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032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docx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1:

北大学霸,跨国公司高管,全职妈妈,淘宝店主,亿万身家的女企业家,这些角色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变换着,而出演这一角色的就是拥有百万用户的蜜芽宝贝创始人兼CEO,她的名字叫刘楠。

天生的领袖爱折腾

漂亮妈妈刘楠:

“蜜芽宝贝”的创业传奇80后的刘楠,出生于西安一个家教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都是大学教授。

从小就聪明过人的刘楠从上小学起,就一路高歌猛进,成绩永远是年级的前三名,一直当着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会主席。

20xx年刘楠以陕西省高考文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院。

在北大读书的6年里,多年的学生领袖身份让她在北大的各个社团里如鱼得水,文笔出彩的她还是《北大青年》内刊的主笔。

大三那年,她创办了北大第一个民间通讯社“新传社”,成了学校内的风云人物。

不仅如此,天生喜欢网上购物的她,在“新传社”的BBS里,还特意注册了个小号,在带领同学采访报道的空闲时间里,经常组织大家搞团购,她统计好准备购买的人数再去和商家谈价格。

每次买到货真价实的超低折扣用品,同学们总是称赞说:

“楠姐,你天生就是个经商的人才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楠的心里也隐隐地感觉到,这似乎才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本科毕业那年,刘楠创造了一个纪录,她以唯一一个本科生的身份获得了南方报业集团首届的“全国新闻奖学金”特等奖。

也就是在那年,刘楠在自己的微博上表露了一种迷茫的心迹。

她的“新传社”报道了许多农民工、流浪者、失足妇女等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那些触目惊心的生活环境、无奈的人生选择时常让刘楠夜不能眠。

她发现自己很纠结,作为一个新闻人,新闻只是她的一个冷冰冰的载体,她能做的也只是客观地报道事实,自己无法做出决策。

读完研究生,刘楠果断选择了转型,在XX实习一年后,她去了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做了一名管培生。

她的导师得知后,非常惋惜地说,中国新闻界少了一名好的新闻媒体人。

刘楠安慰导师:

“我从小就喜欢折腾,新闻不适合我,我需要的是我自己能做决策的行业。

但很快,刘楠又发现,管培生也不适合自己,公司有公司的核心理念和培训流程,即使是有些过时的甚至已经被市场沟汰的东西,自己也无权去做更改,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

恰好这时,刘楠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给宝宝全身心的关照,她决定回国。

她递交了辞职信,丢掉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和许多准妈妈一样,刘楠开始给孩子准备各种必需的婴儿用品。

“北京奥运会那年,中国发生了‘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它带给妈妈们的恐惧仍未消散,到国外购买奶粉、纸尿裤等婴儿用品成了许多富裕家庭妈妈的选择,我也不能免俗地加入了海淘大军。

20xx年的淘宝网上,绝大部分电商还没有开通跨境购物服务。

刘楠发现,国外的婴儿品牌商,还是延续着最原始的经销模式,就是在北京上海几个大的城市设立销售点,代卖产品。

海淘的妈妈们面对商品上花花绿绿的文字,焦虑不已,拥有旅美经历并且向来担当领袖角色的刘楠很快成为行家里手。

母亲的本能淘出了商机

“在选择母婴产品时,主要是对于国外的品牌婴儿用品不了解,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好。

有很多代购商为了业绩,会把许多普通的用品描述得无比高大上,还有可能是假冒低劣产品......”刘楠每天都在质疑,在一个妈妈论坛里,准妈妈的焦虑和压力让她焕发出了本色,对于外国的婴儿品牌,她自己去亚马逊商城上看美国用户自写的评价,这时她优秀的英语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她每天带着一群妈妈研究各种母婴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刘楠把自己对国外婴儿用品的认知写成了一篇篇小文章发布在论坛里,一些妈妈亲切地称这些文章为“母婴用品科普贴”。

很多素不相识的妈妈开始请她代购母婴用品,而那几百篇“科普贴”也让刘楠成了妈妈圈里的意见领袖。

“我要给孩子用最好的东西!

