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051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docx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教学提纲

 

三年级常见句式知识点及练习

三年级

一、缩句与扩句

(一)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

“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庞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竟然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扩句

1.扩句前要正确理解句子句子的意思,掌握“主要成分”的组成:

“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

2.扩句中所添加的词语多以形容词为主,另外也包括一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词以及一些表示补充说明的短句。

3.扩句后认真检查,主要是看所添加的词语与原句中的“主要成分”搭配的是否恰当合理。

在扩句中,要正确地使用语气助词“的”、“地”、“得”。

练习

1.小蝌蚪游着。

2.我看着这一幕。

3.太阳升起来。

4、海鸥飞过海面。

5、浪花跳跃。

6、猫捉老鼠。

  

7、鲜花盛开了。

二、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方法: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

“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如: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怎么会这样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习:

1、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改病句

1、怎样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5)从逻辑事理入手

2.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句子不完整

例:

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缺主语“谁”)

改:

上课的时候,小明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例:

派出所反扒教育活动。

(缺谓语“怎么样”)

改:

派出所举办反扒教育活动。

例:

战士们纷纷报名参加。

(缺宾语“什么”)

改:

战士们纷纷报名参加歌唱比赛。

1.老师耐心学生。

2.这次的运动会,取得了第一名。

3.我肚子饿了,很想吃。

(二)重复啰嗦(成分累赘)

例:

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改:

我不禁笑了起来。

(“忍不住”与“不禁”意思相同)

1.我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2.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3.邻居家的哥哥很十分高兴的跑了进来。

(三)搭配不当:

词语与词语间搭配不当

例:

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成绩水平不断改善。

改:

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成绩水平不断提高。

(“水平”与“改善”搭配不当)

1.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优美。

2.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3.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价格减少了。

(四)词序颠倒(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不合适)

例: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改: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学习上的毛病。

(“毛病”要先发现再改正)

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2.妈妈的工作养成了认真的好习惯。

3.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五)前后矛盾(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例:

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改:

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了。

(“估计”是“不一定”的意思)

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2.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骑自行车上学。

3.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六)用词不当(关联词、近义词用错)

例:

无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才会自卑。

改:

只有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才会自卑。

(“只有……才……”固定搭配)

例:

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改:

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互相帮助。

(“勾结”是贬义词)

1.因为我喜欢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2.小明兴奋的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七)分类不当:

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例:

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扁豆等蔬菜。

改:

菜园里种着西红柿、黄瓜、毛豆、扁豆等蔬菜。

(“西瓜”不是蔬菜)

1.“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2.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

3.妈妈买了水果、桔子、苹果和薯片。

4.今天来了许多少先队员和小学生。

(八)表意不明:

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使人误导

例:

有三个学校的老师都来参加了活动。

(1.三所不同的学校。

2.同一所学校的三位老师。

改:

有三个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来参加了活动。

1.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3.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四、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改为把字句。

(方法是:

改为把字句时,原来的主语(施动者)得到强调(放在最前边)

例如:

球被他踢进了球门。

改为:

他把球踢进了球门。

(二)改被字句。

(方法是:

改为被字句时,原来的宾语变为主语(受动者),被放到了强调的地位(放在最前边)。

例:

小月把花瓶打碎了。

改为:

花瓶被小月摔碎了

练习: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辞句

(一)比喻

比喻句

特点:

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常用词有“像、仿佛、似的、犹如”等比喻词。

A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方法:

在句中找本体和喻体来判断。

注:

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但不同类的两种事物相似。

例: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分析:

这是比喻句,本体是春风,喻体是母亲的手)

2.他躺在地上,好像很痛苦的样子。

(这不是比喻句,因为找不到两种不同的事物)

3.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不是比喻,因为是同一类事物)

练习:

1.那荷花随风飘动,十分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夜,远远望去,小山村灯火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大群战象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拟人

拟人句特点:

把不是人的事物当人来写。

A判断句子是否是拟人句

方法:

先确定写的不是人的事物,再找句中是否有与人相关的动作、神态、心理、称呼等。

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拟人句,是的打“√“不是打“×”。

(3分)

1.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

2.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B改写拟人句。

方法:

1、把动词换为人的动词。

2.加人的神态、3.加人的称呼。

注:

不要写成比喻句。

练习:

1、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桥发出吱吱的响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雪松的树枝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夸张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①扩大夸张。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

例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练习:

1.广场上的人很多.

2.礼堂响起掌声.

3.小明房间很小.

4.小女孩穿的那双鞋子实在太大了.

5.他的心眼儿很小。

6.这个面包太小了。

7.那个巷子里的酒真香。

那个巷子里的酒香飘十里。

8.我端起碗,觉得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