通过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而“增加农业产出,扩大农民收入总量”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从而达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素有“米粮川”的美称,但是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上,都未形成一定的优势。

该项目的建设将扩大核桃经济林基地的建设,提高当地核桃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

项目充分发挥了龙头的带动、组织、引导作用,将积极有效地促进当地及周边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稳步发展。

2.2.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县核桃基地的发展和推进优种核桃在当地的推广

**县自上世纪50年代发展核桃经济林,现保存实生核桃树经改造后挂果良好,现有核桃种植面积3万余亩,但大部分核桃产区均处于分散的种植状态,未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不利于管理。

同时**县现在种植的核桃树品种差,核桃品质差,产量低。

大规模发展含油量高、出仁率高、色泽好的核桃新品种种植,对推动**县核桃经济林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立足于当地核桃经济林的现状和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大规模发展核桃经济林和推广优种核桃种植,探索在水源缺乏的黄土丘陵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式,为长期生活在这些区域的农民提供优种核桃苗木和经济林种植技术,由服务组织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并在种植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加强种植户对病虫害的防治,核桃采摘之后,由专业合作社全部收购,解决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

项目的实施可以使当地分散种植的核桃经济林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种植,有利于统一管理,推进优种核桃在当地的种植,提高核桃的品质和产量。

2.2.4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该区多数群众都是以商贸流通为主,建设700亩优质核桃示范种植基地,是新农村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

同时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发展,增加绿色植被,建设山川秀美新农村的一大举措,示范种植基地建成后还可解决当地农民群众部分剩余劳动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的产业途径。

第三章工程与技术方案

3.1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该项目拟种植优质核桃示范基地700余亩,主要栽种中林1号,辽核1号、鲁光等优质品种。

3.2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组织培训部和技术服务部两个方面。

1、培训部建设方案

项目设立技术培训部,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基地采取半天理论学习,半天实践的培训方式,每个培训期,聘请省内外专家针对相关内容运用幻灯片和录像进行理论培训,理论学习后,在核桃经济林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学员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真正具有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真正成为技术人员,为提高当地的核桃产量和品质出力。

2、技术服务方案

项目设立技术服务部,主要为核桃种植户提供栽植、管理、采收指导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并对改造过的核桃林建立档案,跟踪监测新品种的生长、结实、产量等状况,给基地农户提供必要的信息。

3.3核桃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方案

3.3.1核桃种植

1、栽植区选择与整地

栽植区宜选择在平地和缓坡地,土壤以壤土和砂壤土为宜,并要求有1米以上的土层,地下水位距地表2米以上,土壤PH7~7.5,坡度在15°~20°以下。

整地主要是指对土壤进行深翻耕作,可增加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由于核桃树的主根很深,深耕可促进核桃树根系的生长。

山地应修好梯田,对于地形复杂,暂时无法修梯田的地方,要先修好鱼鳞坑,然后修成复式梯田,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

2、苗木选择

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选择主根发达,侧根完整,无病虫害,分枝能力强,容易形成花芽,抗逆性强的苗木进行栽植。

一般应选择株高1米以上,干径不小于1厘米,须根较多的壮苗进行栽种。

3、种植密度和方式

根据项目区土地情况和自然气候条件,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采取核桃与饲草间作。

树种选择早实树种——中林1号,辽核1号、鲁光等品种,采取3*6米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地面作物为饲草,每亩种植核桃树35棵,使用饲草种子1公斤。

4、授粉树的配置

由于核桃是雌雄同株,风媒传粉,有效传粉距离较短且雌花和雄花花期不一致,为保证授粉条件,需要配置授粉品种。

在项目区栽植时,根据梯田的宽度,配置一定比例的授粉树,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最大距离应小于100米,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8:

1。

5、栽植时的注意事项

核桃苗木栽植以前,应先剪除伤根、烂根,然后放在水中浸泡半天,或根系蘸泥浆,使根系充分吸水,以保证顺利缓苗与成活。

定植穴的深度和直径分别为0.8~1米,并采用草皮和表皮土等措施来改良土壤,为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挖好定植穴后,将表土和土粪混合填入坑底,然后将苗木放入,舒展根系,分层填土踏实,培土高度与地面相平。

