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124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docx

东软1015下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跟人才需求研

 

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研究报告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品牌与战略发展部

2010年10月15日

 

一、软件产业

1.软件产业现状及趋势

软件产业,即以开发、研究、综合、经营、销售软件产品或软件服务为主的企业组织及其在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集合。

它是与信息产业中的硬件产业相对应的。

无论在规模还是结构上,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印证了它是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产业规模现状及趋势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软件行业大力拓展国内市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行业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009年,我国软件产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上年低4.2个百分点。

其中,月度增速自3月份起逐月下降,8月份达到最低点后开始逐月回升,12月当月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创全年月度最高水平,比上年高30个百分点。

图12008-2009年软件产业收入每月增长情况

表12009年前12个月软件产业收入完成情况(单位:

亿元)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软件收入

1260.8

1905.9

2552.2

3291.4

4270.2

5139.1

5891

6775

7691

8701.6

9513

累计增速

20.8%

23.9%

23.5%

23.3%

22.7%

22.2%

21%

20.3%

20.2%

21.4%

25.6%

2010年1-8月,我国软件产业仍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工信部9月26日公布的数据,1-8月,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286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

其中8月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9%,增速比7月份高6.4个百分点。

未来3-5年内,国内外的多方面积极因素将推动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1.2产业结构现状及趋势

2009年,软件技术服务增势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软件产品增长稳定。

2009年,全行业完成软件产品收入3288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高于全行业0.7个百分点,但比上年低2.4个百分点。

软件技术服务增势突出。

全年完成软件技术服务收入2126.3亿元,同比增长31.4%,高于全行业5.8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22.4%。

其中外包服务收入307亿元,增长35%。

系统集成增长放缓。

2009年系统集成收入2202.9亿元,同比增长23.7%,低于上年增速26.7个百分点。

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通用型系统集成业务正在萎缩,中小系统集成企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受益于3G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稳定增长、金融业扩张等,一些规模大、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系统集成业务增长稳定。

受电子制造业下滑影响,嵌入式软件和IC设计收入增长较为缓慢。

全年嵌入式软件收入1673.6亿元,同比增长22.1%,低于全行业3.5个百分点;IC设计业收入222.2亿元,同比增长10.1%,低于全行业15.5个百分点。

2010年1-8月,设计开发增势明显,信息技术服务快速增长。

集成电路行业复苏带动设计业快速发展,前8个月完成设计开发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71.1%。

信息技术服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8个月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780和1052亿元,同比增长40.7%和37.4%,分别高于全行业收入增速10.9和7.6个百分点。

软件产品收入2875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34.7%,同比增长23.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

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收入1757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7.1个百分点。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373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3-5年内,软件产品、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将保持稳定,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等将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2.软件产业特点

2.1区域分布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软件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收入增长较快;在一些中心城市,软件产业也要明显优于其他城市。

2010年1-8月,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253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7.5%,同比增长30.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高于去年同期3.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加速回升,西部地区增速放慢。

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近4300亿元,同比增长32.6%,高于全行业2.8个百分点,其中有宁波、青岛、南京、广州、哈尔滨等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的增速超过40%。

中心城市增长快于平均水平,部分城市增速较高。

2.2产品技术分布特点

在行业应用软件方面,国内30多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管理创新方面的优势,走在了各自行业的前列。

在通信、电子、金融、电力、安全、动漫游戏、网络技术、电子政务等应用领域,国内软件市场已经达到上千亿规模。

在排版、翻译、识别、文字处理、技术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企业信息化等具有本土特色的领域,我国软件企业仍具有一定优势。

在轨道交通、GIS、CAD、搜索引擎、医卫、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领域也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系统软件、中间件和应用平台软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软件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但实际市场份额有限,特别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受人们使用习惯的影响,国产软件推广还有待加强。

在大型装备配套软件、工业设计、工业控制、工业制造、工业测试、检测监控等应用软件方面,许多软件系统要靠进口。

这些市场空间,尚需开拓创新。

就整个行业来说,硬件软化、软件服务化、IT技术、互联网与通信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越发凸显,不同技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从“整合”到“融合”,软件产品、软件企业、产业链朝着无缝隙联结发展,进一步加深了软件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的优化。

