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42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推拿精选12页.docx

针灸推拿精选12页

针灸学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针灸学的指导理论是(A)

A、中医理论B、经络理论C、腧穴理论D、刺灸理论E、脏象理论

A、《针灸逢源》B、《针灸问对》C、《针灸甲乙经》D、《外台秘要》E、《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7、确定了349个腧穴的著作是(C)

8、列出了361个经穴的著作是(A)

9、主要内容设有80多条问答的著作是(B)

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

12、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D)

(三)D型题

2、《针灸甲乙经》是一部(B)(E)

A、经络学专著B、针灸学专著C、腧穴学专著D、治疗学专著

E、率先传播至国外的针灸学专著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E)

A、《黄帝内经》B、《难经》C、《针经》D、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E、《针灸甲乙经》

6、正经是指(E)

A、督脉B、十二经别C、任脉D、冲脉E、十二经脉

7、阴经是指(A)

A、五脏的经脉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D、循行胸腹经脉E、循行背部经脉

8、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

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

9、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C)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D、奇经E、带脉

10、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D)

A、循行走向B、离入出合C、奇恒之腑D、一源三歧E、别道奇行

18、经络系统没有表里关系的是(B)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19、“联络脏腑,沟通肢窍”其意思指(B)

A.经络系统内容B、经络生理功能C、循经感传现象D、病候反应途径E、病邪传变规律

A、手三阴经B、足三阳经C、属六脏的阴经D、手三阳经E、足三阴经

28、上肢内侧分布有(A)

29、下肢外侧分布有(B)

30、四肢内侧和胸腹分布有(C)

A、阴脉之海B、阳脉之海C、十二经之海D、气海E、水谷之海

43、冲脉爲(C)

44、督脉爲(B)

45、任脉爲(A)

A、任脉B、阳维脉C、督脉D、冲脉E、阴维脉

49、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

50、有调节六阴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E)

51、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C)

A、运行气血濡养周身B、经脉所过红肿热痛C、五脏六腑各司其属

D、分经辩证循经取穴E、营卫气血来源水谷

52、经络的生理功能有(A)

53、经络的病理反映有(B)

54、经络的临床应用有(D)

(三)D型题

1、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是(B)(C)

A、血管B、经脉C、络脉D、皮部E、经筋

6、十二经脉的流注是(A)(D)

A、从肺经开始B、到小肠经爲止C、从心经开始D、到肝经爲止E、从脾经开始

7、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点是(A)(B)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B、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C、无统摄有关经脉气血作用D、无协调阴阳作用E、对经脉气血无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8、十二经脉的别络特点是(B)(D)

A、阳经别络于阳经B、阴经别络于阳经C、阴经别络于阴经D、阳经别络于阴经E、手三阳经别络于奇经

9、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分出主要分布在(A)(C)

A、胸腹B、腰背C、头部D、颈项E、上肢

10、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是(D)(E)

A、集中归结于头、胸、腹B、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C、离、入、出、合于表里之间D、内部隶属于脏腑E、外部分布于躯体

11、标本在经络理论中是指(B)(C)

A、经脉的循行走向B、经气集中于四肢部位C、经气扩散于头身一定部位D、经气的循行和扩散E、经脉循行的交接规律

14、冲脉称之爲(D)(E)

A、气海B、髓海C、小海D、血海E、十二经之海

8、足三阳经是指(C)(D)(E)()()

A、大肠经B、小肠经C、胃经D、胆经E、膀胱经

9、手三阴经是指(A)(C)(E)()()

A、肺经B、肝经C、心经D、脾经E、心包经

17、下列针灸治疗体现循经取穴的是(A)(B)(C)()()

A、肚腹三里留B、头项寻列缺C、面口合谷收D、多汗取复溜E、乳少取少泽

18、与经脉循行有关的头痛是(A)(C)(D)()()

A、前额头痛B、头重隐痛C、两侧头痛D、后脑头痛E、发热头痛

第二章腧穴总论

试题

一、选择

(一)A型题

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载的经穴名有(B)

A、341个B、354个C、349个D、361个E、365个

2、《针灸逢源》中所载的经穴名有(C)

A、349个B、354个C、361个D、345个E、365个

3、《内经》中所载的经穴数名约爲(D)

A、365个B、354个C、359个D、160个E、361个

4、《针灸甲乙经》所载的经穴名是(C)

A、341个B、354个C、349个D、361个E、365个

5、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骨度分寸是(B)

A、4寸B、5寸C、6寸D、8寸E、9寸

6、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A)

A、8寸B、6寸C、12寸D、9寸E、10寸

7、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C)

A、14寸B、14寸C、12寸D、9寸E、13寸

11、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E)

