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597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

2015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现今我过每天生产各类塑料袋高达三十几亿个,对环境压力巨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在自然条件下易降解

B.塑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C.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

D.要大力推广使用塑料袋

解析:

A、普通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错误;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正确;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错误。

答案:

C。

 

2.甲烷(CH4)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甲烷分子由五个原子构成

B.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

4

D.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A、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共含5个原子,故正确;

B、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错误;

C、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12:

(1×4)=3:

1≠1:

4,故错误;

D、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25%,故错误。

答案:

A。

 

3.下列实验方法区别物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加肥皂水:

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

氧气和二氧化碳

C.灼烧闻气味:

蚕丝和棉线

D.观察溶液颜色:

食盐水和蔗糖水溶液

解析:

取样品,滴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取样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取样品,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的是蚕丝,有烧纸味的是棉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食盐水和蔗糖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D错误。

答案:

D。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取出粉状药品

解析: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操作正确;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图中操作正确;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图中操作正确。

答案:

B。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分子:

2H

B.铁离子:

Fe+2

C.三个硅原子:

Si3

D.五氧化二磷:

P2O5

解析: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

2H2。

故A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铁离子可表示为:

Fe3+;故B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三个硅原子,就可表示为:

3Si;故C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显+5价的磷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P2O5;故D正确。

答案: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C.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属于复合肥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解析: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正确;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是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错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错误。

答案:

A。

 

7.铯原子钟300年误差不超过5秒。

铯元素在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铯原子的质子数是55

C.铯元素符号为CS

D.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g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铯,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5,说法正确。

C、元素符号的写法是“一大二小”,故元素符号为Cs,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说法错误。

答案:

B。

 

8.二氧化硒(Se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解析:

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x=+4价。

答案:

C。

 

9.已知化学反应Al2O3+2NaOH=2R+H2O,推断R的化学式是(  )

A.Na2O

B.Al(OH)3

C.NaAlO2

D.NaAlO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R+H2O,可判断反应前后C、H、O、Na四种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反应后

Al原子20

H原子22

O原子51

Na原子2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R的2个分子中含2个Al原子,4个O原子,2个Na原子,则每个R的分子由1个Al,2个O原子构成,1个Na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NaAlO2。

答案:

C

 

10.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解析:

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故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答案:

B。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5小题,共44分)

11.(8分)闽北历史悠久,形成众多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如:

①建阳建盏(陶瓷)②松溪湛泸剑③浦城“官路”薏米④光泽“圣农”生态鸡。

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在下列横线上(填序号):

(1)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

松溪湛泸剑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

答案:

(2)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

建阳建盏(陶瓷)是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

答案:

(3)富含蛋白质的是  ;

解析:

光泽“圣农”生态鸡富含蛋白质。

答案:

(4)富含淀粉的是  。

解析:

浦城“官路”薏米富含淀粉。

答案:

12.(7分)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等,碳的化合物更是种类繁多。

(1)金刚石由  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足球烯(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是  。

解析:

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根据足球烯的化学式可知,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

原子二氧化碳

(2)小苏打片(NaHCO3)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小苏打(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

NaHCO3+HCl=NaCl+H2O+CO2↑

(3)烯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烯烃分子中碳、氢原子数目有一定关系,其关系式可用CnH2n表示(n≥2),n表示碳原子个数,当n=2时是乙烯(C2H4),当n=3时,其化学式为  。

解析:

烯烃的关系式可用CnH2n表示,当n=3时,其化学式为C3H6。

答案:

C3H6

 

13.(10分)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  色。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随着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显酸性,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pH变小。

答案:

减小NaOH+HCl=NaCl+H2O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

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

解析:

b点的温度是由高到低的趋势,说明是中和反应恰好完成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到过量。

答案:

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解析:

A、在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试剂的味道;

B、此液体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瞬间溶液颜色变化,若先变红,后变无色,证明其中没有氢氧化钠。

答案:

C。

 

14.(10分)在牙膏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极细小的CaCO3粉末作为摩擦剂,它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生产(石灰石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生产“摩擦剂”的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溶液C和杂质,所以操作a是过滤,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答案:

过滤CaCO3

CaO+CO2↑

(2)C的一种用途是  。

解析:

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

改良酸性土壤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答案:

Ca(OH)2+CO2═CaCO3↓+H2O

(4)将块状CaCO3加工成细小粉末,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答案:

物理

 

15.(9分)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解析:

故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答案:

混合物

(2)通过太阳能电池电解水获取氢能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方向。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

答案:

2H2O

2H2↑+O2↑

(3)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观察图甲所示实验,判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

物质溶于水,溶液对外表现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观察图甲所示实验,判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

答案:

降低

(4)如图乙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①t1℃,要完全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水  g。

②t2℃,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

t1℃,要完全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水50g,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30g;t2℃,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5037.5%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2小题,共21分)

16.(10分)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

a  ,b  。

答案:

试管集气瓶

(2)若选择①与⑤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时,应先  ,再停止加热。

解析:

若选择①与⑤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答案:

2KClO3

2KCl+3O2↑把导管移出水面

(3)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下列组合可行的是  (填选项,可多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解析:

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可以用①制取氧气,用③干燥氧气,用④收集干燥的氧气;

可以用②制取氧气,用③干燥氧气,用④收集干燥的氧气;因为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因此不能用⑤收集氧气,因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下列组合可行的是AB。

答案:

AB

(4)选择装置②制氧气,分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  。

解析:

选择装置②制氧气,分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

过氧化氢溶液

 

17.(11分)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三种金属丝分别与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小电珠发光。

【实验二】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丝均与50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

3%

15%

15%

反应现象

少量气泡

无现象

许多气泡

无现象

【实验三】金属锌、铜和稀盐酸构成如图所示的化学电池装置,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

(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  性。

解析:

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导电性。

答案:

导电

(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  。

解析:

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2HCl═NiCl2+H2↑;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

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答案:

Ni+2HCl═NiCl2+H2↑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  。

解析:

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

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放出气泡快并且多的金属活动性强。

答案:

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

(4)金属活动性强弱是由金属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不会因某个实验而改变。

下列关于实验三分析正确的是  (填选项)。

A.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

B.铜与稀盐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

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C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1小题,共5分)

18.(5分)钢铁的使用时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某钢铁公司用500吨含氧化铁(Fe2O3)64%的赤铁矿石进行炼铁,高炉炼铁的原理为3CO+Fe2O3

2Fe+3CO2。

计算

(1)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吨。

解析:

5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500t×64%=320t。

答案:

320

(2)这些矿石理论上能炼得铁多少吨?

(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解析:

设可炼得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320tx

x=224t

答案:

理论上可冶炼得铁的质量224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