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261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脂类物质,肥皂水等碱性物质有利其水解而解毒

B.使用国际通行的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着中的蛋白质含量时,会把三聚氰胺当做蛋白质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D.《天 工开物) 中有如下描述:

“世间丝、麻、裘、揭皆具素质…...”文中的“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磷酸酯或硫代磷酸脂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A正确;三聚氰胺中含有氮元素,导致奶中氮元素含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B正确。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而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C错误;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正确;正确选项C。

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碘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可看到有紫黑色固体生成

B.向分别装有1g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温度高的为Na2CO3

C.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变虹,说明样品变质

D.中和热器定时环形玻璃搅拌棒要不断顺时针搅拌,目的是为了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答案】B

【解析】碘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溶在水中,溶液显紫色,不能有紫色固体析出,A错误;Na2CO3溶于水放热多,所以温度高,B正确;Fe2+、NO3-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样品不一定变质,C错误;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要轻轻搅动,防止热量散失,D错误。

正确答案B。

3.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5H10且与乙烯互为同系物的结构共有5种

B.可用燃烧法鉴别环乙烷、苯、CCl4

C.分子

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D.三联苯

与四联苯

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符合条件的烯烃有5种,分别为:

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CH2=C(CH3)CH2CH3、CH3C(CH3)=CHCH3、CH3CH2CH(CH3)=CH2,A正确;CCl4不能够燃烧,苯含碳量高,燃烧有浓烈的黑烟,环乙烷含碳量相对苯较小一些,燃烧有黑烟生成,可以区分三种物质,B正确;该分子左上角的(CH3)2CH-基团中,至少有一个甲基不能和苯环共平面,C正确;三联苯分子式为C18H14,四联苯分子式为C24H18,二者组成中相差C6H4,不是相差nCH2原子团,不是同系物,D错误;正确选项D。

点睛:

D选项最容易认为正确的,都含有苯环、环间都是单键相连、都属于芳香烃;但是只有满足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n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才能互称为同系物,二者组成不能不能相差nCH2,所以三联苯与四联苯不是同系物。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其中A、C、D、E 为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A 对应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是气态

B.元素B、E 的原子序数相差19

C.与金属钠的反应中,1molC 原子和1molE 原子得电子数目一定相等

D.A、C、D均可形成18e-分子

【答案】D

【解析】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已知A、C、D、E为短周期元素,设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这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2)+x+(x+1)+x=23,x=6,所以它们分别为C、O、F、S,则B为As。

A、碳对应的氢化物即烃类,常温下有气体,也有液体和固体,所以A错误;B、As的原子序数为33,S的原子序数为16,二者相差17,故B错误;C、与金属钠反应时,1mol氧原子可以得到1mole-生成Na2O2,也可能得到2mole-生成Na2O,而1mol硫原子只能得到2mole-生成Na2S,故C错误;D、碳、氧、氟可形成C2H6、H2O2和F2的18e-分子,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BrCl与H2O完全反应生成氧化氢和次溴酸。

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锌与一定浓度的浓疏酸反应。

产生标准状况下SO2和H2的混合气体22.4L,锌失去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6.72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D.18gC与1molO2完全反应后。

得到CO2的分子个数为NA

【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A错误;设生成SO2为xmol,H2ymol,根据气体的物质的量守恒得x+y=22.4/22.4=1mol,锌失电子的量=两种气体得电子的总量=2x+2y=2mol,锌失去电子数为2NA,B正确;3NO2+H2O=2HNO3+NO反应转移电子数目2NA,0.3molN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0.2NA,C错误;过量的碳会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得到CO2的分子个数小于NA,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

A选项中BrCl+H2O=HCl+HBrO,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氯气(或溴)和水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点容易混淆。

6.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B.该装置工作时,H+由b极区流向a极区

C.a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3++e-=Fe2+

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

【答案】A

.....................

