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342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docx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

货币银行学(2012)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2002)(2007)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

M0:

流通的现金;M1:

M0+活期存款;M2:

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3、流动性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

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二、简述题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费雪方程式为:

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

剑桥方程式为:

M=kPY,其中,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

(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剑桥方程式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d/P=f(YP,ω;rm,rb,re,1/P·dP/dt;u)

弗里德曼认为:

(1)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利率变化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

(2)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

(3)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因此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由以上三点得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据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单一规则”货币供给政策。

三、论述题

2、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

(P529)(看书举例)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银行体系供应的,其中,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提供原始货币,形成货币供应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

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

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内的辗转存贷,从而成倍创造派生存款。

经货币扩张,整个银行的存款货币总量D(存款货币总量)=R(原始存款)/RRr(法定准备比率)。

原始存款正好等于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总额,假设前提为商业银行将收到存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作存款准备;另外,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没有“现金漏损”。

第二章利率理论

一、名词解释

4、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B=P×r(B为收益,P为本金,r为利率)。

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写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7、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收益率是指持有金融工具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8、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

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

二、简述题

5、简要说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贷资金理论内容为:

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

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

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下降或上升;反之,在可贷资金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可贷资金的需求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

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成为利率决定的因素而必须考虑。

三、论述题

6、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其制约条件有哪些?

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的影响:

(1)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是此削彼长的关系,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率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

利率上升,会使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因此,利率变动可以起到调节社会一定时期聚集资金量的作用。

(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利率变动与投资需求变动成反方向,从而利率变动可以调节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大小。

(3)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当利率过低而刺激投资,一旦投资大于储蓄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物价上升。

反之,提高利率会引起储蓄上升投资下降,进而调节供求,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4)利率与金融机构。

利率的变动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来增加收益或控制成本,这就能影响信贷量和信贷流向进而调控宏观经济。

(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

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一国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独立程度,及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2)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信息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

(3)利率结构和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名词解释

9、菲利普斯曲线(西经名词103)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0、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1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指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

12、强制储蓄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导致货币增发、物价上涨,公众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均随物价上涨而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这就是强制储蓄效应。

13、收入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14、滞涨是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伴随,即高的失业率与高的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经济现象。

15、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

一、名词解释

16、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17、资产证券化(2002)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

18、最终贷款人是指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崩溃的“人”,这个人就是中央银行。

19、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20、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甚至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

第五章金融市场

一、名词解释

21、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资产,是一种能够证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以及价格的书面文件,对于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意义。

22、货币市场是指一年和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有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

23、资本市场是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24、远期(2007)是指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

25、期货是指在远期合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买卖合约,即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

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在交易所集中交易,并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

26、互换是指一种双方约定在一段时间内彼此相互交换现金的金融交易。

互换协议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

27、期权是指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期内,期权的买方有权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或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的协议。

 

M1=通货+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非机构)

M3=M2+大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机构)+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

下列资产分别包含在哪类货币总量(M1、M2、M3)中:

1)通货M1、M2、M3

2)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2、M3

3)欧洲美元M3

4)小额定期存款M2、M3

5)大额回购协议M3

6)可开具支票的存款M1、M2、M3

面值为1000美元的贴现发行债券,1年后到期,售价为800美元,它的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1000-800)/800**1*100%=25%

Chapter5

1.运用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债券的供求理论说明,为什么利率是顺周期的(即,经济扩张时,利率上升;经济衰退时,利率下降)。

(1)债券供求理论

经济扩张:

财富上升,债券需求上升,D向右移动;投资盈利预期上升,供给上升,S向右移动。

D的移动没有S移动的幅度大,从而均衡利率上升。

经济衰退,方向相反。

(2)流动性偏好理论

经济扩张:

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因财富和交易增加而增加,D曲线向右移动,S不变,

从而均衡利率上升。

2.假设货币供给不变,如果下一年物价水平下降,并在之后固定下来,利率在接下来的两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方面,物价水平效应的影响在第一年末达到最大,由于物价水平不再进一步下降,在物价水平效应的影响下,利率也不会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第二年的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因而,预期通货膨胀效应也将为零。

