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88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docx

语文版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

第七单元检测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省(xǐnɡ)蹴尔(cù)不屑(xiè)曲肱(hōng)

B.寝衽(rèn)庖丁(báo)杖殴(ōu)相马(xiànɡ)

C.把椎(zhuī)笃志(sháo)鹧鸪(zhè)

食马者(sì)

D.骈死(pián)所恶(wù)槽枥(lì)喟然(ku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⑷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食之不能尽其才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鱼我所欲也》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C.《订鬼》一课的观点是世上无鬼。

作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评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D.《马说》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源,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古诗文默写。

(6分)

⑴君子成人之美,。

(《〈论语〉十则》)

⑵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⑶,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⑷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⑸,,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则)

⑹李清照《如梦令》中表现女主人生活闲适的句子是:

6.我国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建设了以开展汉语教育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

目前全球有81个国家共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

下面是孔子学院的标识,请你概括其内容和含义。

(3分)

【注:

图为鸽子和地球的简图。

7.结合下面几位著名企业总裁的用人

之道,归纳出我们该成为怎样的人才?

(不少于3条)(3分)

李彦宏(XX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XX并不看重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以及工作背景,李彦宏用人时基本遵循的两条标准:

一是有没有能力和潜力胜任工作,二是认同不认同公司文化。

柳传志(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认为办公司就是办人:

1.寄予希望让其能够忍受,考验其忠诚;2.赛马不相马,有本事就拿出来溜溜;3.给予压力让其乐于折腾,锻炼其能力;4.搭建平台,给做大事的机会,让其施展才华。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说:

什么是人才?

能做得了事,能吃得了亏,负得了责!

二、综合实践(10分)

8.“见贤思齐焉”,为了全面感受名人的魅力,深刻体会名人的风采,某校九(3)班同学开展了“走近名人,提升自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⑴下面是几位来自不同战线上的名人,请指出他们的姓名及职业。

(4分)

【甲】【乙】【丙】

⑵在活动中,不少同学认为,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李嘉诚,不管是姚明还是马云,他们都是亿万富翁,他们出名,是因为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

所以

,金钱是衡量名人的唯一标准。

如果你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你该怎样反驳他们呢?

(3分)

⑶在活动结束后,班长进行了总结,下面是班长发言稿的一部分,请你按照要求帮他修改。

【A】所谓名人,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道德高尚,他们不仅要夜以继日地创造大量的财富,而且乐善好施。

他们全力树立榜样,积极传递正能量,他们让自己的名人效应如彩虹横贯行业的天空,让自己的口碑如经典的诗篇众口传颂。

【B】所以,与名人同行,我们会变得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精益求精,自强不息;与名人同行,我们的思想会得到练习,我们的品质会得到提升,我们的精神会得到升华。

①【A】句画线部分和上下文衔接不够协调,应修改为:

(1分)

②【B】句画线部分有一处用词不当,应把“”一词修改为“”。

(2分)

三、阅读理解(50分)

(一)订鬼(节选)(13分)

王充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致之何由?

由于疾病。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

传曰: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2)存想则目虚见

(3)顾玩所见

(4)二者用精至矣

10.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2)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1.作者认为造成“思念存想”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2.文章中“伯乐学相马”“庖丁学解牛”两个事例在论证方面有什么作用?

(3分)

(二)马说(13分)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即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

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

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

何,为什么。

④理:

加工雕琢玉石。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⑵骈死于槽枥之间

⑶才美不外见

⑷厉王使玉人相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5.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2分)

16.《马说》以“‘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3分)

(三)忍过事堪喜(13分)

路来森

⑴“忍”字,心横一把刀。

利刃加心,用心一撑,硬是过去了。

这,是需要大胆量,大勇气,大智慧的。

⑵然则,事忍,也是有高低之分,大小之分的。

姑且称之为“大忍”和“小忍”。

⑶如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韩信之“胯下受辱”,可谓“大忍”。

“大忍”者,其后是有重大的目的,有“阴谋”在焉。

《论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有此意。

“大忍”,多发生在成大事业者身上,对于他们来说,忍,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如此的。

“大忍”之忍,更多的是智慧在发生作用,而不是心性使然;“大忍”之忍,不是求安,而是求胜。

⑷“小忍”则不同,“小忍”求安,正如《阴符经》所说的:

“安,莫安于忍辱。

”中国人常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此等意思。

⑸“小忍”,需要的是宽容、包涵,需要的是谦逊、退让。

常人之“忍”,大多属于“小忍”范畴。

⑹常人的宽容,似乎很难达到“海纳百川”的境界,但至少你能够勇于接受,接受好事,也接受那些不愉快的事;接受别人的优点,也接受别人的缺点。

好事、优点,自是让人高兴,不愉快的事、缺点,却需要多多包涵,包涵了

别人的缺点,对于你来说,就是一种忍让。

一个心地宽容的人,他就会是一个谦逊的人;谦逊的人,就懂得退让。

“忍让”,忍的结果是“让”,你“让”了,你也就“忍”了。

⑺夫妻吵架,有一人忍了,就能家庭融洽;邻里勃谿,有一家让了,就能够邻里和睦;朋友之间,小事、琐事,不愉快的事,时常发生,但只要彼此忍让,就不会反目成仇。

⑻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六尺巷

”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明证。

张英接家人书信,说邻居同他们家争夺三尺宽的宅基地,要张英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没想到,张英却提笔写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懂理,更懂得宽容和忍让。

这一“让”,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忍让”的榜样,也让张英名垂千古。

⑼所以说,“小忍”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忍”之忍,最是能成就一个社会的融融睦睦的生命状态。

⑽然而,“忍”人、“忍”事,对于个体来说,更需要一种好的心态,心态端正,最是重要。

若然无宽容、包涵之心,不是出自心甘情愿,纵是忍了,你也会气闷,也会自责自咎、怨天尤人,郁郁而不欢,

甚至于积忧成疾。

所以,平日里,最是喜欢杜牧的那首《遣兴》诗:

镜弄白髭须,如何作老夫。

浮生长匆匆,儿小且呜呜。

忍过事堪喜,泰来忧胜无。

治平心径熟,不遣有穷途。

⑾“忍过事堪喜”,以忍为喜,情意坦然,说得多么从容而洒脱。

浮生匆匆,世事纷繁,烦恼众多,忍过了,就能否极泰来,忍过了,就能转危为安。

再则,若然果真“

忍”过了,也许还会浴火重生,升华自己,正如《莫应对》诗所言:

“人来骂我逞无明,我若还他便斗争。

听似不闻休应对,一只莲在火中生。

”“一只莲在火中生”忍过之后,心净如莲,真谓可喜之事。

⑿故尔,遇事则“忍”,又何乐而不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10期)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8.根据选文⑵~⑼段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所举事例

所引名言

特点

大忍

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韩信之“胯下受辱”

小忍

“安,莫安于忍辱。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9.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4分)

20.有人认为删去第⑽段文章更简洁,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四)人生的纽扣(11分)

王开岭

∙发布日期:

2014-11-2000:

00

∙作者:

偶然读到一则故事:

芬兰小男孩奥特索,用一个暑假在森林里采集浆果,并在祖母的协助下做了400瓶果汁,卖掉后得200欧元。

缘起是他一年前,在动物园见到一只无精打采的熊,他想,若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树,说不定它会快乐起来。

于是,男孩打定主意,捐一棵树给动物园。

读毕,心里像喝了一瓶果汁。

我听见了熊的笑声。

这是一个从安徒生童话里跑出来的孩子,带着树叶的干净,还有清晨的氧气。

只有童话里,才住着这样的树。

这个故事有三重美:

他发现了别人的不快乐;他想帮别人快乐;他用诚实劳动去兑换。

一只熊不高兴,他觉得和自己有关,他觉得此现状应有所改变,这只熊的情绪于他很重要……于是他诞生了心愿,诞生了能力。

他承揽了一个幼小的义务,其实,这也是人类的义务,它由一个孩子率先发现。

由于清澈,孩子的眼总能比成人看见更多的东西。

由于专注,孩子会把一件事记得很牢,看得很要紧,刻不容缓。

有人说,那只是男孩的一个冲动。

不错,或许是,但冲动会沉淀,会积累出习惯,成为他和他

未来的孩子的秉性,成为他们的常识、基因、家教和信仰。

儿子三岁,晚饭后,该散步了,他耍赖,不跟妈妈下楼,我脱口喊: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月亮出来了,快去执勤!