3.软件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产业技术、业务、企业的融合势头加剧,网络化、全球化、开放化、服务化将成为软件产业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3.1技术演进

(1)企业应用云计算成为趋势,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服务模式加快发展。

(2)虚拟化软件普及进程加速。

(3)开源软件面临新的增长。

3.2应用与业务创新

(1)以技术平台提升软件企业竞争力。

(2)以复合应用软件推动创新。

(3)完善软件技术园区的建设是促进软件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行业应用软件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5)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看好。

(6)行业整合出现新的机会。

软件产业的融合首先表现在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在这一融合的推动下,嵌入式软件快速发展;软件与服务的融合使软件服务化趋势明显,收取服务费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软件外包蓬勃兴起,软件企业利用软件和网络技术承接跨国公司的各种服务外包,使软件的概念得到拓展。

软件与网络融合的趋势也不可忽视。

在这一融合推动下,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三网合一加快发展。

此外,软件技术的融合,使各种开放源代码技术、构件技术广泛应用,不仅使软件开发更加透明,也促进其生产规模和效率快速上升。

软件产业的融合还表现在软件企业的融合,企业兼并掀起新一轮热潮,产业格局面临新的洗牌。

软件产业融合给我国软件产业创造了市场机遇。

信息产业部将从加强规划指导、营造环境、把握重点、促进自主创新、推动行业应用、坚持集群化、扶持软件外包等方面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

4.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及趋势

4.1岗位分析

根据软件产业的分类,软件产业产生的岗位包括:

软件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架构设计人员、系统集成人员、软件维护人员、咨询人员、数据处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后台开发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

4.2人才需求分析

在软件人才需求量方面,据预测,当前我国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为50万人左右,且这一需求仍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软件人才供给量方面,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扩大招生为软件人才市场输送了更多的毕业生人才以及与大学教育并行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人才供给在2004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总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但与高速发展的软件人才需求相比,继续呈现短缺状态。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10000多家软件企业中,67%的软件企业少于50人,26%的软件企业在50-300人之间,真正形成产业化的几百人乃至上千人的软件企业数量有限,中国软件人才的总体需求潜力巨大,现有软件人员不能满足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说平均每家软件企业需要大约50名程序员,而我国目前新成立的软件企业达数百家,这些企业就需程序员上万人。

我国几个软件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更是以平均一天半增加一家软件企业,可以预计软件人才缺口将会更大。

而且,软件人才结构仍不尽合理。

随着总量供不应求这一矛盾的缓和,我国软件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进一步凸现,成为我国软件人才体系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高低端软件人才缺乏

从经济规律来看,一种工业化时代的产业结构,要求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软件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校培养成的高级人才,同样更需要从事基础开发的程序设计员作为智力基础。

目前中、高级软件人才仍是中国软件企业所最紧缺的软件人才类型。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软件人才的“金字塔”形合理结构并未实现,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所需要三类人才: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软件工程师)、熟练的程序员(软件蓝领)这三类由高到低的人才结构并未呈金字塔形。

相对,我国的软件人却呈橄榄形(缺少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因此必须多发展“塔基”(软件蓝领),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

因为只有更多的软件蓝领产生,由其作为基础发展出来的高级管理人员才能逐渐成长。

(2)地区性供给量存在较大差异

分地区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软件人才供给数量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这些地区软件人才市场总量上存在供过于求的迹象;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软件人才需求数量逐年增加,由于自身培养能力的不足以及对软件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原因,这些地区的软件人才供不应求态势明显,且供需缺口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3)个别专业软件人才尤为匮乏

从专业细分化来看,通用型软件人才,包括文字软件处理、翻译软件等人才需求趋缓,一些专业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现象明显,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

以网络游戏软件研发人才为例,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会成长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

但我国目前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不足万名,人才缺口较大,当前最为缺乏的首属游戏设计、开发与编程人员。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指出:

“我国网络游戏人才奇缺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国内所需技术人员至少2万名,人才的缺口已经在1.5万人以上。

(4)软件从业人员学历结构需改善

从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大学(本、专科)学历的从业人员是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的主体,其数量接近62万人,占软件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74%。

