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400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docx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

高三生物学业水平测试

(卷面总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

本试卷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模块考试题,共100分。

第二部分为非模块考试题,共50分。

第一部分模块考试题(100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50分)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血液

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抗体B.DNAC.葡萄糖D.二氧化碳

3.红细胞、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细胞内液D.血液、组织液

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5.下面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理解准确的是

A.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8.35  

B.人体内环境失衡后必将引起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兴奋B.刺激C.反射D.条件反射

8.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并传导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主要方式依次是

A.局部电流的传导;局部电流的传导

B.递质的传递;递质的传递

C.递质的传递;局部电流的传导

D.局部电流的传导;递质的传递

9.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B.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

 C.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般是双向的

10.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1.某人大脑受到损伤,能读书看报,也能听懂别人说话,但却不会说话,这表明大脑受伤的区域是大脑皮层的

A.听觉中枢B.运动中枢C.感觉中枢D.言语中枢

12.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B.葡萄糖液C.生理盐水D.生长激素

13.正常人餐后一小时,血液中会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14.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皮肤血管收缩B.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C.汗腺分泌活动减弱D.代谢活动增强

15.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

16.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通过导管运输

17.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腺细胞

18.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

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19.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

2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2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22.右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D.癌细胞

23.下列各项表现,仅仅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产生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B.靶细胞裂解死亡

C.纤毛摆动把粘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

D.吞噬处理病菌

24.把燕麦幼苗放在左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幼苗将

A.直立生长B.向左侧弯曲生长

C.向右侧弯曲生长D.停止生长

2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D.植物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26.农业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的原理是

A.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杂草生长

D.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小麦生长

27.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B.促进侧芽的生长

C.抑制其开花结果D.抑制向光性

28.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

29.下图表示根和茎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BCD

30.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

3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的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32.右图为某种群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示意图,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类型是

A.稳定型B.增长型

C.衰退型D.无法判定

3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34.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35.在一个朽木的空洞中,底部常有积水,洞中生活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等。

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C.食物网D.生态系统

36.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37.一个池塘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鱼、蚌等,这个池塘可以看作是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8.在柳树→蝉→螳螂→黄雀→鹰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

A.柳树B.蝉C.螳螂D.黄雀

39.下列生物中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A.松鼠和蘑菇B.蚂蚁和体内的鞭毛虫

C.小麦和杂草D.噬菌体和细菌

40.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

C.初生演替D.次生演替

4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CO2B.分解有机物

C.利用光能D.合成有机物

42.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2.1×107

3.3×108

2.89×109

2.9×106

 

A.甲  B.乙 C.丙   D.丁

43.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44.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上,虎鲸的体重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需浮游植物

A.625kgB.125kgC.1000kgD.40kg

45.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葡萄糖

46.科学家曾用人工合成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这是下列哪种信息在生产上的应用

A.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

47.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O2B.H2O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

48.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D.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

49.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造成资源危机B.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与地球的环境容量无关

5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基础知识简答题(每空1分,共50分)

51.(14分)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主要是甲图中(填写字母)的局部结构模式图。

其中甲图中C是乙图中。

(填标号)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乙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3)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但对外来“入侵者”,免疫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病毒突破前两道防线后,往往先通过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在④中播散,再通过免疫的作用予以消灭。

(4)如果乙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N端与M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气体物质是,它的排出需要经过系统和系统。

(顺序不可颠倒)

(5)若乙图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和可以进入血液,共同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二者表现为

作用。

若(激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2.(6分)下图表示相互连接的神经元以及神经元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个神经元。

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由①、③突触间隙和④构成。

(2)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②会将释放到③中,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相应的

酶分解。

经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

假设上图为害虫突触的示意图,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可导致b细胞,造成害虫震颤、痉挛死亡。

(4)若用电流刺激图中的A点,在a、b、c三点,能够产生兴奋的是     。

53.(7分)右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结构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

请回答:

(1)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激素B的名称是。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3)在寒冷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体内的(骨骼肌细胞,肝脏细胞,几乎所有的细胞),能够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

(4)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

调节的机制。

54.(7分)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_。

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

55.(6分)下面是关于群落的有关研究:

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雀鸟、戴胜

煤山雀、黄腰柳莺

血雉、昆虫

(1)不同的群落中生物的物种数目不同,可以用度来表示。

上表反映了群落的

结构,同时说明群落中的生物有明显的现象。

(2)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与。

56.(10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2)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太阳辐射为118872×106千焦,但其中118761×106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这部分能量是所固定的太阳能并沿着流动,其流动的特点是单向、。

(3)图中A→C的过程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4)生物群落由图中(填写字母)构成。

图中D→E之间碳以

形式传递。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6)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

请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第二部分非模块考试题(50分)

三、能力拓展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D.免疫细胞合成免疫活性物质

2.8岁的小强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⑤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有缺陷

D.体液免疫仅依靠B细胞就可以完成

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   

B.B细胞内线粒体活动旺盛   

C.B细胞内核糖体活动旺盛   

D.B细胞内DNA进行复制

6.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

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   

C.比受精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

7.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图中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

中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9.右图表示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种群由理想环境进入有限的生活环境

B.b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后,增长率为0

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的检测”实验中,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洋葱根尖细胞用吡罗红染色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

四、分析说明题(共30分)

11.(7分)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请分析回答:

单位:

102千焦/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1)A、B、C、D不同的营养级构成的食物链是,它是该生态系统

和的渠道。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102千焦/m2/年,输出是102千焦/m2/年,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减少、不变)。

12.(9分)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下图表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循环流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能发生c过程的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能发生a、b两个生理过程的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若是真核生物,此过程是在细胞内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2)f之前的(C6H10O5)n和g之后的(C6H10O5)n分别是指什么物质?

、。

(3)若X代表分泌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经过反应在细胞的

合成的。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造成,导致气温升高。

13.(14分)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

科学家进行了实验:

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的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

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

多年后被证实为一种植物激素。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926年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假设(填字母)并进行了实验。

A.赤霉菌可以促进植株增高

B.赤霉菌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特殊物质

C.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

(2)1935年科学家分离出赤霉素时不能确定它是一种植物激素,理由是

(3)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的生长,因而感染了这种病毒的玉米植株非常矮小。

在不考虑病毒对其他植物激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玉米幼苗设计实验证明“玉米矮化病毒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实验步骤:

①将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用玉米矮化病毒处理。

②甲组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喷洒。

③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玉米植株的高度,记录数据,整理并计算。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朝阳区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2009、4

第一部分模块考试题(100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

(每题1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B

D

D

C

D

D

B

D

B

C

B

C

D

B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A

B

B

B

B

D

C

D

C

C

B

B

B

C

C

C

C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C

A

B

A

C

D

B

D

A

二、基础知识简答题:

(每空1分,共50分)

51.(14分)

(1)F①

(2)⑥组织液(3)体液血浆细胞

  (4)二氧化碳循环呼吸

(5)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拮抗胰岛素葡萄糖

52.(6分)

(1)3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2)递质(神经递质)(3)持续兴奋

(4)a和b

53.(7分)

(1)下丘脑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2)③④

(3)几乎所有的细胞产生更多的热量(4)反馈

54.(7分)

(1)胚芽鞘尖端

(2)促进生长(3)少琼脂块

(4)多吲哚乙酸生长素

55.(6分)

(1)丰富垂直分层

(2)阳光食物种类栖息空间

56.(10分)

(1)A→D→E

(2)111×106千焦生产者食物链(食物网)

逐级递减(3)呼吸(4)ADEB有机物(5)负反馈调节

(6)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第二部分非模块考试题(50分)

三、能力拓展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C

A

B

B

A

D

C

四、分析说明题:

(共30分)

11.(每空1分,共7分)

(1)B→D→A→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5.7%(3)870.7785.5增加

12.(每空1分,共9分)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给分)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