”刘楠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当女儿生下来的时候,我的那种幸福感、充盈感前所未有。

可她又那么弱小,她无条件地信任你、依赖你,那一刻你所有的母性,那种无条件去保护她、爱护她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

在妈妈论坛的讨论中,刘楠发现,信任危机是妈妈们遇到的最大问题。

“我能不能开一家店,让妈妈们放心购买正品行货呢?

”她突然嗅出了这种商机,她当即决定在淘宝上开店,从售卖花王正品纸尿裤开始。

20xx年12月,刘楠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小商店,以“甜蜜的萌芽”为寓意,取名为蜜芽宝贝。

为了取得花王正品纸尿裤的经销权,刘楠花了非常大的气力。

为了约谈合作,她打了无数个电话。

可花王的老总一听说刘楠只是个全职妈妈,自己在鼓捣这些,就完全不想见面。

刘楠打听到了老总的家庭住址,每天一早就开车到老总家的楼下等着。

在等了几天后,终于见到了那个老总。

就这样,刘楠靠着她死磕的精神打动了一家又一家的品牌方。

一个周末,已经断货几天的纸尿裤到货了,可送货司机因为家中有事,说来不及送到远郊的仓库,要周一才能送。

刘楠急了,她知道那些妈妈们更急,她让司机把货先送到自己家里。

刘楠把几十箱纸尿裤一箱箱扛到客厅里,在家帮着带孩子的刘楠父母看不过去了,心疼地说:

“你说你北大硕士毕业,在外企干得好好的,家境又好,为什么非要做生意,还把自己折腾得这么灰头土脸,家里又不缺你挣的那份钱。

”刘楠直起身,擦了擦汗水说:

“我一开始是抱着玩的心态,但现在,看着那些妈妈为了孩子能用上好产品焦虑的眼神,我有了一种责任。

20xx年10月,刘楠为了及时给顾客发货,她把办公地点挪到了仓库。

刘楠找了装修师傅,在仓库隔了一个二层,没有供暖,墙壁也不保温。

北京的冬天要是没有暖气,基本连手都无法伸出来,于是,大家要一人抱一个电暖水袋才能工作下去,遇到发货高峰,刘楠和所有人一起拣货打包,常常忙到后半夜。

那一年的冬天,北京似乎格外的冷,刘楠的脸和手都被冻伤了。

就这样,刘楠没有采用任何营销手段,蜜芽宝贝,这个默默无闻的淘宝小店,单靠妈妈们的口碑相传,创下了2年四皇冠,销售额超过3千万元的惊人业绩。

飞翔的“蜜芽宝贝”

20xx年新年刚过,刘楠接到了一个投资人的电话,他说已经关注蜜芽宝贝好久了,现在愿出高价收购。

刘楠听到对方报出的价格,心里一惊,她想,这个报价太诱人了,她回答说,自己要想一想。

她想到了这两年来的艰辛,有时累得也确实想放弃了,但看到自己一手创建的小店已做得风生水起,她又有些不甘心了。

刘楠不知道怎么办,她通过北大校友会联系了真格基金的投资人徐小平,想让他给自己拿个主意。

那是个暖洋洋的下午,面对自己的偶像,刘楠却一点也不紧张。

还没等徐小平发问,她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在两个多小时的讲述里,徐小平很少说话。

最后刘楠讲到了她的创业目标和现在遇到的困惑,徐小平问:

“你建立淘宝网店的初衷是什么?

”刘楠脱口而出:

“是一种母爱的本能啊,我要解除当下年轻妈妈们的焦虑啊。

”徐小平笑着说:

“真格基金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关注到了蜜芽宝贝,就是你不来找我,我迟早也会去找你的。

这样吧,我给你投资,把蜜芽宝贝做大做强。

20xx年11月,真格基金联手险峰华兴风险为蜜芽宝贝带来超过1000万元的A轮融资。

有了这笔风投,蜜芽宝贝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xx年3月6日,蜜芽宝贝转型为进口母婴品牌限时特卖商城,在国内首创母婴品牌“特卖+闪购”的营销模式。

商城上线当月,交易额就达到1500万元人民币。

仅仅过了四个月,蜜芽宝贝完成了1亿6千万元人民币的融资。

20xx年12月22日,蜜芽宝贝又拿到3亿6千万元人民币的融资,由HCapital领投,红杉资本、真格基金跟投。

此时,刘楠完成了从淘宝店主到垂直电商CEO的华丽转身。

在众多风投资本的带动下,蜜芽宝贝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壮大起来,员工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300多人,接连在德国、荷兰、日本、美国开通了境外仓库,合作的品牌接近400个,合作商品的种类也达到了3000多个。

