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8518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docx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1

一、名词解释

1、地壳;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其厚度变化较大,由几公里到近80km,平均18km。

2、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的顶部(盖层);均为固态岩石组成,所以称之—岩石圈。

3、软流圈:

岩石圈底界至220km左右,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为低速带,此带内的物质呈熔融状态,称为软流圈(或称软流层)。

4、地温梯度;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5、克拉克值:

根据大陆地壳中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后人为记念这个创举,将之命名为克拉克值

6、矿物:

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7、岩石: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存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8、岩浆岩:

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

9、沉积岩:

松散的喾物经过压实、胶结或重结晶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1、岩浆作用:

岩浆形成、运移、冷凝的全部过程。

12、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

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13、变质作用:

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等变化的地质作用。

14、风化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

(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15、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是指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

16、搬运作用:

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

17、晶簇:

生长在岩石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单晶体所组成的集簇状集合体叫晶簇。

18、条痕:

指矿物粉末的颜色,它能减弱他色,消除假色,保存自色,所以常比矿物的颜色更固定,更具鉴定意义。

19、光泽:

矿物表面反光的能力。

矿物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强,其光泽越强。

20、解理:

矿物晶体受外力敲击或挤压后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能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光滑破裂面称为解理面。

21、断口:

矿物受力后产生的不平滑的破裂面。

岩浆:

上地幔或地壳深处,天然产出的成分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溶融物质。

22、岩基:

地表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大型侵入体。

平面多呈长圆周形或条带状。

23、岩株:

是一种不规则的近浑圆状或圆柱状的中、小型不协调侵入岩体。

出露面积一般小于100Km2。

24、岩墙(岩脉):

狭长板状侵入体。

切割围岩层理,规模可大可小,是岩浆沿围岩裂隙挤入冷凝成岩,可根据切割地层判断形成的大致时代。

25、岩盆与岩盖:

侵入体似盆状,中凹边凸延展方向与水平层理一致围岩为水平层理———岩盆侵入体似盖状、蘑菇状、中凸边凹———岩盖。

26、岩床:

板状侵入体。

延展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顺层侵入,岩浆沿围岩的层间裂隙挤入冷凝成岩,常为基性岩浆。

煤层中常见有岩床侵入。

27、岩鞍:

是一种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处的鞍状侵入岩体。

28、主要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众多,对于确定岩石名称是不可缺少的,在分类命名上起主要作用。

如石英、钾长石是花岗岩的主要矿物。

29、次要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次于主要矿物,对于划分岩石大类不起主要作用,但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一定作用的那些矿物。

30、副矿物:

含量很少,常小于1%,个别情况可达5%,在一般的分类命名中均不起作用。

31、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

如果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

32、文像结构:

伟晶岩里石英呈楔形镶嵌于钾长石巨晶中,石英形似希伯莱文字。

33、条纹结构:

钾长石和斜长石有规律的交生。

它可以是固溶体分解形成,也可以是交代成因的。

称条纹长石。

34、块状构造(均一构造):

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是均匀的,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

35、斑杂构造:

在岩石的不同部分,其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差别很大,因此整个岩石看起来是不均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36、条带构造:

不同成分的岩石彼此逐层交替,或者是成分相同但结构、颜色及造岩矿物成分或数量不同的岩石彼此逐层交替呈带状、条带状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

37、流纹构造:

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

是由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

38、气孔和杏仁构造:

喷出岩中常见构造,常见于熔岩层顶部,它是由于从冷凝着的岩浆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聚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

气孔的拉长方向代表着岩流流动的方向。

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则形成杏仁构造。

39、枕状构造:

这是岩浆水下喷发的典型构造。

枕状体常具玻璃质冷凝边,有的气孔呈同心层状或放射状分布,中部有空腔。

40、温差风化:

由于温差变化,岩石在热胀冷缩过程中逐渐破碎的过程,常发生在温差较大的干旱气候地区。

41、冰劈作用:

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使岩石裂解的过程。

42、风化壳:

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剖面上风化壳在成分和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43、河床:

洪水期的流水槽地称河床;

44、阶地:

在谷坡上或谷底两侧一般洪水淹不到的台阶状地形,称为阶地。

45、搬运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

46、分选作用:

机械搬运物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和河床坡降的变小,粗大碎屑将逐渐减少,细粒相对增多,>0.05mm粒径的砂和砾石越来越圆化,这便是机械搬运过程中的分选作用。

47、磨圆作用—被河水搬运的不规则碎屑物质,在跃移和推移中与河床底部的基岩或其它碎屑碰撞、摩擦,多棱角碎屑逐渐趋于浑圆状的变化过程。

48、洪积-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开阔而平缓,水流不再受谷道约束而分成多股水道,河水的动能迅速降低,导致碎屑物按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快速沉积。

沉积物在山前地带堆积成扇形地貌,称为洪积-冲积扇。

49、三角洲:

河流入海、入湖的河口地区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称为三角洲。

50、层理:

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水平层理:

细层界面平直且互相平行,并与层面一致。

51、平行层理:

在砂粒沉积中出现的近似水平层理,但它是在平稳急流中由砂沉积形成的平行层理,顶面往往有平行的线理或拖曳印模。

斜层理: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斜交或交切的层系组成的。

52、粒序层理:

这是层系组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向细逐渐变化显示出来的层理。

53、块状层理:

在厚几十厘米的一层岩层内,肉眼不见上述层理的。

54、碎屑结构:

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叫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叫碎屑结构。

55、泥质结构:

是指由极细小的黏土质点所组成的、比较致密均一和质地较软的结构。

晶粒结构:

由方解石或白云石晶体镶嵌而成的结构。

底砾岩:

分布于古剥蚀面上的砾岩,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地覆盖在年代更老的地层之上。

多为石英质砾岩。

56、正变质岩:

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

57、副变质岩:

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

58、变晶结构:

变质岩石原岩重结晶而成的岩石,具有晶质结构,这种结构统称为变晶结构。

59、变余结构:

指变质岩中残留的原来的结构。

60、碎裂结构:

又称压碎结构。

61、碎斑结构:

62、糜棱结构:

63、变余构造:

又称残留构造,为变质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岩构造。

64、变成构造:

65、斑点状构造:

66、板状构造:

指岩石中有微小晶体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板状劈理构造。

67、千枚状构造:

由细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所成的构造。

68、片状构造:

相当于狭义的片理构造。

岩石主要由粒度较粗的柱状或片状矿物组成,它们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片理构造,片理面常有波状起伏。

69、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有较粗的粒状矿物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且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70、眼球状构造:

71、相对地质年代:

地质时代单位只表明相对的新老关系,不具有年代的时间关系,这种地质时代称为相对地质时代。

72、绝对地质年代:

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

73、地质年代表:

74、岩层:

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不必具有时代概念。

75、地层:

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

(有时间概念)

76、年代地层单位:

77、同位素年龄、: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固定衰变周期的特点,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矿物(岩石)的形成时代—同位素年龄(绝对地质年龄)

78、地层层序律:

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

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79、化石:

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如动物骨骼,硬壳等)和遗迹(如动物足印,虫穴,蛋,粪便,人类石器等)都叫化石。

80、标准化石:

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的化石。

81、生物层序律:

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

这种关系就叫生物层序律。

82、群:

83、组:

84、段:

85、层:

86、地壳运动:

87、垂直运动:

88、水平运动:

89、沉积相:

90、地槽:

91、地台:

92、地槽旋回:

93、构造旋回:

94、威尔逊旋回:

95、地震:

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圈内某些地区的应力集中而使岩石变形,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产生破裂或位移,同时将其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于是产生地震。

96、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97、震源:

地震时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地点。

它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

实际上震源是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区间,称为震源区

98、震中:

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震中也是有一定范围的,称为震中区,它是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

99、海啸:

100、构造地震:

由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震。

101、火山地震:

由火山活动所引起的地震。

102、陷落地震:

易溶岩石被地下水溶蚀后所形成的地下空洞,经过不断扩大,上覆岩石突然陷落所引起的地震。

103、诱发地震:

由人为因素的激发作用而引起的地震。

常见的有水库和人工爆破地震。

104、地震仪:

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

105、表面波:

106、地震谱:

107、震中距:

从震中到任一地震台站的地面距离。

从震源到地面任一地震台站的距离叫震源距。

108、等震线:

在地形图上注明地震时各地的烈度,然后把烈度相同的地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可构成等震线图。

109、震级:

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

震级的计算是取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纪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

110、地震烈度:

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111、地震效应:

112、环太平洋地震带:

113、构造变形: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受力发生的永久性变形,称为构造变形。

114、产状:

层状岩石在三维空间中的方位及产出状态

115、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层走向

116、倾向:

层面上与走向线相互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那个方向,即岩层的倾向(真倾向)

117、倾角:

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α),也叫真倾角。

118、倾伏角:

是线理与其水平投影之间的夹角。

119、侧伏角:

是由线理与该斜面的走向线所张的角度

120、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h)—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21、铅直厚度:

顶底面之间的铅直距离

122、年间法:

123、褶皱:

124、背斜:

125、向斜:

126、圆柱状褶皱:

127、圆锥状褶皱:

128、纵弯褶皱作用:

129、横弯褶皱作用:

130、节理:

是沿破裂面两侧无明显位移的断裂。

131、剪节理:

由剪应力产生的脆性破裂面。

132、张节理:

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33、节理组:

成因相同,产状基本一致的一群节理。

134、节理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成因的节理组,称之节理系。

135、断层:

136、断层面:

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开成两部分,断开岩块或岩层顺着它滑动的破裂面。

137、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即断层在地表的出露线

138、断盘:

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

139、滑距:

断层两盘的实际位移距离

140、断距:

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141、地层断距:

142、铅直断距:

143、水平断距:

144、正断层:

是指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45、逆断层:

是指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146、平移断层:

是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巨大者称为走滑断层

147、地堑:

148、地垒:

149、推覆构造:

150、擦痕:

151、阶步:

152、断层镜面:

153、深断裂:

154、断层角砾岩:

155、断层泥:

156、断层三角面:

157、断层崖:

158、整合:

159、假整合:

160、不整合:

161、平行不整合:

162、矿产:

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

163、金属矿产:

164、非金属矿产:

165、可燃有机矿产:

166、矿床:

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167、矿体:

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具有一定形状、产状和大小的矿石堆集体。

168、围岩:

169、等轴矿体:

170、板状矿体:

171、柱状矿体:

172、矿石、脉石:

是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173、品位:

是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

174、岩浆作用矿床:

175、外生矿床:

176、变质矿床:

177、接触变质成矿作用:

178、混合岩化成矿作用:

179、区域变质成矿作用:

180、气-液变质成矿作用:

181、残积及坡积矿床:

182、残余矿床:

183、风化带次生富集矿床:

184、砂矿床:

185、含煤岩系:

186、聚煤盆地:

187、煤田:

188、石油: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烃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189、天然气:

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是储集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其基本组成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丁烷等,还有少量的液态烃类及微量的非烃类组分。

190、圈闭: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191、地下水:

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圈中的各种状态的水体。

192、渗透水: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和海水、湖水等从地面渗入地下积聚而成,称为渗透水

193、凝结水:

194、古水:

195、原生水:

196、透水性:

岩石被水透过的性能。

197、透水层:

能透水的岩层称透水层。

198、含水层:

199、隔水层:

岩石阻挡水通过的性质。

200、饱水带:

当地下水向下运动到一定深处,遇到不透水层阻隔时,就不能往下运动了,于是在不透水层之上,地下水便逐渐积成一层饱和带

201、包气带:

岩石上部水未饱和带,岩石孔隙或裂隙未被液态地下水充满,含有大量空气。

202、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饱和带水。

203、上层滞水:

若包气带内存在面积不大的隔水层,在降雨时及雨后的短期内自地面向下渗流的重力水会被阻挡而聚集起来,形成小规模水体。

达到一定厚度并形成自由水面的局部水体,称为上层滞水

204、承压水:

处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205、上升泉:

泉水由承压水补给,泉水温度一般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称为温泉。

206、下降泉:

泉水由上层滞水或潜水补给,泉水温度相当于当地年平均温度(冬暖夏凉)。

207、地下水的硬度:

地下水中的Ca2+和Mg2+离子的浓度之和构成地下水的硬度。

208、地下水的矿化度:

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和,称为地下水的总矿化度,以g/L表示。

209、饮用天然矿泉:

210、地质环境:

211、地质灾害:

212、环境地质系统的反馈机制:

213、自然灾害:

214、滑坡:

215、崩塌:

216、泥石流:

217、地裂缝:

二、填空

1、目前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球物理性质包括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重力、温度及磁性及弹塑性等。

4、在地球内,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地球在常温层以下,其温度的变化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地温梯度。

6、地球具有弹性,地球能传播地震波是地球具有表现;地表岩层有褶皱现象是地球具有的表现。

7、地震波按传播方式有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8、地球内部在33km与2900km处存在两个一级界面,它们分别为莫霍面与古登堡面。

9、地壳由上、下两层组成,其间有一并非到处都存在的界面,叫康拉德面面。

上地壳又叫花岗质层,也叫硅铝层;下地壳又叫玄武质层,也叫硅镁层。

10、上地幔中80-220公里深处,物质呈部分熔状态的层圈称为软流圈。

11、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总称为岩石圈。

12、陆地地形十分复杂,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地形单元: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洋底地形可划分为大陆边缘、洋脊、洋盆。

13、大陆边缘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岛弧。

14、根据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和力学性质,板块边界类型分为分离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转换边界。

15、按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一般将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16、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17、地壳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Mg。

18、根据单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相对比例,可将矿物的晶习分为一向延伸型、二向延伸型、三向延伸型。

19、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可分为显晶集合体、隐晶集合体、胶态集合体。

20、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解理、断口和硬度。

21、根据矿物呈色的原因与矿物本身的关系,可将矿物的颜色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22、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2、5、7、9的矿物依次为:

石膏、磷灰石、石英、和刚玉。

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5.5左右,

指甲的硬度是2.5左右。

23、矿物的断口按形态可分为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平坦状断口。

24、斜长石与钾长石肉眼鉴别的主要区别在于。

25、黄铁矿与黄铜矿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刀刻不动黄铁矿。

26、自然界最硬的矿物是金刚石。

27、无色透明的正长石称为,无色透明的石膏称为,无色透明的方解石称为。

28、岩浆是形成于岩石圈深处的炽热而富含挥发分的具有粘性的粘稠熔融体。

岩浆活动可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29、根据岩浆中SiO2含量,岩浆分为酸性岩浆、中性岩浆、基性岩浆和超基性岩浆。

30、火山喷发的方式有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火山碎屑物按粒径大小分为火山角砾、火山弹和火山灰。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31、全世界活火山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32、根据SiO2含量,岩浆岩划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33、组成岩浆岩最主要七种矿物是、、、、、

和。

34、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物质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及其矿物之间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

35、根据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根据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分为显晶质、隐晶质。

36、橄榄岩的主要矿物为橄榄石、辉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基性斜长石、黑云母。

辉长岩的主要矿物为富钙斜长石、辉石。

闪长岩的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

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

37、根据化学成分特点,可将玄武岩分为、、。

38、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方式。

39、常见的物理风化作用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其它物理风化作用等。

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溶解和水解作用等。

40、风化壳剖面,由上而下可分为表土层、淀积层或心土层和母质层。

41、河流的剥蚀作用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按照剥蚀方向,河流的剥蚀作用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42、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海浪、潮汐、洋流,浊流、洋底热泉等。

海洋环境的分带大致与洋底地形单元对应,一般分为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带、深海带。

43、在极地和高纬度大面积覆盖的冰川称大陆冰川或,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山谷中的冰川称山岳冰川。

44、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和中的水体。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改造过程,称为或。

45、河流对碎屑物的机械搬运方式大体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46、海洋的搬运作用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冰川的搬运作用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47、按沉积部位的不同,河流的沉积作用分为山口的沉积作用、河谷的沉积作用和河口区沉积作用三种。

河流的碎屑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48、河漫滩沉积具二元结构,上层(或上面)叫沉积;下面叫沉积。

49、海洋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是陆源物质,其次是海洋源物质、火山喷出物和宇宙尘。

50、滨海的沉积可分为海滩沉积、沿岸堤,沙坝及沙嘴沉积、泻湖沉积等沉积类型。

51、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可分为压实作用、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