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863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操练营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黑体字注音。

①jūn()裂②颓唐()③羞sè()④jīn()持⑤喷嚏()⑥哽咽()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①不容置辨()②一口同声()③心不在奄()④光彩奕奕()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是,他的国籍是。

②《差半车麦秸》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是。

③《一厘米》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其作品还有、、等。

④《孔乙己》的作者是,《孔乙己》选自,这是作者继之后又一篇白话小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是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B、陈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C、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而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D、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5.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

“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

6.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相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处(组成对偶句)。

甲句: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句:

(桂花、兰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春香、夏香、秋香、冬香)

二、阅读大本营

(一)课文回放。

(1)走过一个冰棍摊,小也说:

“妈妈给我钱。

(2)小也拿了钱,跑到冰棍摊背后:

“老奶奶量量我多高。

”陶影这才看到有位老太太守着一盘身高体重磅。

(3)老太太瘪着嘴,颤巍巍扶起标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

“一米一一。

”她凑近了看。

(4)陶影觉得见了鬼:

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5)小也眼里生出一种冰晶一样的东西,不理陶影,一甩头,往前跑。

突然,他摔了一跤。

腾起在空中的一刹那,他像一只飞翔的鸟。

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

陶影赶快跑过去扶,就在她走近的一刹那,小也忽然爬起来,兀自往前跑。

陶影站住了。

她想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

望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身影,她伤心地想:

小也,你真的不回头看妈妈了?

(6)小也跑到很远,终于还是停下来,回过头寻找妈妈。

找到了,就又转过身跑……

(7)陶影觉得事情不可思议。

她问老奶奶:

“大妈,您这磅……”

(8)“我这磅准让您高兴!

您不就巴望着孩子长高点吗?

别巴望着孩子长!

孩子长大了,当妈的就老喽!

’“老奶奶把嘴咂得吧吧响。

(9)“您这磅……”陶影又一次问。

老人很和善,可她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10)“我这磅大点。

让您量着个头高点,分量轻点,时下不是都兴健美吗?

我这是健美磅。

”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狡黠。

(11)原来是这样!

应该让小也听到这话!

小也已经跑远,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12)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好像妈妈是大灰狼变的,回到家,陶影拿出卷尺,要给小也重新量一下身高。

(13)“我不量!

人家都说我够高了,就你说我不够。

你不愿意给我买票,别以为我不知道!

只要你一量,我一定又不够了。

我不相信你!

不相信!

(14)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1.第

(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表现了小也怎样的心理活动?

2.第(5)段中陶影为什么“站住了”,而不是追上去?

3.结合选段,谈一谈如果你是小也,你会怎样做。

(不超过100字)

(二)名作点击。

散步(节选)

莫怀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顺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

“我”的决定是什么?

“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

为什么?

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三)比较阅读。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B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C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E他的眼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F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G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H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话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

1.写出这段文字所具备的记叙要素。

A时间B地点

C人物D事件

2.文中句A是描写,其主要目的是(A交代事情发生的季节。

B渲染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C说明天气冷了,而孔乙己穿得很少。

3.文中句B是写孔乙己的,它描写了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下的惨状。

被打折腿的直接原因是偷书,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句C句D是描写。

孔乙己说谎,反映了他;而说话时吞吞吐吐,又体现了他灵魂深处被戳痛时的心理;其中省略号表示。

5.文句E是通过描写来刻画孔乙己尴尬恳求,无可奈何的心理活动。

6.文中句F是描写,说明掌柜和酒客对孔乙己

7.文中句G是描写,其作用是

8.文中句F句H的意思表明,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深刻地揭露了,同时也批判了。

《孔乙己》全文十三处写“笑”,其作用是。

三、作文训练营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

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

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要求:

1.要符合续写的一般要求,比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情节发展要合理等。

2.要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有创意。

3.情节要相对完整,要写出人物性格。

4.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一1.①皲②tuí③涩④矜⑤tì⑥gěngyè2.①辩②异③焉④熠熠3.①志贺直哉日本②姚雪垠《李自成》③毕淑敏《红处方》《预约死亡》《生生不已》④鲁迅《呐喊》《狂人日记》4.D5.别的书销量很好,都卖完了。

(不要求语言一致,有讽刺效果即可给分)6.梅花、桂花、玫瑰花,冬香秋香

(一)1.语言和动作;表现了小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确切身高以及妈妈是否诚实。

2.陶影知道,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

尽管她很想向孩子解释清楚,但仍然忍住了;她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让儿子摔第二跤。

3.略。

不能写“我”的心理、语言,只能写“我”的做法。

(二)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2不能。

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3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

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5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6.略。