A、8寸B、9寸C、10寸D、11寸E、12寸

13、前发际至大椎的骨度爲寸是(B)

A、14寸B、15寸C、12寸D、13寸E、10寸

15、两前额发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D)

A、8寸B、6寸C、12寸D、13寸E、10寸

17、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C)

A、14寸B、15寸C、18寸D、19寸E、13寸

18、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D)

A、6寸B、5寸C、8寸D、9寸E、10寸

20、三焦的下合穴在(C)

A、胃经上B、胆经上C、膀胱经上D、三焦经上E、大肠经上

(二)B型题

A、皇甫谧B、滑伯仁C、杨继洲D、王惟一E、高武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D)

A、16寸B、17寸C、18寸D、19寸E、13寸

A、肝经B、肾经C、胃经D、膀胱经E、胆经

7、胃的下合穴位于(C)

8、小肠的下合穴位于(C)

A、12个B、15个C、16个D、18个E、20个

1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B)

13、《针灸逢源》的作者是(D)

A、12寸B、15寸C、18寸D、19寸E、13寸

14、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的骨度分寸是(A)

15、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

16、股骨大转子至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D)

A、胃经B、胆经C、膀胱经D、三焦经E、大肠经

17、胆的下合穴位于(B)

18、大肠的下合穴位于(A)

A、16个B、15个C、8个D、12个E、10个

19、八会穴共有(C)

(三)D型题

2、骨度分寸爲9寸的是(C)(E)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两额发角之间

D、两乳头之间E、耳后两乳突之间

4、下列穴位中,分布在躯干部的是(B)(D)

A、原穴B、俞穴C、八脉交会穴D、募穴E、郄穴

7、骨度分寸爲8寸的是(A)(D)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前两额发角之间D、两乳头之间E、耳后两乳突之间

8、下列属特定穴的是(C)(D)

A、奇穴B、阿是穴C、原穴D、络穴E、天应穴

10、骨度分寸爲12寸的是(A)(B)

A、肘横纹至腕横纹B、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C、膕横纹至外踝尖

D、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E、肩胛骨内侧缘到后正中线

(四)X型题

1、骨度分寸爲9寸的是(B)(C)(E)()()

A、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B、耳后两乳突之间C、腑前、后横纹头至肘横纹

D、两乳头之间E、前两额发角之间

2、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确的是(A)(E)()()()

A、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爲15寸B、膕横纹至外踝尖爲14寸C、股骨大转子至膕横纹爲18寸

D、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爲6寸E、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爲9寸

4、腧穴的分类可分爲(B)(C)(E)()()

A、交会穴B、经穴C、奇穴D、特定穴E、阿是穴

5、属于特定穴的是(A)(D)(E)()()

A、五输穴B、奇穴C、阿是穴D、八会穴E、交会穴

6、骨度分寸爲8寸的是(A)(D)()()()

A、肩峰缘至后正中线B、肘横纹至腕横纹C、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D、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E、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7、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确的是(B)(C)(E)()()

A、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侧髁上缘爲19寸B、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爲13寸C、肘横纹至腕横纹爲12寸D、耳后两乳空之间爲8寸E、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爲12寸

8、手指同身寸包括(A)(C)(D)()()

A、拇指同身寸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E、小指同身寸

9、有固定名称和固定位置的是(A)(C)(D)(E)()

A、奇穴B、阿是穴C、募穴D、十四经穴E、交会穴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

试题I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是(B)

A、云门B、中府C、少商D、列缺E、少泽

4、尺泽穴(C)

A、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的凹陷中B、是输穴C、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的凹陷中D、是下合穴E、是主包经上的穴位

5、肺经郄穴是(B)

A、列缺B、孔最C、尺泽D、曲泽E、太渊

6、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D)

A、中府B、云门C、孔最D、列缺E、少商

16、合谷穴(E)

A、以治疗大肠的疾患见长B、在第2掌骨尺侧的中点处C、是输穴D、是八脉交会脉E、以治疗头面五官的疾患见长

20、曲池位于(E)

A、肘横纹内侧端,屈肘,曲泽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B、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C、肘横纹内侧端,屈肘,曲泽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D、肘横纹内侧端,屈肘,曲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E、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A、尺泽B、曲池C、商阳D、少商E、合谷

4、肺经的合穴是(A)

6、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的穴位是(A)

A、曲池B、合谷C、偏历D、手三里E、养老

7、大肠经的合穴是(A)

(三)D型题

6、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B)(E)

A、起于大指的桡侧B、上肩C、入上齿中D、连目系E、入缺盆

7、手阳阴大肠经上的穴位有(B)(D)

A、少商B、三间C、阳白D、二间E、肩

10、迎香(A)(C)

