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628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校级联考】安徽省滁州市“万友名校”大联考【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B.

钢铁生锈

C.

滴水成冰D.

酒精挥发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

C.大量施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

3.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毒金属,进入人体后将会对神经、造血、消化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铅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是207.2g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2

C.原子核外有125个电子D.元素符号为pb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加热液体

C.

稀释浓硫酸D.

滴加液体

5.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  )

A.被蚊虫叮咬后,为减轻痛痒,在皮肤的患处涂肥皂水

B.去除铝制器皿表面的污垢,用钢丝球反复擦洗表面,使其清洁

C.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D.利用活性炭吸附除去河水中所有的杂质

6.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物质的构成,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分子体积变大

B.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7.维生素B2(化学式:

C17H20N4O6)又叫核黄素,在人体的生长代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身体缺乏它时,皮肤黏膜就容易发生炎症。

下列有关维生素B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7:

20

C.由四种元素组成D.由47个原子构成

8.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与水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仅利用合成气为原料可制取

9.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影响某些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A.AB.BC.CD.D

10.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时,可得到

的乙溶液

D.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二、简答题

11.高铁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车身表面刷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消毒剂。

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制备Na2FeO4的反应原理是Fe2O3+3NaNO3+4NaOH=2Na2FeO4+3NaNO2+2X,X的化学式为______。

(3)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三、流程题

12.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硝酸银,为了回收废水中的贵金属银,工厂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金属活动性______(选填“强”或者“弱”),固体A的成分有______,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

(2)操I、Ⅱ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

(3)若往溶液E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可得到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13.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根据图中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______。

(2)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药品是MnO2和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前,先向仪器a中加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除了用图中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还可以用______法收集氧气。

(4)如果锥形瓶中反应太剧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字母)。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B换用体积较小的反应容器C加热反应容器

五、科学探究题

14.在化学上有很多反应是没有现象的,为了让无现象的实验变得有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先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探究石灰水能否和稀盐酸反应(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提示)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步骤)

Ⅰ.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

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中,且A中有气泡产生,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Ⅲ.打开K2,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观察到B中溶液呈无色,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此时,B中溶质可能有两种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思考)

实验前B中号管不能插到瓶底,这将使B瓶中留有部分溶液,其目的是______。

15.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提示)

Ⅰ、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Ⅱ.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1)铜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可以上下移动的粗铜丝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脱脂棉团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插入浓硫酸中,在拆除实验装置前,不打开胶塞,为使装置中的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5)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反应停止后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认为硫酸剩余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解: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C

【详解】

解:

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能净化空气,故A利于保护环境;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可以减少水的污染,故B利于保护环境;

C、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水体,故C不利于保护环境;

D、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能防止环境污染,故D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C。

3.B

【详解】

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2,也就是核电荷数为8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外有8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符号书写时要遵循“一大二小”的原则,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Pb,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D

【详解】

解:

A、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5.A

【详解】

解:

A、被蚊虫叮咬后,会注入酸性物质,为减轻痛痒,在皮肤的患处涂肥皂水,这是因为肥皂水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不能用钢丝球反复擦洗表面,以防止除去保护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液化石油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换气,这是因为如果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电打火会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不能除去河水中所有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A

【解析】

【详解】

解:

A、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相同,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点睛】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7.C

【详解】

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该物质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

(1×20)≠17:

20,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A、由反应的图示和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由该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比是2:

4,故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的说法错误;

C、由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而合成气中没有氮元素,故仅利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制取CO(NH2)2;

故选A。

9.D

【详解】

解:

A、由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且反应装置不是密闭的,故该设计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

C、使用过程中,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底部的白磷与氧气隔绝,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时,应该注意控制变量的运用,两支试管内都加入了相同体积的溶剂汽油,由图示可知该条件符合设计要求,故该装置能够探究不同物质在同一物质中的溶解性,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0.D

【详解】

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5g,所以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100%=13.0%,不能得到15%的乙溶液,故C错误;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①防锈+6H2O3CO+Fe2O3

Fe+3CO2

【详解】

解: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钢轨属于金属材料;车身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达到防锈的目的;故填:

①;防锈;

(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NaNO3+4NaOH═2Na2FeO4+3NaNO2+2X,反应前铁、氧、钠、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16、7、3、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氧、钠、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14、7、3、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故填:

3CO+Fe2O3

2Fe+3CO2。

12.强银、锌H2过滤玻璃棒ZnO+H2SO4=ZnSO4+H2O

【详解】

解:

(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固体A的成分有反应生成的银河过量的锌,气体C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2。

故填:

强;银、锌;H2。

(2)操I、Ⅱ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故填:

过滤;玻璃棒。

(3)若往溶液E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可得到只含有一种溶质硫酸锌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O+H2SO4═ZnSO4+H2O。

故填:

ZnO+H2SO4═ZnSO4+H2O。

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锥形瓶过氧化氢溶液2H2O2

2H2O+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排水A

【详解】

解:

(1)仪器b是锥形瓶;故填:

锥形瓶;

(2)该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过氧化氢溶液;2H2O2

2H2O+O2↑;

(3)实验前,先向仪器a中加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以排水法来收集;故填: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排水;

(4)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可以控制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程度;故填:

A。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确定反应所需药品以及反应的原理;

(3)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以及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来分析。

掌握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检验方法;学会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14.能能Ca(OH)2+2HCl=CaCl2+2H2OCaCl2HCl验证氢氧化钙能否和盐酸反应

【详解】

解:

[实验步骤]

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中,且A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能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故填:

能。

Ⅲ.打开K2,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观察到B中溶液呈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能说明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2HCl═CaCl2+2H2O;

此时,B中溶质可能有两种物质,分别是反应生成的CaCl2、过量的HCl。

故填:

能;Ca(OH)2+2HCl═CaCl2+2H2O;CaCl2;HCl。

[实验思考]

实验前B中号管不能插到瓶底,这将使B瓶中留有部分溶液,其目的是验证氢氧化钙能否和盐酸反应。

故填:

验证氢氧化钙能否和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变红色2NaOH+SO2=Na2SO3+H2O不能通过鼓气球鼓入足量气体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保持稀硫酸,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锌粒产生气泡反应停止后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解析】

【详解】

解:

(1)铜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可以上下移动的粗铜丝的作用是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故填: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2)实验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石蕊试液接触,二氧化硫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可以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色。

故填:

变红色。

(3)氢氧化钠溶液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故填:

2NaOH+SO2═Na2SO3+H2O。

(4)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不能插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鼓气球的作用是鼓入气体,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排出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在拆除实验装置前,不打开胶塞,为使装置中的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通过鼓气球鼓入足量气体。

故填:

不能;通过鼓气球鼓入足量气体。

(5)认为硫酸剩余的理论依据是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保持稀硫酸,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

故填:

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保持稀硫酸,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锌粒,产生气泡,是因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产生气泡

反应停止后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点睛】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