点睛:

本题考查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为解决天然气和石油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资源高值化转化(H2+S)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途径,是电化学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

抓住电子流动的方向,理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7.T℃,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

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1gc)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己知:

(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c(H+)·c(A-)]/[c(HA)-c(A-)]≈c2(H+)/c(HA);

(2) pKa=-lgKa

A.弱酸的K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B.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pH=4

C.酸性:

HA

D.弱酸HB的 pKa=5

【答案】B

8.三氯化氧磷(PO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实验室制取POCl3并测定产品含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I.制备POCl3采用氧气氧化液态的PCl3法。

实验装置(加热及夹持装置省略》及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相对分子质量

其他

PCl3

―112.0

76.0

137.5

均为无色液体,遇水均剧烈

水解为含氧酸和氯化氢,两者互溶

POCl3

2.0

106.0

153.5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生成POCl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控制通入O2的速率,对此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除观察O2的流速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0~6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POCl3产品含量的实验步骤:

①实验I结束后,待三颈烧瓶中液体冷却到室温,准确称取16.725gPOCl3产品,置于盛有60.00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00mL溶液

②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mL3.5mol/LAgNO3标准溶液(Ag++Cl-=AgCl↓)

③加入少量硝基苯(硝基苯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

④以硫酸铁溶液为指示剂,用0.2mol/L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Ag++SCN-=AgSCN↓),到达终点时共用去10.00mLKSCN溶液。

(6)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测得产品中n(PO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Ksp(AgCl)>Ksp(AgSCN),据此判断,若取消步骤③,滴定结果将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

(1).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2).2PCl3+O2=2POCl3(3).控制分液漏斗中双氧水的加入量(4).平衡气压、干燥氧气(5).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6).滴入最后一滴试剂,溶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7).0.11mol(8).偏低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为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正确答案:

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2)加热条件下,PCl3直接被氧气氧化为POCl3;正确答案:

PCl3+O2=POCl3。

(3)用分液漏斗来控制双氧水的滴加速率即可控制通入O2的速率;正确答案:

控制分液漏斗中双氧水的加入量。

(4)装置B中为浓硫酸,其主要作用:

干燥氧气、平衡大气压、控制氧气流速;正确答案:

平衡气压、干燥氧气。

(5)根据图表给定信息可知,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但是温度也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率会变小;正确答案: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

(6)以硫酸铁溶液为指示剂,用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红色溶液,且半分钟之内颜色保持不变;正确答案:

滴入最后一滴试剂,溶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7)KSCN的物质的量0.2×0.01=0.002mol,根据反应Ag++SCN-=AgSCN↓,可以知道溶液中剩余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POCl3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5×0.01-0.002=0.03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规律可得n(POCl3)=0.011mol,即1.6725克POCl3产品中n(POCl3)=0.011mol;正确答案:

0.11mol。

(8)加入少量的硝基苯可以使生成的氯化银沉淀与溶液分开,如果不这样操作,在水溶液中部分氯化银可以转化为AgSCN;已知Ksp(AgCl)>Ksp(AgSCN),使得实验中消耗的KSCN偏多,所测出的剩余银离子的量增大,导致水解液中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的量减少,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正确答案:

偏低。

9.碲(Te)为第VIA元素,其单质凭借优良的性能成为制作合金添加剂、半导体、光电元件的主体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2Te)中回收碲,

(1)“培烧”后,确主要以TeO2 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选择最佳的培烧工艺进行了温度和硫酸加入量的条件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硫酸加入量(理论量倍数)

浸出率/%

Cu

Te

450

1.25

77.3

2.63

460

1.00

80.29

2.81

1.25

89.86

2.87

1.50

92.31

7.70

500

1.25

59.83

5.48

550

1.25

11.65

10.63

则实验中应选择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1在碱浸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艺(I)中,“还原”时发生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工艺(I)中“氧化”对溶液和物料条件要求高。

