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318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周1测 第1周 高考模拟检测.docx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1周高考模拟检测

(全国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周1测第1周高考模拟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人类只生活在一个空间里,

一个由“长宽高+时间”构成的现实空间。

现在人类又有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叫“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是个虚拟空间,但时至今日,其“虚拟性”已经逐渐减弱,与现实空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两个空间的重合度也越来越高。

“互联网+”就是一个“空间大挪移”的魔术,把现实空间中的事情都搬到网络空间去做,看看哪些搬得动、哪些搬不动,凡是能搬动的就都搬过去。

有些事情也许只能留在现实中来做,有一些事情在网上能做得更好。

“空间大挪移”的魔术,使很多新事物出现,也使许多新职业悄然诞生。

现在网上活跃着250余个中文“字幕组”,他们无偿为外国影视配加字幕,以便能让网民尽快看懂这些新片子。

这些片子中字幕用简化字多还是用繁体字多,据说就看内地“字幕组”动作的快慢。

虚拟空间并不虚空,实际上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半数以上的中国居民已经成为网民,网络语言生活已经成为现代国人重要的语言生活。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语言技术发展的第四高峰。

如果说之前文字的创制、印刷术的应用、有声媒体的普及对人类的语言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互联网更是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语言。

根据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可以把人群划分为四类:

一类是网络原住民,他们不是伴着报纸、广播、电视长大的,而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

他们基本是“90后”,网络就像他们一个离不开的器官。

第二类是网络移民,他们本来是看着报纸、听着广播、看着电视长大的,但觉得网络很好,宜于居住,就迁移到网络上来了。

第三类是网络观光客,他们知道网络风光无限,有时间就到网络上转悠转悠,但还是习惯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第四类是网络局外人,他们缺乏上网的技术和条件,比如西部农村地区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

对于网络原住民,我们过去研究关注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有些忽视,对“9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和行为模式都知之甚少。

但毫无疑问,新媒体是最活跃的媒体,更是年轻人的媒体,如果要建立起有别于传统媒体同时又有利于新媒体健康发展的规范,还需要网络原住民的积极参与和科学设计。

他们的创意将决定未来的网络方向,他们才是未来网络话语权的掌握者。

(选自李宇明《关注网络原住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空间是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它有别于由“长宽高+时间”构成的现实空间,但是与现实空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B.“互联网+”就是一个“空间大挪移”的魔术,它催生了很多新事物和新职业,可见虚拟空间并不虚空,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C.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语言技术发展的第四高峰,它和文字的创制、印刷术的应用、有声媒体的普及都对人类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D.新媒体是年轻人的媒体,网络原住民的创意决定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和科学设计建立起了有利于新媒体健康发展的规范。

答案 D

解析 “建立起了有利于新媒体健康发展的规范”错误,把未然说成了已然。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互联网+”能把现实空间中的很多事情都搬到网络空间去做,而且有些事情在网上能做得更好,这将大大提高做事效率,方便人们的生活。

B.现在网上活跃着很多无偿为外国影视配加字幕以便让网民尽快看懂这些新片子的中文“字幕组”,他们配加的字幕有简化字也有繁体字。

C.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民规模庞大,半数以上的中国居民已经成为网民,这里的“网民”是指包括手机网民在内的所有网民。

D.网络原住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最大,他们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具备上网的技术和条件,他们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

答案 D 

解析 “他们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说法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人类既生活在现实空间中,又生活在网络空间里,二者相辅相成,关联日益紧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将会因此更加便捷。

B.中文“字幕组”配加字幕,使用的简化字会越来越多,而繁体字将会越来越少,因为

内地的网民数量占据绝对的优势,且这一点将会越来越明显。

C.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确实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也有一些人如西部农村地区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因缺乏上网的技术和条件,成为网络局外人。

D.对于网络原住民,我们不但应多加研究关注,还需调动他们对网络发展的创意表达与积极参与的热情,这无疑有利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答案 B 

