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670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5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决策与决策系统.docx

决策与决策系统

第十章决策与决策系统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了解决策的概念,理解决策问题的制定过程及相关的应用技术;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基础上,理解DSS的含义、特征、发展趁势,以及其与MIS的主要联系和区别;理解DSS的概念结构,掌握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及交互系统的基本内容,了解DSS的几种框架结构;理解DSS的开发过程、方法及常用工具。

§10.1决策的概念与技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为决策服务的。

在说明决策支持系统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决策过程、在决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类型、决策策略等基本问题。

§10.1.1决策的概念所谓决策,是为了确定未来某个行动目标,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占有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需要决定的问题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并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可见,决策并不是一个瞬间做出决定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收集情况、确定目标、拟订文案、分析评价、选择方案等等的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

在一个组织中,上至经理、厂长,下至组长,都有需要决策的问题,决策就是做出决定。

以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整个管理过程就是系列的决策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Simon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包括三个阶段:

情报阶段、设计阶段和选择阶段,如图10-1所示。

决策的第一步是调查企业内外的情况,搜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以发现问题,

寻找机会。

发现问题就是发现企业管理中某方面的现实情况与理想情况的差别,并评价这种

差别,判断是否构成值得重视的问题。

寻找机会则是对比经营管理的实际数据和理想情况,找出更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经营方式的可能性。

问题确定之后,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每种方案可能包含一系列有关的活动。

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排除不可行的方案,将可行的方案及其优缺点整理出来,作为下一阶段进行选择的依据。

在进行分析时,可能发现第一阶段收集的数据不足,这时应返回第一阶段。

设计阶段结束后,决策者按共同的准则对那些可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一种方案并

付诸实施。

选择方案时,必须以组织的某种利益和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组织由多个部门组成,

部门与部门的利益可能有冲突,因此,必须强调以组织的整体利益和目标为决策依据。

即使

如此,在这些目标中如何折衷兼顾也非易事。

虽然在决策中使决策步骤程序化是有益的,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决策是按固定的逻辑程

序做出的。

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多数决策是一次的、不可重复的。

§10.1.1决策问题的类型

现代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现代管理决策有着多种不同的类型。

不同的角度作如下划分。

根据决策的主体的构成不同,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个人决策是由领导者凭

借个人的智慧、经验及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的决策。

决策速度快、效率高是其特点,适用于常

规事务及紧迫性问题的决策。

群体决策是指由会议机构和上下相结合的决策,其优点是能充

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决策慎重,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缺点是决策过程较复杂,耗费时间较多。

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重要程序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略决策是对涉及经济活动系统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重大决策。

战术决策是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为某一战略阶段的企业经营要素优化组合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决策,也称策略决策。

业务决策是围绕实现阶段战略目标的具体业务问题的决策。

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及在分析、设计和选择等决策过程中对决策问题分析和描述的正确程度决策可划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对某一个决策过程的环境及原则,能用确定的模式或语言描述,能建立适当的模式产生决策方案,并能从多种方案中得

到最优化解的决策称为结构化决策。

有一定的决策规则,但不是很明确,也可以建立适当的

模型来产生决策方案,但由于决策的数据不精确或不全,可能从那些决策方案中得到最优化的解,只能得到相对优化的解,这样的决策称为半结构化决策。

不可能用确定的模型和语言来描述其决策过程,更无所谓最优化解的决策称为非结构化决策。

根据决策过程信息的完备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

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过程各备选方案在确知的客观条件下,每个方案只有一种结果,比

较其结果优劣做出最优选择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过程事先能预知各备选方案在几种可能约束状态下产生的几种不同结果及其出现概率情况下做出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

策过程事先仅能预知各备选方案在几种可能的客观状态下产生的几种不同结果,其出现概率

不明确情况下做出的决策。

管理层次、决策类型、决策性质与信息系统的关系大体可概括为表10-1。

表10-1决策的分类与信息系统

管理层次

决策类型

决策性质

信息系统

高层管理

战略型

半结构化

DSS

中层管理

战术型

半结构化、结构化

DSS、MIS

基层管理

业务型

结构化

MIS、EDPS

决策者的属性也同样影响决策中使用策略的类型,这些属性包括洞察力、信息容量、风险偏好和渴望程度。

如果一个决策者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那么对这个问题的求解就不

像他对背景所知有限时那么复杂和不确定。

在一个复杂的决策情况下,易接受新信息的决策

者,当他们面临困难或不确定的工作时,能够比较容易地应付信息搜索的思维活动,相比之

下独断的决策者倾向于在信息很少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

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决策者对结

果和可能的资源的损失更加不确定,决策者的渴望程度也同样影响认识问题、评价可选项和

做出选择的效果。

决策问题的类型和决策者的属性会影响决策者是否使用最大化、满意和渐进的策略。

当决策的结果是清晰的并且其他可选项已经建立时,决策者应该选择使他期望的结果最大化

的策略。

但由于许多决策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者愿意在比最大化的效用小的情

况下解决问题。

根据西蒙的说法,决策者只能在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知道给定条件下的可选

方案限度之内表现出理性,也就是说一个决策者会首先建立一个合理的愿望标准,并且寻找

可能的备选方案,直到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方案(满意),而且一旦发现一个满意的结果,

