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4437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docx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姓名:

苗爽专业:

铁道运输

 

工作单位: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职务:

学生

准考证号:

291711101679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吴荣波

 

发题日期:

2011年3月12日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12日

专业

铁道运输

姓名

苗爽

题目: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有关内容

评语: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2011年月日

 

 

 

答辩小组负责人:

2011年月日

学生

所在

学校

系里

意见

 

 

 

系主任:

2011年月日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评议意见书

一、题目: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有关内容

二、内容:

本论文阐述了安全管理工作对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重点研究了车站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着重以安全工作分析为出发点,运用一些较为科学的分析手段,并对铁岭站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找出危及安全生产的基本因素和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铁岭站现行行车安全管理措施的分析,就如何改善行车安全状况,提高行车管理水平提出了一套有关车站安全管理工作的策略,并对今后的车站的安全工作如何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组织车站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安全生产法为准绳、以依法管理、问题管理、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为基础,打造安全文化、创建安全屏障,这样才能把安全第一,责任重如泰山的观念融入到干部职工的工作中行动上。

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行车安全有一个科学的预测,使站段安全工作更具有超前性、前瞻性、预防性、基础性,达到行车安全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三、基本要求:

1.认真搜集实事资料;

2.资料详实、可靠、内容丰富;

3.论文中心思想明确,结构完整;

4.论据充分合理,论证清楚;

5.要求独立完成,杜绝抄袭。

四、重点研究问题

1.安全在铁路运输工作中的必要性;

2.通过事例分析,找出隐患;

3.对找出的隐患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第一章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6

第一节贯彻落实方针,推进路网建设………………………..6

第二节扩大再生产,缓解铁路运输“瓶颈”的制约………..7

第三节推进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设备现代化………………….8

第四节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确保铁路安全发展…………...9

第五节贯彻以人为本,提高铁路服务质量…………………10

第二章如何做好铁路行车事故救援………………..10

第一节行车事故的通报…………………………………….11

第二节救援设备的配备…………………………………….12

第三节救援起复工作的安排………………………….....13

第三章国家促使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13

第一节总则……………………………………………...13

第二节事故案例…………………………...……………14

第三节预防预警………………………………………...15

第四节应急响应………………………………………….16

第五节后期处置………………………………………...17

第六节保障措施………………………………………...18

第七节宣传、培训和演习………………………………19

第八节附则……………………………………………...27

结论………………………………………………..27

 

第一章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铁路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和谐铁路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责任。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对铁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的重大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铁路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才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

铁路是连接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大动脉,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路运输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才能在交通运输中充分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

铁路部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铁路工作,深化和谐铁路建设。

 

第一节贯彻落实方针,推进路网建设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加快发展铁路”的方针,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路网建设。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建设掀起了新高潮,安排了以客运专线和煤运通道建设为重点的一大批重点工程,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对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实践证明,铁路跨越式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铁路又快又好发展,是构建和谐铁路最核心的内容。

我们要抓紧落实《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新建铁路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到2010年使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显著提高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扩大再生产,缓解铁路运输“瓶颈”制约

近年来,铁路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通过实施第五次大提速、发展重载运输、加强运输组织,实施主辅分离、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力布局等基础性改革,进一步释放和发展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在新线新增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客货运量的持续大幅度增长。

“十五”后两年,铁路主要运输指标增势加快,旅客发送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01%、12.51%、9.58%和9.62%;今年1至10月份,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8.7%,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6.0%,各项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

铁路加大了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运力支持,2003年至2005年,西部12省区市铁路货物运量年均递增超过10.6%,比同期全国平均年增长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铁路货运量也比以前有较大幅度增长,在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内涵扩大再生产是缓解当前铁路“瓶颈”制约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铁路节能环保比较优势的重要措施。

我们要继续把内涵扩大再生产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采取综合性的挖潜扩能措施,千方百计扩大运输能力。

“十一五”期间,结合既有线电化、扩能,继续实施既有干线提速改造,扩大提速网络覆盖面,使13000公里既有主要干线客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实施大秦铁路扩能及集疏运系统配套改造,使其年运输能力达到4亿吨;进行朔黄铁路扩能改造及集疏运系统建设,使其年运输能力达到2亿吨;优化主要枢纽布局,实现点线能力协调;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当前,要抓紧做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准备工作,确保既有线提速实现时速200公里的目标。