解析 “因为内地的……”错误,原文说的是“这些片子中字幕用简化字多还是用繁体字多,据说就看内地‘字幕组’动作的快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陈衡哲

阎纯德

陈衡哲从小在家读书,没有上过小学,她的思想和才华是在家庭环境里熏陶出来的。

大约五六岁时,每当舅舅回家省亲,陈衡哲总是天不亮便起身去看舅舅。

舅舅在广东省城对欧美文化耳闻目睹,他的思想很新,很佩服西洋的科学和文化,更佩服那些到中国来的有着进步思想的美国女子。

他把所看到的西洋医院、学校和各种近代文化生活情形讲给陈衡哲,最后一句话总是:

“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孩子,你应该努力地去学习西洋的独立的女子。

”当时的陈衡哲最易受感动,舅舅最后那句话,往往使她热泪盈眶。

她问舅舅:

“我怎样学方能像她们呢?

”舅舅说:

“进学校呀!

……”舅舅还对她说:

“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

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

”陈衡哲回忆说:

“这类的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所产生的影响该是怎样的深刻!

1918年,她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

1920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开放大学“女禁”,先打电话给陈衡哲,聘她为教授。

这一年,她获硕士学位后,在新文学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5年9月,她的丈夫任叔永任四川大学校长,她也同去成都,任该校西洋史教授。

在大学任教期间,陈衡哲曾针对中国当时存在的妇女问题,写了许多文章,从不同方面谈及妇女与政治、社会、家庭和子女教育的问题。

在四川大学的时候,她发现有不少女学生是官僚、财阀们的姨太太。

这使她心头萌发了对四川当局的强烈不满,也更同情那些深受蹂躏、压迫的女性。

她在《新新新闻》上发表了一篇揭露四川问题的文章,说做姨太太是女性的耻辱,也是大学教育的破产,号召妇女要争取独立自主。

在那个时代,正义和真理总是不幸的。

她的文章一经发表,便遭受到四川黑暗势力的围攻,他们用“侮辱四川妇女界”的帽子压她,并要把她“驱逐出境”。

最后,陈衡哲怀着满腔的激愤离开四川,回到北平。

有人说,陈衡哲自幼富有男子气,直言快语,豪爽不羁。

关于她的性格,她曾说过这样的话:

“我有些行为,好像是矛盾的,譬如说:

喜欢写文章,而怕毛笔字;颇喜饮酒,而最不想干杯;勇于改过,而对原则却不愿牺牲;喜欢朋友,却厌恶应酬。

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作品并不丰富,只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西风》及《衡哲散文集》,英文著作几册及其他小册子。

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社会科学著作《西洋史》《文艺复兴小史》《欧洲文艺复兴史》等。

陈衡哲以白话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家之一。

当文学革命蓬勃兴起的时候,“首先响应拿起笔写小说的作家最先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

她是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女作家”。

实际上,她发表白话小说,比鲁迅还早一年。

陈衡哲的创作,基本上不以热烈的感情作渲染,而是能理智地支配自己的情感,她的作品不是自叙传,没有出现旧时代多愁善感的女性的形象,而是取材于广泛的人间,客观地描写一切事物。

同时代作家贺玉波评论说:

“她的作品是相当成功的,那就是能够利用自然界的景物,写成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并且能够利用难于解决的问题,作成问题小说。

从这两点我们可以得知她对于西洋文学是极有心得的。

”对于她的小说,陈敬之也说:

“她是一个在技巧上能舍弃第一人称而改用第三人称来描写的女作家,尽管在创作上和其他一般女作家一样,仍然有赖于她的那一股炽烈的感情作为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但她与一般女作家有所不同者,就是她却能进一步地把这一股炽烈的感情,透过严肃的理智,冷静而客观地描写社会和反映人生。

所以她不仅能够从各方面找寻写作题材,而不必以身边人物和身边琐事为限;而且还能够以卓越的意境,华丽的

词藻,运用她的类似象征派的手法与接近理想主义的作风,借以表现她在文艺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中国新文学已经跋涉了七十多年。

如果我们要建立一座光辉的里程碑,那么这纪念碑上,一定要写下这个曾被人们遗忘的名字——陈衡哲!