与此相比,我国目前软件从业人员中,学历多集中在本科阶段,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的从业人员数量偏低,总计有大约5万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近10%。

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以及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工人严重短缺。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软件相关专业硕士(含)以上毕业生数量大约为15000人,仅占高校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总量的7%左右,其中,博士学历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尚不足2000人,加上相当一部分的硕士以上软件专业毕业生未从事本专业或难以在实践中成为真正的软件人才,这进一步加重了高端软件人才供给的不足。

以上因素造成我国软件人才结构目前仍难以实现合理化。

目前我国最需要的高质量软件人才包括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以及复合型软件人才。

(1)高级技术及管理软件人才

当前我国最急需的软件人才是能够进行软件整体开发设计的软件设计师与系统分析师以及具有国际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一部分人才将决定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决定我国将来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国软件需要“巨人”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经得起与国际软件巨头的碰撞。

(2)国际化软件人才

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熟练阅读软件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以及熟练地进行软件专业领域资料的翻译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参与国际软件开发与竞争的各个层次,熟悉国际标准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将大受欢迎。

在软件产品出口、软件行业国际交流,特别是在软件外包业务中,这样的人才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扩大软件产品出口和软件企业国际化,催生国际化软件人才。

软件产业要走出国门,必须依靠国际化、标准化的软件人才。

中国的软件外包公司如何成功地在国外开辟市场一直是个最大的难题,完善的销售网络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软件外包也同其它产业一样,不到市场上去公开竞争(竞标)、不建立完备的销售网络,是很难发展壮大的。

建立完善商务网络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合格的外包拉单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是既通晓外语,又对软件应用有深入了解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3)复合型软件人才

高素质的复合型软件人才正逐渐成为软件人才中的新宠。

复合型软件人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既精通软件又精通硬件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技能的人才;另一种是既精通软件基础理论和设计技能,同时又精通其他专业业务和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是软件领域与其他应用领域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正处于产业化的进程中,产业化的一个要求就是资本的介入,在一个产业链中,资本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我国培养出大批软件类资本运作人才,为软件企业的发展赢得资金。

而产业链的下游是产品的销售环节,又需要大批渠道及销售、公关、宣传人才以及软件售后技术支持人才。

5.参考文献

A.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统计公报,工信部

B.2010年1-8月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工信部

C.2008-2009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总报告

D.2009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E.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服务外包产业

1.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及趋势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渗透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

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为我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机遇。

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1.1产业规模现状及趋势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依然保持了较快发展,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33.8亿元,同比增长29.7%,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1-6月,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8%,其中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49.7亿美元,同比增长94.3%。

IDC的《中国离岸软件外包市场2008-2012年预测与分析》报告预计,中国外包软件服务行业5年内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35.3%。

又有机构分析,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将保持23%的年复合增长率,2012年将达到433亿美元。

(来源:

《IT经理世界》)

根据咨询公司IDC发布的报告《中国业务流程外包(BPO)市场2007-2012年预测与分析》,2007年中国BPO市场以23.5%的年增长率稳健攀升,市场规模达到10.6亿美元。

IDC预测未来五年该市场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将保持22.6%的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并有望于2012年达到29.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1.2产业结构现状及趋势

从业务结构看,ITO将会在一段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

2009年,ITO业务规模为1177.4亿元人民币,占产业总规模的57.9%,同比增长28.2%;BPO业务规模为856.4亿元人民币,占产业总规模的42.1%,同比增长31.9%。

2.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2.1区域分布特点

早在2006年商务部就针对服务外包行业推出了“千百十工程”,希望为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

2009年开始,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厦门等21个城市陆续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集聚效应显著,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东北集群。

同时,以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为代表的软件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突出、园区发展渐显特色、园区模式不断创新、园区服务逐步完善,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成本和人才是服务外包产业的关键要素,产业自身的发展不断驱动产业资本向成本更低、人力资源更丰富密集的区域进行梯度拓展,服务外包区域特点将在未来几年内呈现出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的趋势。

2.2产品技术分布特点

从行业结构来看,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中,来自金融业的发包占15.7%,来自电信业的发包占14.3%,来自制造业的发包占10.8%,来自政府的发包占15.6%。