 

 

第三节推进自主创新,实现铁路技术设备现代化

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现实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

近年来,我们立足自主创新,经过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掌握了时速160公里等级的运输装备、线路、信号及运营管理成套技术;抓紧做好下一次次大提速准备工作,基本掌握了时速200公里等级线路的修建技术和既有线改造技术,成功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和大功率机车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重要成果;研制并投入运用了25吨轴重大型运煤货车,成功开行了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在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创新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以我为主,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铁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这不仅可以降低我们的研发成本,缩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快速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铁路科技创新,坚持“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立足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第四节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确保铁路安全发展

坚定不移地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确保铁路安全发展。

我国铁路每天运送300万左右旅客、发送700多万吨货物,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重大。

近年来,铁路坚持强化安全基础建设不动摇,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运输安全稳定。

但是,目前铁路运输能力十分紧张,运输生产的弦绷得很紧,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确保运输安全仍然是铁路工作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站在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认真贯彻“安全发展”新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保障。

要加大规范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加速铁路行车安全装备现代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修程修制,增强设备安全可靠程度;加强对全路危险源的监控,强化干部职工培训,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第五节贯彻以人为本,提高铁路服务质量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努力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近年来,铁路努力建设人性化铁路,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客运站,普遍采用无柱雨棚、高站台,增设电梯、残疾人通道等服务设施,改善了服务设施;开展“达标塑形”活动,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客货运输服务质量。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坚持以旅客货主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构建和谐铁路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着眼于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结合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建设及既有线提速改造,新建和改建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一批大型客运站,进一步改善服务设施,优化产品结构和客车开行方案,开发适应不同旅客需求的新产品;结合路网大能力通道建设,发展重载运输、直达运输,实施大客户战略,提高对重点物资运输的保证能力;加强铁路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文明服务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铁路部门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铁路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一定要切实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把全路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铁路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一个“运能充足、装备先进、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优质、内部和谐”的铁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章如何做好铁路行车事故救援

铁路发生行车事故,特别是重大、大行车事故,往往造成列车车辆冲突、脱轨或颠覆,招致设备破损、线路中断、人员伤亡,不仅影响铁路正常运输,而且也引起社会的严重不安。

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必须及时采取积极措施。

迅速组织抢救复旧,尽量减少损失和不良后果。

    

第一节行车事故的通报

    

发生行车事故后,应按照规定及时逐级通报。

如在区间发生时,应由运转车长(无运转车长时为司机)立即报告分局列车调度员,如不可能,则报告最近车站值班员转报分局列车调度员;如在站内或段管线内发生时,由站、段长直接报告分局列车调度员。

报告内容应包括:

  

(1)发生的月、日、时、分;

  

(2)发生地点(区间、公里、米);

  (3)列车车次、列车种类、机车类型、牵引辆数、吨数、计长、关系人员姓名;

  (4)事故概况及原因;

  (5)人员伤亡情况及机车、车辆、线路损坏情况

  (6)复线区间是否影响邻线;

  (7)是否需要救护车、救援车或起重机。

  分局列车调度员接到事故通报后,除应通报有关人员外,如需要救援列车或修复车时,应立即发布出动命令。

    

第二节救援设备的配备

  为及时处理行车事故,起复机车车辆,清除线路故障,保证迅速恢复行车,应在沿线适当地点指定备有各种救援设备,包括事故救援列车、电线路修复车、接触网检修车等。

  事故救援列车是专为处理机车车辆颠覆、脱轨事故而设,一般都配备有轨道起重机、千斤顶、复轨器等工具以及钢轨、枕木、鱼尾板、道钉等器材,以便及时起复机车车辆,清除线路上的障碍,并修复开通线路,保证迅速恢复行车。

