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249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届北京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

化学试卷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9个小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Cl35.5Zn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7年5月我国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

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主要成分是CH4)的国家。

CH4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有机化合物

D.无机物

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A.紫色

B.黄色

C.绿色

D.红色

3.下列物质中,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Mg

B.Fe

C.Cu

D.Ag

4.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Zn

B.NaOH

C.稀HNO3

D.K2SO4溶液

5.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的是

A.乙醇

B.乙酸

C.聚乙烯

D.乙酸乙酯

6.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传统酿造工艺博大精深。

下列传统酿酒工艺的主要步骤中,涉及到蒸馏的是

A.汲取泉水

B.粮食发酵

C.煮蒸白酒

D.封缸窖藏

化学试卷第1页(共8页)

7.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Na

B.Mg

C.Al

D.Si

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Cl溶液

B.稀H2SO4

C.Na2SO4溶液

D.Fe(OH)3胶体

9.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Cl2

B.H2O

C.KCl

D.NaOH

10.下列营养物质属于糖类的是

A.淀粉

B.植物油

C.维生素

D.蛋白质

11.滑雪是冬奥会的主要项目之一。

下列滑雪用品涉及到的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滑雪板底板——塑料

B.滑雪杖杆——铝材(铝、镁等)

C.滑雪手套——合成橡胶

D.滑雪服面料——尼龙

1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密度比水小

B.具有氧化性

C.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可保存在煤油中

13.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2O(g)+CO(g)CO2(g)+H2(g)。

当H2O、CO、CO2、H2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C.H2O和CO全部转化为CO2和H2

D.H2O、CO、CO2、H2的浓度一定相等

14.原电池原理的发现和各种电池装置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

原电池装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Zn为原电池的负极

B.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子从Cu经导线流向Zn

D.Cu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15.钛(Ti)常被称为未来钢铁,已探明中国钛储量居世界首位。

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22

B.质量数为70

C.中子数为26

D.核外电子数为22

16.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的是

A.观察颜色

B.扇闻气味

C.滴加NaHCO3溶液

D.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

2

17.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4+Cl2CH3Cl+HCl

B.CH2=CH2+Br2CH2BrCH2Br

C.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D.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8.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B.C.D.

19.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K

B.原子半径小于Mg

C.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IIA族

20.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

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21.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同质量的锌粉与足量稀硫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B

C

D

c(H2SO4)/(mol·L−1)

0.5

2

0.5

2

t/℃

20

20

50

50

22.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氮循环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化学试卷第3页(共8页)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铁与氯化铁溶液:

Fe+Fe3+====Fe2+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H++OH-====H2O

C.铜与硝酸银溶液:

Cu+2Ag+====Cu2++2Ag

D.碳酸钙与稀盐酸:

CaCO3+2H+====Ca2++CO2↑+H2O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

B.0.1mol/LNaCl溶液中含有0.1molNa+

C.1mol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

D.常温常压下,1molN2的体积是22.4L

25.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D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1.(3分)请从1−A和1−B中任选1题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A评分。

1−A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1−B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物质用途

A.

稀硫酸a.生产硫酸

B.氧化铁b.除铁锈

C.过氧化钠c.作红色颜料

D.二氧化硫d.作供氧剂

物质用途

A.

酒精a.清除水垢

B.醋酸b.作医用消毒剂

C.乙烯c.用于医疗输液

D.葡萄糖d.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2.(4分)现有下列4种物质:

3.

4.

5.

6.NO、②Cl2、③浓H2SO4、④NH4HCO3。

其中,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是(填序号,下同);受热易分解的是;常温下能使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是;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是。

3.(3分)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1

(1)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选用(填序号,下同)。

(2)配制100mL0.50mol/LNaOH溶液,选用。

高温

(3)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固体,选用。

4.(4分)煤的气化是煤炭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反应为C+H2O====CO+H2。

(1)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氢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或“降低”)。

(2)若消耗了1molC,则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5.(4分)某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氨,并探究其性质。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将方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

(3)甲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乙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合理,其理由是

(4)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用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

象是。

6.(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蕴

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

熊猫木偶熊猫木偶高2.35m,质量仅为10kg,用铝合

金管材和碳纤维条做框架,配合LED灯制作而成。

其中,碳

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

智能机器人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与轮滑舞者共舞、互动,

在导航精准性、动作复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

领域的升级创新。

石墨烯智能发热服这种智能发热服可在−20℃的条件下持

续发热4h。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型二维碳纳米材

料,具有超高硬度、强度和导热系数等特性。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熊猫木偶、智能机器人、石墨烯智能发热服展现了“中国智慧”。

(2)碳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动作、导航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4)石墨烯和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化学试卷第6页(共8页)

7.(8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下表列出了a~g7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a

3

b

c

d

e

4

f

g

(1)a的元素符号是。

(2)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中,碱性较弱的是。

(3)非金属性e强于g,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得电子能力e大于g。

(4)下列对f及其化合物的推断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f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

②f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d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碱

8.(8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1)①~③所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填序号)。

(2)根据上图,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NH3+CO2++====NaHCO3↓+NH4Cl

(3)煅烧NaHCO3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CO2可循环使用

b.副产物NH4Cl可用作肥料

c.溶液B中一定含有Na+、NH

、Cl-

9.(8分)某小组同学为了获取在Fe(OH)2制备过程中,沉淀颜色的改变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证据,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Ⅰ.向瓶中加入饱和FeSO4溶液,按图1所示连接装置;

Ⅱ.打开磁力搅拌器,立即加入10%NaOH溶液;

Ⅲ.采集瓶内空气中O2含量和溶液中O2含量(DO)的数据。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部分变为红褐色。

实验数据:

【解释与结论】

(1)搅拌的目的是。

(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3)红褐色沉淀是。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到“在Fe(OH)2制备过程中,沉淀颜色改变与氧气有关”的结论,其实验证据是。

 

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说明:

考生答案如与本答案不同,若答得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原题所规定的分数。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C

C

A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C

B

A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A

A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1.(3分,每空1分)

说明:

考生从1−A和1−B中任选1题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A评分。

1−A

1−B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D

d

D

d

2.(4分,每空1分)

3.(3分,每空1分)

4.(4分,每空1分)

(1)C

降低

(2)1

2

5.(4分,每空1分)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3)NH3极易溶于水,会导致倒吸

(4)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6.(8分,每空2分)

(1)对

(2)对

(3)对

(4)对

7.(8分,每空2分)

(1)N

(2)Al(OH)3(或氢氧化铝)

(3)最外层电子数e与g相同,电子层数e小于g,原子半径e小于g

(4)①②

8.(8分,每空2分)

(1)①③

(2)NaClH2O

(3)2NaHCO3=====Na2CO3+CO2↑+H2O

(4)abc

9.(8分,每空2分)

(1)使沉淀与氧气充分接触

(2)Fe2++2OH-====Fe(OH)2↓

(3)Fe(OH)3

(4)瓶内空气中、溶液中O2含量均降低,沉淀颜色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