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5556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docx

印花税核定征收项目表doc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点A(1,3),B(−1,33),则直线AB的倾斜角是(  )

A.60∘B.30∘C.120∘D.150∘

【答案】C

【解析】解:

点A(1,3),B(−1,33),则直线AB的斜率:

3−331+1=−3.

∴tanα=−3,α=120∘.

故选:

C.

直接求出直线的斜率,然后求解直线的倾斜角即可.

本题考查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倾斜角的关系,基本知识的考查.

2.下列双曲线中,焦点在y轴上且渐近线方程为y=±2x的是(  )

A.x2−y24=1B.x24−y2=1C.y24−x2=1D.y2−x24=1

【答案】C

【解析】解:

由A可得焦点在x轴上,不符合条件;

由B可得焦点在x轴上,不符合条件;

由C可得焦点在y轴上,渐近线方程为y=±2x,符合条件;

由D可得焦点在y轴上,渐近线方程为y=±12x,不符合条件.

故选:

C.

对选项首先判定焦点的位置,再求渐近线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主要考查双曲线的焦点和渐近线方程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0”是“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

“若x≠1,则x2−3x+2≠0”

C.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D.命题p:

∃x∈R,使得x2+x+1<0,则¬p:

∀x∈R,均有x2+x+1≥0

【答案】C

【解析】解:

A.“x>0”是“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正确,故A正确,

B.命题“若x2−3x+2=0,则x=1”的逆否命题为:

“若x≠1,则x2−3x+2≠0”正确,

C.若p∧q为假命题,则p,q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故C错误,

D.命题p:

∃x∈R,使得x2+x+1<0,则¬p:

∀x∈R,均有x2+x+1≥0,正确,

故错误的是C,

故选:

C.

A.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

B.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进行判断,

C.根据复合命题真假关系进行判断,

D.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进行判断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涉及知识点较多,考查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

4.设双曲线x2a2−y2b2=1的离心率为2,且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2=8x的焦点相同,则此双曲线的方程是(  )

A.x22−y24=1B.x24−y22=1C.x24−y24=1D.x22−y22=1

【答案】D

【解析】解:

抛物线y2=8x的焦点为(2,0),

可得双曲线的c=2,即a2+b2=4,

由e=ca=2,

解得a=b=2,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x22−y22=1.

故选:

D.

求得抛物线的焦点,可得双曲线的c,由离心率公式和a,b,c的关系,解方程可得a,b,进而得到双曲线的方程.

本题考查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考查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5.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α∩β=n,m⊂α,m//β⇒m//nB.α⊥β,α∩β=m,m⊥n⇒n⊥β

C.m⊥n,m⊂α,n⊂β⇒α⊥βD.m//α,n⊂α,⇒m//n

【答案】A

【解析】解:

由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知:

在A中,α∩β=n,m⊂α,m//β,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m//n,故A正确;

在B中,α⊥β,α∩β=m,m⊥n,则n与β相交、平行或m⊂β,故B错误;

在C中,m⊥n,m⊂α,n⊂β,由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C错误;

在D中,m//α,n⊂α,则m与n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

故选:

A.

在A中,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m//n;在B中,则n与β相交、平行或m⊂β;在C中,由α与β相交或平行;在D中,m与n平行或异面.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

6.已知双曲线x24−y22=1,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12,−1),则直线l的方程为(  )

A.4x+y−1=0B.2x+y=0C.2x+8y+7=0D.x+4y+3=0

【答案】C

【解析】解:

设以点P(12,−1)为中点的弦与双曲线交于A(x1,y1),B(x2,y2),则x1+x2=1,y1+y2=−2,

分别把A(x1,y1),B(x2,y2)代入双曲线方程双曲线x24−y22=1,再相减可得(x1+x2)(x1−x2)−2(y1+y2)(y1−y2)=0,

∴(x1−x2)+4(y1−y2)=0,

k=−y1−y2x1−x2=−14

∴点P(12,−1)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方程为y+1=−14(x−12),

整理得:

2x+8y+7=0.

故选:

C.

设以点P(12,−1)为中点的弦与双曲线交于A(x1,y1),B(x2,y2),则x1+x2=1,y1+y2=−2,分别把A(x1,y1),B(x2,y2)代入双曲线x24−y22=1,再相减可得(x1+x2)(x1−x2)−2(y1+y2)(y1−y2)=0,(x1−x2)+4(y1−y2)=0,求出k,然后求解直线l的方程即可.

本题考查了双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差法处理中点弦问题,属于中档题.

7.

某圆柱的高为1,底面周长为8,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17B.25C.5D.2

【答案】C

【解析】解: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

由于底面周长为8,

得到:

2πr=8,

解得:

r=4π,

所以:

点M到N在下地面上的射影的弧长为l=90π180⋅4π=2,

所以:

MN的最小值为|MN|=22+1=5.