20xx年7月,蜜芽宝贝以中国最大的进口母婴产品特卖电商城的身份被CCTV《新闻联播》报道。

20xx年10月,蜜芽宝贝相继加入了宁波和广州保税区,用以备货或者直邮报关入境。

同时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北京签约产品质量险的合作,为蜜芽宝贝进行正品承保,为妈妈们提供坚实的第三方保障。

一位资深投资人说刘楠的这一举措,直接把竞争的跨境电商同行拉下了十年时间,现在,基本没有什么理由能阻止蜜芽宝贝成为一个电商大锷。

20xx年6月5日,蜜芽宝贝宣布战略投资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未来将对接重庆“渝新欧”国际铁路运输通道,拓展更多上游欧洲品牌供应商。

20xx年7月8日,蜜芽宝贝再次作出战略调整,宣布将名称更改为“蜜芽”。

蜜芽以母婴用品起家,这次“去宝贝化”的更名,表明蜜芽将不仅仅是卖母婴用品的电商,还是引领育儿潮流、改善亲子家庭消费习惯的生活向导。

接下来,蜜芽将发布母婴界“COSME大赏”榜单,联合明星家庭推出育儿知识系列图书或视频,提供品牌定制服务等。

对于企业的未来,刘楠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年轻妈妈们的购买力是个巨大的市场。

现在自己要考虑的只是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的是什么?

物美、价廉、服务好。

跨境免税也好、限时特卖也好,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2:

沈韵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女性食品造型师,曾为麦当劳、必胜客、哈根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操刀”,目前国内半数以上电视食品广告的造型均出自她手。

她的多彩生活,令人大开眼界!

沈韵:

80后美女食品造型师迷上“舌尖创意设计”

沈韵是一个80后美女,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欢画画,积累了深厚的美术功底。

在大学里,她特意选修了环境艺术专业。

毕业后,她曾做过电视广告美术指导等职业。

沈韵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烹饪。

妈妈烧得一手好菜,各种杂乱无章的食材只要一经摆弄,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有时,妈妈还会手把手教沈韵做几道民间特色菜。

每一道菜烹调出来,沈韵都会认真做下记录:

色泽,味道,香气,感受......然后再进行另样的尝试。

久而久之,她练就了一手烹饪绝活。

沈韵做的“清蒸鲈鱼”,堪称一绝。

刮鳞后,沈韵先是用盐略擦鱼身让咸味渗入,再起油锅煎黄了鱼皮,放生姜,喷料酒,将切细的雪里蕻咸菜放入——她喜欢用碧绿的新咸菜秆,觉得味道更爽口。

然后,浇一大碗清水,盖上锅盖,等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让鱼肉的鲜味慢慢渗透到汤里面。

掀开锅盖,鱼汤已变成醇白色,撒一把葱花起锅,把汤盛入深碗。

舀一口汤,腌与鲜混合出来奇妙的鲜味,让舌头微微一烫,随即弥漫在口腔,满口生津,那味道鲜得不得了!

