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6364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0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77页.docx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77页

国道321过境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2016年月日

 

2.4编制内容

1.2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

2.1技术准备

2.2物资准备

3.3工程材料供应计划

3.4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2.1路基土方施工流…………………………………………………………………23

2.2表层清理及现场排水……………………………………………………………….

2.3路基土方开挖……………………………………………………………………….

2.4路基填筑…………………………………………………………………………….

2.5新老路衔接段路基施工……………………………………………………………..

2.6交通组织措施……………………………………………………………………….

2.7结构物台背回填…………………………………………………………………….

3.1圆管涵施工方案…………………………………………………………………….

3.2钢筋砼盖板涵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工程综合说明

1.1.1工程名称:

国道321荔浦过境公路改建工程

1.1.2建设地点:

桂林市荔浦县

1.1.3业主:

荔浦县交通运输局

1.1.4设计单位:

广西路佳道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1.5监理单位:

1.1.6施工单位:

广西建工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1.1.7结构类型:

水泥砼道路

1.1.8建筑规模:

本项目包括主线和两条支线:

主线路线起点位于在建的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荔浦互通出口处,途径土围、井塘、应家厂、钟家、葛家,终点位于国道323线与南环路相交处,主线路线长8.236097Km,主线路基宽度15m,车道宽2×3.75m,慢车道宽2×3.25m,设计速度为80km/h,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支线1起点在井塘处与主线在K2+205.817处相交,途经龙口变电站、县兽医站,终点位于县道156与国道321相交处,支线1路线长1.119367Km,支线1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3.5m,设计速度为60km/h,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支线2起点在龙口水库尾处与主线K5+853.219处相交,途经大岭口,终点位于乡道901与国道323相交处,支线2路线长0.938217Km,支线2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3.5m,设计速度为60km/h,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1.1.9道路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厚度

水泥砼路面(fcm=5.0Mp)

28cm

封油层

1.5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2cm

级配碎石底基层

15cm

碎石垫层

15cm

总厚度

81.5cm

1.1.10质量标准:

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1.1.11工期要求:

工期:

730日历天。

1.2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

本项目包括主线和两条支线:

主线起点位于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荔浦互通出口处,途径土围、井塘、应家厂、钟家、葛家、终点位于国道323先与南环路相交处,主线路线全长8.210054KM。

支线一:

起点位于井塘处,途径龙口变电站、县兽医站、终点位于县道156与国道321相交处,支线一路线全长1.147465km。

支线二:

起点位于龙口水库尾处,途径大岭口、拱桥岭,终点位于乡道901与国道323相交处,支线二路线全长0.922113km。

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工作内容

工作量

单位

特殊路基处理

10.3

Km

路基填筑

1814586

m3

防护及排水

8908/5757

m3

涵洞(含圆管涵、盖板涵)

1171

m

碎石垫层

190153

m2

级配碎石底基层

140252

m2

水泥稳定土基层

149427

m2

路面面层

149427

m2

桥梁工程

2*16m/1

米/座

混凝土下部构造

173.6

m3

混凝土上部构造

259

m3

桥面铺装及人行道

604.5

m2

1.2.1工程主要施工内容

主线

路基土石方(10000m3):

挖土方:

37.2708;挖石方:

46.6092;填方:

77.3505。

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m2):

106.778。

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m3):

2.4912。

涵洞(米/道):

盖板涵203/6;圆管涵767/27。

平面交叉(处):

渠化平交4处,简易平交15处。

不良地质(米):

2481。

征用土地:

水田179.041亩;旱地166.743亩;果园:

5.100亩;林地117.648亩;河流水面0.609亩;农村宅基地11.419亩;集体建设用地14.298亩。

建筑物拆迁(m2):

4447.8。

管线拆迁(1000m):

8.96。

支线1

路基土石方(10000m3):

挖土方:

1.6197;挖石方:

0.085;填方:

1.6911。

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m2):

8.7685。

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m3):

0.3515。

涵洞(米/道):

盖板涵19/1;圆管涵31/2。

平面交叉(处):

简易平交2处。

不良地质(米):

195。

征用土地:

水田5.9亩;旱地5.515亩;河流水面2.72亩;农村道路:

4.22亩:

集体建设用地15.2亩。

建筑物拆迁(m2):

1565.5。

管线拆迁(1000m):

2.99。

支线2

路基土石方(10000m3):

挖土方:

2.9014;挖石方:

0.2178;填方:

3.0841。

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m2):

7.5485。

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m3):

0.7103。

涵洞(米/道):

