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231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一中教研室罗石文424500(邮编)

402671464(QQ)、jhyzlsw@(邮)

一、背景资料:

近年来,中外历史联系与比较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中。

如,中国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中国与英国对外关系等等。

这类试题能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命题的新理念,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更要求学生会理解、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比较历史知识,合理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

此类考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各地的高考考试题之中,不仅表明各地注重对新课标中的基本能力:

比较中外近现史的联系并做出简单结论的考查,而且注重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面向世界、面向为来的国际意识考查。

这样的考题是历史知识掌握、能力考查和实践运用的重要呈现方式,成为灸手可热的考试试题。

通过中外联系对比题来考核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除了选择题增加外,简释题和问答题有时也出现;这是与新课程中外合编的特色相适应,也是希望用全球的视野来分析中外历史问题。

二、类型及对策:

中外历史联系与比较类试题,可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及对策。

一是相同的历史时期(时间)中外历史时间的联系。

如前文中举出的1861年中外历史大事,还有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始、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鸦片战争前夕(封建制度腐朽和资本主义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等。

解答此类题,注重平时学习过程,只要在学习时进行横向联系,把同一时段发生的历史时间罗列在一起识记就行了。

二是中外相同(或相似)的人物和事件(事物)的比较。

历史人物李鸿章和俾斯麦,孙中山和华盛顿等,他们在某一点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同样提到的历史事物有《临时约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类比的还有清前期闭关政策和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启蒙思想运动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等。

人物和事件的比较的前提是他们(它们)有共同和地方,(当然也有很多的不同)在命题时总是按一定的历史要素(原因、内容、经过、特点、性质、作用、影响等)进行对比的,因此,抓住事物的要素是解题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掌握历史要素来提高解题的能力。

三是在国际背景下的中外历史的联系。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十月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冷战与新中国的外交,改革开放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等,这种联系是一种较为宽泛的联系,它们或有因果关系,或是从属关系。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中国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学习,通过比照,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只有这样,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才不会因知识的跳跃而顾此失彼。

三、知识链接及经典试题:

(一)中外古代历史对比

一、归类整理

中国古代

世界古代

地理环境

平原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政治文明

政治制度

专制制度

公民集体民主制

政治活动

商鞅变法等

物质文明

经济特征

农业经济,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

重视商业发展

精神文明

思想发展

儒家思想演变

人文精神的起源

科技文化发展

辉煌的古代科学

逐渐产生近代科学

二、分析比较

1、在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不同类型,试以历史史实说明。

(一)、古代中国:

君主专制制度

表现:

A、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B、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C221~1912)

①建立:

秦朝②演变:

汉——元③强化:

明清

(二)、古代世界:

公民集体民主制

A、雅典民主政治

B、古罗马法律制度

2、完成下表,分析古代东西方形成两种不同类型政治文明的原因。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的原因

地理条件

山多地狭、宜耕地少、岛屿港湾多、临靠两大古代农业文明发源地,导致多样性:

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小国寡民林立(城邦),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地理空间

经济条件

工商航海发达:

人员流动频繁、血缘淡化、地缘加强、重公平与法则、重个体、重技术,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

阶级条件

工商业阶级实力强大

政治条件

城邦制度的小国寡民、政体多样、公民政治,小而多样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外部条件

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3、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姓名

生卒年

著作

姓名

生卒年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哥白尼

1473—1543年

提出太阳中心说

徐光启

1562—1663

《农政全书》

布鲁诺

1548—1600年

提出宇宙无限论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培根

1561—1626年初

创近代实验科学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伽利略

1564—1642年

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并进一步分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

答案:

①中国古代科技重应用(天文历法、医学、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产生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②在研究方法上,中国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而西方则重实验,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

③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西方天文学的成就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

中国:

(1)诞生的土壤: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到较大的规模

(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及与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埋头书本,脱离实际生产,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4)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

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培养研究自然科学的人才.

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4、比较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与西方智者学派的异同,认识东西方思想发展的起源。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材料四:

(希腊)神话中认为女人是罪恶的根源的观念,无疑是希腊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写照,而且因为男性掌握了言论和明辨是非的权利,他们可以站在高傲的优势地位,从符合其地位和维护其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其价值取向的评判。

……在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差距已经成为了一种命定的原则……

——刘杨:

《古希腊女神与女人的两种角色》,《历史教学》,2004年3期

思考:

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

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

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思路引领: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所处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他们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答案提示: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主张人生来就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

他们都生活在其国家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都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唯物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就是一个例证。

因此,探究文化现象,一定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才能真正揭示文化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

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共性与特性。

6、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之际。

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请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之处。

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

(1)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

(2)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法国的启蒙思想:

(1)彻底批判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二)近代中外历史比较

一、近代中外历史比较的价值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史有了实质性意义,拉开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序幕。

