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598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docx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

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

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

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

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

“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曰:

“是何谓邪?

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

“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治凡七年凡:

一共

B.乃规旄钺乃:

却,竟然

C.冀有以逞逞:

夸耀

D.不喜臧否人物臧否:

评价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8.【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3分)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9.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3分)

10.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1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了离别的伤感。

(2)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3)杜甫《登高》中用“,”形象地反映了其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4)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结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2分)

我的文学生涯

陈忠实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

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

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

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

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

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

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

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

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

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

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

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

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

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

高考落第。

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

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

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

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

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

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

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

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

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相关链接:

①昨日接受西安晚报记者采访时,陈忠实说,路遥小自己7年。

1988年,路遥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说:

“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

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

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

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这部富有乡土气息的《白鹿原》。

”(摘自2015.03.04“中国新闻网”)

②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

陈忠实说:

“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

”(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注】《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品,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分)

A.传主的父亲是一位纯粹的农民,所以传主认为父亲对他进行忠诚老实、本分勤俭等品质的教育是不具有权威力量的。

B.传主不能接受父亲劝他做一个种庄稼的农民,因为他认为农民的生活就是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就会虚度一生的年华。

C.传主曾经存有文学创作会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但通过阅读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改变了这样的观点,坚定了静下心来,扎实基础的决心。

D.传主认为,选择文学创作就是选择冒险,因为走这条路的人很少,同时还要承受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折磨和打击。

E.与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刘绍棠相比,传主认为自己无疑是一个凡人。

每一次接到退稿信他都会感到矛盾与痛苦,他为自己不是一个天才而悲哀。

13.传主自叙中重点回忆了初中时阅读赵树理作品的经历。

赵树理的作品对传主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简要分析。

(3分)

14.传主从一个高考落第回乡的农民,成长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3分)

15.材料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传主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请简要分析。

(4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窈(yǎo)陷佣(yòng)金蛰居不经之谈良将劲弩

B.懵懂瞋(chēn)视滂(páng)沱逡巡不前凭心而论

C.炮烙(lào)执拗(niù)颤粟不肖子孙饫(yù)甘餍肥

D.杜纂胳(gé)肢豺(cái)狼沸反盈天涎皮赖脸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状常物,即日常所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等等,,形态各异,写起来自然别有乐趣。

②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

③什么叫做美?

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A.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 B.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俯拾即是

C.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比比皆是 D.俯拾即是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

B.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

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C.中国互联网协会6日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

D.2016年1月1日起,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3分钱,这是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性优化的“实招”。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

,,,。

,,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

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

①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

②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

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④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

⑤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

⑥史诗性的作品屈指可数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④⑥③⑤①C.①⑤②④③⑥ D.③⑥②④⑤①

20.请将下面文学常识补充完整。

(4分)

(1)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顶峰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莱特》和《麦克白》。

(2)《三国演义》中的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纲所说的“三绝”,即“奸绝”——、“义绝”——关羽、“智绝”——。

五、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40分)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综合测试

一、【答案】

1.C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

A.B.D三项都符合这一标准,体现了“和”文化思想。

C项内

容对应原文第3段,这一段说的是“本土性”问题,强调中国本土化饮食

要素不可或缺,未体现出“和”文化思想。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英国、曲解文意,偷换概

念等,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此题的选项C答非所问。

2.试题分析:

“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的说法不对,原文是“南北

朝时期„„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

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

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

此题选项D曲解文意。

3.试题分析:

D项曲解文意,文章最后一段是说“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

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

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此题选

项D曲解文意。

二、

(一)【答案】

4.C

5.C

6.D

7.D

8.

(1)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2)贾耽每次打猎,带领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历图谋。

【解析】

4.试题分析:

逞:

实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例子,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5.试题分析:

“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

“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D,答案为C。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

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结构的对称和人称的转换。

6.试题分析: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

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如此题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7.试题分析:

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D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

8.试题分析:

重点词语:

“故事”“以”“畋”“从”“往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故事”“以”“畋”“从”“往往”等实词的落实。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

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

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

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

建中三年,调任东道。

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

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