由于导致低利率的影响因素消失了,在第二年中,利率在第二年末的低水平上会有所上升。

3.如果下一任美联储主席支持比现任主席更低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利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的缓慢增长会带来四种效应:

流动性效应、收入效应、物价水平效应和预期通货膨胀效应。

流动性效应导致利率提高,收入效应、物价水平效应和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将导致利率降低。

在这四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有以下三种情况:

(1)流动性效应大于其他效应,利率将上升。

(2)流动性效应小于其他效应,并且预期通货膨胀率缓慢调整。

一开始利率先上升,此后利率会之间下降到初始水平一下。

(3)流动性效应小于通货膨胀效应,并且预期通货膨胀率迅速调整,这是利率会马上下降。

Chapter6

1.假定预期理论是正确的期限结构理论,根据下列未来5年的1年期利率,计算1—5年期限结构中的利率,并绘制得出的收益率曲线:

1)5%,6%,7%,6%,5%;

2)5%,4%,3%,4%,5%。

如果相对于长期债券,投资者更加偏好短期债券,那么收益率曲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根据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计算如下:

1年债券的利率i1=5%

2年债券的利率i1=(5%+6%)/2=5.5%

3年债券的利率i1=(5%+6%+7%)/3=6%

4年债券的利率i1=(5%+6%+7%+6%)=6%

5年债券的利率i1=(5%+6%+7%+6%+5%)=5.8%

b、根据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计算如下:

1年债券的利率i1=5%

2年债券的利率i1=(5%+4%)=4.5%

3年债券的利率i1=(5%+4%+3%)=4%

4年债券的利率i1=(5%+4%+3%+4%)=4%

5年债券的利率i1=(5%+4%+3%+4%+5%)=4.2%

如果人们更偏好短期债券,则此时长期债券的风险溢价为正值,那么,a中先向上倾斜后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更可能向上倾斜。

b中先向下倾斜后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更可能会向上倾斜。

2.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通常是逆经济周期的。

也就是说,经济周期扩张时降低,而经济周期衰退时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

在商业周期的扩张阶段,破产的公司比较少,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比较小,这使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下降。

反之,则上升。

由此可见,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是反经济周期的,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下降,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上升。

Chapter8

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

规模经济、专门技术

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办法:

1.信息的私人生产和销售2.政府监管3.金融中介4.抵押和净值

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问题-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的解决方法:

1.信息的生产:

监管2.政府管理以增加信息3.金融中介4.债务合约

债务合约中的解决方法:

1.净值2.限制性契约的监督和执行3.金融中介

金融危机:

以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与许多金融和非金融企业破产为特征的金融市场大动荡

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

(1)利率的急剧上升逆向选择加剧贷款减少总体经济活动减少

(2)不确定性的增加<->金融或非金融企业破产、经济衰退或股市震荡

(3)资产市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

股票市场下跌资产负债表恶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剧导致金融危机

(4)银行部门的问题:

资产负债表恶化银行破产银行业恐慌

(5)政府财政失衡:

政府债务违约资产负债表恶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剧

分析:

(1)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不确定性的增加、股票市场下跌都增加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股票市场下跌、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和利率上升减少了公司的现金流量,加重了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增加削弱了贷款人的放款意愿,引起了总体经济活动的萎缩。

(2)由于企业状况的恶化,以及对银行健康的不确定性(银行也可能会倒闭)储户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导致银行恐慌。

银行数目的减少进一步提高了利率,减少了金融中介的数量。

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的这些问题的恶化引起了进一步的经济萎缩。

(3)破产进程将资不抵债的公司和健康公司区分开来,银行业亦然。

债券价格的上升,利率的下降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减弱,经济复苏。

(4)若经济倒退引起价格急剧下降,导致债务紧缩,引起大萧条。

1.免费搭车者问题如何恶化了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免费搭车问题意味着信息的私人生产者并不能获得其信息生产活动的全部收益,因此,信息的生产将会减少,这意味着用来区分好坏的信息减少,加重了逆向选择问题,对借款人的监管也减少了,加重了道德风险。

2.金融风险更可能发生在通货膨胀时期还是通货紧缩时期?