他就会停止搜索。

在渐进决策策略中,决策者试图从现实状态向期望的状态迈进一小步,这

种方法可能会忽视重要的结果,因为决策者考虑的方案大多是自己熟悉的。

§10.1.2决策过程与决策技术

决策受决策者智慧、学识、经验和偏好的影响。

传统的凭直觉、经验的拍脑袋决策方式往往是主观的、片面的,风险大。

任何管理者,当面临决策时,特别是某些非常重要的决策时,应寻求一种更好的科学决策方法。

科学的决策,不仅要使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和现代化的

工具,而且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将一个决策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按照

一定的顺序和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任何一个科学决策过程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往

往不可能一次就完成,而需要在各个阶段之间多次往返循环,才能达到较理想的决策效果。

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粗略地可分为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及方案选择等三个主要阶段。

如果详

细划分,整个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价值准则、拟订方案、分析评估、方案选择、试验证实及实施执行等八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及各个阶段所使用的决策技

术,如图10-2所示。

图10-2决策程序图

1.发现问题:

决策的目标是根据决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的。

所以,各种决策活动

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

例如,某工厂产值逐年增加,而利润却是逐年下降,这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发现问题或明确问题是决策活动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必须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症结所

在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清楚。

2.确定目标:

所谓决策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预测分析所希望能达到的结果。

确定目标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一步,需要采用调查研究和预测技术这两种科学的方法,

准确地确定目标。

如果决策的目标只有一个,则称为单目标决策;如果目标有多个,则称为

多目标决策。

3•价值准则:

价值准则就是评价体系。

有了明确的决策目标之后,还需要制定该目标的

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各个决策方案优劣的基本依据。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1)把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的确定的价值指标,这些指标实现的程度就是衡量实现决

策目标的程度。

每类价值指标又可以分解成若干项,每项又可以分成若干条,构成一个价值

体系,即评价体系。

(2)规定各种价值指标的轻重缓急及加权系数,当有些价值指标发生矛盾时,应决定其取舍原则。

(3)指明实现决策目标的各种约束条件,包括资源条件、时间条件、资金条件、市场条件及权力条件等。

4.拟订方案:

拟订方案即方案设计,就是根据决策拟定多种可能的方案,以供选择。

种方案是指每种方案都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拟订方案时要广泛运用智囊技术。

5.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是对各种拟定的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比较。

这个阶段

要充分运用决策技术和可行性分析方法,例如树形决策、矩阵决策、统计决策、模糊决策等

方法,使各种方案的利弊能充分表达出来,并且能相互比较。

6.方案选择:

方案选择是领导者的决策行动,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智慧和才能,从所提

供的众多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取其一。

这不仅要求决策者运用决策理论和多方面掌握情

况,而且也体现了决策者的胆略和见识。

7.试验证实:

当方案选定之后,必须进行局部试验,以验证方案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对于一些不便进行试验证实的决策,一方面要求在方案论证和选择时更加认真仔细,尽可能

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另一方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

8.实施执行:

实施是决策程序的最终阶段,若经过实验证实或计算机仿真证明所选方案

是可行的,就可以组织实施或行动。

在实施过程中,或者由于原来方案考虑不周,或者由于

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偏离目标要求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不断

地跟踪检查,及时统计分析和加强反馈工作。

当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

确定目标,修改价值准则,重新进行分析评估及方案修改,进行"追踪决策”。

以上所述是科学决策整个过程的八个阶段,也称为科学决策程序,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0.1.3制定决策应具备的条件

制定决策应具备的技能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和四个中间过程,即权威、感知和设计三个基本方面,分析、理想化、实施和适应。

如图10-3所示。

权威

图10-3决策技能

权威(I)是指挥力,即支配和排除一切不合理因素的能力。

感知(n)包括想象和洞察,是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设计(川)指的是构造的能力,例如构造模型的能力。

适应(W)可描述为关于所有三个基本方面的连续调节。

若现有的权力、感知和设计出现了冲突或更替的情况,则决策者以自身的努力创造出适于生存的均衡,适应是决策制定

系统的中心,它是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V)是介于信息收集和设计之间的技能。

这是感知和形式化之间、获取信息和用于处理信息的模型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产生信

