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006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docx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论文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篇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14xx-0270-02从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至今,全国各高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仍时有发生,据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可见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跃居世界第一位,而高校校园是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什么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对于近代心理健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期的西方,最早的概念源于1908年美国学者比尔斯的《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之后开启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门。

对于心理健康许多学者进行过定义,如著名的心理学家英格里士、英国心理学家麦灵格尔、我国心理学专家肖汉仕等等,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世界心理卫生联会的定义,即“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即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幸福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由于我国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给“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观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冲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工具,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

1.积极影响。

①扩展学生的认知,网络的开放和实时性,可以让大学生通过网络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他们的信息量,由于网络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涉及新闻、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娱乐等各个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认知。

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很多具有自卑感的学生找到了自信,网络环境下没有现实中的贫富、贵贱之分,人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在网络环境下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③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网络的交互性和高效性,让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现实中地域或时间的限制,成为交友的载体和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网上电子公告牌BBS、OICQICQ、游戏室及个人主页等等方式与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交往,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

2.消极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在短的时间内接收海量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还没有得到确认,常常误导大学生。

加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认知仅仅依靠文字的表述,这样就容易造成认知偏差。

②网络越轨行为增加,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大学生道德规范逐渐被弱化,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给网络散布传播谣言、破坏公共网络安全等犯罪提供了条件,使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增加。

③现实情感冷漠,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患上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成瘾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些学生每天沉醉在血腥和暴力的游戏中、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而无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面对现实变得很麻木,情感冷漠。

三、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适应高度开放、多元价值取向、多元文化交融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面对网络要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遵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让学生通过生动、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果。

②发展性原则。

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一成不变,也要紧跟时代,要随时与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紧密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促进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③灵活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这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不同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一刀切”,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地开展教育,网络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赋予了灵活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工作。

网络是基于数字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的没有地域限制的全球计算机通信系统,在技术上具有数字化、技术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所以网络具有强大功能,所以在实践中要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两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要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延伸,通过网络的海量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教师编制的小游戏、动画、微电影等到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网络和现实的穿插有效地避免了网络带给学生的情感冷漠,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3.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信息库。

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信息库,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测验及诊断结果、心理特点、身体状况等信息进行建档,并不断完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动态,就可以根据心理变化轨迹,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这种动态监控体系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个性化服务”,减少学生的网络越轨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篇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14xx-0270-02从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至今,全国各高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仍时有发生,据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可见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跃居世界第一位,而高校校园是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什么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对于近代心理健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期的西方,最早的概念源于1908年美国学者比尔斯的《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之后开启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门。

对于心理健康许多学者进行过定义,如著名的心理学家英格里士、英国心理学家麦灵格尔、我国心理学专家肖汉仕等等,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世界心理卫生联会的定义,即“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即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幸福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由于我国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给“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观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冲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工具,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

1.积极影响。

①扩展学生的认知,网络的开放和实时性,可以让大学生通过网络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他们的信息量,由于网络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涉及新闻、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娱乐等各个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认知。

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很多具有自卑感的学生找到了自信,网络环境下没有现实中的贫富、贵贱之分,人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在网络环境下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③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网络的交互性和高效性,让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现实中地域或时间的限制,成为交友的载体和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网上电子公告牌BBS、OICQICQ、游戏室及个人主页等等方式与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交往,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

2.消极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在短的时间内接收海量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还没有得到确认,常常误导大学生。

加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认知仅仅依靠文字的表述,这样就容易造成认知偏差。

②网络越轨行为增加,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大学生道德规范逐渐被弱化,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给网络散布传播谣言、破坏公共网络安全等犯罪提供了条件,使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增加。

③现实情感冷漠,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患上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成瘾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些学生每天沉醉在血腥和暴力的游戏中、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而无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面对现实变得很麻木,情感冷漠。

三、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适应高度开放、多元价值取向、多元文化交融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面对网络要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遵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让学生通过生动、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果。

②发展性原则。

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一成不变,也要紧跟时代,要随时与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紧密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促进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③灵活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这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不同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一刀切”,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地开展教育,网络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赋予了灵活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工作。

