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658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docx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该实验中,对三类化合物的鉴定都是根据它们的特定颜色反应进行的。

当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亦可)与质量浓度为0.05g/m1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糖共热,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因此,利用该反应,可证明样液中含可溶性还原糖。

苏丹Ⅲ是可以对脂肪染色的试剂,因此,当含有大量油滴的植物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内橘黄色的颗粒。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因而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若在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有紫色反应,则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二、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还原糖的含量、生物组织中有色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及其观察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要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其中以苹果、梨最好。

也可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不能选西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所用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才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

将花生种子经过3~4小时的浸泡使其变软,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切片时易碎裂,切不成薄片。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一般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豆浆)或鸡蛋清。

四、试剂配制:

1、斐林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10克的氢氧化钠加水至100ml即成);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5g硫酸铜加水至100m1充分溶解即成)。

甲、乙试剂千万要分开放,不可混合。

在实验过程中,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现混现用。

2、苏丹Ⅲ溶液:

将0.1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即成。

3、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用斐林试剂甲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i的硫酸铜溶液(称取1g硫酸铜加水至100ml充分溶解后即成)。

五、注意事项:

1.选材必须是可溶性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用;一般淀粉又是不溶性糖且无还原性也不能用。

因此,选择理想的生物材料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

要充分理解教材中选用特定材料的意图。

2.本实验的三类有机物的鉴定,均依据特定的颜色反应。

所以在实验中应特别注意观察鉴定试剂加入前后的颜色变化,加深印象并做好记录。

3.在对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过程中,使用的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混合均匀后一次加入。

在水浴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匀而爆裂;加热时,试管口也不要朝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4.在对脂肪进行鉴定时,切出符合要求的薄切片是实验结果能否满意的关键。

要多按教材要求练习徒手切片技术(特别注意切片时的安全)。

5.在对蛋白质进行鉴定时,若使用蛋清,必须按要求稀释。

实验样液要留出一份作为对照,便于最后进行比较。

 

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的基质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圆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二、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三、材料用具

菠菜叶(或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

四、仪器试剂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台灯,铅笔。

 五、方法步骤

(一)制作菠菜叶片临时装片

1.取材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2.制片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新取的叶,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二)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1.用低倍镜观察。

           2.用高倍镜观察。

注意细胞内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三)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3.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4.将黑藻从水中取出,用镊子从新鲜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将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5.用低倍镜观察用高倍镜观察。

           6.用高倍镜观察用高倍镜观察,注意叶绿体随着细胞质流动,仔细看看每个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否一致。

 六、结论

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七、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

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

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谈谈你自己的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一、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可以比较酶的催化效率。

   在实验中,分别用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做实验,在每一滴氯化铁溶液中Fe3+的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目的要求

   

(一)初步学会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

   

(二)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三、材料用具

   

(一)实验材料

   在做上述实验时,你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为:

如猪的新鲜肝脏。

请说明选择上述材料的理由:

因新鲜肝脏内的酶的活性较高。

   注意:

在实验时,应先用钢剪将肝脏剪成黄豆大小再研磨,不能用整块的肝脏,因为整块肝脏中酶与H2O2的接触不够。

   

(二)实验用具和试剂

   1、实验用具

   请在下表中选择你要用的实验用具,并确认它们已经存在(在备注栏中打“√”)

 

  2、试剂

   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

   四、方法步骤

   

(一)制备肝脏研磨液

   称取一定量的猪的新鲜肝脏,剪碎后放入研钵研磨,然后再过滤制成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二)实验操作与观察

   取试管①和②,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①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②号试管内滴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轻轻振荡→将已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①、②试管的液面上方面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注意事项

   

(一)加入实验材料后,应立即观察实验现象。

   

(二)向试管中插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三)试管最好使用20×200ml的,因为如果试管过小,整个试管就会因充满稠密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复燃。

   (四)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若不小心皮肤溅上了过氧化氢溶液,一定要用大量清水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也就是都不能使斐林试剂还原,所以都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斐林试剂还原,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唾液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