通货紧缩更有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当出现通货紧缩时,公司债务的负担加重,公司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不会增加。

因此,公司的净值下降了,贷方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加重了,这就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的将资金从储蓄者流入到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手中,金融危机就发生了。

3.利率的迅速上升如何引发金融危机?

利率的急剧上升能够显著的增加逆向选择问题,这是因为那些从事风险最大化的投资项目的个人和公司,正是那些愿意支付最高利率的人。

逆向选择风险增加的结果是,贷款者讲不愿意发放贷款,导致金融市场无法正常运作,经济下降而引发金融危机。

Chapter9

银行管理:

(1)流动性管理:

获取准备金的途径:

1.通过在同行拆借市场上向其他银行借款或者向公司借款,成本是贷款的利率

2.出售一些证券来应付存款外流,成本是出售证券时支付的经济费用和交易费用3.从中央银行借款,成本是贴现率和非明示的成本4.减少贷款再将其存入美联储,成本是减少的贷款利率和客户资源的流失。

(2)资产管理:

1.找到愿意支付高利率并且不太会发生贷款违约的借款人2.购买高回报率、低风险的证券3.资产多样化4.管理资产的流动性(持有流动性证券)

(3)负债管理(4)资本充足率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

(1)甄别和监管:

甄别、贷款专门化、限制性条款的监督和执行

(2)长期客户联系

(3)贷款承诺(4)抵押品和补偿余额(5)信用配给

表外业务:

1.贷款出售2.费用收入的产生3.交易活动和风险管理工具

1.利用第一国民银行和第二国民银行的T字型账户说明,如果简·布郎以其在第一国民银行的账户签发50美元的支票,用于向她的朋友琼·格林进行支付,后者将这张支票存入其在第二国民银行的账户,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一国民银行

 

第二国民银行

 

2.获得准备金的途径:

(1)收回或向其他银行出售贷款

(2)向中央银行借入贴现贷款

(3)向其他银行或公司借款

(4)出售债券

(5)同时采用上述四种方式的多种进行组合

3.资本规模过大,导致股权回报率过低:

在保持资产不变时,该行可通过支付更多的红利或回购部分股份来降低资本金和提高ROE。

此外,它可以保持资本不变,但是通过获取新的资金来增加总资产,然后用这些资金来从事发放贷款和购买债券等活动。

4.资本规模过小,资本金过少:

通过发行新股筹集资本金,可以通过减少分红使留存收益增加,还可以减少所持资产的数量,使资本相对于资产的数量增加,从而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Chapter13

远期合约的优缺点:

优点:

灵活性较大,在签署之前就可以就交割地点时间价格、合约规模等细节进行谈判

缺点:

1.没有固定的集中地交易场所,不利于信息交流和传递,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市场效率低

2.流动性较差3.违约风险较高

期货、期权的区别:

1.权利和义务期货合约的双方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除非用相反的合约抵消,这种权利和义务在到期日必须行使,也只能在到期日行使。

期权支付与买方权利,卖方只有在买方履约时进行对应标的物买卖的义务。

特别是美式期权的迈着可以再约定期限的任何时间执行权力,也可以不行使这种权利。

2.标准化期货合约都是标准化的,都是在交易所中交易的,期权则不一定。

3.盈亏风险期货交易双方所承担的盈亏风险都是无限的,期权是有限的

4.保证金期货交易的买卖双方都要交纳保证金,期权则只需支付期权费

5.买卖匹配期货到期必须执行,期权可以视情况而定

6.套期保值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在把不利风险转移出去的同时,也把有利风险转移出去;用期权则只把不利风险转移出去而把有利风险留给自己。

利率互换的优缺点:

优点:

1.避免调整资产负债表的交易代价2.是金融机构继续在其信息优势领域发放贷款3.期限相当长,可以大于20年(期货、期权<1年)

缺点:

1.缺乏流动性2.面临违约风险

Chapter15

如果美联储向第一国民银行购买100万美元的债券,所有存款的10%都被银行作为超额准备金,支票存款总共增加多少?

