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4985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docx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六年级心理安康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欢乐,造就他们的合群性。

2、使学生明白合作与协调是使集体和谐、团结的重要因素,从而造就他们的合作实力。

  活动设计: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供应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能为学生的身心安康开展供应良好的根底,让学生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欢乐,是形成班集体凝合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往往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学间互不关怀、自成帮派、缺乏集体责任感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集体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一个良好集体的形成有赖于其组成人员间的相互协作、合作与努力。

为此设计该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相互协作、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削减甚至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加强同学间的团结合作,建立一个团结、安康的班集体。

  活动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胜利和失败,同时明白胜利来自于大家的协调和合作。

活动打算:

 空可乐罐假设干个、篮球四个、秒表一只、二十四张边长为45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

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参与对象:

四年级4个班学生

活动时间:

2课时

  一、听故事,谈感想

五个手指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长者听到五个手指在争论:

大拇指说:

我最粗,干什么事都离不开我。

别的四个手指都没用。

食指说:

大拇指太粗,中指太长,无名指太细,小拇指太短,他们都不行。

中指说:

我的个子最高,只要我一个人就能做许多事。

无名指说:

真厌烦,大家都不给我一个名字,我真不情愿和他们在一起。

小拇指说:

他们长得那么长、那么粗,有什么用?

我是小而灵,我的作用最大。

长者听了他们的对话,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你们都说自己最有用,那么我就请你们来比一比,看看究竟谁的作用大。

于是这位长者拿出两只碗,其中一只里面放了一些小豆子,要求五只手指分别把这些小豆子拿到另一只碗里。

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只手指能完成这件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五只手指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只觉得自己能干,只看到自己的特长,看不到别人的特长”。

吴凡第一个站起来说。

吕子韵手举得很高,一副急着发言的样子,我就请她来答复,“我觉得他们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其实,只要大家一起来做的话,我想确定能完成的。

“我认为只要五个手指联合起来,一把一抓就能完成任务了。

”擅长总结的张梦勤答复道。

这时,平常爱发表独特见解的郭睿紧锁眉头抛出了他的“高见”——“我想,用一只手指也能完成任务的。

同学们听了别出心裁的答案,相互小声地探讨起来。

有的反对,有的赞同。

这可是我没料到的局面。

接下去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看到了带来的道具——装在碗里的绿豆。

于是,计上心来,“那就请郭睿到这儿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只用你的一只手指把这只碗里的绿豆放到另一只碗里。

”郭睿充溢自信地走了上来。

这时,赞同他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喊起了“加油”。

郭睿先用他的食指取绿豆,只见他当心翼翼地盯着一颗绿豆,然后用食指去压绿豆,想把绿豆粘在食指上,可刚提起来一点,绿豆就又掉回到碗里去了。

反复了几次,最终没能移动一颗绿豆。

他的“同党”拼死喊着“真没用,让我来。

”郭睿已没有了刚上来时的自信了,额头已渗出了小汗珠。

为了帮他解围,我就让郭睿用张梦勤刚刚说的方法用五个手指一起抓,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绿豆都移到了另一只碗里。

看着用五个手指完成任务的郭睿,我请他说一说自己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有什幺不同的感受。

“当用一个手指移绿豆时,特别费力,而且还没有胜利,而用手抓时,特别轻松,一下就完成任务了。

”——这就是郭睿的体验。

接着我又请了几位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移动绿豆,让他们通过做来体验两种方法的不同——只要五个手指联合起来,一把一抓就能完成任务!

这是孩子们听了故事并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那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学习中该怎样呢?

”我乘机问道。

——“相互合作”,同学们异口同声答复道。

  二、讲合作,取成功

请同学们通过合作来完成下面的嬉戏,最终看哪个班同学合作得最好。

  嬉戏1:

搭空可乐罐

每班选两人参与嬉戏——搭空可乐。

要求两人相互合作,把远处的可乐罐移到指定地点,并把空可乐罐往上垒,看3分钟内哪一组垒得最高,而且不倒下来。

  规那么:

在运可乐罐时只能用两只手,不能借助其它东西;违反规那么不给分。

  评分:

每垒一个可乐罐得1分,按最高的一垒计算。

  在这个合作嬉戏中,有的小组是两人同时去取空可乐罐,全部取回后,两人再一起搭;而有的是第一次两人一起去取,取回后,其中一人就留下来搭,另一人跑步去取;搭的过程中也有不同,有的就是一个一个往上搭,而有的是下面搭得比拟宽,再渐渐往上搭……