在灌水和土壤落实后,苗木根颈应与地面相平,栽后7天应灌水一次,以后视墒情来决定灌水次数。

3.3.2栽后管理

1、施肥

(1)施肥量

施肥量根据核桃生长状况以及不同时期核桃对养分的需求变化而定,幼树应该以施氮肥为主,成年树应在施氮肥的同时增施磷、钾肥。

在结果前,每亩年施肥量(有效成分)为氮肥35kg,磷、钾肥各7kg;进入结果后,年施氮肥35kg,磷、钾肥各14kg。

同时每年还需施用基肥,幼树期每株30kg,初果期每株100kg,盛果期每株350kg。

(2)施肥时期

施肥方式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

基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如厮肥、堆肥等,又称底肥。

它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供给树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性质。

基肥的施入时期在采收后到落叶前完成,这样不但有利于伤根愈合和新根的形成与生长,也有利于基肥的分解和吸收。

追肥是对基肥的补充,主要在树体生长期施入,以速效肥料为主。

追肥每年施三次,第一次在核桃开花前施入;第二次在幼果发育期施入;第三次在坚果硬核期施入。

(3)施肥方法

采用环状施肥和叶面喷肥两种施肥方法,环状施肥法为:

在树干周围,沿着树冠的外沿挖1条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的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施入埋好,施肥后如果干旱就必须灌水;叶面喷肥可与多种农药混合施用。

2、嫁接

(1)嫁接方式:

选用枝接。

(2)嫁接期选择:

核桃嫁接的适宜时期是从砧木发芽至展叶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

3、整形修剪

核桃在幼树阶段生长很快,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则难以形成良好的丰产树形结构。

项目选择的是早实核桃,早实核桃因其分枝能力强,结果早,易抽发二次枝,更容易造成树形紊乱,不利于正常的生长与结果。

因此,要合理地进行整形修剪。

使树冠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保证幼树健康成长,促进早果丰产,维持营养生长与结果之间的良好平衡以及为成年树的丰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

(1)整形

整形是通过适当的修剪措施,培养和调整核桃骨干枝,使冠内各类枝条的分布合理,保证冠内通风透光条件,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丰产树形。

整形主要是考虑个体的发展,使树体充分利用空间,达到树冠大、骨干枝结构合理、枝量多、层次分明、势力均衡。

(2)修剪

修剪是在整形基础上,继续选留和培养结果枝和结果枝组,并及时剪除一些无用枝。

修剪是继续培养和维持丰产树形得重要措施。

修剪方法是:

控制二次枝,利用徒长枝,对旺盛营养枝进行处理,疏除过密枝和处理背下枝。

3.3.3防治病虫害

1、核桃溃疡病。

可采取清除病枝落叶,刮除树干基部粗皮,涂抹5波美度--1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等方法进行防治,再于7月~8月喷2次50%退菌特800倍液,可使病株率降低到1%以下。

2、核桃举肢蛾。

主要危害果实,采取树下开垦耕种,清除残枝落叶为基础,摘拾黑果为主要措施,树冠喷药为应急手段的综合防治方案。

即采果后至次年5月中旬翻耕、扩盘、清园;6月--8月摘拾黑果,集中销毁;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重灾区选用50%的杀螟松1000倍--1500倍液或敌杀死3000倍液树冠喷药。

3、云斑天牛。

主要以蛀干危害,可人工捕捉成虫为主,并及时用药塞虫孔,砸死卵和幼虫,8月树上喷40%杀虫净500倍液,防治率可达90%以上。

3.4核桃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3.4.1采收

1、采收时间

核桃采收要适时。

采收过早青皮不易剥离,种仁不饱满,出仁率低,加工时出油率低,而且不易贮藏。

采收过晚则果实易脱落,同时青皮开裂后停留在树上的时间过长,会增加受霉菌感染的机会,导致坚果品质下降。

应在果实成熟时采收,核桃果实成熟的外观特征是:

青果皮由绿变黄,部分顶部开裂,青果皮易剥离。

这时是果实采收的最佳时期。

2、采收方法

采收核桃的方法分人工采收法和机械振动采收法两种。

人工采收法是在核桃成熟时,用有弹性的长杆,自上而下,有内向外顺枝敲击。

机械震动法采收核桃,其做法是采收前10~20天在树上喷洒500~2000PPm乙烯利催熟,使果实外型成离层,青皮破裂。

然后用机械振动树干,使果实震落下来,一次采收完毕。

用这种方法采收的果实,青皮容易剥离,果面污染轻,但因乙烯利催熟,使叶片大量早落,会衰减树势。

我省核桃多为实生繁殖,果实成熟期相差很大,加上核桃立地条件较差,树势相对弱,不适合机械采收。

3.4.2加工

1、去皮

核桃去皮的方法有堆沤脱皮法、药剂脱皮法和机械脱皮法。

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采用机械脱皮。

2、漂洗

脱皮后要及时洗去坚果表面的残留的污垢。

3、干燥

贮藏的核桃必须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以免水分过多而霉烂。

主要的干燥方法有日晒和烘干两种。

刚冲洗干净的湿核桃不能立即置于烈日暴晒。

晾晒时,果实摊放厚度不超过两层果实为益。

一般晾晒5~7天即可。

3.4.3贮藏

核桃贮藏的方法随贮藏的数量和贮藏的时间而异。

数量不大,贮藏时间比较长,采用聚乙烯袋包装,在冰箱内1~2℃的条件下可冷藏两年。

若数量大,贮藏时间长的,用麻袋包装,在冷库中低温贮藏。

第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估算依据

该项目所需田间整地和种植费全部按当地目前市场实际价格估算;苗木费用由供应商报价加运杂费估算;设备购置按厂方或供应商报价加运杂费和安装费估算;农家肥和有机肥按当地市场价加运费进行估算。

4.2投资估算

1、平田整地:

按150元/亩估,小计10.5万元;

2、施基肥:

按100元/亩估,小计7万元;

3、购买核桃树苗24500株,按15元/株估,小计36.75万元;

4、核桃苗种植费:

按8元/株估,小计19.6万元;

5、河水输送:

按75元/m估,小计5.25万元;

6、堤水设施:

按1万元/套估,小计1万元。

4.3估算结果

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80万元。

其中:

平田整地费10.5万元,施基肥7万元,购买核桃树苗36.75万元,种植费19.6万元,河水输送费5.25万元,堤水设施费1万元。

表4-1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合价(万元)

备注

1

平田整地

700

150

10.50

2

施基肥

700

100

7.00

农家肥+有机肥

3

核桃树苗

24500

15

36.75

购买价

4

核桃树苗种植

24500

8

19.6

挖坑种植浇水

5

河水输送

m

700

75

5.25

PVC管DN80mm

6

堤水设施

1

10000

1.00

7

合计

80

4.4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金额80万元,其中申请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20万元,其余由**河村自筹。

第五章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5.1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进行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完成田间整地及施基肥等基础工作。

第三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5月,购买核桃苗和堤水设施。

第四阶段2009年5月到2008年10月底种植核桃和河水输送。

第五阶段2009年11月,项目验收。

计划完成工期:

2009年11月底。

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在保项目进度的前提下,统一协调,做好衔接工作。

项目实施进度表见下页:

 

表5-1项目实施进度表

时间

项目

2008

2009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前期准备

田间整地

及施基肥

购买核桃苗和堤水设施

种核桃和河水输送

项目验收

5.2项目组织管理

5.2.1管理的目的

1、确保项目按预定计划建成和投入运营。

2、努力使项目投资控制在预定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3、保证项目实施后在运营上达到预期目标。

5.2.2种植基地组织管理机构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建议在项目实施期间,成立实施领导小组,直接进行项目组织管理,负责项目实施的全面工作,领导组下设农技部,具体负责对种植核桃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及时引进最新技术;综合部具体负责核桃苗的购进、分发、核桃的收购、销售和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相关人员从**河村抽调。

负责人

农技部

农户

综合部

5.3保障措施

1、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及国家有关政策,搞好项目立项申报,争取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预算内资金。

2、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廉政建设,监督检查机制,项目要“公开、公正、透明”。

要引入技术员和聘请专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强化资金与实物的监管,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鼓励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进行监督;接受人大、政协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新农村建设成为廉政工程。

3、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村庄管理长效机制。

第六章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同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首先,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为合作社内以及周边被带动区域的农户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开辟新的致富门路。

并且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农业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观念将逐步渗透到项目区农民群众之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观念和经营观念将得到更新和进步,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三,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百姓以及周边农户参与核桃经济林建设。

特别是通过吸收周边农户参与项目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而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原有以经营传统农业,种植蔬菜粮食作物为主的农民,转变为以种植优质核桃林为主。

改变了原有的低收入的运营模式,通过销售优质核桃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项目的推广不但可以改善农业经营状况,而且可以带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区农民的致富能力。

对于项目区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说,单凭种植单一的农作物很难得到较高的收益,所以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当地农民提高土地在利用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6.2社会效益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