有研究者采用工艺(II)获得磅.则“电积”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生产中,滤渣2经硫酸酸浸后得滤液3和滤渣3。

①滤液3 与滤液1合井。

进入铜电积系统。

该处理措施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滤渣3中若含Au和Ag,可用_____将二者分离。

(填字母)

A.王水B.稀硝酸C.浓氢氧化钠溶液D.浓盐酸

【答案】

(1).Cu2Te+4H++2O2

2Cu2++TeO2+2H2O

(2).460℃,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25倍(3).该条件下,铜的浸出率高且碲的损失较低(4).ToO2+2NaOH=Na2TeO3+H2O(5).Na2TeO4+3Na2SO3+H2SO4==4Na2SO4+Te+H2O(6).TeO32-+4e-+3H2O=Te+6OH-(7).CuSO4溶液回收利用,提高经济效益(8).B

【解析】

(1)Cu2Te在H2SO4条件下,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TeO2和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Te+4H++2O2

2Cu2++TeO2+2H2O;正确答案:

Cu2Te+4H++2O2

2Cu2++TeO2+2H2O。

(2)从图表信息可知:

当硫酸的量一定时,温度升高时,铜的浸出率降低;温度一定时,铜和Te的浸出率均增大。

在460℃条件下,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25倍的条件下最佳,铜的浸出率高且Te的损失较小;正确答案:

460℃,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25倍;该条件下,铜的浸出率高且碲的损失较低。

(3)从流程可知,滤渣1为ToO2,它可与碱反应生成TeO32-;正确答案:

ToO2+2NaOH=Na2TeO3+H2O。

(4)从流程图可知:

Na2TeO4被Na2SO3还原为Te,而Na2SO3被氧化为Na2SO4,总反应方程式:

Na2TeO4+3Na2SO3+H2SO4==4Na2SO4+Te+H2O;正确答案:

Na2TeO4+3Na2SO3+H2SO4=4Na2SO4+Te+H2O。

(5)根据反应ToO2+2NaOH=Na2TeO3+H2O,生成的TeO32-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Te,极反应方程式为:

TeO32-+4e-+3H2O=Te+6OH-;正确答案:

TeO32-+4e-+3H2O=Te+6OH-。

(6)①工业生产中,滤渣2为少量的氢氧化铜固体,经硫酸酸浸后得滤液硫酸铜,滤液1中主要成分也为硫酸铜,滤液3 与滤液1合并进入铜电积系统,提取金属铜,有效回收利用了硫酸铜,提高经济效益;正确答案:

CuSO4溶液回收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②Au和Ag都与王水反应,与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均不反应;但是Au与稀硝酸不反应而Ag可以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硝酸将二者分离;正确答案:

B。

10.由H、C、N、O、S等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

I.化工生产中用甲烷和水蒸气反应得到以CO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可用于生产甲醇,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甲烷而言,有如下两个主要反应:

①CH4(g) +1/2O2(g) =CO(g) +2H2(g)△H1=-36kJ·mol-1

2CH4(g) +H2O(g) =CO(g) +3H2(g) △H2=+216kJ·mol-1

若不考虑热量耗散,物料转化率均为100%,最终炉中出来的气体只有CO、H2,为维持热平衡,年生产lmolCO,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催化脱氢可制得重要的化工产品一甲醛,制备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热大小比较:

过程I________过程II (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

II.(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城的重要课题。

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删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其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n(NO)/n(CO)=1的条件下,为更好的除去NOx物质,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_______K左右。

(4)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在5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假设无杂质),一定条件下生成气体E和F。

当温度分别在T1℃ 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n/mol) 如下表:

物质

温度℃

活性炭

NO

E

F

初始

3.000

0.10

0

0

T1

2.960

0.020

0.040

0.040

T2

2.975

0.050

0.025

0.025

①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T1”、“<”或“=”) ;

③上述反应T1℃时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通入0.1molNO气体,则达到新化学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

