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4861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模板

历史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_八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提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

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

①原因:

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②发展概况:

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

③影响:

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

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

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本课探究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位《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关心时事的仁人志士,请起草一份类似“公车上书”的“上书”,内容应包括:

如何应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

为什么要变法?

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不要管措施是否得当,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起草后,可组织讨论活动,评选出优秀“上书”。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

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结指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

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

略。

  影响:

(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

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

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

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

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

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

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

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公车上书

  1.背景: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

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

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

(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

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师:

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

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全国: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教学目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布革命活动。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太平军的胜利进军。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意义。

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概况。

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师讲述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的经过,学生总结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北伐军将士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的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承担反封建任务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这是过去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

  地位分析:

本节课讲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了中国,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这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发动形式到整个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重点分析:

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是重点。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必须分析的类似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

而像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同时可以描摹出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而且作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早期的几件大事,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

⑵《天朝田亩制度》是重点。

因为它不仅涉及了土地制度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必须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主要侧重《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农民的要求,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但另一方面还应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与落后的一面。

初中学生全面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⑴通过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讲解太平军进军路线,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关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及对产品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从而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教法设计:

教师结合地图、图表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金田起义(1851.1.11)

  4.永安建制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如: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

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教师指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

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

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可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洪秀全的身世及创立“拜上帝教”的简要经过。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引用的洪秀全诗作,理解洪秀全的远大革命志向;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先进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

  指出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到广西贫苦群众中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和冯云山一起,后来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骨干。

  3.金田起义(1851.1.11)

  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这表达了起义农民决心推翻清政府的罪恶统治,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受太平”的愿望。

教师指出直接原因:

19世纪中期广西连年灾荒。

  4.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向西攻入武宣东乡。

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

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是是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

介绍官制、分封诸王的情况。

让学生搞清永安封王都分封了哪些王?

所封诸王都受哪个王的节制?

这样的分封可能带来的隐患是什么?

注意强调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太平军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1853年春天占领南京,并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以后。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

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

5月,在进攻全州的战役里,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牺牲。

这对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

接着,太平军攻入湖南。

在这一带,有四、五万农民和大批挖煤工人参加太平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9月,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西王萧朝贵又不幸中炮牺牲。

萧朝贵是贫苦农民出身。

他忠实坦诚,勇敢刚强,每临战阵,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太平军的一员猛将。

他的牺牲,是太平军的又一重大损失。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

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

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

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

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

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

清政府派出镇压太天国的大臣赛尚阿、徐广缙以“日久无功”的罪名被革职拿问了。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经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做简短讨论,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它有什么进步性?

还有哪些不足?

封建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

这也是农民受剥削的根源。

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好迫切的要求。

他们为此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

《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

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又带有空想性。

太平天国所描绘的这种“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

它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

因为这一制度本身是小农思想的产物,是想以小农经济来改造社会,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成功。

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

  结合教材提供的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和结婚证书的图片,单独强调一下其制定的一些尊重妇女的政策。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又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有学者认为欲以区区2万人的北伐军去推翻清朝统治是不可能的。

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夺天下之志,而是偏安一隅,北伐只不过是以攻为守罢了。

  引导学生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北伐军人数少,又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但北伐军震憾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大大鼓舞了北方人民的斗争的功绩不可没。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太平军的西征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还举行了西征。

西征军的主要对手是曾国藩的地主武装湘军。

西征军最初在赖汉英等人率领下,在南昌、九江、汉口、汉阳、武昌等地战斗。

1855年1月,太平天国为了加强对西征的领导,派翼王石达开到湖口指挥军事。

石达开是个文武兼备、深有谋力略的将领。

在1855年湖口战役里,他指挥太平国战士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

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先后据有武昌、九江、安庆等鄂、皖、赣在片地区,巩固了天京,扩展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第1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导入新课)我听说咱们班几位同学排演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局图》,分别饰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首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个短剧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演短剧,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

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板书课题:

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补充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早。

为什么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

(教师解释“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

(学生介绍,加分)。

他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怎样创办

 

、发展起来的?

(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完全,则引导提问:

为什么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种局面?

加分)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

当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组迅速交流一下,选出代表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增强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的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日本、俄国变法图强,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板书: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

(出示康、梁的图片),

 

哪为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

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板书),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怎么讲?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上书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冲破了长期以来清朝的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特别在封建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公车上书”之后维新运动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广泛的展开了。

看第三个黑体字(板书),这一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教师强调知识要点:

强学会、重要的报刊、学会。

强学会成立后《万国公报》该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称为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康有为、梁启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国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国也能通过维新变法运动走上独立富强之路,请看大屏幕(出示维新派的代表言论,学生齐读),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维新派对改革的认识

 

和态度,认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中外历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国家富强起来?

(小组讨论回答,加分)联系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你有什么看法?

(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顺应时代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才能推动生产了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现在我国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和富强之路。

(小结)小组派代表总结,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板书)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3课

维新变法运动   序幕:

公车上书

的兴起        

     

[1] [2] 下一页

教学目标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导致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指导学生结合史实讨论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观点分析历史因果关系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史学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

通过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

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腐朽的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地位分析: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西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丧失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丧失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被西方列强强行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又引起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重点分析:

  

(1)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重点。

要批驳一种认为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