(节选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4.下列对陈衡哲性格特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小有志气,求进步。

五六岁便受舅舅影响,渴望学习西洋的独立女子,长大后不断学习深造。

B

.坚持正义和真理,有斗争精神。

作为大学教授的她多次发表文章反对封建思想,揭露黑暗当局,号召妇女独立自主。

C.她的创作,基本上不以热烈的感情作渲染,而是能理智地支配自己的情感,没有出现旧时代多愁善感的女性的形象。

D.豪爽不羁,个性鲜明。

自幼富有男子气,为人处世直言快语。

但在某些行为上存在着自我矛盾。

答案 C 

解析 C项属于传主作品内容及风格特色方面。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前半部分绕开陈衡哲在文学上的贡献而叙述其他内容,可以让读者对她有个全面而真实的认识,也为下文写其创作特点做铺垫。

B.陈衡哲幼年在家读书,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尤其是舅舅的教导和鼓励,使陈衡哲抛弃了不喜欢上学的念头,激发出奋发向学之志。

C.留美期间,陈衡哲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大学深造。

1920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立即回国任北大教授。

D.陈衡哲在任北大、川大教授期间,为争取妇女的独立自主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但惨遭黑暗势力的镇压,最终被“驱逐出境”。

E.文章最后一段收束全文,作者将浓郁的情感融入简洁的文字中,再次肯定陈衡哲为中国新文学史所做的巨大贡献,升华主题。

答案 AE 

解析 B项“不喜欢上学”于文无据。

C项“立即回国”错,原文是“这一年,她获硕士学位后,在新文学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回国”。

D项是“在任川大教授期间”。

6.“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

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认同。

①这是陈衡哲舅舅的切身体验。

陈衡哲舅舅在广东省城对欧美文化耳闻目睹,他的思想很新,这一观点就是他通过实践得出来的人生体验,思想进步,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②这一观点对陈衡哲极具影响力。

正如陈衡哲所言:

“这类的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所产生的影响该是怎样的深刻!

”陈衡哲后来的成功也验证了这话的正确性。

③人的成才和社会前进需要不断超越创新。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要有作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有所创新。

否则,亦步亦趋,就不能超越前人,成为有出息的新人,也就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做手术,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

“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

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

“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

那之前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

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

“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

”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

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

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样儿。

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

“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

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

“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

”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

“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病房里也有脾气不好的人,会把她赶出病房,“砰”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

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

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病,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

她家里也不宽裕。

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

”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有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已帮我办完出院

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

“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

”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

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小说有两条线索:

“我”遇到小女孩——误解小女孩——向小女孩致歉;“我”反对“老公”买面包——没收“老公”零花钱——消除误会。

B.小女孩第一次来病房卖面包时,假装不会说话,来骗取大家的同情心,第二次来时见装哑的办法不奏效,便开口推销自己的面包。

C.“我”

出院那天,“老公”听“我”说起小女孩的事情,“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是因为“我”鼓动大家不要买小女孩的面包。

D.“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这一行为表现了“我”对小女孩实际的帮助,也表现了“我”真诚的歉意。

答案 D 

解析 A项小说只有一条线索,即选项中第一条线索。

B项小女孩并没有装哑骗取大家的同情心,从全文来看,小女孩是单纯、没有心机的。

C项“我”并没有鼓动大家不要买小女孩的面包,“老公”数落“我”主要是认为“我”缺乏同情心,不能友善地对待一个孩子。

8.“老公”是出场不多的人物,小说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塑造“老公”的形象。

“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又对同病房的人说……”“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这些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了“老公”是一个善良、热心肠、富有同情心的人。