盖板涵19/1;圆管涵89/4。

平面交叉(处):

简易平交2处。

不良地质(米):

320。

征用土地:

水田12.315亩;旱地16.105亩;农村宅基地5.780亩;

建筑物拆迁(m2):

3972。

管线拆迁(1000m):

1.4。

1.3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3.1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桂林市荔浦县境内,为沿线所经过的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河流的冲积平原、阶地及山脚台地,地势平坦,具有典型的卡斯特地貌特征,下伏灰岩,覆盖层土质肥沃,光照条件好,为荔浦县县境内主要产粮区及经济作物区。

1.3.2地质构造

本项目所在地沿线地层主要是第四系—河流冲积层为主,其次为坡残积层。

冲积层由历史砾石、砂土、亚砂土和粘土组成。

坡残积层由灰岩、砂页岩、硅质岩风化而成。

本系厚度变化极大,从零至数十米不等。

1.3.3不良地质地带

本项目所经区域不良地质主要有山谷低洼地及局部分散的软土层。

河漫滩、水田和鱼塘的淤泥,沿线经过勘探没有发现崩塌、沉陷、土洞等较大的不良地质现象。

以上不良地质病害,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可有消除其产生的危害,对路线影响不大。

1.3.4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3),本项目沿线区域地震东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

可不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采用简易设防。

1.3.5气候

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为过渡季节。

在气候方面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

主要气候指数:

年平均日照:

1472.4小时

年平均温度:

19.6摄氏度

年平局降水量:

1424.4毫米

年平均无霜期:

316天

1.3.6水文和水文地质

项目沿线地表水丰富,比较大的地表水体为荔浦河,荔浦河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的老山北麓,自金秀瑶族自治县龙道山小河口入境,从西南流向东北,经上、中、下葡萄。

师位、念村、建陵、塔石、新河口、大石古、上金雷、沙垌、荔城、玉雷、上车、下车、铁炉、公赖、山口,于思贡村梅子州流入平乐县境。

根据荔浦县水文站1953年建站以来对荔浦河的水文记录,水文站处荔浦河年平均流量为8.54亿立方米,历年最大流量出现在2003年,流量为2380立方米/秒;其1/100洪水频率时流量为2081立方米/秒,对应水位145.9米。

项目沿线主要河流有荔浦河。

1.4设计方面概述

本工程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主线路基宽度15m,车道宽2×3.75m,慢车道宽2×3.25m,设计速度为80km/h,支线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3.5m,设计速度为60km/h,路面都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1.4.1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

本项目主线设计路基宽15m,路面满铺,宽14m,慢车道面层结构与路面相同;支线设计路基宽10m,路面满铺,宽9m,硬路肩面层结构与路面相同。

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中线标高,路面横坡为2%,硬路肩横坡为2%,浆砌片石路肩墙横坡为3%。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设置加宽,加宽类别采用3类。

加宽缓和段与缓和曲线同长;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设置相应的超高,超高过渡一般在全缓和曲线内完成,当超高渐变率较小时,缩小超高缓和段长度以保证超高渐变率大于1/330。

超高过渡方式:

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指标名称

主线

支线1

支线2

1

设计速度(km/h)

80

60

60

2

交点(个)

6

6

3

3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0.85

5.36

3.198

4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7.892/1

150/1

400/1

5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比例(%)

47.623

65.978

23.65

6

最大直线长度(m)

1849.829

160.374

572.561

1.4.2纵断面

纵面设计主要指标如下表:

指标名称

主线

支线1

支线2

1

设计速度(km/h)

80

60

60

2

变坡点(个)

15

5

4

3

平均每公里变更(次数)

1.943

5.36

4.263

4

最大纵坡(%/处)

5

3.321/1

3.579/1

5

最小坡长(m)

200

195

248.217

6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比例(%)

42.109

32.637

40.658

7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3000

4000

8000

8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5500

4000

8000

1.4.3路基工程

1.4.3.1、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的说明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不同层位的压实度要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第3.2.1条的规定,路基填料要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第3.3.1条的规定,填石路堤要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第3.8.3-1~3.8.3-3条的规定。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表

项目分类

路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重型)

(%)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95

6

10

下路床

30~80

≥95

4

10

上路堤

80~150

≥94

3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95

6

10

30~80

≥95

4

10

填方清表后基底应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

1.4.3.2、填方路基

路基的填方边坡视填土高度的不同,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表3.3.4采用。

当路基边缘至坡脚高度≤8m时,坡度为1:

1.5;当填土高度大于8m小于20m时,在边坡距路基边缘8m处设变坡点,采用台阶式边坡,设置1.0m的平台,8m至20m高度段设1:

1.75的边坡坡度。

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

5的土质路段,除清除地表杂草树根外,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水平宽度不小于2.0米。

台阶底设向内倾斜4%的斜坡。

1.4.3.3、挖方路基

挖方边坡视边坡高度、地质情况的不同,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中表3.4.1、表3.4.2采用。

当边坡高度H<10m时,水沟外侧设置1.0m的碎落台,边坡采用1:

0.75的边坡坡率;当边坡高度20m≥H≥10m时,水沟外侧设置碎落台,碎落台宽1.0米,边坡采用1:

1的边坡坡率;挖方边坡每10m设一变坡点,采用台阶式边坡。

1.4.3.4、土石方计算

土石方计算时填方不计路面结构部分体积,挖方已含水沟及路面结构部分体积。

涵洞不扣土石方,土石方数量按平均面积法计算,松方系数采用定额系数,填方数量按定额规定,分别乘以相应的松方系数,并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机械施工土石方调配。

1.4.3.5、零填用挖方路基

除高液限、高塑性土路段对挖方路床0~80cm范围内的土进行换填以外,另对零填路段在填前进行翻挖80cm,并要求回填碾压压实度达到95%;挖方区路床进行翻挖回填80cm并要求压实度达到95%。

1.4.3.6、水塘或河沟路基

水塘、河沟清淤后回填,采用回填碎石土、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处理,其压实度为最下40cm范围≥85%,其上部分≥90%至原地面齐平。

其中碎石土的标准为:

1)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2)路床换填的95区碎石土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基底换填的碎石土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为非膨胀土,土的液塑限、CBR等值按填料部位应满足《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要求。

1.4.3.7、特殊路基处理

沿线不良地质主要以软土、淤泥为主。

这些路段因长期受水浸泡,形成土质为含淤泥质粘土、淤泥,高液限可塑状粘土的软土路段,主要分布于水田、鱼塘、冲槽泉涌处等,设计时主要采用换填砂质土处理方案。

1.4.4路基支挡、加固

1、护肩墙:

为更好的保护路面结构层及方便今后公路养护,本项目在挖方除设置浆砌片石边沟路段外,填方路段设置上底为0.5m、下底为1.33m、外坡采用1:

1.25的直角梯形浆砌片石护肩墙(详见标准横断面图)。

2、挡土墙:

路线主要在填方宽度比较小但填土高度较大的路段设置挡土墙,墙高2~5m,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3、路田分界墙:

路线在经过水田路段均设置路田分界墙,墙高100cm,墙宽50c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水田路段视排水及灌溉需要设置水沟,水沟与路田界墙合并设置,避免因工程建设影响农田灌溉或雨水直接冲入农田。

4、路基边坡防护:

填方地段:

土质边坡采用草皮防护,并在填方边坡种植灌木。

挖方地段:

土质边坡采用草皮防护;石质边坡须将开挖坡面松散危石清除干净,避免边坡落石伤及行人及车辆。

1.4.5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

1.4.5.1、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排水设计目的是为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对公路的损害,确保公路排水畅通、结构稳定、行车安全。

排水设计遵循了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并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

挖方路段:

①路基边缘设置浆砌片石边沟,靠近路面一侧直墙厚度为50cm,高90cm,沟深60cm、沟底宽60cm,外侧坡比为1:

0.5的梯形边沟;②过村镇人口密集和通车路口路段设置浆砌片石盖板暗沟,靠近路面一侧直墙厚度为50cm,外侧直墙厚度为40cm,沟内净高50cm、沟宽50cm,底厚30cm,盖板厚度为12cm;边沟沟底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当边沟位于凹形竖曲线内时,边沟应进行加深处理,使其沟底纵坡大于或等于±0.3%;零纵坡的地段,施工时视实地情况,适当调整边沟坡度,设置为0.3%的纵坡,以利于排水.