20xx年,朋友在地铁站附近一个大型商业中心里开了一家饭店。

这里大大小小的餐厅有二三十家,饭菜质量和价格都差不多,竞争很激烈。

沈韵仅用一张小小的菜谱,就使朋友的餐馆门庭若市。

这家人气最旺的餐厅,赢在“舌尖创意设计”,其中食品造型很有奥妙。

沈韵知道,客人落座后总要先看菜单,很多人都是看菜谱上的照片点菜,而经她的手摆弄出来的菜就颇有艺术感。

比如,最简单的白菜炒肉丝,别家炒出来的大多是烂糊一片,而她不是将肉丝一股脑儿盛进盘子,而是用尖头筷子,将其一根一根地放进盘中。

若觉得整盘菜的色泽还不够诱人,她会在肉丝上放几丝红辣椒,整道菜马上出彩。

沈韵在为菜谱做设计时,会从源头开始。

她苛求厨师的刀功,比如白菜和肉丝一定要切得粗细均匀、长短相近,而配料的香菇、竹笋等也要切成丝状,与白菜、肉丝的“身材”统一。

装盘时,要分清主角和配角,香菇、竹笋这些配角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

盘子的中央,恰似舞台的中心,是观众视觉的聚焦点,一定要留给主角——肉丝虽然不多,但肯定当主角。

由于职业关系,沈韵经常接触到很多拍摄食品的广告片子。

她从网上了解到,其实国外前几年就有食物造型师这个新兴职业了,也就是给食品进行美化和造型的专业人员。

他们用双手为食品打造出尽可能自然完美的状态,激发摄影师的灵感,拍出理想的照片。

与厨师不同的是,厨师推崇美味第一,食品造型师则是视觉效果第一,让菜品看起来更美味,让人有食欲感,感觉到饿了。

欧美专业人士认为,好看的食物不亚于一件高级定制的时装,每一样食物都可以是艺术品。

因为视觉认知是大多数人对食物的首选认知方式,所以,食物造型师对食品生产商来说非常重要,在市场推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好的创意造型,很快就会带来滚滚财富。

第一个客户是“康师傅”

20xx年初,当进入这个行当时,沈韵最早接触的客户是“康师傅”,对方要求她为福满多牛肉面“操刀”。

为了做好这个造型,她需要研究怎样将牛肉颜色做得够红够漂亮,怎样通过装置做出面泡好后的热气和小气泡等。

“在这期间,光是测试就做了将近两周。

”沈韵口中的“测试”,是指拍摄用的这一碗面整个制作过程。

“我要不停地研究面和肉怎样看起来最好吃,要把肉煮得比较有光泽,有筋有肉、肥瘦相间,而且还要看上去有一点儿热气腾腾的感觉。

首先,她把牛肉切块,胡萝卜切丁,放入沸水中翻滚。

牛肉块要立即取出,可以充分显出自身的纹理,但又不显老;胡萝卜丁必须等有些变色后才能捞起,和牛肉块一起放进酱汁中,浸泡着色——生的胡萝卜颜色太艳,容易抢主角的风头,所以要多煮一会儿。

第二步,将一束面条整齐地放入沸水中,只需稍微浸一下就捞出,在碗中摆造型,不断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紧接着,用酱汁、凉水、食用色素等调出汤底,并切好葱段。

调好的汤汁,用壶从四边慢慢注入碗内。

“这个过程,动作必须要慢,以免汤汁溅到不需要的地方。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取出已着色完毕的牛肉块和胡萝卜丁,一块一块地堆放在面条上。

“胡萝卜和牛肉的前后关系要掌握好,包括胡萝卜丁露出多少都要仔细观察、调整。

最后的画龙点睛之处是摆上葱段,要让人看着既不觉得呆板又没有松散之感,一定要注意葱段的量及其在画面中的视觉重心和色彩的比例。

这样,一碗好看又“好吃”的红烧牛肉面就新鲜“出锅”了。

该广告在电视上播出后,给亿万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朋友开玩笑,问沈韵是不是借机吃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康师傅”。

沈韵大笑着说:

“当你连续一个月天天对着方便面做各种研究的时候,你肯定是打死也不想吃了。

很多人以为,食品造型师只是在录制广告片的时候忙一下,其他时间很空闲。

其实,沈韵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到16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要熬夜拍摄。

有一次,片子拍了整整2天2夜才结束,因为每个产品的需求不同,每次手法也要创新。

比如拍一个汉堡,肉的厚度、皮和肉的比例或者黄瓜摆放的位置,客户都有自己的考量。

沈韵调侃: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食品造型师,除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加上能熬夜、体力好。

日常生活中,沈韵还要随时随地地研究各种原料。

比如,为冰激凌做造型的难度非常高,因为无论是多高级的冰激凌,都不能在摄影棚的灯光下拍摄——还没等摆好造型,它就已经融化了。

为鼓捣出不会融化的冰激凌,沈韵在家研究了2个多月的配方。

哈根达斯老板看了拍摄的广告后,觉得非常逼真,表示满意,称沈韵是“天才创意大师”。

沈韵透露,一些欧美食品造型师常用土豆泥做冰激凌。

不过,不能细看,因为土豆泥的质感与真正的冰激凌有很大差距,给人一种很假的感觉。

沈韵喜欢挑战,所以才研制出了冰激凌的代用食品,解决了摄影师们的难题。

她的成功,是经过反复试验、用汗水换来的。

全中国干这行的不到10人

沈韵也常为一些烹饪、美食及时尚类杂志推介的菜品做造型。

曾有粉丝请教:

“做食品造型,跟厨师对菜肴进行装盘有什么异同?

