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256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

解析纯word版吉林省吉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

绝密★启用前

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三月考历史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一月考试卷,考查的内容是必修二经济文明史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和第二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以第二单元为主。

整套试卷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注重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知识,也注重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的考查。

知识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间或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试题重点考查:

工业革命、小农经济、殖民扩张的特点与影响、官营手工业、美国经济发展、垄断组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中外近代化发展问题等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能力、从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是份非常好的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增强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 B.满足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C.造成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D.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殖民扩张

【答案解析】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均属于早期殖民掠夺与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西欧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后世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故选:

D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设问“最大影响”,突出重要或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早期殖民扩张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有学者说:

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极容易复活与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特点是(  )

A.古代最基本经济形式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以重农抑商为一贯政策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小农经济

【答案解析】C解析:

“这种生产结构”是指小农经济,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与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形式。

②小农经济具有如下特征: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AD不是小农经济特点,B不是最主要特点。

故选:

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的概念。

解答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

同时要能识破题目的“陷阱”,仔细辨识有关词语的含义,鉴别其正误。

3.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在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

A.柴油机和汽油机B.柴油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D.内燃机和电动机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故选:

C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记忆,。

4.从下面这幅图反映出的信息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B.美洲进入世界大家庭

C.环球航行已经成为现实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答案解析】D解析:

本题“不能得出的结论”要求选择的是否定选项。

通过图片分析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B、C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故选:

D

【思路点拨】本题为基本常识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基本记忆。

5.饼状图是研究和表达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为直观的让我们分析经济各因素之间的发展、变化。

读下面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饼状图,我们可以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布局,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农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开展,促进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促进英国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知识点】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蒸汽”的力量

【答案解析】A解析:

本题考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随着英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强,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故选:

A

【思路点拨】分析图表数据,再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

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

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的控制

D.闭关锁国政策在工业国面前不堪一击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C解析:

抓住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带来各国民众社会生活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故选:

C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关键在,把握东方落后,西方发达的根本原因,结合时间分析,可定位于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东西方的主要差异在于经济发展的程度。

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

A.新航路开辟以后B.美国独立战争以后

C.工业革命完成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D解析:

抓住关键词“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选:

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史实的识记能力。

8.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

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答案解析】B解析:

从材料中可分析出:

时间“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选:

B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弄清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殖民扩张的手段,荷兰是早期殖民主义国家之一。

9.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

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

【答案解析】D解析:

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工匠技艺高超,使用上等原料,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产品大多精美绝伦。

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即是官窑工艺高超。

故选:

D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10.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非常大。

下列对制造业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迅速普及

②蒸汽时代的到来,使得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新材料——钢风行全球

③近代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为新兴行业

④20世纪7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美国制造业提升竞

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并由此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新经济”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A解析:

钢铁工业的兴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②不正确;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美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并由此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新经济”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④不正确。

故选:

A

【思路点拨】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成就的记忆。

11.阅读下图,其中美国在1860—1938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1913

1928

1938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13.6

9.9

10.7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32.0

39.3

31.4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6.1

6.1

4.4

俄国

5.0

5.6

5.6

7.0

7.6

8.8

8.2

5.3

9.0

A.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速发展B.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C.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

【答案解析】D解析:

本题的设问是“变化的原因不包括”选择否定选项。

题干考查的时间是1860-1938年,从1860-192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在不断上升,上升的原因与工业革命、美国统一战争有一定关系;1928-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在不断上升在下降,下降的原因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关。

D项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独占鳌头的是英国,而不是美国。

故选:

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数据分析能力。

从表格数据中分析变化的趋势,然后对应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探究变化的原因。

12.观察下图,根据年代与数据推测图中表示的是(  )

单位:

万吨

图8

 

A.英国煤炭产量B.世界石油产量C.世界钢铁产量D.英国棉花产量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A解析:

题干数据推测图中从1790年-1850年,逐年上升,此时间段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时间,蒸汽机广泛使用推动煤炭工业发展,A项正确;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燃料,B项错误;世界钢铁产量提升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C项错误;棉花产量提升属于工业革命之前,D项错误。

故选:

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记忆。

从时间1700-1850年,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13.下表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趋势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增加促进投资D.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产生

【答案解析】B解析:

“19世纪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生产力迅速发展,表格反映出企业总数减少,而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以及资本倍增,说明了垄断组织产生,即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A、D项也能反映,但不是主要特征,而C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本质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垄断组织产生的正确理解。

14.19世纪中期,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林肯、加富尔、俾斯麦等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为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的活动主要适应了()

A.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需要B.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对外侵略扩大市场的需要D.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需要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B解析: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上述国家都面临着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问题。

林肯领导南北战争、加富尔和俾斯麦领导完成了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故选:

B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于要明确政治家的重大贡献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结合题干的“19世纪中期”的时间信息,分析这一时间历史发展的趋势,再结合几位伟人的重大贡献起到共同作用选择正确答案。

15.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规模越来越大B.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C.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D.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知识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C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大企业的出现,政府与大企业的联系趋于密切,政府在工业时代采取的不干涉政策有了改变。

同时19世纪反垄断法的出台更从根本上解决了托拉斯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更大了刺激和强化了市场竞争的发展。

故选:

C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明清时,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解析】B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经济发展。

题干中强调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工业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基础的。

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解体,占绝对优势,重农抑商政策仍是主要政策。

故选:

B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明清之际,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阶段特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

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

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

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

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

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

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

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殖民扩张鸦片战争

【答案解析】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体世界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2)社会问题: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

(3)直接结果: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观点:

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启示:

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持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不仅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好这种权利,为民众造福,否则就会不断出现“继续革命”。

解析:

(1)问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来来回答。

(2)问根据材料二从社会财富分配、犯罪情况、社会矛盾来分析归纳。

第(3)问回答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第(4)问抓住材料中的“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以及材料中中国当时的国情就不难得出作者的观点了。

启示,主要从正确处理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面进行作答。

【思路点拨】本题以近代化史观中的世界经济近代化作为主线索,结合整体史史观部分内容,考查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原因、条件及带来的影响。

还结合中国的近代具体国情考察了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面临的困境和启示。

涉及的时间跨度大、中外结合。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从宏观上把握世界经济近代化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

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

至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就是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引起了英国“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而它“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好像哲学革命对德国,政治革命对法国一样。

”汤因比在论述工业革命的后果时讲道:

“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

”“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现象则是,由于机器的发明,工厂制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制度。

”可见,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

一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这一批人可以称之为“革命论”者。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工业革命”所指的那些变化经历了长时期的准备,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事情,也不是在短期内完成的。

于是,他们对“工业革命”一词的科学性提出异议,认为像这样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过程,用“革命”一词规范不太合适,“很需要一个新的标签”加以代替。

克拉潘在《现代英国经济史》(1929~1932年间出版)中对那种认为在较短时期内发生猛烈变革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比尔斯说,“工业革命”一词令人困窘,因为被称为革命的那些变化是渐进的,你不可能找到这个变化的开始和结尾。

新的经济思想、修改了的经济政策、调整了的经济关系,都是逐步形成的。

……这一批人可以称之为“渐进论”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两派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知识点】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答案:

解析:

紧扣对工业革命全过程的客观分析,表明“渐进论”者无法否认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和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革命论”者也无法否认工业革命所具有的长期性和延续性特点,迁移所学知识论证评析。

【思路点拨】本题采用的是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1题开放试题(SOLO题)的命题风格。

此类试题先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然后进行评析,最后总结性的点评。

本题的材料选择是围绕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产生了“渐进论”者和“革命论”者两派观点,评析时要紧扣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其始,大约起于缙绅之家,而婢妾效之,寝假而及于亲戚,以逮邻里,最后即便贩竖立肩挑之辈,虽然逐日营趁,生计艰难,而妻女亦皆绸缎金珠,不肯一着布素。

材料二年来风谷之薄,大率起于苏州,波及松江……余生长青镇,独恨其俗尚奢,日用会社婚丧,皆以俭为耻。

贫人负担之徒自不必言,妻必好饰,夜必饮酒……在北直隶宣化府隆庆州,士民竟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

材料三山西虽处西北,“而奢靡风,乃比于东南,河南,山东,婚丧嫁娶这间,衣食宴会之际,不知检束……北京因为南方举子和达官商贾的云集,更是盛行南风。

因而在社会上,人们饮爱南酒,食重南味,曲尚南曲,糖称南糖,衣着讲南式,园林效苏杭,书画文玩、娱乐戏剧、看花品茗,无一不以江南为尚。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文明史》

回答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特点。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解析】答案:

(1)现象:

明清社会风俗的变迁,奢侈之风盛行。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消费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商人队伍壮大;商品种类增多。

(2)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影响波及城市和乡村,并且蔓延到全国;首先从江南兴起;商人,官僚和举子充当了媒介。

解析:

(1)“现象”归纳三则材料,找出其共性内容即可作答,材料一中“而妻女亦皆绸缎金珠,不肯一着布素”、材料二中“士民竟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材料三中“而奢靡风,乃比于东南,河南,山东”都反映出明清时期奢靡的生活;“原因”根据所学的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导致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可分析出。

(2)“特点”根据三则材料提炼有效信息,从奢靡之风产生的范围、涉及的阶层等方面作答。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要注意第

(1)问中的“现象”是三则材料所共同反映的现象,找到三则材料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作答;而第

(2)问中的“现象特点”则分别在三则材料中去寻找。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