”他一怔,丢下玩具,冲下楼。

我醒悟,对小儿来说,童话情景就是生活情景,他从童话里认领的角色和命令,远比现实中委派的更具诱惑和号召力。

小时候,童话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长大后,它才被当成了文学。

好的环境,是荫佑童话的那种,它支持童话人格,鼓励你一生携带。

而坏的现实,不仅不保护童话,还狠狠撕咬它,粉碎它,靠背叛它换取“成长”的信任。

列夫·托尔斯泰,曾深情地感念儿时父亲教他的书和游戏

,他叹道:

“我难道不是在那一时期里获得了我现在赖以生存的一切吗?

我的收获是如此之大,并且神速。

在我一生的其余岁月中所得的全部馈赠,都不及那时的百分之一。

童年的价值观,是人生衣裳的第一粒纽扣,决定一生的精神走向和心灵格局。

若它是端正高尚的,那么,在漫长的岁月里,请别让它轻易脱落,更别粗鲁地扯下它。

网络上曾疯转过一条“虐驴男”的图片新闻:

西藏阿里,蓝天白云,一名戴墨镜、姿态傲慢的男子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手持刀刃,正从一匹下跪的藏野驴身上割肉,竟然,他还在笑。

藏野驴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怒唾声中,“虐驴男”很快被绳之以法。

经查,此男子和同伴驾车途中,疯狂追赶、撞击藏野驴,并将奄奄一息的它开膛破肚,拍照炫耀。

这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扮演了一头野兽,并沾沾自喜。

虽衣冠楚楚,但精神上披着皮草,龇牙咧嘴。

他也曾是一位孩子,何以生成今日这副嘴脸?

或许他未读过安徒生们的童话,或许读过,却打扫得干干净净。

总之,他属于系错了纽扣或丢失了纽扣的人。

又想起那些曾为“活熊取胆”和“狗肉节”辩护叫好的人。

其实我很想看看,他们的胸

襟里,是否有纽扣脱落的痕迹。

是缝得不够结实?

还是外力的摩擦太大,在与现实一场粗暴的扭打之后弄丢了它?

或视之为幼稚而在某个夜晚,怀着虚荣偷偷埋葬了它?

全世界的儿童皆无区别,只是长大后才有了区别,乃至天壤之别。

为何有人能听见熊的笑声,有人连亲手制造的哭声都听不见?

(选自《读者》2015年第8期)

21.作者读完芬兰小男孩奥特索的故事后为什么“心里像喝了一瓶果汁”?

(3分)

22.作者引用“虐驴男”的图片新闻有何用意?

(2分)

23.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画线句子的感悟。

(3分)

24.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3分)

四、写作(50分)

25.按要求作文。

(50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发现。

人的一生,同样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涉世之初,我们发现世界的五彩缤纷;求知路上,我们发现知识的浩渺无边;人到中年,我们发现生活有酸甜苦辣;暮年回首,我们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在生命的每分每秒里,正是因为这无穷无尽的发现,才让我们的心中时时充满希望,生活里处处都有收获。

请以“我在    中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D(点拨:

A项中的“肱”应读:

gōng;B项中的“庖”应读páo;C项中的“椎”应读“chuí”)

2.⑴诚实⑵增加,指带来好处⑶按着⑷规律,方法

3.B(点拨:

A项中的“祗”通“只”;C项中的“得”通“德”;D项中的“食”通“饲”。

4.B(点拨:

是通过比喻手法提出中心论点的。

5.⑴不成人之恶⑵青春作伴好还乡⑶青山遮不住⑷哓驾炭车辗冰辙⑸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⑹浓睡不消残酒

6.示例:

将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两种图案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变体的“汉字”,蕴含了“全球、汉语、和平、崛起”之意,体现了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

7.示例:

⑴要有真才实学,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⑵对企业忠诚,认同企业文化;⑶能承受压力,积极锻炼能力;⑷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全力施展自己的才华;⑸能吃苦,能吃亏。

8.⑴【甲】

姓名:

莫言职业:

作家【乙】姓名:

马云职业:

企业家【丙】:

姓名:

霍金职业:

物理学家(科学家)⑵示例:

我不赞成你们的观点,一些名人虽然有钱,但金钱不是衡量名人的唯一标准,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直默默无闻地写作,他虽然不是富翁,但他的文学跨越国界,成为享誉全球的名人;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锲而不舍,淡泊名利,他也不是富翁,但他依然是世界的名人。

所以,成绩和成功才是衡量名人的标准。

⑶①他们不仅要创造财富②练习历练

9.