拉开这一大幕的欧洲国家,率先登上历史舞台。

14-18世纪的世界近代史主要是欧洲的近代史,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率先走向近代。

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对基督教文明的执着信念,驱使欧洲人走向整个世界,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亚、非、拉被迫卷入这一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被动承受者。

按唯物史观的观点,这一现象和进程的根本驱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与扩张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无限的追求,促发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又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整个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形成为一体。

近代世界历史的主宰者是欧洲强国,中国等亚洲国家是被动的承受者。

然而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等国家如何在被动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通过中外对比可以发现一些脉络,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近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高考资源网

时期

阶段

思想

经济

政治

工人运动

科技

文艺

14-18世纪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人文主义的发展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

经典力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18-19世纪上半期

工业革命时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诞生

蒸汽机的发明

浪漫主义文学、美术

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法德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巴黎公社

进化论、电气技术的应用

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印象画派

三、近代中外历史比较(角度的选择与点的确定)

1.政治:

鸦片战争以前中英政治制度;

中华民国政治体制与美国政治体制;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经济:

工业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与交通通讯工具的革新

3.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近代西学东渐的潮流

4.科技:

中西科技发展及影响

四、近代中外历史比较例说

1.黄宗羲与卢梭思想比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另外两位思想家。

(4分)

(2)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6分)

(3)两国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分)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

(4分)

高考资源网

答案:

(1)中国:

王夫之,顾炎武;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4分,答出一人得1分)

(2)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给分)(6分,每一点给2分)

(3)共同之处: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2分)

不同之处:

阶级属性:

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人)作用:

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分)

2.黄宗羲和卢梭思想比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完成的《明夷待访录》,被后世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是早期启蒙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

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

而现实的社会往往正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未得天下之时,“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个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所以,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所有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最高的公意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只是在这种结合行为的刹那间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用来代替每个订约者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与大会中所有的票数相等,而共同体以同样的行为获得到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卢梭主张的主要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简要概括中法两国产生类似思想的历史因素。

(4分)

(3)卢梭和黄宗羲都是所处时代思想家的代表,但其思想的历史作用不同,概述其思想作用的主要不同点。

(4分)

答案:

(1)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分)

(2)反对专制制度。

(1分)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实行文化专制。

(3分)

(3)法国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2分)中国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分)

3.清对外政策与世界趋势

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这首诗表明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据此回答:

(1)此诗反映了当时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

分析这一政策得以实施的经济基础。

(2分)

(2)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扼要评价这一外交政策。

(7分)

答案要点:

(1)政策:

闭关锁国。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分)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分)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者的侵扰,维护国家主权。

(2分)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中西文化交往断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3分)

4.中英政治制度比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和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英国的《权利法案》

材料三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就是否同意政府时华战争的决议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派主张对付中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一派对发动战争后,“对于封锁约1000或1000多英里海岸线的结果,表示某种怀疑”而加以反对。

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以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派兵侵略中国的政府时华政策。

1840年8月,义律率英舰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道光皇帝接到照会后,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等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

9月,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继续办理中美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在清朝前期,中国和英国君主的权力有何不同?

(2)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君主政体有什么不同?

(3)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政策是如何作出的?

两者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

(1)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中国的皇帝是独断专权。

(2)中国:

君主专制政体;英国:

君主立宪政体。

(3)中国:

皇帝在没有掌握真相的情况下根据个人判断作出决策。

英国:

议会对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作出决策。

两者根本的区别: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5.中外民主政治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

(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分)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

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2)作为总统,他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

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

(2分)

(3)以上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4分)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4)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4分)

答案:

(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分)

(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政府。

(2分)

(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

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扯皮现象。

(4分)

(4)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4分)

6.世界市场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

(1分)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4分)

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4分)

⑶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分)

答案:

⑴新航路的开辟。

(1分)

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美洲等地的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分)

⑵通讯手段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资本的扩张;殖民侵略的扩大。

(4分)

⑶反映了英国海外贸易范围广。

(2分)因为英国较早开始工业革命,最先成为工业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分)

7.中西近代化比较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五次发展机遇,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

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请说出其在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答案: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如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余晖,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为什么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

答案:

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概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努力。

答案:

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4)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失误。

试分析中国出现失误的原因。

答案: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5)20世纪80至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是怎样抓住这一机遇的?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改革开放。

启示:

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8.工业文明时代大国崛起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1、西葡率先开启大国崛起这一历史大幕的条件是什么?

统一民族国家形成和海洋优势

材料二: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2、近代英、美、法、德四国是如何建立了近代国家制度,促进国家崛起的?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国: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法国:

法国大革命、《1875年宪法》、民主共和制;德国:

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材料三:

图表一:

1820—185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50

15

8

10

1840

45

20

12

11

1850

39

18

15

15

3、据图表一,概括说明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对英国的大国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地位:

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世界工场”的地位;影响:

世界霸主

4、“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