经过3分钟惊慌合作,四〔1〕班在本轮活动中获胜,得11分。

本活动完毕后,我请来四〔1〕班的选手,请他们谈一谈获胜的秘诀:

“我们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我们合作得很好。

我们先商议好由谢宽去取,我来搭,因为谢宽跑步跑得很快,这样他就能很快地把可乐罐取回来。

怎样才能搭得不倒下来,我们也是商议好的,假如一个一个往上搭的话,很简单倒下来,假如底下宽一点的话,就不简单倒。

[!

--empirenews.page--]

听了四〔1〕班选手的介绍,其它班的同学都争论开了。

四〔2〕选手惋惜道:

“我们两个没有合作好,我们俩一起去取,一起搭,在搭的时候,两个人你碰我,我碰你,把搭好的都弄翻了。

能不输吗?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知道了“相互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这次没获胜的班级,在下面的活动中打算在哪些方面进展改良?

给大家5分钟进展探讨。

选手们热列地进展着探讨,连班主任教师也参加其中。

嬉戏2:

传纸板

每班选5位同学排成纵队参与嬉戏。

每班发6张纸板,每人脚下踩一张纸板,最终一位同学手上再拿一张。

规那么:

嬉戏起先,最终一位同学把手上的纸板传给第四位同学,第四位同学再传给第三位同学,直到传到第一位同学。

第一位同学拿到纸板后马上把纸板放到自己前方脚跨一步能够到达的地方,然后双脚踩到纸板上,其次位同学立刻双脚踩到第一位同学空出来的纸板上,第三、第四、第五位同学依次双脚踩到前一位同学空出的纸板上。

重复上述活动,直到5位同学全部到达终点。

评分:

第一到达终点得10分,其次、第三、第四、第五依次得8、6、4、2分。

违反规那么按0分计算。

参与选手人数增加,就须要选手间更多的合作。

一个人的失误往往会影响整个小组的速度。

竞赛起先前,各小组选手都在谨慎地探讨,班主任教师也在给他们“指手划脚”。

小选手脸上个个神情肃穆,打算在竞赛中一决雌雄。

活动起先,小选手们按规那么进展着竞赛。

拉拉队为自己班的选手加油,活动热火朝天地进展着。

小选手们像一只只小兔一样,拼死往前奔。

各班不前不后。

这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速度最快的四〔3〕同学出现了失误,第一位同学拿到纸板后把纸板放到了自己前方很远的地方,跨一步根本不行能够着。

依据竞赛规那么,只能算违规。

本轮活动四〔4〕班获得第一,得10分。

“我们5个同学合作得很好,我在最终,我时刻提示自己要保持警觉,自己一移动就把我脚底下的纸板传给前面的同学,并且还喊他的名字提示他,其他同学也是这样,一边喊一遍传。

所以我们能获胜。

”“我是第一个,我在扔纸板时特殊当心,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

”这是四  〔4〕班传授的经历。

这时四〔3〕选手举手想发言,我就请他们上台,一位选手说:

“其实我们被判违规有点冤枉。

因为当时我只想把纸板方的远一点,可以加快速度,可纸板太轻了,我一扔就飘了出去。

实在是冤枉。

”说完,留下了懊悔、自责的眼泪。

面对当时的情景,用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我只能把双手放在孩子的肩上,让他感受到有人在劝慰着他,有人理解他的心情。

嬉戏3:

“夹球同行”

每班选12名同学参与,分成两组,每组6人,相对而站,之间相距101米〔距离可调整〕。

两名同学背靠背夹住球运往对面,对面的两名同学也用背夹住球再把球运回去,依次运球,直到每位同学都参与活动为止。

评分:

第一到达终点得10分,其次、第三、第四、第五依次得8、6、4、2分。

球掉地一次扣1分,手碰球一次扣1分,一前一后运球扣1分。

规那么:

两人背对背夹住球,不准用手帮助;两人侧身背靠背向着前进方向运球,不许一前一后运球;交换球时,运球的同学不能用手,但其它同学可以用手帮助换;中途掉球后,捡回球从球掉的地方重新起先参与竞赛。

