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6619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x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来为完成某些具体的任务服务;而计算机教学则重点学习计算机的原理,软件的使用及开发等.所以,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有别其他课程的教学.正如苗逢春教授所说的那样,"在学习工具、软件之初,活动服务于工具、软件的学习;而在综合活动中,工具、软件的应用服务于活动的完成."对学科性质的认识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思路,下面就教学设计从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浅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设计

2006-12-1411:

51:

20 作者:

root 点击数:

61 评论共:

0条收藏此页

广东省墨江中学 赵细明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相对比于其它传统学科存在着教学模式设计上独特之处;本文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简要介绍。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设计 “双主”教学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不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其在教学上有着许多不同与其它传统学科的独到之处,而且它从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则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有鲜明学科特性,且其在教学模式设计上的多变性。

本文就近几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对此做了进一步的介绍。

王道浚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提到“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人类活动,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我们可以认为教学模式设计是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有意识的规划,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及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以对于教学来讲,教学模式的设计尤为重要了,设计出来的教学模式,要有针对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学习者,而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是不妥当的。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操作、控制教学内容和节奏,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较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但是这种模式完全由教师控制课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忽视学生的主体认知意识,不利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2月14日的讲话中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由此可见,创新对于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学校作为教育部门,必须肩负着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的使命。

所以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能达到学以致用,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来。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不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就是学习者的学习,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把学习者置于中心地位。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要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主”教学模式:

教师处于主导作用,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学习者则为主体,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里的认知主体只有一个——学生。

所以我们在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了这一原则,要做到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分析了几种常见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模式:

1、集体授课式:

是教师对一个班级或一个群体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

这一模式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对于教学目标的反应也只能从抽查中才能到结果,但这一结果并不能用来反映所有学习者;忽略了学习者当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不同素质的学生都用同一标准来学习和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缺少了学习者的及时反馈信息和及时解决问题。

2、个别化教学式:

根据各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同,来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者自己来控制学习进度和过程,积极主动地完成课题并体会成功的喜悦,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这一模式由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学习者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使用权每个学习者都能收到同样的学习效果,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的时间、空间灵活且不受限制。

但是这一模式如果长期使用,就会缺少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缺少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团队意识;教学的准备工作量大,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还要受制于设备条件;它还要求学习者要用较高的自学性。

3、小组讨论式(又称小组协作式):

为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提供了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它是实现各类教学目标,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它有利于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活动的优缺点,并能及时修改。

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并在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小组间的讨论(协作)交流,学生还能取长补短,正确理解教师的课堂要求,互相提携、强化各自的学习,并从中提高自我。

4、任务驱动式:

为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任务”给学习者完成,并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我们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启发,自己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且实践性很强、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

所以我们学习信息技术要强调“面向应用,实践为主”的指导思想,重在实际应用,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学习要从理论课、上机课、课外实践三者进行相结合;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当然教学模式还有多种多样,如自学辅导式、引导学习式、实验式、练习答疑式等等;在诸多种教学模式中,没有那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

当然,教学的目的不是在于追求完美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那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并总结,营造出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何克抗

2、《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  李翠白、李芒

3、《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王兴辉

4、《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道浚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要善于利用任务驱动,围绕任务展开教学,这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设计任务、围绕任务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东城区第五小学郑仲秋

目前的主要教育体制(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基本上是在300多年前的工业化社会初期形成的,原来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与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的状况是适应的。

但是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

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这种现象,对教育与培训提出了全新的、紧迫的要求。

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我国中小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我就几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由于我校领导的高瞻远瞩,一开始学校就建设了一个用于计算机教学的电脑室,全部配备奔腾Ⅳ的联想计算机,其中有60台学生机,一台教师机,还有一台服务器。

教师机与学生机通过多媒体网相连,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机,可以锁定他们的屏幕,进行教学演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

基于这样的配备,我便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中进行,并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

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

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实践出真知

精讲多练,也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

例如:

我在教键盘练习时,首先向他们简述了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以后,接着让他们上机进行操作。

我采用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

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

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键盘,再熟悉软件。

接着就进行指法游戏比赛,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

为了给学生们一种信心,在课堂上及时公布学生成绩,并鼓励操作成绩不理想的人。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了愿意学,主动去学的情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3、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演示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分小组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之间可以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合作的能力。

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担任小组的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团体合作的能力并获取了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6、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和任务驱动法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设计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记住与掌握传授的知识。

当我们以此为主要模式教学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所面向的对象--学生,由于诸多的原因,如:

家中已购置计算机,会些计算机操作等,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起点不同,如何传授知识,应传授哪些知识呢?

普遍的解决方式是,以零为起点,适当兼顾有基础的学生,加快进度,使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齐步前进。

如此导致的第二个问题是:

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到了上机课,不知该做些什么,不知如何消化老师课堂所教的知识。

改进的办法是,围绕课堂所教的知识布置上机操作任务,有效地巩固、提高、深化了课堂知识。

但我们又面临着第三个问题: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较快完成任务,剩余时间做什么?