为保证事故救援列车能够迅速出动,其固定停放的线路,必须两端均可开入区间。

  电线路修复车为修复受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造成损坏的信号、通信线路而设。

  接触网检修车是在电气化铁路上因各种原因发生接触网断线、电杆及铁路塔倒伏、磁瓶破损等不正常情况下,用以进行检修而专门设置的。

  为保证尽快恢复设备的使用和列车正常运行,上述三种救援设备在接到救援(出动)命令后,要求在30分钟以内出动。

为此,这些救援设备均应设置在指定地点,并应经常处于整备待发状态。

其工具,器材均应保持齐全整洁,作用良好,除执行任务时使用外,日常不准随意动用,执行任务后短缺的工具和器材应及时补齐。

第三节救援起复工作的安排

 

事故救援列车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由救援列车的主任统一组织指挥事故救援起复工作。

救援列车主任应首先安装电话,与列车调度员和最近两端车站保持通话联系,指派人员协助随行医护人员救护伤员,并将负伤人员设法送往附近医院;同时会同现场有关人员彻底了解事故周围地形及机车、车辆、线路损坏程度,决定起复方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立即组织起复工作。

  救援起复工作,以先开通线路为首要任务,尽量设法减少中断线路行车时间。

根据机车、车辆脱轨、颠覆事故的具体情况,起复工作一般采取改道、翻车、移车、复轨四种办法:

   

(1)改道:

是在发生严重的列车颠覆事故时使用的方法。

把阻碍行车部分的线路或道岔截断,用拨道或铺设一段短线与其他邻近线路相接,开通线路,恢复通车;

   

(2)翻车:

脱线的机车车辆严重破损,阻碍了行车,这时可以使用千斤顶将破损机车辆暂时翻出线路外方,或用钢丝绳兜住破损机车辆的一侧,用拖拉机或人力拉出线路外方以开通线路,恢复通车;

   (3)移车:

脱线的机车车辆没有破损或轻微破损,妨碍线路恢复时,可用起重机或千斤顶,将脱线的机车车辆移出妨碍线路位置、恢复通车。

   (4)复轨:

机车车辆发生轻微脱线时,可使用复轨器进行起复。

常用的复轨器有海参形和人字形两种、海参形复轨器,体小轻便,适用于脱线车轮距钢轨较近的起复工作;人字形复轨器适合于脱线车轮距钢轨较远的起复工作。

第三章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节总则

1编制目的

  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铁路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铁路发生特别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紧急转移人员超过10万、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48小时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往地方铁路或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的旅客列车,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24小时以上的事故。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上述行车事故时,按管理权限,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其规定组织处置。

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尽快恢复运输。

分秒必争,快速抢通线路,尽快恢复通车和运输秩序。

 (3)实行分工负责。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铁道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

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行车事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二节 事故案例

 

 在发生铁路Ⅰ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根据需要,铁道部报请国务院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铁道部成立非常设的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的需要确定。

 铁道部成立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设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协助部领导处理有关事故灾难、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铁道部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作出应急支援决定。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分工,分头组织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事故现场群众疏散安置、社会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处置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行车事故。

第三节 预防预警

1 行车事故信息案例

 

■湘桂线1337次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1年1月11日5点21分,郑州开往昆明的1337次旅客列车(郑州客运段昆明车队4组值乘,编组16辆,总重852吨,计长35.2)运行至柳州局管内湘桂线军田村至大蓉江站间K314+358处(机车停车位置),机后10位餐车(CA2392116)因人为放火,列车乘务员拉紧急制动阀停车,停车后,机车、车辆乘务员共同配合,将着火车辆与列车前、后部车辆分离,大溶江车站值班员接到运转车长的报告后,立即向列车调度员汇报,并及时通知当地消防部门于7时10分将火扑灭。

着火餐车甩在大溶江车站,10时27分,1337次列车欠编从大溶江站开出。

延误本列5小时06分,中断正线行车2小时21分;餐车报废1辆,软卧车小破1辆;直接经济损失28.378万元。

构成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

二、原因分析

据柳州、郑州铁路公安部门事故现场调查:

2001年1月10日,放火犯罪嫌疑人甲、乙(女),持武昌至六盘水的硬座车票,在武昌站上1337次的10号车厢,因人多无座位,见10号车厢乘务间有3个学生旅客,甲也想进去,列车员不让进,二人发生争执。

21时30分列车在株洲开车后,列车长巡查到10号车时,甲问列车长是否有卧铺票,列车长告知无卧铺,但可到餐车休息,并带甲、乙夫妇及其女到餐车,坐在运行右侧的第3号桌的位子上,补了40元夜餐票。