随着选手人数的增加,相互间的合作显得更加重要。

不仅是参赛选手间须要合作,还须要班上其它同学的合作——怎样快速、有效地把球放在选手的背中间,而且球不简单掉下来。

活动还没起先,各队选手已起先练习起来了。

相互间探讨着两个人的手怎样钩住,要求放球的同学把球放在哪个位置等。

随着一声哨响,最终一轮竞赛起先了。

场上马上静谧了下来。

参赛选手相互击掌鼓舞。

选手们两两夹着球,一蹦一跳地奔向对方。

看,有一组因为球没放好,顽皮的球逃了出来,滚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有位选手连忙去追求,从球掉的地方重新起先参与竞赛。

竞赛完毕后,我请了获胜的四〔1〕班选手传授秘诀:

“我们选了跑得快的同学参与竞赛,两个个子差不多高的同学为一组,这样夹球时简单一点,假如一高一矮夹球的话简单掉球。

另外还请了两个动作快的同学给我们放球,球要放在中间一点,不然在走的过程中球会掉下来。

四〔4〕班在竞赛中成果不佳,我也请选手上台分析失败的缘由:

“我们考虑得没有1班同学多,我们俩个个子相差比拟多,所以我们在夹球走时,球就会掉下来,还有我们没有特地请同学放球,所以交换球时就慢,等我们放好球,其它班已经走了。

就是没有协作好。

教师小结:

“通过今日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合作能带给我们欢乐,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要记住这样一句话:

‘学会与人合作吧,它将是你踏上胜利之路的捷径。

’”

案例探讨前的作业单

1.五只手指为什么没有一只能完成任务?

怎样才能轻松地完成任务呢?

2.获胜选手有什么秘诀吗?

3.你知道了获胜选手的秘诀,平常你也是这样做的吗?

假如不是,你打算做哪些改良?

案例问题

1.这种活动形式的心理课效果如何?

人数太多是否会影响效果?

2.对于这样的活动,男女生参加的程度有差异吗?

[!

--empirenews.page--]

3.学生通过活动知道了要相互合作,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他们获得的这一学问会迁移到各种活动中吗?

教学注释

案例概要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嬉戏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欢乐,增加集体凝合力,造就学生的合作实力。

在平常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觉,由于学生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的不同,有的学生特性很张扬,而有的却怯懦、羞怯,不能很好与别人沟通、合作,可见不会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合作的学生大有人在,因此除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来熬炼学生的合作实力外,有必要对学生进展特地的合作实力训练,包括合作的意识、看法及实力。

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

通过嬉戏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来体验合作所带来的欢乐,并让这种欢乐的体验引导孩子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擅长与人合作。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种在嬉戏中体验的方式是比拟适宜的。

针对这个案例设计了作业单,让孩子把活动中的体验说出来,一方面强化自身这种体验,另一方面能给不会合作者以启示。

案例教学的留意事项

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真正参加的人数有限,因此,这样的活动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内开展效果会更好。

另外,对活动开展的细微环节应作更充分的考虑。

如,活动中由于纸板较轻,发生了“漂移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加以幸免。

建议探讨的问题

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参加意识

1.选手在活动中踊跃参加,也有学生只把自己作为旁观者,没有主动参加,各举一例。

2.学生的合作意识、实力如何进展量化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

1.体验教学的方式对人数较少的团体比拟适宜,对人数较多的团体是否适用、怎样适用,需探讨。

2.在活动中学生踊跃参加,相互合作,怎样保持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乐于合作?

3.体验式的活动形式有何利弊?

如何评价这种方法?

背景问题

1.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确定了合作学习能从很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因此在造就孩子的合作意识、合作实力方面,老师该担当什么角色?

2.心理教育与各学科应更好地整合为统一的力气对孩子施加影响,因此,心理教育不光是心理老师的责任,每一位老师、每一位教育管理人员,都应在学科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理念,切切实实为孩子安康成长效劳。

那么怎样表达“全员心育”的理念呢?

拓展

1.让学生把参与活动的过程及心理体验写下来,并在班级沟通。

2.开展合作嬉戏活动〔如两个同学把靠着的两条腿绑起来,竞赛哪两位同学走得快;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要求一组同学设法全部站在里面等〕。

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小报〔如办语文小报、卫生报、英语报等,要求每位成员担当一项工作,如版面设计、美工、编辑等〕。

4.合作举办一次联欢活动〔如庆六.一、迎新年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