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731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docx

中考历史专题总结

中考历史:

专题总结

线索1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共同点

都是在党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召开;及时纠正错误,确立正确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线索2  党的工作中心、重心的转移

 

城市

农村

城市

背景

转移

影响

城市→农村: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心城市暴动调整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农村→城市:

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领导核心进入北京,由城市领导农村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政治

经济

政治

经济

“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验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立足国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完成党的阶段性任务密切结合;党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对工作中心、重心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线索3  应对大变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

 

线索4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与探索

时间

1919~1949年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任务

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创建人民民主国家

历程

 

结果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获得了国家独立,使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意义

(1)国内: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改变了广大人民受压迫的地位,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角度设问】归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共同点。

(1)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和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2)领导人物都具有敢于改革创新的闯劲和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

(3)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发挥了民主集中制的作用,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4)都具有曲折性,在探索中前进。

 

线索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领域

概况

政治

(1)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经济

(1)土地改革: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1953年开始,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三大改造:

1953~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得到中央肯定和支持,逐步在全国推广,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提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8)对外开放: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外交

 

 

 

 

 

 

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5)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已与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科技

(1)“两弹一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有机化学: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航天技术: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迎来了航天技术领域新的发展阶段

(4)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5)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成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祖国

统一

(1)“一国两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国防

建设

(1)人民海军:

①1949年,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②如今已发展成为多舰种组成的现代化合成军种

(2)人民空军:

①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正式成立;②目前已发展成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高技术军种

(3)导弹部队:

①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担任核反击任务,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向了科技强军之路;②2015年12月31日火箭军成立(前身为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4)战略支援部队:

2015年12月31日成立,有利于优化军事力量结构、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交通

建设

 

 

交通

建设

(1)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修筑三条通藏公路

(2)宝成铁路:

1956年建成通车的宝成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动脉,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3)青藏铁路:

2006年全线通车,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加强了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团结

(4)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