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46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docx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

(2课时)

一、近代中外历史比较的价值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史有了实质性意义,拉开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序幕。

拉开这一大幕的欧洲国家,率先登上历史舞台。

14-18世纪的世界近代史主要是欧洲的近代史,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率先走向近代。

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对基督教文明的执着信念,驱使欧洲人走向整个世界,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亚、非、拉被迫卷入这一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被动承受者。

按唯物史观的观点,这一现象和进程的根本驱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与扩张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无限的追求,促发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整个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形成为一体。

近代世界历史的主宰者是欧洲强国,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被动的承受者。

然而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等国家如何在被动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通过中外对比可以发现一些脉络,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近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

时期

阶段

思想

经济

政治

工人运动

科技

文艺

14-18世纪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人文主义的发展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

经典力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18-19世纪上半期

工业革命时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诞生

蒸汽机的发明

浪漫主义文学、美术

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法德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巴黎公社

进化论、电气技术的应用

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印象画派

三、近代中外历史比较(角度的选择与点的确定)

1.政治:

鸦片战争以前中英政治制度;

中华民国政治体制与美国政治体制;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经济:

工业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与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

3.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近代西学东渐的潮流

4.科技:

中西科技发展及影响

四、近代中外历史比较例说

本部分摘选了部分示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可有选择的使用和补充。

1.黄宗羲与卢梭思想比较(07·珠海一模·3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另外两位思想家。

(4分)

(2)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6分)

(3)两国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分)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

(4分)

答案:

(1)中国:

王夫之,顾炎武;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4分,答出一人得1分)

(2)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给分)(6分,每一点给2分)

(3)共同之处: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2分)

不同之处:

阶级属性:

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人)作用:

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分)

2.黄宗羲和卢梭思想比较(07·广东三校联测·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完成的《明夷待访录》,被后世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是早期启蒙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

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

而现实的社会往往正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未得天下之时,“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个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所以,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所有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最高的公意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只是在这种结合行为的刹那间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用来代替每个订约者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与大会中所有的票数相等,而共同体以同样的行为获得到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卢梭主张的主要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简要概括中法两国产生类似思想的历史因素。

(4分)

(3)卢梭和黄宗羲都是所处时代思想家的代表,但其思想的历史作用不同,概述其思想作用的主要不同点。

(4分)

答案:

(1)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分)

(2)反对专制制度。

(1分)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实行文化专制。

(3分)

(3)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分)中国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分)

3.清对外政策与世界趋势(08华南师大四测·26)

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这首诗表明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据此回答:

(1)此诗反映了当时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

分析这一政策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

(2分)

(2)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扼要评价这一外交政策。

(7分)

答案要点:

(1)政策:

闭关锁国。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分)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分)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者的侵扰,维护国家主权。

(2分)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中西文化交往断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3分)

4.中英政治制度比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和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英国的《权利法案》

材料三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就是否同意政府时华战争的决议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派主张对付中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一派对发动战争后,“对于封锁约1000或1000多英里海岸线的结果,表示某种怀疑”而加以反对。

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以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派兵侵略中国的政府时华政策。

1840年8月,义律率英舰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道光皇帝接到照会后,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等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

9月,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继续办理中美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在清朝前期,中国和英国君主的权力有何不同?

(2)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君主政体有什么不同?

(3)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政策是如何作出的?

两者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

(1)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中国的皇帝是独断专权。

(2)中国:

君主专制政体;英国:

君主立宪政体。

(3)中国:

皇帝在没有掌握真相的情况下根据个人判断作出决策。

英国:

议会对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作出决策。

两者根本的区别: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5.中外民主政治(08如东三测·22)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分)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

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2)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

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

(2分)

(3)以上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4分)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4)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4分)

答案:

(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分)

(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政府。

(2分)

(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

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扯皮现象。

(4分)

(4)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4分)

6.世界市场的形成(08镇中期中·35)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

(1分)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4分)

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4分)

⑶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分)

答案:

⑴新航路的开辟。

(1分)

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美洲等地的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分)

⑵通讯手段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资本的扩张;殖民侵略的扩大。

(4分)

⑶反映了英国海外贸易范围广。

(2分)因为英国较早开始工业革命,最先成为工业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分)

7.中西近代化比较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五次发展机遇,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

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请说出其在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答案: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如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余晖,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为什么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

答案:

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概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努力。

答案:

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4)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失误。

试分析中国出现失误的原因。

答案: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5)20世纪80至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是怎样抓住这一机遇的?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改革开放。

启示:

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8.工业文明时代大国崛起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1、西葡率先开启大国崛起这一历史大幕的条件是什么?

统一民族国家形成和海洋优势

材料二: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2、近代英、美、法、德四国是如何建立了近代国家制度,促进国家崛起的?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国: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法国:

法国大革命、《1875年宪法》、民主共和制;德国:

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材料三:

图表一:

1820—185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

8

10

1840

45

20

12

11

1850

39

18

15

15

3、据图表一,概括说明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对英国的大国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地位:

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世界工场”的地位;影响:

世界霸主

4、“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概括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原因: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具体说来:

政: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经:

工业革命;外: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图表二:

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

32

10

13

23

1900

20

7

17

30

1913

14

6

16

36

5、图表二和图表一相比,各国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政治、经济、科技角度分析美德迅速崛起原因。

变化:

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原因: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

市场、原料、资本;科技:

重视科技

6、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1)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市场、原料;

(2)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3)工业革命(重视科技、教育);(4)国家力量的推动;(5)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把握机遇

9.大国崛起(08泰州一联·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

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

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据统计,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

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

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

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美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3分)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1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2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美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3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3分)

答案:

(1)秦汉;隋唐;元明清。

(3分)

(2)含义:

新航路开辟,人类从此由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分)

原因:

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2分)

(3)原因:

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

(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1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

(5)共同因素:

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力量指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

(任意回答3点即可得3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0.文明史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

“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

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

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

结合历史,回答问题:

(10分)

(1)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有着怎样的世界地位?

(2)汤因比写作这段文字时,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殖民霸主地位分别受到了哪两个国家的挑战?

说明理由。

(3)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4)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答案:

(1)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财富巨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美国、德国;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德国推行争霸世界的新政策(世界政策),英德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英国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实施明治维新,摆脱危机,走上现代化道路;

(4)近代西方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思想等方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而且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侵略、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具有血腥的一面。

11.工业革命与交通工具的改进(07·清远期末·30)

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3分)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些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那些动力?

(2分)

答案:

畜力、水力

(2)看下图结合材料回答: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

它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英国史蒂芬孙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火车)

材料: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出现,铁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使货物更快地销往各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此外,铁路游行的盛行,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3)看下图回答: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

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亨利·福特和他发明的四轮汽车

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新的通讯手段的出现。

冶金业、合成化工等方面的创新、发明。

(4)结合以上两幅插图说明,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在政治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5分)

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为获取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另一方面,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反抗,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开展自救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12.古今科技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3世纪40年代,蒙古军队西征中欧时,把中国的炸药带到了欧洲……

材料二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