(提示:

利用T字型账户说明多倍存款扩张每一步的情况。

支票存款的总增加额仅为500万美元,明显的小于没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时的1000万美元。

原因是现在银行都把存款的20%作为准备金(10%为法定准备金率,10%为超额准备金率),仅借出80%。

因此T型帐户的存款增加总额为1000000+800000+640000+512000+409600+……=5000000美元。

Chapter16

1.“如果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0,多倍存款创造的规模就会无限大。

”这种表述是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

解释你的答案。

错误。

即使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0,仍有部分支票存款会转为居民手中持有的通货或成为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这将限制了存款扩张的规模。

此外,货币乘数为:

当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0时,货币乘数的分母仍不会为0,货币乘数也不会为无限大。

2.为什么利率的顺周期行动(经济扩张时期上升而经济萧条时下跌)会导致货币供给的顺周期变动?

经济扩张时,市场利率较高,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较大,同时商业银行有动力向中央银行借款,已将借款和超额准备金尽可能地投放金融市场。

因此,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这是能够用来支持支票存款的准备金增加,增加了基础货币。

结果,经济扩张时,货币供给增加。

类似的,经济衰退时利率下降,超额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给趋于下降。

Chapter17

联邦基金利率降低,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就降低,那么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需求量会增加,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联邦基金利率上升,银行会更多的从美联储借款,增加的贴现贷款意味着存款准备金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1)公开市场购买导致准备金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右移,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公开市场出售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2)贴现率降低,贴现贷款增加,准备金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右移,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贴现率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3)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需求量增加,联邦基金利率上升;法定准备金率下降,联邦基金利率下降。

1.利用准备金市场的供求分析,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出乎意料的强劲,导致支票存款扩张,联邦基金利率所出现的变化

在任何利率水平下,支票存款增加都会导致法定准备金增加,从而推动需求曲线向右移。

如果联邦基金利率起初低于贴现率,这会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如果联邦基金利率起初等于贴现率,那么联邦基金利率仍然会保持与贴现率一致。

2.由于美联储贴现贷款的存在,利率的顺周期行为(经济扩张时期上升而经济萧条时期下跌)如何导致货币供给的顺周期变动?

当经济扩张时,如果利率上升到贴现率以上,银行就会从贴现窗口借入资金,借入准备金的数量也会增加。

结果,在经济扩张时,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类似的,在经济衰退时,如果市场利率高于贴现利率,当二者都下降时,银行从贴现窗口的借入资金减少,基础货币减少,导致货币供给也减少。

货币供给的这种顺周期变动并不受欢迎,这是因为当经济扩张时引起通货膨胀,当经济衰退时容易引起通货紧缩。

3.如果将存款转换为现金,联邦基金利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利用准备金市场的供求分析来解释

存款转换为现金,减少了银行的储备金,从而减少了在每一利率下的储备金的供给,是的储备金的供给曲线左移。

存款的下降还将导致要求的储备金的减少,这将导致储备金的需求曲线左移。

但是储备金的供给减少大于需求减少的幅度,因此储备金市场上的贴现率将高于联邦基金目标水平,从而联邦基金利率将提高。

但是,如果联邦基金利率等于贴现率时,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贴现率水平不变。

4.按照灵活性、对冲能力、有效性和实施速度几个标准,比较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和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在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的作用。

公开市场操作较其他两种工具更为灵活,更易于转变方向,贯彻起来也更快。

贴现政策叫法定准备金率更加灵活,更易于转变方向,贯彻起来也更快,但有效性小雨其他两种工具。

Chapter18

最终目标:

高就业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汇市场稳定

1.如果美联储以利率为指标,为什么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的扩张?

因为在设定利率指标的情况下,当货币需求发生波动时,美联储需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保持利率稳定不变。

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出现超额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将上升,为了维持利率水平稳定,美联储必须进行公开市场购买,增加货币供给,消除超额货币需求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压力。

相反,当货币需求下降出现超额货币供给时,利率水平将下降,为了维持利率水平稳定,美联储必须进行公开市场出售,减少货币供给,消除超额货币供给所引起的利率下降的压力

2.比较基础货币和M2在可控性和可测性方面的优劣,更偏好于那个作为中介指标?

在可控性方面,基础货币比M2具有更强的可控性,他手中央银行的货币工具的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