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1到6章重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5153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1到6章重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1到6章重点.docx

毛概1到6章重点

毛概1到6章重点

毛概1~6章重点内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沦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二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动力、领导权、性质和前途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性质:

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依据和内容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

毛泽东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阶级构成的特殊性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达到胜利,关键在于能否团结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能否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级、阶层的关系,并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1)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中国社会具有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矛盾及其尖锐复杂,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革命要求强烈,是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参加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又缺乏革命的彻底性,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带买办性质的大资产阶级中某一个集团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统一战线中暂时的同盟者5、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五种经济成分第三章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评价其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没完)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造成失误的原因: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有偏差,二是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深刻)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没完,不准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六章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其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坚持科学发展?

.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4、三步走发展战略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具体为:

第一步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