A、位于鼻唇沟中B、是大肠经的起始穴位C、可治疗鼻病D、是输穴E、是胃经的穴位

(四)X型题

3、列缺属(B)(E)()()()

A、经穴B、络穴C、原穴D、八会穴E、八脉交会穴

4、少商是(A)(B)(C)()()

A、肺经的井穴B、在拇指桡侧指甲旁.01寸C、可治疗咽喉肿痛

10、以下经脉中,与肺有联系的经脉是(B)(C)(E)()()

A、手少阴心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劂阴肝经

14、属大肠经的穴位是(A)(B)(E)()()

A、二间B、三间C、少商D、水沟E、迎香

15、曲池穴可治疗(A)(B)(C)(D)(E)

A、热病B、风疹C、咽喉肿痛D、腹痛E、手臂肿痛无力

16、大肠经上的穴位可治疗(A)(B)(B)(E)()

A、头面疾患B、咽喉肿痛C、热病D、上齿痛E、肩痛

17、大肠经的循行包括(B)(C)(D)()()

A、起于大指之端B、上肩C、入缺盆D、贯颊E、入上齿中,还出挟口

19、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病候表现爲(A)(B)(C)(D)(E)

A、腹痛B、咽喉肿痛C、鼻衄D、便秘E、齿痛

试题II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0、足三里(C)

A、位天梁丘下3寸B、位于上巨虚上2寸C、位于犊鼻下3寸D、是胃经的下合穴E、是胃经的郄穴

11、在八脉交会穴中,通冲脉的是(B)

A、列缺B、公孙C、内关D、商丘E、后溪

13、三阴交位于(D)

A、内踝尖上4寸,胫骨内侧缘后方B、内踝尖上3寸,胫骨外侧缘后方C、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前方D、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E、内踝尖上4寸,胫骨外侧缘前方

16、大横位于(B)

A、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4寸B、平脐中,距前正中线4寸C、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4寸D、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2寸E、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17、以下穴位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E)

A、前谷B、足临泣C、丰隆D、后溪E、公孙

(二)B型题

A、上巨虚B、下巨虚C、足三里D、至阳E、温溜

1、大肠的下合穴是(A)

2、胃的下合穴是(C)

3、胃经的合穴是(C)

A、石门B、条口C、天枢D、丰隆E、解溪

4、大肠的募穴是(C)

5、胃经的络穴是(D)

A、“入脑、上巅,循额”B、“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C、“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D、“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E、“其直者,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

7、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B)

8、足阳明胃经的循行是(C)

9、足少阳胆经的循行是(E)

(三)D型题

1、以下属下合穴的是(C)(D)

A、尺泽B、曲泽C、足三里D、上巨虚E、阴陵泉

7、公孙是(C)(D)

A、输穴B、原穴C、络穴D、八脉交会穴E、通带脉

10、大横位于(C)(D)

A、脐中旁开3寸B、脐中旁开0.5寸C、脐中旁开4寸D、天枢旁开2寸E、天枢旁开1.5寸

(X)型题

1、胃经上的下合穴有(B)(C)(D)()()

A、手三里B、足三里C、上巨虚D、下巨虚E、委中

2、外踝上8寸的穴位是(A)(C)()()()

A、条口B、伏兔C、丰隆D、昆仑E、飞扬

4、胃经循行(B)(C)(D)(E)()

A、起于大指次指之端B、上耳前C、入缺盆D、环唇E、下循鼻外

5、胃经上的经穴可治疗(A)(B)(C)(D)(E)

A、五官病症B、热病C、头面病症D、神志病E、腹痛泄泻

6、下列经脉中,与胃有联系的经脉有(A)(B)(C)(E)()

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阳小肠经C、足劂阴肝经D、足少阳胆经E、手太阴肺经

9、脾经联络的器官有(A)(B)()()()

A、咽喉B、舌C、鼻D、目E、耳

13、环绕口唇的经脉有(B)(D)(E)()()

A、足太阴脾经B、任脉C、足少阴肾经D、足劂阴肝经E、足阳明胃经

试题III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6、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A)

A、内关B、少冲C、通里D、神门E、足临泣

7、腕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的穴位是(B)

A、大陵B、神门C、太渊D、解溪E、劳宫

12、后溪是(D)

A、原穴B、络穴C、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D、输穴E、八会穴

16、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的穴位是(D)

A、上关B、下关C、耳门D、听宫E、听会

(二)B型题

A、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阴心经C、足少阴肾经D、足阳明胃经E、足厥阴肝经

1、“还出挟口,交人中”的经脉是(A)

2、“上挟咽,系目系”的经脉是(B)

A、大陵B、神门C、内关D、足临泣E、外关

4、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的穴位是(B)

5、属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是(B)