(1)招引、引来

(2)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3)仔细端详(4)极

10.

(1)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

(2)也就知道那些生病的人所见到的不是鬼了。

11.作者认为造成“思念存想”的原因是疾病。

12.用这两个例子,分析出由于“思念存想”“用精至矣”,所以会产生“自见异物”的现象。

以此推断出“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的道理。

13.⑴只是⑵两马并驾⑶表现在外面⑷鉴别

14.⑴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⑵(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15.《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大意对即可)

16.《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的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大意对即可)

17.遇事则忍,就会否极泰来,转危为安,甚至升华自己。

(所答“忍过事堪喜”也可)

18.大忍:

所引名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特点:

“大忍”之忍,更多的是智慧在发生作用,而不是心性使然,不是求安,而是求胜。

小忍:

所举事例: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六尺巷”的故事特点:

“小忍”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忍”之忍,最是能成就一个社会的融融睦睦的生命状态。

19.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作者把“大忍”和“小忍”进行对比,不仅突出了各自的特点,而且使论证思路清晰。

举例论证:

作者在论证“大忍”时,举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韩信“胯下受辱”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大忍”是“更多的是智慧在发生作用,而不是心性使然,不是求安,而是求胜。

”的观点;道理论证:

在文中作者多次引用名人和古诗词,深刻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并且使文章语言典雅,富有表现力。

20.不能删去。

因为第⑽段交代了“忍”要有好的心态,否则会“自责自咎、怨天尤人,郁郁而不欢,甚至于积忧成疾。

”使文章表意更完整和严谨,同时,引用杜牧的《遣兴》诗,照应题目,指出题目的出处,且使作者的论点更加深刻有力。

(意近即可)

21.因为作者从芬兰小男孩奥特索的故事中读出纯净、善良、无私和爱心。

且故事折射出小男孩能够发现了别人的不快乐,他想帮别人快乐和他用诚实劳动去兑换的闪光心灵。

(意近即可)

22.“虐驴男”的图片新闻说明了“虐驴男”从小没有受过真善美的童话教育,或者受到了真善美的童话教育,但在成长过程中,这种真善美已消失殆尽,他的精神世界变成了可悲的沙漠,作者从反面论证了善良、无私和爱心等对人生的重要性。

23.全世界的儿童都曾经历过真善美的童话教育,他们从小纯洁、善良、天真、富有爱心,有的人始终坚守,至死不渝,而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闪光的品质和心灵逐渐消失,甚至荡然无存,美好的心灵蜕变成荒芜的沙漠,所以全世界的儿童皆无区别,只是长大后才有了区别,乃至天壤之别。

24.“人生的纽扣”比喻人生纯洁、善良、天真、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且这些美好的品质对人生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文章的标题生动形象,且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5.【参考范文】

我在失意中发现

一考生

又是一个酷热的暑假,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找到自己中意的临时工作点,自己打工的热情也被引燃得一发不可收。

浇不灭这愈发旺盛的焰火之后,我也踏上了寻找工作的征途。

原想着凭借自己在学校中还算优异的表现,找一份临时工不过是小菜一碟?

可是,现实,终究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很多。

你足够强,好,留下你;你不行,那么对不起。

怀揣着中学生特有的那份天真和烂漫,轻轻敲开一扇扇门,可回复我的却是一句句“对不起”,内心那团激情燃烧的火焰被一点一滴的冷水渐渐浇灭。

“为什么会这样?

”为自己想了千百个失败的理由,可终究不能够说服自己。

奋斗了一整天,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感觉自己就像被人狠狠打了一拳,临走时还不忘踹上一脚的失败者。

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月光皎洁迷人,而我却没有欣赏这份“明月皎夜光”的惬意,眼里只有月光下斜在身后的那一片黑黑的影子,没有了往日的自信,只剩下对自己的默默质疑。

突然想起前些日里出现的offer帝,他也曾失败过,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到最后的,是“我可以学”的坚定信念,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霸气豪情,更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向前的经历。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他的经历,让我的内心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要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在挫折中懂得成长,人生的路还很长,面对阳光,将影子永远甩在身后。

挫折,相信我的盾足够抵御你射来的利箭,接下来的挑战,我准备好了!

天亮了,我带着一份自信的微笑,重新踏上寻找工作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