23时后,餐车给买夜餐票的每人发夜餐1份及矿泉水或啤酒1瓶。

当时坐在甲对面的一位旅客反映,甲用一小刀在刮酒瓶上的商标。

4时20分左右,软卧车厢列车员路过3号桌时,甲用手卡住其脖子,并用小刀威胁,乘警此时去打水路过此处,扭住甲的手,软卧列车员得以脱身,甲随后跳上3号桌上,大喊“不要过来,谁过来就杀谁”。

经乘警多次劝阻无效,僵持了40分钟左右,甲便手拿啤酒瓶打烂后用破瓶割自己的手腕,同时叫乙点火,乙用打火机从3号桌的窗帘开始点火,后依次点着2号桌及1号桌的窗帘后,甲便从桌上跳下,在桌下拿出一个5升的塑料桶,打开盖后倒出里面的液体到处乱撒,致使火势突然猛烈起来,当时在餐车内的2个乘警。

代车长、4个列车工作人员及在场的部分旅客参与灭火,代车长拉动紧急制动阀。

停车后,甲、乙夫妇两人见列车混乱,工作人员忙于救火,带小孩趁机逃跑,在公路上拦车不停,乙即抱女儿撞在一行驶的东风汽车上,导致其颅骨骨折、脑内出血,其女左腿及左眼部外伤。

放火犯罪嫌疑人甲、乙夫妇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对放火犯罪嫌疑人甲、乙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认定:

二人此次旅行乘汽车、转火车,因车上人员拥挤,睡眠极少,过度疲劳,在此情况下急性起病,精神失常,产生被害妄想,在极度恐惧、紧张下,突发旅途性精神疾病,导致病态作案。

无刑事责任能力。

经郑州、柳州铁路公安局现场勘查,排除了餐车灶台起火及车内电器起火的可能性,餐车起火点在第2-3号餐桌间,与放火犯罪嫌疑人甲持刀劫持列车工作人员及放火犯罪嫌疑人乙放火位置吻合,也与调查所获得的证据吻合。

经铁道部认定,这起旅客列车火灾重大事故,系列车工作人员失职,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有效措施予以制止所致。

三、事故责任

责任单位:

郑州客运段。

四、采取措施

1.重点剖析,深查隐患。

按照铁道部事故现场调查组和郑州铁路局局长的指示精神,郑州分局1月17日召开党政工团联席会,对1337次客车火灾事故进行了专题分析,并决定从分局干部、安监、组织、两办、运输、车辆、公安部门抽出精干力量,组成专题调研组,自元月18日至2月9日,采取“上车上线,实地察看;查阅台账,逐一核实;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应知应会,组织抽考”的办法,对郑州客运段、郑州公安处、郑州车辆段及分局有关业务部门在“安全管理、干部作风、制度落实”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分析原因,查找教训、制定措施,进一步改进安全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强化“三乘一体”管理。

一是按照“统一管理,同酬、同责”的原则,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新的“三乘一体”管理模式,提高“三乘一体”的工作质量。

二是加大乘务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竞争上车”机制,定期对乘务人员进行考核,对达不到标准的乘务人员,要坚决下岗。

同时,规范临时工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对临时工进行理论、实际培训。

三是加大对乘警的考核力度,禁止不具备乘警条件的人员上车,对在值乘中严重失职、不能尽职尽责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3.提高乘务人员业务素质。

客运、车辆部门要强化在岗职工技术业务培训,把政治思想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加强职业道德和“两纪”教育;以典型事故案例为教材,抓好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以列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为重点,加强模拟实作演练,提高乘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公安部门要坚持从实战出发,大力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战术技能培训工作,立足于具体,立足于实战,并在各警种中组织相关预案的考试考核、模拟演练,提高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规范列车经营行为。

严格落实部、局有关开设列车经营项目的规定,不断提高经营服务质量,在价格上使旅客能够接受,服务上满足旅客要求,避免因服务质量低下引发矛盾。

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变相经营茶座,坚决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经营项目。

5.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

利用这次典型事故案例,结合当前开展的安全大检查活动,组织全分局深人反思,举一反三,对隐患、死角及时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