   试验中可以用菊糖代替蔗糖。

这是因为菊糖是由多个果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与淀同属于多糖,用菊糖与淀粉进行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3、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分别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化学试剂商店有售)溶液。

   4、试剂与仪器

   斐林试剂(也可以用班氏试剂)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5、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向1号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向2号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

   6、注意事项

   ①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检验一下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是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②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③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不定期要用清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④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⑤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

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的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这时应临时配制蔗糖溶液。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试管不干净,所以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试管编号要醒目。

   ⑥实验步骤一定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不可随意改变。

⑦如果实验中,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结论上的预期结果不一致,应再设计实验, 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或找出问题所在。

   7、实验结果与讨论

   1号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管无颜色变化。

 [实验思路拓展]

酶的专一性验证

   1、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酶消化作用的比较来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

   2、实验原理

   酶是由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许多化学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

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跟一般的化学催化剂不同,它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这是酶作用的显著特征。

   3、材料器具

   蛋白花、菠萝汁、稀释唾液、试管、移液管、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1%淀粉糊,胃蛋白酶液、革兰氏碘液。

   方法一  唾液淀粉酶的特性

   4、实验步骤

   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准备2支试管,分别编号后,在2支试管内各装入1%淀粉糊2mL。

在1号试管加入稀释唾液2mL,2号试管加入胃蛋白酶液2mL,把这2支试管放在37℃水浴中保温处理10min。

   用革兰氏碘液测试并观察水样的颜色变化。

   5、注意事项

   在使唾液逐渐稀释过程中,应该注意把试管中的唾液充分摇匀。

   6、分析和讨论

   1号试管水样用革兰氏碘液测试,不出现蓝色反应,说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中唾液淀粉酶所分解,而没有淀粉的存在;而2号试管中的水样用草兰氏碘液测试则呈现蓝色,说明有淀粉存在。

结果表明,对淀粉产生消化作用的酶是唾液淀粉酶,而不是胃蛋白酶,由此证明了酶作用的专一性。

   方法二   菠萝蛋白酶的特性

   4、实验步骤

   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准备2支试管,分别编号后,在2支试管内各装入2mL蛋白花。

在1号试管内加入新鲜菠萝汁2mL,2号试管中加入稀释唾液2mL。

充分混匀后,放在37℃水浴中保温处理。

   20~30min后观察各管中蛋白花的形状。

   5、分析和讨论

   菠萝汁中含有分解蛋白质的菠萝蛋白酶,因此,把1号试管跟2号试管彼此对照就不难看出,2号试管内蛋白花仍保持原状,而1号试管内的蛋白花却已被初步(完全消化还需肽酶)消化。

这个结果证明,对蛋白质产生消化作用的酶是菠萝蛋白酶,而不是唾液淀粉酶。

实验六: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目的要求

1.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

2.从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

二.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色叶片(菠菜叶、油菜叶,甘薯叶等),层析液,丙酮(或酒精),二氧化硅,碳酸钙。

定性滤纸,lOOml的小烧杯(或带塞的大试管),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量简,药勺,天平,铅笔,尺子。

三.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小分子有机物质,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丙酮或酒精提取。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当层析液扩散时,四种色素在滤纸上表现出不同的扩散速度。

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四.方法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①称取5g绿色叶片,尽量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2ml丙酮,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待研磨液呈深绿色,再向研钵内加入5ml丙酮,并且与研磨液混合均匀。

②在小玻璃漏斗的基部塞上少许脱脂棉,将研磨液倒入漏斗内进行过滤。

把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避光保存。

2.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①制备滤纸条。

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Ocm、宽lcm的滤纸条。

将滤纸杀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lcm处用尺子和铅笔画一横线。

②划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轻轻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燥后再划第二次,这样连续划几次,至滤液细线呈绿色即可。

③进行色素分离。

量取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为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几分钟以后,在滤纸条上将会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把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色素带(自上而下)

颜色

色素名称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3.分析与讨论

(1)剪滤纸条时.要使滤纸的纤维方向与层析方向垂直,长度与小烧杯的高度对应。

(2)划滤液细线时.不要划破滤纸:

滤液细线划得要尽量均匀、平直,线条越细越好。

(3)在进行色素分离时,一定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以免影响色素分离效果,甚至造成实验失败。

(4)由于实验中接触了苯,丙酮等有毒化学药品,所以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用肥皂将手洗净。

4.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剪:

越细越好,尽量去除叶脉等部分

②加药品:

二氧化硅、碳酸钙和丙酮。

前两种是粉末状药品,各加少许,后者是有机溶剂,研磨时加约5ml。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不分解;丙酮用来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③磨:

研磨要领是不能一下一下的砸,而是要用力的压

④过滤:

用纱布、漏斗和试管,最后提取液置于试管中待用。

(5)制备滤纸条:

将预备在试验桌上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使之呈梯形。

(6)画滤液细线:

细,匀,直,浓。

最好之前用铅笔轻轻地画一道线,用提取液反复划好几次,每次划完尽量吹干,不要弄破纸条。

(7)层析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将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置于烧杯中的层析液中,注意千万不要将滤液细线浸没在层析液中,否则会使色素溶解而导致试验失败。

(8)层析液是挥发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操作中要尽量用培养皿盖住烧杯口。

 

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一、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材料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四、仪器试剂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浓度为0.3%的蔗糖溶液,清水

 五、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

2、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还可见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3、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反复几次,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高倍镜观察,可见中央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

5、从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又浸润在清水中。

6、用高倍镜观察,可见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向细胞壁。

 六、结论

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七、讨论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为什么?

 

实验八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实验原理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性运动。

其运动方向随刺激的不同方向而定。

如单侧光使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地心引力(重力)引起的向地性运动等。

2、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方法。

(2)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方法步骤:

该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4、实验设计方案的一般步骤:

(1)提出实验目标;

(2)提出假设,即对可能的结果作一个设想。

具体为:

符合事实→假设成立

提出假设→通过实验寻找证据

不符合事实→假设不成立

(3)预期:

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之前,先预期实验可能的结果;

(4)实验验证:

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同时设计对照实验;

(5)观察和收集数据: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

(6)分析数据和结果:

对记录、收集的实验现象、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7)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8)撰写实验报告。

5、关于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造成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因:

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2)造成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

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

(3)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实验组和对照组除需要验证的因素外,其他条件要尽可能一致。

(4)由于此实验耗时较长,可以作为课后实验,并且要分组进行,避免过多重复,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多的观察到更多的实验现象。

 

【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

  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材料用具

  鸡血细胞液①(5~10mL)。

  铁架台,铁环,镊子,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载玻片,玻璃棒,滤纸,滴管,量筒(100mL,1个),烧杯(100mL,1个,50mL、1000mL各2个),试管(20mL,2个),漏斗,试管夹,纱布。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实验前置于冰箱内冷却24h),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二苯胺试剂。

  方法步骤

  实验前需要制备

鸡血细胞液(由教师完成),制备的方法是:

取质量浓度②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100mL,置于500mL烧杯中。

将宰杀活鸡流出的鸡血(约180mL)注入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使血液与柠檬酸钠溶液充分混合,以免凝血。

然后,将血液倒入离心管内,用1000r/min(转每分)的离心机离心2min,此时血细胞沉淀于离心管底部。

实验时,用吸管除去离心管上部的澄清液,就可以得到鸡血细胞液。

(如果没有离心机,可以将烧杯中的血液置于冰箱内,静置一天,使血细胞自行沉淀。

  1.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

  将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5~10mL,注入到50mL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0mL,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5min,使血细胞加速破裂。

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将血细胞液过滤至1000mL的烧杯中,取其滤液。

  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将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40mL加入到滤液中,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1min,使其混合均匀,这时DNA在溶液中呈溶解状态。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

  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这时烧杯中有丝状物出现,注意观察丝状物呈什么颜色。

继续加入蒸馏水,溶液中出现的黏稠物会越来越多。

当黏稠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入蒸馏水。

(这时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当于0.14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