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少阳胆经E、足太阳膀胱经

13、“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的经脉是(B)

14、“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的经脉是(D)

15、“从耳后入耳后,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的经脉是(C)

(三)D型题

4、神门是(D)(E)

A、井穴B、络穴C、荥穴D、输穴E、原穴

6、听宫位于(C)(E)

A、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B、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C、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D、颧弓下,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E、耳门与听会之间

9、后溪是(C)(E)

A、荥穴B、八会穴C、八脉交会穴D、络穴E、输穴

(四)X型题

试题IV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3、肺俞位于(E)

A、平第2胸椎棘突,旁开1.5寸B、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D、平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E、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9、位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穴位是(E)

A、商丘B、解溪C、大锺D、地五会E、昆仑

29、在腹部从前正中线由内向外,经脉的排列顺序爲(B)

A、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B、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C、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D、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E、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二)B型题

A、大横B、中脘C、梁门D、天枢E、中极

A、手阳明大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厥阴肝经E、手少阴心经

(三)D型题

试题V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试题VI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第二、三节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0、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是(E)

A、百会B、前顶C、风府D、神庭E、水沟

57、足阳明经的络穴是(D)

A、公孙B、大锺C、长强D、丰隆E、大包

第四节常用奇穴

试题

一、选择题

8、十宣位于手十指尖端,所距0.1寸处的是(E)

A、指甲B、指甲根C、指甲角D、指甲末端E、指甲游离缘

9、位于第2、3、4、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的奇穴是(A)

A、四缝B、八邪C、八风D、二间E、四关

17、两眉头的中间是(B)

A、攒竹B、印堂C、鱼腰D、太冲E、球后

(二)B型题

A、气喘、咳嗽B、昏迷、高热C、小儿疳积D、呕吐、呃逆E、瘰癧

5、十宣主治(B)

 

中篇刺灸法

第四章刺灸法总论

试题

 

第五章刺灸法各论

第一节毫针刺法

试题

一、选择题

(二)B型题

A、仰卧位B、俯伏坐位C、俯卧位D、侧俯坐位E、仰靠坐位

1、针刺双侧环跳时体位宜爲(C)

2、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爲(D)

3、针刺双侧风池时体位宜爲(B)

4、针刺天突时体位宜爲(E)

A、指切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

5、针刺上星时宜选(C)

6、针刺大巨时宜选(D)

7、针刺环跳时宜选(B)

(三)D型题

1、疾徐补泻的操作方法是(C)(D)

A、徐徐进针,徐徐出针爲补;疾速进针,疾速出针爲泻B、疾速进针,徐徐出针爲补

C、徐徐进针,疾速出针爲补D、疾速进针,徐徐出针爲泻E、徐徐进针,疾速出针爲泻

2、呼吸补泻的操作方法是(B)(E)

A、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爲补;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爲泻B、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爲补C、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爲补D、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爲泻E、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爲泻

3、捻转补泻泻法的操作方法是(B)(C)

A、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爲主B、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爲主C、捻转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D、捻转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长E、捻转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短

4、提插补泻补法的操作方法是(C)(E)

A、先深后浅,重插轻提B、先浅后深,轻插重提C、先浅后深,重插轻提D、提插幅度大,频率慢,时间长E、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

5、医者手指消毒的操作方法是(B)(D)

A、在75%的乙醇内浸泡30分钟B、用肥皂水洗刷干净C、在1:

1000的苯扎溴铵溶液内浸泡30minD、用75%乙醇棉球认真涂擦E、自来水冲洗干净即可

(四)X型题

1、针具高压消毒的条件是(A)(D)(E)()()

A、1.2kg/cm2的压力B、2.4kg/cm2的压力C、100℃的高温D、120℃的高温E、15min以上

4、确定针刺深度的因素有(A)(B)(C)(D)()

A、患者形气B、患者年龄C、病情D、病竈位置E、患者体位

5、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A)(B)(C)(D)()

A、指切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管针进针法

 

第二节灸法

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艾炷灸可分爲(D)

A、明灸和着肤灸B、化脓灸和非化脓灸C、间隔灸与悬灸D、着肤灸和间隔灸E、直接灸与实按灸

4、药物灸即(E)

A、艾卷灸B、隔物灸C、化脓灸D、灯草灸E、发泡灸

5、隔姜灸不能用于治疗(A)

A、示溃疮疡B、呕吐C、泄泻D、遗清E、风寒湿痹

(二)B型题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灸E、细辛灸

1、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宜选(C)

2、治疗未溃疮疡宜选(B)

3、治疗疮疡久溃不敛宜选(D)

(三)D型题

5、隔附子灸多用于治疗(A)(D)

A、阳痿B、腹痛C、泄D、早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