【答案】

(1).6NA

(2).CH3OH(g)=HCHO(g)+H2(g)ΔH=+(E2-E1)kJ/mol(3).等于(4).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进行(只写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进行也得满分,其他合理说法也得分)(5).870(接近即可给分)(6).C(s)+2NO(g)

CO2(g)+N2(g)(7).<(8).80%

【解析】为维持热平衡,①×6+②相加可得7CH4(g)+3O2(g)+H2O(g)=7CO(g)+15H2(g)△H=0,反应中生成7molCO转移电子总数42mol,所以产生lmolCO转移的电子数为6NA;正确答案:

6NA。

(2)①根据图示所示,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E2-E1)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g)=HCHO(g)+H2(g)ΔH=+(E2-E1)kJ/mol;正确答案:

CH3OH(g)=HCHO(g)+H2(g)ΔH=+(E2-E1)kJ/mol。

②ΔH为E2和E1的差值,根据图示可知E2-E1的差值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过程I和过程II反应热相等;正确答案:

相等。

(3)从图像变化可以看出,当不使用CO时,温度超过775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说明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正确答案:

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进行(只写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进行也得满分,其他合理说法也得分)。

在n(NO)/n(CO)=1的条件下,为更好的除去NOx物质,要求NO转化率越大越好,根据图像分析,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870K左右;正确答案:

870(接近即可给分)。

(4)①根据表中信息:

反应物的变化量分别为:

∆n(C)=0.04mol,∆n(NO)=0.08mol,∆n(E)=∆n(F)=0.04mol;即各物质的系数之比为1:

2:

1:

1,根据原子守恒规律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

C(s)+2NO(g)

CO2(g)+N2(g);正确答案:

C(s)+2NO(g)

CO2(g)+N2(g)。

②温度为T1℃,∆n(NO)=0.08mol,,温度为T2℃,∆n(NO)=0.05mol,,若T1

<。

③T1℃时,容器的体积为5升,发生如下反应

C(s)+2NO(g)

CO2(g)+N2(g)

起始量30.100

变化量0.040.080.040.04

平衡量2.960.020.040.04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N2)c(CO2)/c2(NO)=(0.04/5)2/(0.02/5)2=4;上述反应T1℃时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通入0.1molNO气体,设反应生成CO2为xmol,则:

C(s)+2NO(g)

CO2(g)+N2(g)

起始量2.960.120.040.04

变化量2xxx

平衡量0.12-2x0.04+x0.04+x

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保持不变;[(0.04+x)/5]2/[(0.12-2x)/5]2=4,解之x=0.04mol

则达到新化学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2×0.04)/0.1×100%=80%;正确答案:

80%。

点睛: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为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若ΔH<0,正反应放热;ΔH>0,正反应吸热。

11.钴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钴化合物作为颜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机械制造、磁性材料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酞菁钴近年来在光电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动力学中的光敏剂、催化剂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如图所示,中心离子为钴离子。

①酞菁钴中三种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有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相应的元素符号作答) ;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钴离子通过配位健结合的氮原子的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KCN处理含Co2+的盐溶液,有红色的Co(CN)2析出,将它溶于过量的KCN溶液后,可生成紫色的[Co(CN)6]4-,该配离子中的配位体为________,配位原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Co的一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在该晶体中与一个钴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钴原子有_____个;与一个钴原子等距离且次近的氧原子有______个; 若该钴的氧化物晶体中钴原子与跟它最近邻的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该钴原子与跟它次近邻的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已知在该钴的氧化物晶体中钴原子的半径为apm,氧原子的半径为bpm,它们在晶体中是紧密接触的,则在该钴的氧化物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5)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 一个科研小组发现了在5K 下呈现超导性的晶体,该晶体具有CoO2的层状结构(如下图所示,小球表示Co原子,大球表示O原子)。

下列用粗线画出的重复结构单元示意图不能描述CoO2的化学组成的是_______。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74s2

(2).N>C>H(3).sp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