网络是基于数字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的没有地域限制的全球计算机通信系统,在技术上具有数字化、技术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所以网络具有强大功能,所以在实践中要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两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要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延伸,通过网络的海量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教师编制的小游戏、动画、微电影等到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网络和现实的穿插有效地避免了网络带给学生的情感冷漠,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3.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信息库。

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信息库,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测验及诊断结果、心理特点、身体状况等信息进行建档,并不断完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动态,就可以根据心理变化轨迹,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这种动态监控体系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个性化服务”,减少学生的网络越轨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篇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14xx-0270-02从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至今,全国各高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仍时有发生,据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可见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跃居世界第一位,而高校校园是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什么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对于近代心理健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期的西方,最早的概念源于1908年美国学者比尔斯的《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之后开启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门。

对于心理健康许多学者进行过定义,如著名的心理学家英格里士、英国心理学家麦灵格尔、我国心理学专家肖汉仕等等,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世界心理卫生联会的定义,即“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即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幸福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由于我国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给“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观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冲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工具,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

1.积极影响。

①扩展学生的认知,网络的开放和实时性,可以让大学生通过网络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他们的信息量,由于网络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涉及新闻、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娱乐等各个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认知。

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很多具有自卑感的学生找到了自信,网络环境下没有现实中的贫富、贵贱之分,人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在网络环境下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③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网络的交互性和高效性,让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现实中地域或时间的限制,成为交友的载体和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网上电子公告牌BBS、OICQICQ、游戏室及个人主页等等方式与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交往,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

2.消极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偏差,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在短的时间内接收海量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还没有得到确认,常常误导大学生。

加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认知仅仅依靠文字的表述,这样就容易造成认知偏差。

②网络越轨行为增加,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大学生道德规范逐渐被弱化,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给网络散布传播谣言、破坏公共网络安全等犯罪提供了条件,使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增加。

③现实情感冷漠,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患上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络成瘾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些学生每天沉醉在血腥和暴力的游戏中、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而无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面对现实变得很麻木,情感冷漠。

三、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适应高度开放、多元价值取向、多元文化交融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面对网络要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遵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主体,需要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让学生通过生动、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果。

②发展性原则。

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一成不变,也要紧跟时代,要随时与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紧密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促进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③灵活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这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不同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一刀切”,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地开展教育,网络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赋予了灵活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工作。

网络是基于数字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的没有地域限制的全球计算机通信系统,在技术上具有数字化、技术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所以网络具有强大功能,所以在实践中要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两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要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是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延伸,通过网络的海量的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教师编制的小游戏、动画、微电影等到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网络和现实的穿插有效地避免了网络带给学生的情感冷漠,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3.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信息库。

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信息库,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测验及诊断结果、心理特点、身体状况等信息进行建档,并不断完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动态,就可以根据心理变化轨迹,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这种动态监控体系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个性化服务”,减少学生的网络越轨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篇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

高校校园是我国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14xx-0270-02从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至今,全国各高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仍时有发生,据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可见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跃居世界第一位,而高校校园是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什么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成为当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对于近代心理健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中期的西方,最早的概念源于1908年美国学者比尔斯的《一颗找回自我的心》,之后开启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门。

对于心理健康许多学者进行过定义,如著名的心理学家英格里士、英国心理学家麦灵格尔、我国心理学专家肖汉仕等等,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世界心理卫生联会的定义,即“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即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幸福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由于我国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给“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观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冲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工具,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

1.积极影响。

①扩展学生的认知,网络的开放和实时性,可以让大学生通过网络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他们的信息量,由于网络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涉及新闻、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娱乐等各个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认知。

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很多具有自卑感的学生找到了自信,网络环境下没有现实中的贫富、贵贱之分,人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在网络环境下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③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网络的交互性和高效性,让大学生通过网络打破现实中地域或时间的限制,成为交友的载体和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网上电子公告牌BBS、OICQICQ、游戏室及个人主页等等方式与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交往,扩宽学生的社会交际。

2.消极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