故选:

C.

首先求出底面的半径,进一步利用弧长公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求出结果.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

三视图和几何体之间的转换,弧长公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化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8.椭圆x225+y216=1的焦点为F1,F2,P为椭圆上一点,若∠F1PF2=60∘,则△F1PF2的面积是(  )

A.1633B.3233C.163D.323

【答案】A

【解析】解:

由椭圆x225+y216=1,得a=5,b=4,c=3,

在△F1PF2中,∵∠F1PF2=60∘,

∴由余弦定理可得:

|F1F2|2=|PF1|2+|PF2|2−2|PF1||PF2|cos60∘,

则4c2=(2a)2−3|PF1||PF2|,即36=100−3|PF1||PF2|,

∴|PF1||PF2|=643.

∴△F1PF2的面积是S=12|PF1||PF2|sin60∘=1633.

故选:

A.

由椭圆方程求得a,b,c的值,然后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求得|PF1||PF2|,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涉及焦点三角形问题,往往是考查椭圆定义与余弦定理的应用,是中档题.

9.

如图,在所有棱长均为2的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BB1、A1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D,C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2

B.32

C.15

D.45

【答案】C

【解析】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A(0,−1,0),D(3,0,1),C(0,1,0),E(0,0,2),

所以AD=(3,1,1),CE=(0,−1,2),

设AD,CE的夹角为θ,

则cosθ=AD⋅CE|AD||CE|=15,

则异面直线AD,C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

故选:

C.

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A(0,−1,0),D(3,0,1),C(0,1,0),E(0,0,2),所以AD=(3,1,1),CE=(0,−1,2),设AD,CE的夹角为θ,则cosθ=AD⋅CE|AD||CE|=15,则异面直线AD,C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得解

本题考查了异面直线所成角,属中档题.

10.动圆M与定圆C:

x2+y2+4x=0相外切,且与直线l:

x−2=0相切,则动圆M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A.y2−12x+12=0B.y2+12x−12=0C.y2+8x=0D.y2−8x=0

【答案】B

【解析】解:

圆C的标准方程为(x+2)2+y2=4,圆心为C(−2,0),半径为2.

如下图所示,

设圆M的半径为r,则|MC|=r+2,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为r,由题意可知,点M到点C的距离等于点M到直线x=4的距离,

设动点M的坐标为(x,y),则(x+2)2+y2=4−x,化简得y2+12x−12=0.

因此,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y2+12x−12=0.

故选:

B.

设动点M的坐标为(x,y),根据题意得知点M到点C的距离等于点M到直线x=4的距离,然后利用距离公式列等式可得出点M的轨迹方程.

本题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考查距离公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圆与圆相切的转化,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事实上,有很多代数问题可以转化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如:

(x−a)2+(y−b)2可以转化为平面上点M(x,y)与点N(a,b)的距离.结合上述观点,可得f(x)=x2+4x+20+x2+2x+10的最小值为(  )

A.32B.42C.52D.72

【答案】C

【解析】解:

f(x)=x2+4x+20+x2+2x+10

=(x+2)2+(0−4)2+(x+1)2+(0+3)2,

表示平面上点M(x,0)与点N(−2,4),H(−1,−3)的距离和,

连接NH,与x轴交于M(x,0),则M(−107,0),

∴f(x)的最小值为(−2+1)2+(4+3)2=52,

故选:

C.

f(x)=(x+2)2+(0−4)2+(x+1)2+(0+3)2,表示平面上点M(x,0)与点N(−2,4),H(−1,−3)的距离和,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转化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已知椭圆C1:

x2a12+y2b12=1(a1>b1>0)与双曲线C2:

x2a22−y2b22=1(a2>0,b2>0)有相同的左、右焦点F1,F2,若点P是C1与C2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且|F1F2|=4|PF2|,设C1与C2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则e2−e1的取值范围是(  )

A.(13,+∞)B.(13,1)C.(12,+∞)D.(12,2)

【答案】B

【解析】解:

设|PF1|=m,|PF2|=n,由椭圆的定义可得m+n=2a1,

由双曲线的定可得m−n=2a2,

解得m=a1+a2,n=a1−a2,

由|F1F2|=4|PF2|,可得n=12c,

即a1−a2=12c,

由e1=ca1,e2=ca2,可得1e1−1e2=12,

由01,

可得1e2>12,即1

则e2−e1=e2−2e22+e2=e222+e2,

可设2+e2=t(3

由f(t)=t+4t−4在3

故选:

B.

运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以及离心率公式和范围,结合换元法和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到所求范围.