于是游戏就出现在上机的课堂,导致难于管理的境地。

改进措施是分层次布置作业任务,不断地进行上机操作的考核,加强上机管理,该用的法宝全用上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我们同时在思考,信息技术发展十分的迅速,如此仅为教而学,学生单一地跟随教师被动的接收与学习,能否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问题与困惑,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共同活动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取知识的过程。

改革教学模式的切入点,以人为本,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作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当参谋、指路、搭桥。

所以我们应该引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应该按以下的步骤展开:

  1、了解对象:

了解所教的学生在要教的知识体系内,已知了多少,分布状态及其需求。

 2、设计任务:

贯穿知识点设计恰当的任务,任务的设计除了掌握知识内容外,强调创意、创新、表现自我的意识。

  3、指导: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

"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

"指导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多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成功感的同时,提出问题,平等地、探讨式地解决问题。

  4、任务讲评:

任务讲评的过程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处理技巧等为题,以学生的作品为主线进行讲评。

  5、再提高: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完善与提高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6、评测:

评测立意、创新、技术技巧等为主要标准综合评测。

评价时,将完成好的学生作品演示给全班看,这样既满足了小学生的表现欲,又让每个人知道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同时又督促了学生在练习阶段要好好做。

在这个阶段中,一旦发现其他学生的创新操作方法,就积极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

在进行"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时要注意不能搞"一刀切",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

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如何。

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我认为没有再听课的必要,这些同学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他们的能力,同一任务我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他们的兴趣,我也可以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例如QBASIC程序设计、绘图、幻灯片制作、INTERNET的基本知识及应用、网页设计等等。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许多,特别是很多学生养成了勤学好问,乐于查看课外资料的好习惯,有些家里有条件的学生更是乐于到网上去搜索资料。

而在其他方面,学生更是体现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探索的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模式是基本上是可行的,并且交叉使用,有时更能取得喜人的效果。

 

本文分别在2002年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学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小学组市三等奖、2002年东莞市中小学计算机教研会年会论文评比中荣获市三等奖。

 

 

参考文献:

《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

代国容    转贴自:

本站原创    点击数:

563    更新时间:

2006-1-9    文章录入:

jylt]

——“任务驱动”的构建及应用

 

四川省泸州市实验中学 代国容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所采用,这也足以说明“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巨大优越性。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的转变使得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成为了活动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由原来的个人学习转变为了相互的合作学习。

因此,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本文将从“任务驱动”构建的理论基础、注意事项,模式构建的实施和应用等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一)“任务驱动”构建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去获得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去获取知识,并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指导纲要》)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用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其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构建的注意事项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

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生活、学习的工具。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掌握这一工具的使用方法,不是成为研究、开发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3.“任务”的选择、设计要难度适宜,要符合学生特点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

“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可设计为梯度等级,使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

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

然而,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相对稳定性:

教学模式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形成,有一定的组织和操作程序,它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

──实践性:

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回到教学实践中检验,不断创新发展,为教学实践服务。

──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形成,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对灵活性:

人是教学模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的形式也就灵活多变了。

(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下面我以“珠穆朗玛峰探险”为例,针对各个阶段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

呈现任务。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从一个实际问题或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在接受任务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以“珠穆朗玛峰探险”为任务呈现给学生时,我们事先将这大的课题分解成许多小的模块:

(1)要解决的问题:

如交通路线及条件,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等特点,人如何在那里生存……;

(2)解决问题必备的工具:

如学习上网查找、收集资料的软件(网页浏览工具),学会运用软件(WORD、POWERPOINT)将查找、收集的有用信息表现出来。

把这样一个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冲突,学生会拟定新的学习计划和完成任务的初步实施方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阶段:

明确任务。

学生接受了任务,对完成任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将任务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一定的情境,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将进一步剖析,并从中发现问题。

由于任务是纷繁复杂的,完成任务所需的新旧知识及其工具也是多样的,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难以找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选择适当有用的信息。

这时,教师应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此,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上网,并且能在网络的海洋中寻找相关信息,同时指导他们学会文字处理和制作电子幻灯片。

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相关的学习资源信息和不断总结学习方法,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

完成任务。

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缜密的思维、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巧妙的娴熟的问题解决技巧,直接影响到任务能否高质量地完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实践证明: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们分小组共同完成某项既定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共同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我们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合作去网上查找去珠穆朗玛峰的交通路线、沿途旅游景点及风土人情等有用信息,并让他们将获取的信息在WORD中呈现出来,并将其制作成演讲所需的幻灯片。

同时,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把握整个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激活学生思维火花,引导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第四阶段:

任务评价。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当学生用WORD和幻灯片的形式将任务完成后,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修改不足之处。

然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聘请专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拨。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点,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

同时,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并适当对其成果加以点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