”她说:

“制作菜肴,同一道菜必须有统一的造型,只有在开发新菜时才需要构思新的摆盘式样;做食品造型,要的就是别致的装盘。

”此外,两者的生熟程度也有区别。

考虑到拍摄时需要相对鲜亮的色彩,诸如彩椒、芦笋、西兰花等烧熟后容易变色的蔬菜,在做造型之用时,只能煮至七八成熟。

不过,像番茄牛腩这样的菜式,则可以完全烧熟。

“最好的美食造型,是要摆出食欲,但要遵循一条原则:

食品本身是什么样就让它呈现出什么样。

”沈韵说,为一道菜做造型,根据难度系数的不同,耗时也有很大差别。

“有时候,一个小时足够。

但有时候,需要耗上一整天。

实际上,食品造型师往往比其他造型师的工作难度更高,因为不仅需要对物体的美感有敏锐的洞察力,还必须了解食物的品性,并且具备一定的烹饪技能。

这些综合素质包括:

美术基础、摄影基础、色彩学、几何学、厨艺、食材知识、食品价格、成本控制、道具搭配、动手能力、创造思维。

20xx年,沈韵应邀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

有趣的是,她把林林总总的制作工具在镜头前一亮相,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除了厨师的常用工具外,她最常用的竟然是外科手术或者是牙医用的医疗器械:

手术刀、手术剪、尖头筷子等等。

虽然使用这些器械不存在什么危险性,但特别考验工作的耐心,干这行一定要坐得住。

20xx年4月,沈韵曾做过一个经典案例,接手一家著名披萨品牌的订单。

给披萨做造型,非常考验食品造型师的功力,因为要让披萨看起来美味可口,必须制造出长而细腻的拉丝效果。

沈韵在披萨中加入大量的粘稠芝士,终于成功。

但是怎么去切割花瓣呢?

最后,她大胆尝试用电锯代替普通刀子进行切割,使得拉丝效果达到完美的境界:

观众可以看到,从花瓣里拉出的芝士绵绵不断,让人一见之下顿感披萨美味可口,食欲旺盛。

沈韵说,正因为做食品造型如此“复杂”,这方面的人才在全世界都堪称珍稀。

以北欧国家瑞典为例,全国不过6个人;在中国,干这行的不到10个人。

沈韵的薪水是相当可观的,每12小时的收入就高达5位数。

干一单大活,挣10万、20万元,小菜一碟。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3:

有个知名的翻译大师,日文听说读写样样都在行,曾翻译许多知名的日本小说,而且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念过大学,高职念的居然是汽车修理,而且从来没有到日本读书的经历。

某次记者访问他,问他究竟是怎么学好日文的,这位翻译大师,给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答案:

“我的日文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我年轻时沉迷电玩。

原来,他学生时代非常喜欢电动,家人知晓后百般阻挠,骂他“一天到晚玩电动,能有什么出息。

但他仍背着家人,一有机会就抓着电动不放。

由于当时的电玩大多是日文,想要解谜、破关,不能不看懂关键说明。

于是,他买了生平第一本日文字典。

但是一本字典,无法让他看懂所有相关说明,于是他偷偷去报名日文班,在家看电视都锁定日本频道。

家人以为他突然“哈日”起来,其实他看电视的时候,不仅在放松,更在竖着耳朵听日文,日积月累下来,他渐渐能全部了解电玩中的日文,并意外发现自己具备了看日文小说的能力,因缘际会下,他开始了翻译工作,由于文笔流畅优美,从此一炮而红。

多数人因为沉溺于兴趣而荒废了工作,聪明的人却在兴趣中学习,甚至因此绘制出崭新的人生版图。

心的体验:

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看准方向,并且一路上不停的努力,成功就会出现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强迫你失去梦想,除了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