本题考查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和性质,主要是离心率的范围,考查换元法和构造函数法,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已知直线l1:

x+my+6=0,l2:

3x+(m−2)y+2m=0平行,则m=______.

【答案】−1

【解析】解:

直线l1:

x+my+6=0,l2:

3x+(m−2)y+2m=0平行,

则1×(m−2)−3m=0,

解得m=−1.

故答案为:

−1.

根据两直线平行时A1B2−A2B1=0,列方程求出m的值.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14.在四面体A−BCD中,AB⊥面BCD,BC⊥CD,AB=BC=CD=2,若四面体A−BCD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

【答案】12π

【解析】解:

∵BC⊥CD,所以,直角△BCD的外接圆直径为BD=BC2+CD2=22.

∵AB⊥平面BCD,所以,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直径为2R=AB2+BD2=23.

因此,该球的表面积为4πR2=π×(2R)2=12π.

故答案为:

12π.

先计算出直角△BCD的外接圆直径BD,再利用公式2R=AB2+BD2可得出外接球的直径,再利用球体表面积公式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球体表面积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合适的模型计算出球体的半径,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5.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粗实线及粗虚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__.

【答案】163

【解析】解: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

转换为几何体,如图所示:

所以:

V三棱锥C−ABD=13⋅12⋅4⋅4⋅2=163.

故答案为:

163.

首先把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进一步利用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的运算求出结果.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

三视图和几何体的转换,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化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16.已知F1,F2是椭圆C:

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A是C的左顶点,点P在过A且斜率为37的直线上,△PF1F2为等腰三角形,∠F1F2P=1200,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

【答案】15

【解析】解:

如图所示,

直线AP的方程为:

y=37(x+a),

直线PF2的方程为:

y=tan60∘⋅(x−c),即y=3(x−c).

联立y=37(x+a)y=3(x−c),解得x=a+7c6,y=3(a+c)6.

∴P(a+7c6,3(a+c)6).

∵△PF1F2为等腰三角形,∠F1F2P=1200,

∴|PF2|=|PF1|=2c.

∴(a+7c6−c)2+(3(a+c)6)2=4c2,

化为:

a=5c.

∴e=ca=15.

故答案为:

15.

如图所示,直线AP的方程为:

y=37(x+a),直线PF2的方程为:

y=tan60∘⋅(x−c),即y=3(x−c).联立y=37(x+a)y=3(x−c),解得P点坐标.根据△PF1F2为等腰三角形,∠F1F2P=1200,可得|PF2|=|PF1|=2c.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

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

17.已知命题p:

{m|2m>2,m∈R};命题q:

关于x的方程x2−2x+m2=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1)若p∧q为真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

(1)当命题p为真时,得m>12.…………………………………………(1分)

当命题q为真时,则△=4−4m2>0,解得−1

若p∧q为真,则p真q真,

∴m>12−1

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12,1).………………………………………………(5分)

(2)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则p,q一真一假,

若p真q假,则m>12m≤−1或m≥1,解得m≥1;…………………………………(7分)

若p假q真,则m≤12−1

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1,12]∪[1,+∞).……………………………(10分)

【解析】

(1)先求出p和q为真时,m的范围,然后再相交;

(2)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等价于p,q一真一假,按照p真 q假和p假q真两种情况解不等式组再相交.

本题考查了复合命题及其真假,属基础题.

18.已知圆C:

x2+y2=8内有一点P(−1,2),直线l过点P且和圆C交于A,B两点,直线l的倾斜角为α.

(1)当α=135∘时,求弦AB的长;

(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求直线l的方程.

【答案】解:

(1)当α=135∘时,直线l的方程为:

y−2=−(x+1)即x+y−1=0,

圆心(0,0)到直线l的距离d=|−1+2−1|1+1=0,即直线l过圆心,所以|AB|=42.

(2)当弦AB被P(−1,2)平分时,OP⊥l,∵kOP=−2,∴kl=12,

∴直线l的方程为:

y−2=12(x+1),即x−2y−5=0

【解析】

(1)先求出直线l的方程,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0知,AB为圆的直径,故|AB|=42;

(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OP⊥l,由此可得直线l的斜率,再由点斜式可得直线l的方程.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属中档题.

19.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正三角形,AA1=2,M是A1C的中点,N是A1B1中点.