与2008年相比,来自政府的发包比重迅速增大,电信和制造业的发包也有所增长。

在我国,约50%的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软件外包和IT服务,约30%的企业从事的是数据处理、呼叫中心和研发外包的业务,其余则分布在人力资源外包、财务外包、游戏动漫、供应链外包、餐饮服务、测试外包、设施管理服务等领域。

2.3竞争特点

按国家分类的卖家构成:

平均来说,中国外包提供商约47%的收入来自国内买家。

仅21%的收入来自日本和韩国,29%来自美国和欧盟(包括上述国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

按行业分类的卖家构成:

最大数量的买家来自制造业以及金融服务业。

在美国和欧洲,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是中国外包服务的主要买家。

在日本和韩国,电信业和服务业也是中国服务提供商的重要买家。

在中国,政府机构和电信业是最大的客户群,而政府被列入今后3年内最重要的业务来源。

最畅销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在中国,对信息技术外包的需求大于对业务流程外包的需求,所有国家和行业的客户普遍偏重的外包服务依次是定制软件开发、信息系统维护服务、软件研究与开发。

最畅销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产业专门外包服务而非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是所有外国和国内买家最常购买的业务流程外包项目。

3.服务外包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3.1技术演进

(1)两化融合稳步推进。

(2)3G深入发展,三网融合推进实施。

(3)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3.2应用与业务创新

根据中国自身的竞争优势,发展的重点将逐渐从传统领域(应用开发和维护、系统集成和基本业务流程外包等)向工程服务、研发、市场运作和决策支持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依托端到端产业链的全球主导地位,在3-5个新兴领域建立先发优势。

其中一个例子是基于无线终端的应用开发,2011年全球智能无线终端数量估计将达到3亿部,而中国则依托其拥有的全球最大的通信客户市场、全球最大的几家电信运营商以及全球增长最快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将有能力打造服务全球的领先的研发生态系统。

(2)巩固面向日、韩离岸业务首选目的地地位,逐步打造产业研发联盟。

(3)利用中国的经济重要性和战略性地理位置,树立跨国企业在亚洲全方位运营和管理中心地位。

(4)通过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释放国内市场需求。

4.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及趋势

4.1岗位分析

BPO涉及的业务领域如图所示:

服务外包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以下类别的工作:

研发设计(信息、通信、生物医药、化工),

金融服务、财务管理,物流服务,呼叫中心服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

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标准,即“国际服务外包执业认证”ISCC,是对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岗位进行了定义描述,同时给出从业人员培养及评估内容的标准体系。

ISCC将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按照”三乘三”的矩阵结构进行分类,首先将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层次纵向分为三层:

初级、中级、高级,然后再根据所在层次、所在职位以及所在行业进行横向的三段描述。

ISCC基本结构中的每个层次都分别具有各自的知识空间。

知识空间包括三个部分:

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及行业知识与技能部分。

ISCC知识体系是将ISCC知识空间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与技能按实际课程分为6类:

基础知识、沟通技能、技术技能、管理技能、商务知识、行业知识。

从各个维度界定了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

4.2人才需求分析

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构成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对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来说,人才的规模直接对应着产业规模,作为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雄厚的人才资源基础将促使该产业快速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公认的目标市场,人才在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行业市场中极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供给储备丰富、人才综合素质较高、人才培训开展迅速以及人力成本优势明显四个方面。

2009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日益壮大,总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同比增长约34.1%。

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回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外包行业,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后危机时代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人才结构中,66.1%的人才为大学本科生,高学历人才占据总体比例约10%,大学专科及其他人才约占总体人才市场23%。

 

一项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09年,80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就业70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近50万人,占全国同期大学生就业人数约12%。

产业发展和政策利好将驱动从业人数稳步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1-6月,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548家,新增从业人员27.2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含大专)就业人员18.3万人,占67.2%;经培训就业人员10.7万人,占40.1%。

截至2010年6月,全国服务外包企业共10498家,从业人员181.9万人,其中:

大学以上学历134.8万人,占74.1%;经培训就业人员73.6万人,占40.4%。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公开场合表示“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5.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