②采用对比手法来塑造“老公”的形象。

在对待小女孩的态度上,大家冷漠,“老公”热情;“我”不够友善,“老公”积极帮助。

“老公”的形象特点在对比中得以展现。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如正面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一般是通过他人之口来表现人物特点;另外还有通过对比的手法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其次要回到小说中寻找关于“老公”的内容。

小说中既有对“老公”语言和行为的直接描写,又有大家和“老公”对待小女孩态度的对比。

最后用简洁的语言作答即可。

9.这篇小说带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请结合小说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善良之心是纯洁的,人应该有同情别人、帮助别人之心。

就像医院给予一定条件下的帮助,就像文中的“老公”一样,用宽宏的胸襟包容,用纯洁的心帮助,我们也应尽自己所能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②行动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情况,不盲目决断。

像对小女孩一样,了解了事情的实际情况,就会理解小女孩的行为,也就不会产生矛盾和误会。

③不要因为心灵沾染了世俗的灰尘而伤害他人。

面对他人的乞求,不管能不能提供帮助,起码要做到尊重他人,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启示”说明要把故事上升到理论、感悟的高度。

其次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女孩、“我”、“我”的老公)的角度提炼出启示。

可联系现实,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但不可脱离文本太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

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

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注]。

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

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郞。

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

“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

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

父老其谓何?

”众咸应曰:

“公言是也。

”不逾月,粮事以毕。

丁母忧,中书遣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

升吏部侍郞,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

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

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

“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

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

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

俄除吏部尚书。

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

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

“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

”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

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

“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

”遂遇害。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

 达鲁花赤:

头目、领袖。

元代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了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担任,以监视汉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B.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C.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D.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答案 C 

解析 解答断句题可先粗读所给的句子,弄清大意。

然后标出明显应断开的地方,再对照四个选项,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日”指每日,名词作状语,与前面的“河”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知”是动词,其宾语是“郡事”,即郡中事务,“郡”和“事”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庙,即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B.吏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狱之事及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C.铨选,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考核人员的才能、资历等,授以适当官职。

D.倭贼,亦称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我国沿海地区侵扰劫掠的日本强盗。

答案 B 

解析 “掌管全国刑狱之事”的是刑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月鲁不花重视学校教育。

他担任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以后,在当地建了孔子庙,把它作为学校,又延请儒士做老师来教授后辈。

B.月鲁不花有爱民之心。

他反对在河间、长芦县造船,谏止了此事,获得百姓的爱戴;他还曾请求把保定输粮的目的地改为京仓,方便了百姓。

C.月鲁不花勇于为国效力。

贼人程思忠占据永平时,他主动前往招抚,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毅然前往,最终贼人受到感动而下拜投降。

D.月鲁不花坚贞不屈。

他前往山南道任职,在铁山遭遇大量倭贼,因寡不敌众而被贼人抓住,贼人令他下拜,他誓死不降,终被杀害。

答案 C 

解析 “主动前往”说法错误,月鲁不花是受命前往

,而非主动前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译文:

(2)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

“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译文:

 

答案 

(1)到达以后,他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

(2)经过河间县,老百姓挡在路上围拥着他,向他下拜表示感谢,说:

“如果不是您进言,我们老百姓可能会死去啊。

参考译文

月鲁不花,字彦明,是蒙古逊都思氏人。

天生容貌魁伟,大家都期盼他成长为杰出人才。

后来考中了元统元年的进士,被任命为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

县里没有学校,他率先建成了孔子庙,接着又延请儒生作为这里的老师,来教育后辈。

至正元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部。

奉命到江浙地区买二十四万石粮食,到达以后,他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

不久,军饷供应不上,他再次奉命到江浙地区收进粮食,(他)召集父老乡亲们劝晓说:

“如今天子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只怕恩泽不能施于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