1.4.5.2、路面排水

(1)挖方地段的路面排水通过路面及路肩横坡排入路基边沟。

(2)填方路段设置路面排水急流槽,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基以外。

1.4.6路面工程

1.4.6.1路面结构组合:

结构类型

厚度

水泥砼路面(fcm=5.0Mp)

28cm

封油层

1.5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2cm

级配碎石底基层

15cm

碎石垫层

15cm

总厚度

81.5cm

各层竣工验收弯沉标准如下:

(1/100mm)

结构层

控制弯沉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9.4

级配碎石底基层

104.5

碎石垫层

173.1

路基顶面

200

1.4.6.2、对碎石垫层要求

未筛分碎石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6.2.7中1号级配的规定,最大粒径应控制在53mm以内,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在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压实度必须达到96%。

1.4.6.2、对级配碎石底基层的要求

级配碎石的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6.2.4中1号级配的规定,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压实度必须达到96%。

1.4.6.3、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要求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材料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3.2.2中2号级配的有关规定。

混合料七天浸水抗压强度设计值:

3.0MPa。

2)本路段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使用终凝时间相对较长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3)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摊铺要平整,避免集料离散,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97%),并严格控制基层的顶面标高和平整度。

4)应采用专门稳定碎石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应避免纵向接缝,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10m同步向前摊铺,并一起进行碾压。

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时,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规定要求。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养生期结束后,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应及时铺筑上层结构。

其余未尽事宜,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4.6.4、对沥青封油层施工要求

1.5cm沥青封油层采用两油两料法施工,设计采用石油沥青,用油量不应低于2.3Kg/m2,确保封油的质量。

在施工时,应清扫整理基层,使基层顶面清洁无杂物,及时用沥青撒布车撒油。

撒油要均匀,然后人工铺撒石料,压路机进行碾压,如发现不均匀的地方要人工找补,使封层厚度均匀。

封层竣工后应加强初期养护以防剥落、损坏。

沥青石屑封层的材料及矿料配合比,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1.4.6.5、对水泥砼面层的要求

1)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应预先筛分成2~4个不同粒级,然后再组配而成,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3.3.2的要求,集料压碎值应小于15%,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小于15%。

细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宜采用河砂(因采用人工砂的砂浆磨光值一般只略大于35,抗磨性不理想,对使用的中、后期的行车安全有影响),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3.4.2的要求,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5,砂的硅质含量不应低于25%,含泥量应小于2%。

水泥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8d抗折强度不小于7.5MPa,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3.1.2的要求。

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所备的材料进行各项检查及试验,并根据自身的施工素质以及所选材料的情况,参照设计提供的试验资料,依相关规范的要求,按28d弯拉设计强度5.0MPa进行施工配合比试验,以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

但水灰比不得大于0.46,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

施工中所采用的外加剂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的要求。

3)施工配合比一经批准确定后,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同一施工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4)雨天;风速在10.8m/s以上的6级以上大风天;现场气温高于40℃或拌和物摊铺温度高于35℃;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

均不得进行施工。

5)当现场气温高于30℃,拌和物摊铺温度在30~35℃,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施工应按高温季节施工规定进行。

当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高于5℃,夜间最低气温在-3~5℃时,施工应按低温季节施工规定进行。

1~5级的风天施工,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10.3.1的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塑性收缩开裂。

6)在施工前,宜储备正常施工一个月以上的砂石料。

严禁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杂堆放,严禁料堆积水和受泥土污染。

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篷、布或薄膜等防雨器具,以防突发性降雨对新铺筑的路面造成破坏。

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可采用幅宽2-6米的滑模摊铺机或三辊轴机组。

滑模摊铺宜采用散装水泥,水泥出厂温度不宜高于65℃。

搅拌时,水泥的温度不宜高于60℃,低温季节不宜低于10℃。

拌和物出料温度宜控制在10~35℃。

8)运输过程中,装卸拌和物的落差高度不得大于2m,应防止漏浆、漏料、离析。

当有明显离析时,应经重新拌匀方可用于铺筑。

拌和物的运输时间必须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的规定。

9)浇筑砼路面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埋设拉杆、传力杆,并在摊铺振捣时防止钢筋变形、移位。

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采用DBI法插入传力杆;采用三辊轴机组施工,则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安置传力杆钢筋。

10)胀缝接缝板应选用能适应砼面板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良好的材料。

可采用橡胶泡沫板、沥青纤维板、塑胶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的有关规定。

12)砼路面的横向缩缝(假缝)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的有关要求及时切缝,不得迟误。

填缝料应选用与砼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嵌入能力强,耐老化、抗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的材料。

采用的填缝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有关规定。

13)养生可使用较薄的塑料薄膜粘贴封闭养生措施或湿法养生。

建议采用湿法养生,用旧麻袋、草席等覆盖,经常保持表面润湿状况。

14)路面施工时,在强度达到80%后,用刻槽机刻槽,构造深度D≥0.5毫米。

平整度抗滑标准:

砼路面的平整度以采用平整度仪检测为准,标准差不大于2.0mm,IRI不大于3.2m/km。

其抗滑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构造深度(mm)

一般路段

特殊路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