息、知识和预期数值。

理想化(⑴是权力和感知之间的连接,是一种运用权力的同时保持着想象,并有可能将这种想象付诸实施的能力。

理想化可以看作是评价的能力,评价的实质

是推崇某一组价值,如标准、效用、偏好等。

实施(四)的意思是通过颁布一系列命令执行一个计划。

计划实施包括对活动施加某种节奏的协调,对结构提供某种模式。

§10.2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

随着MIS的发展,人们发现MIS的作用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原因

在于MIS主要解决的是管理中的结构化问题,而对于管理中的半结构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则难以提供信息支持。

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管理者越来越需求决策的信息,以便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资源,如何运用计算机解决管理中的决策问题,也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决策支持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10.2.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早在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G.AnthonyGorry和MichaelS.ScottMorton就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这个术语。

他们认为需要为计算机应用程序和管理决策之间的沟通建立一个总体框架,同时他们设计了一个"Gorry和ScottMorton网格图”,如图10-4所示。

个网格图以Simon的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概念,以及管理理论家RobertN.Anthony的管

理层次概念为基础。

结构化

运作控制

应收账款

管理控制

预算分析

(工程成本)

短期预测

战略计划

1

油轮组合

I

1

1

1

仓库和工厂位置

1

订单录入

库存控制

半结构化

生产计划

差异分析

合并和收购

现金管理

(总预算)预算准备

1

1新产品计划

非结构化

PERT/COS系统

销售和生产

R&[计划

管理层次

问题结构化程度

图10-4Gorry和ScottMorton网格图

Gorry和ScottMorton根据问题的结构来描述决策的类型,用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和动作控制描述高、中、低管理层次。

把各种商业问题填入网格,如应收账款计划是由管理者在

动作控制层完成的,管理者做的是结构化决策;R&D计划是由战略计划管理者做出的非结构化决策。

通过贯穿网格中部的水平线把问题分成两类:

在当时能够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而成

功解决的(上面部分)和不易于通过计算机处理来解决的。

上面的部分被命名为结构化决策

系统,而下面的区域则称为决策支持系统。

问题解决的支持程度

图10-4Alter的DSS分类

1976年,StevenL.Alter在研究了56个DSS之后建立了Gorry和ScottMorton的框架。

这个框架将DSS分成6种类型,如图10-5所示。

最不能提供帮助的是只能使管理者检索到信息的类型,如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以得到某一个营销地区的销售记录。

对管理者稍微有所帮

助的DSS允许他们分析整个文件,如查询数据库以寻找一份专门的报表,而报表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库存文件。

系统所能提供的更大帮助是从多个文件中生成报表,如对收入的描述和

对销售产品的分析。

若能够让管理者看到各种决策的可能效果,则DSS应是一个能够评估

决策结果的模型,如向价格模型输入一个价格,来查看净利润的效果。

对决策更大的支持是

模型能够提出决策建议,如一个制造业的管理者输入了描述一个工厂和它的设备的数据,然

后由一个线性规则模型确定出最有效的布局。

能够提供最大帮助的DSS类型则是能够为管

理者做出决策的。

1980年,Moore提出了DSS是一个可扩展的系统,具有支持特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构模能力,定向于未来规则,可无规划地不定期使用。

同年,Bonczek和Whiston提出了DSS

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语言系统LS(LanguageSystem)----提供用户与DSS通

信,知识系统KS(KnowledgeSystem)----储存系统中的知识,问题处理系统PPS(ProblemProcessSystem)----对问题进行描述,提出问题的方法,得出问题的解答。

这从系统构成上描述了DSS的概念,如图10-5所示。

1986年,V.Srinivasan和Y.H.Kim指出了被公认为是支持所有决策及决策过程的系统,支持问题的范围包括从纯描述性的非结构化问题到常规

的结构化问题。

图10-5一种DSS的系统结构

从以上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强调地是“支持”而不是“决策过程”;20世纪80

年代初,强调的是“有效性”而不是“效率”;80年代中期,更加强调的是系统的“智能性”

和“柔性”;90年代以来,DSS更加注重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注重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

强调DSS的整体优势的发挥。

可见,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决策数据,用以支持管理人员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任务的交互式、智能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也就是说DSS

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它应用了决策科学、运筹

学、管理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MIS的发展。

§10.2.1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

因为决策支持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更高一级阶段的必然形式,所它与MIS有着

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麻省理工学院的PeterG.W.Keen和ScottMorton定义了DSS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以解决半结构化问题;

支持管理者的判断而不是取代它;

提高管理者决策的有效性而不是效率。

考虑到决策者和决策过程的特点,一个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应该具有下述特征。

1•半结构化决策支持:

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可由信息系统自动做出。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既要利用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又要靠决策者的直观判断。

因此,对人的技能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

2•数据库存取和建模的支持:

决策支持系统试图把模型的或分析技巧的应用与传统数据访问或检索的功能结合起来。

管理者能够通过确定适当的数据,通过定义需要的数据分析模

型和识别有意义的输出克服传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决策支持系统应提供一个数据容易存