(1)证明:

MN//平面BCC1B1;

(2)若三棱锥N−MAB的体积为3,求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

【答案】解:

(1)证明:

如图,连接B1 C,

∵M是A1C的中点,

又N是A1B1的中点,

∴MN//B1 C,

又MN⊄平面BCC1B1,B1 C⊂平面BCC1B1,

∴MN//平面BCC1B1

(2)解:

VN−MAB=VM−ABN,

∵M是A1C的中点,

∴M到平面ABB1A1的距离是C到平面ABB1A1的距离的一半,

如图,作CP⊥AB交AB于P,

由正三棱柱的性质,

易证CP⊥平面ABB1A1,

设底面正三角形边长为a,

则三棱锥M−ABN的高h=12CP=34a,

S△ABN=12×a×2=a,

∴VN−MAB=VM−ABN=13S△ABN⋅h=312a2=3

解得a=23.

故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3.

【解析】

(1)连接B1C,利用中位线得线线平行,进而得线面平行;

(2)设底面边长为a,转化三棱锥的顶点为M,利用体积不难列出方程求得a值.

此题考查了线面平行,三棱锥的体积等,难度适中.

20.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点A(1,m)为抛物线上一点,且|AF|=4.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直线l:

y=x+m与抛物线交于两个不同的点P、Q,若OP⊥OQ,求实数m的值.

【答案】解:

(1)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点A(1,m),且|AF|=4,∴1+p2=4,∴p=6,

故抛物线的方程为y2=12x;

(2)设P(x1,y1),Q(x2,y2),

联立y2=12xy=x+m,得x2+(2m−12)x+m2=0,∴△=(2m−12)2−4m2>0,则m<3.

且x1+x2=12−2m,x1x2=m2,

由OP⊥OQ,则OP⋅OQ=x1x2+y1y2=x1x2+(x1+m)(x2+m)=2x1x2+m(x1+x2)+m2

=2m2+m(12−2m)+m2=0∴m=−12或m=0.

经检验,当m=0时,直线与抛物线交点中有一点与原点O重合,不合题意,

由m=−12<2,

综上,实数m的值为−12.

【解析】

(1)由抛物线的定义求出p的值,从而可得出抛物线的方程;

(2)设点P(x1,y1),Q(x2,y2),将直线l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由△>0得出m的取值范围,并列出韦达定理,将OP⊥OQ转化为OP⋅OQ=0,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并代入韦达定理求出m的值,并对答案进行检验可得出最终答案.

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综合问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以及韦达定理法在抛物线综合问题中的能力,考查计算能力与转化能力,属于中等题.

2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B=BC=1,O为AD中点.

(1)求直线PB与平面PO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B点到平面PCD的距离.

(3)线段PD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二面角Q−AC−D的余弦值为63?

若存在,求出PQQ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

(1)在△PAD中PA=PD,O为AD中点,所以PO⊥AD,

又侧面PAD⊥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PAD,

所以PO⊥平面ABCD.

又在直角梯形ABCD中,易得OC⊥AD;

所以以O为原点,OC为x轴,OD为y轴,O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P(0,0,1),A(0,−1,0),B(1,−1,0),C(1,0,0),D(0,1,0);

所以PB=(1,−1,−1),易证:

OA⊥平面POC,

所以OA=(0,−1,0),平面POC的法向量,

COS=PB⋅OA|PB||OA|=33

所以PB与平面PO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        ….(4分)

(2)PB=(1,−1,−1),设平面PDC的法向量为u=(x,y,z),

则u⋅CP=−x+y=0u⋅PD=y−z=0,取z=1得u=(1,1,1)

B点到平面PCD的距离d=|BP⋅u||u|=33….(8分)

(3)假设存在,则设PQ=λPD(0<λ<1)

因为PD=(0,1,−1),所以Q(0,λ,1−λ).

设平面CAQ的法向量为m=(a,b,c),则(λ+1)b+(1−λ)c=0a+b=0,

所以取m=(1−λ,λ−1,λ+1),

平面CAD的法向量n=(0,0,1),

因为二面角Q−AC−D的余弦值为63,

所以|m⋅n||m||n|=63,

所以3λ2−10λ+3=0.

所以λ=13或λ=3(舍去),

所以PQQD=12-------------(12分)

【解析】

(1)先证明直线PO垂直平面ABCD中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可得PO⊥平面ABCD,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平面POC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直线PB与平面PO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出平面PDC的法向量,利用距离公式,可求B点到平面PCD的距离.

(3)假设存在,则设PQ=λPD(0<λ<1),求出平面CAQ的法向量、平面CAD的法向量n=(0,0,1),根据二面角Q−AC−D的余弦值为6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得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22.已知A、B分别是椭圆C:

x2a2+y2b2=1(a>b>0)的左、右顶点,P为椭圆C的下顶点,F为其右焦点.点M是椭圆C上异于A、B的任一动点,过点A作直线l⊥x轴.以线段AF为直径的圆交直线AM于点A、N,连接FN交直线l于点H.点G的坐标为(−b,0),且|PF|⋅|PG|=26,椭圆C的离心率为1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T,使得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