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686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docx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学年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学习中国古代史,读懂朝代演变示意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  )

A.西汉B.隋朝C.唐朝D.北宋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3.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可见隋朝大运河()

A.加强了南北交通B.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

C.巩固了隋朝统治D.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5.下图为“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以下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创立于秦朝B.完善于唐朝

C.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控制D.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

 

6.唐大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

“国之匡轴,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对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裁撤冗官,整顿吏治B.合并州县,考核官员

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D.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7.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

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特点: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经典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符合题目要求的诗人是

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苏轼

 

8.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606—1905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

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

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科举制

A.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9.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如表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

阎立本《步辇图》

◎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

三彩骆驼载乐俑

◎雕版印刷的杰作

《金刚经》经卷

◎击球少女的英姿

打马球铜镜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10.“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

 

1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

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A.汉朝B.北魏C.唐朝D.宋朝

 

12.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

禁军三十三万,“京师牛万余,诸道十方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

这一策略

A.导致了武将专权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D.加强了中央集权

 

13.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

”,这一现象反映了

A.重文轻武的国策B.君主权力的加强

C.军事力量的落后D.民族关系的和谐

 

14.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它们分别是(    )

A.辽、西夏、清B.大理、金、元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

 

15.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

“壮志饥餐胡房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A.党项族B.女真族C.匈奴族D.契丹族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

 

17.判断以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  )

A.辽、西夏、金B.西夏、北宋、辽

C.金、辽、北宋D.金、西夏、南宋

 

18.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

 

19.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重农抑商D.科教兴国

 

20.宋太祖曾说: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21.12世纪一少数民族著名首领在定国号时曾说:

“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

镔铁虽坚,亦有坏时,唯金长久不坏。

”于是定国号为金,这一少数民族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元昊D.成吉思汗

 

22.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D.社会风气的开放

 

23.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24.《宋史•食货志(下)》记载:

“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

A.三国时期蜀国B.三国时期吴国C.唐朝四川地区D.北宋四川地区

二、填空题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________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________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________(古代地区名)赞普;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收外来文化充实中华文明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邱树生、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武周之后,进士之门不乏出身“荒缴寒贱”之士……其实,进士取士人数有限,每第不过十数人,选取方式也远非公平,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原因就在于,它提供了在最广泛的基础上,最众多的候选人中选拔最“精英”的人士的方式,人人都能以平等的条件,争取这种身份。

——李春青《隋唐气象》

材料三: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

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

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

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决定中国古代实行中央集权的国情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手段。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

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

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

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四的“他”是谁?

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几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3)指出材料三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隋朝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奏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因此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隋朝。

选项

B符合题意;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A排除;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C排除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D排除。

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开皇之治

隋朝的建立

【解析】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隋朝统一。

【解答】

材料中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指的是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D。

3.

【答案】

A

【考点】

隋朝大运河

隋唐的经济发展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解答】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意是说虽然大家都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但是至今仍然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由此可见材料肯定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正确;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的是秦朝修建的灵渠,B排除;隋朝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短命而亡,因此大运河并没有巩固隋朝统治,C排除;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的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D排除。

4.

【答案】

D

【考点】

隋朝大运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分类四段。

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5.

【答案】

B

【考点】

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逐步完善,选项B符合题意;奏朝在中央创立的是三公九卿制,排除

A;三省六部制是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C;三省六部制属于政治制度

,不属于思想的角度,排除D。

故选B。

6.

【答案】

D

【考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说治理国家,必须有忠臣良将辅佐,皇帝要

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统治才会稳固,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如唐太宗任用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

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重用人才方面的,ABC不符,排除。

故选择D.

7.

【答案】

C

【考点】

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他有“诗仙”的美誉,故C符合题意;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故A不符合题意;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故B不符合题意;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

【答案】

B

【考点】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考查点:

科举制。

解题思路:

根据“科举制”、“解读错误的是“可知本题要求选出对科举制错误的认识。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科举

制是我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但它并没有推广到世界各国,B项说法过于夸张,符合题意,故选B;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废止

于清末;通过考试选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但在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使读书人集中于考试做官,埋没

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ACD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9.

【答案】

C

【考点】

隋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

本题以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为切入点,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分析目录可知,体现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科技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体现了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10.

【答案】

A

【考点】

安史之乱

【解析】

本题考查了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1.

【答案】

C

【考点】

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答】

根据题干“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可知当时处于唐代统治后期,材料反映了唐代中日经济交流现象,故C项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2.

【答案】

D

【考点】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北宋通过“内外相制”,削弱禁军的军权,加强了君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符合题意;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改变了

武将专权的局面,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分割相权的信息,排除B;材料未涉及文官的信息,排除C。

故选D.

13.

【答案】

A

【考点】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材料”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

”大意是说(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

),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军队,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来得胜之歌回朝,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

(状元及第)的。

可见反映了北宋时期提升文臣地位、抑制武将的政策即重文轻武的国策,故A正确;

题干是对比北宋时期文臣与武将的地位,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加强,B排除;题干是指武将的功绩难以同文臣相比,没有体现军

事力量的落后,C排除;题干是对比北宋时期文臣与武将的地位,没有体现民族关系的问题,D排除。

故选A.

14.

【答案】

D

【考点】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析】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

历史上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916年,阿保机建立的契丹政权,后来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称帝,建立的金政权,故D项正确。

ABC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D。

15.

【答案】

B

【考点】

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

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奏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所以“壮志饥餐胡虎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词中“胡虎、匈奴”实际上指的是指女真族,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

【答案】

B

【考点】

南宋和金的对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重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议和,即南宋

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重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B项正确;

题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重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体现了南宋与金对峙,而不是宋辽对抗,A项错误

宋夏和议发生于北宋时期,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南宋与金对峙,C项错误;

北宋与金没有形成对峙局面,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17.

【答案】

B

【考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定都上京临潢府。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

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

开封,史称北宋。

故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西夏、北宋、辽。

故B符合题意;①所代表的政权是西夏,排除ACD。

故选B.

18.

【答案】

B

【考点】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

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

发生在北宋时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9.

【答案】

A

【考点】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答】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重文轻武。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20.

【答案】

A

【考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解答】

依据材料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其举措是派文臣做知州。

这项政策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改变了五代以来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

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1.

【答案】

B

【考点】

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解析】

本题以“定国号为金”为切入点,考查辽、宋、夏、金并立时期的史实。

【解答】

女真是靺鞨部落的一支,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

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

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政权的南北夹击下覆亡。

故定国号为金,这一少数民族首领是完颜阿骨打。

22.

【答案】

D

【考点】

隋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

本题考查隋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答】

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参加社会活动。

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

材料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以及文学艺术的兴盛,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

【答案】

A

【考点】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