取和改动的数据库,它经常要调用支持事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子集或数据库的副本。

3•模型驱动:

把模型引入软件系统,是DSS与狭义MIS的重要区别之一。

半结构化的

决策问题,其求解方法和求解过程是不完全明确的。

发生这些问题的时间、具体内容、问题

本身的性质,都不能完全预见。

因此,系统首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模型。

模型一旦确定,问题就有了求解的可能,模型是推动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

4•支持决策过程的所有阶段:

一个高效的支持系统应当支持决策过程的三个阶段:

情报、

设计和选择。

在情报分阶段,收集数据作为决策问题或情形的诊断基础。

在设计阶段,权衡

各种方案时,需要操作数据或把值赋给各个方案。

备选方案的模拟结果或统计对于选择最好

的方案也是很重要的。

5•支持决策者之间的通信:

决策支持系统必须支持组织不同层次的决策。

因为一些决策

需要不同层次上的决策者之间的通信,决策支持系统需要支持群体决策。

在一些情况下,决

策者是依次做出决策,每个决策者负责决策的一部分,然后传输给下一个决策者。

另有一些决策需要把决策者的知识集中起来,经过谈判和相互交流后做出。

决策支持系统应该支持决策过程的所有阶段、短期或长期的记忆帮助、提供有效的控制帮助,并且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也应该支持数据存取、建模,并方便决策者

之间的通信。

另外,由于DSS是在MI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MIS的高级形式。

DSS

与MIS相比,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1)MIS完成的是例行业务活动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而DSS完成的是辅助支持决策活动,

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2)MIS所追求的是高效率,是设法将事情办得快一些;而DSS所追求的目标是有效性,

也就是想办法把事情办得尽可能好一些,即提高决策的效果。

(3)MIS的设计方法是以数据驱动的,而DSS的设计方法是以模型驱动的。

模型管理系

统是DSS软件系统的核心。

DSS的设计也是用户驱动的,用户应当参加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4)MIS的设计思想是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协调的工作系统,设计方法强调系统的客观性,

努力使系统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而DSS的设计思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适

应性强的开发系统,设计方法强调充分发挥人的经验、智慧、判断力和创造性,努力使决策更加正确。

(5)M1S趋向于信息的集中管理,而DSS趋向于信息的分散使用。

(6)MIS的分析着重体现系统全局的、总体的信息需求,而DSS的分析着重体现决策者

个人的信息需要。

(7)从系统的使用方式来看,DSS是以人机对话为系统工作的重要方式,强调充分发挥

决策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使决策更正确。

而MIS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系统,系统的程序一

旦编好,使用人员不能也不便进行修改,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也就是说系统只能按既定的流程和思路运行。

MIS的人机会话只是对设定的程序流程的选择和数据选择。

MIS和DSS是计算机用于事务处理中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系统体系结构,DSS是MIS

不断发展的产物,有人认为MIS中就应该包括DSS的功能,也有人认为DSS比MIS的功能强得多,远远超出了MIS的实际水平和应用范围,MIS是DSS的组成部分。

§10.2.2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决策思维方面的深入研究,作为信息系统技术的新发展,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为改善群体问题求解和决策的效果、效率提供了一个工具。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某些方面避开了专家系统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另外还趋于分布式决策支

持系统;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等。

1.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

由JohnMcCarthy创造的人工智能(AI)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进行编程使之像人一样从事逻辑工作,专家系统(ES)则在某一领域内发挥专家作用的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用基于知识的程序设计方法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系统,它拥有某个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推理,做出智能决策。

专家系统是利用领域专家的知识,解决特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系统,它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信息或事实,运用系统存储的专家经验或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最后得出结论或结论的可信度,为用户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

为了克服专家系统不能随时间而提高自身的智力的局限性,基于知识系统的神经网络描述了各种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问题求解的系统。

有关详细论述请参见第11章相关内容。

2.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DecisionSupportSystem,GDSS)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系统重点支持组织活动的对象从单个决策者转移到决策群

体,群体在组织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组织中的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群体协作完成的。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技术,为具有共同责任、任务和目标的决策群体解决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提供群体决策支持功能的集成化、交互式、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GDSS通过提供有助于交流的环境来为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如图10-6所示显示了4

种可能的GDSS环境,它们都是基于群体的大小和成员所在的位置。

在每一个环境中,群体的成员可能同时会面或不同时会面。

面对面1

F

决策屋

代表会议

分散1

局域决策网

1

计算机中介会议

群体大小

成员位置

图10-6群体的大小和地理位置决定GDSS的环境设置

决策屋是用来让小群体召开面对面会议的。

根据为每一次会议所做的安排,群体中一个成员向另一个成员输入的信息能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让整个群体都能看到。

GDSS的两

个独特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