(三)1.A.一天的下半天B.酒店C.孔乙己掌柜我D.孔乙己在酒店里喝酒2.自然环境描写,B3.外貌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4.语言自欺欺人,麻木不仁;无可奈何,矛盾的心情5.神态6.社会环境;冷漠无情,都把他当作戏弄嘲笑的对象7.动作,“摸”字表明孔乙己的钱只剩下几枚,十分穷困潦倒;“用这手走来的”表明孔乙己濒临死亡,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8.冷漠无情,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群众的麻木不仁;既反映了人们的麻木不仁以及对孔乙己的嘲弄,更主要的是以笑写悲,寓悲于笑,增强作品的悲剧气氛。

三、[写作方法讲解]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

续写前,要紧的是熟读原文,做到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

只有这样,续写的部分才能与原文一脉相通,融成一体。

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是事件的自然延伸。

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

如果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

《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主题是:

“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这要求同学们要续写时不要偏离原文的主题。

文章中刻画一个痴迷葫芦,但又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

而在续写中既可以坚持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也随之变化。

[范文示例]

清兵卫与葫芦(续写)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把葫芦打碎以后,清兵卫又迷上画画,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可父亲好像又不满意似的,又嘟囔了起来。

每当清兵卫画画时,他父亲少不了那句话:

“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以前痴迷葫芦,现在又迷上绘画,真不知道你哪根神经接错了!

”这时,清兵卫不言不语,只是瞪眼望望父亲,然后继续画他的画。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在课上画画,又被那位教员发现了,那位教员自然更是火冒三丈,“好啊,你个清兵卫,上次上课你弄葫芦,这次你又画画……”自然和上次一样,教员没收了他的画,自然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清兵卫的父亲。

父亲自然对他又是痛打一顿,之后抓起桌子上清兵卫画的一沓沓的画,撕了个粉碎扔到了门外。

清兵卫站在门口,眼望着被父亲撒得满地的碎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有往外流。

他知道他的爱好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了,父亲撕碎了他的画,也撕碎了他的梦。

他瘫坐在地上,望着满眼的纸片发呆,他决定放弃。

这时,一双脚出现在清兵卫的眼帘,清兵卫无力地抬起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身穿粉红色的衣服,宛如枝头上正在绽放的樱花。

她正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清兵卫看着她,姑娘冲他微微一笑,清兵卫勉强地回了一笑。

“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姑娘和蔼地问。

“我想学绘画,”清兵卫慢吞吞地说。

“既然想学,就学呗,干嘛还把这些撕得粉碎呢?

是画得不满意吗?

”姑娘又问。

“那是我父亲撕的,他不让我画,我干什么他都不同意,他说这是没出息。

”清兵卫沮丧地说。

“哦!

是吗?

那你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吧,可以跟我说说吗?

”姑娘轻轻地问,她说话的声音很动听,像银铃一般。

“好吧,不过我们别在这儿,在这儿让我父亲看见就糟了。

”清兵卫说。

于是,他俩向河边走去,他们找了一块草地坐下,清兵卫把这段日子里他与葫芦、父亲、教员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全说了出来,然后痛快地哭了一场,把憋在肚子里的委屈全都哭了出来。

姑娘被打动了,她同情他、可怜他。

过了一会儿,姑娘打破了沉寂:

“我去去就来,你等着我。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一会,姑娘回来了,一手拿着画笔、水彩,一手拿着纸,对清兵卫说:

“你可以为我画一张画吗?

“当然可以。

”清兵卫痛快地回答,那声音里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你想让我为你画什么?

”清兵卫问道。

“什么都可以,不过你可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画这幅画。

”姑娘说。

清兵卫动手画了起来,等他画完,姑娘拿起画满意地点点头,并留下了清兵卫的姓名,地址。

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给姑娘绘画的事儿清兵卫早已忘却了。

一天他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两张门票。

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欢迎到美术馆参观,我的孩子,×月×日上午9点我在美术馆门口等你,别忘了一定要和你父亲一块来。

署名是美术馆馆长。

在清兵卫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去。

当他们走到美术馆门口时,那位好心的姑娘向他招手、冲他微笑,她依旧穿着那身粉红色的衣服,依旧和樱花绽放般美丽。

“是你?

你是美术馆馆长?

”清兵卫不解地问。

“怎么了,不相信吗?

”姑娘笑着说,“哦,这位是你父亲吧!

“是的。

“我说这位姑娘,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们来这儿,,我的孩子刚刚放弃绘画,绘画是最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你还想让他执迷不悟吗?

”清兵卫的父亲板着脸说。

样子怪吓人的。

姑娘并没有生气,依旧微笑说:

“先进去吧!

来看画展的人很多,他们随着人群慢慢地往前移动着,不知不觉地,他们在一幅画面前停住了,清兵卫痴痴地望着那幅画,父亲的眼光却停在了画的落款上:

一等奖作品获奖者:

清兵卫。

父亲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还用说吗,你儿子的作品得了一等奖,这是奖金。

”姑娘说着,把一个信封递到了清兵卫父亲的手里。

清兵卫的父亲打开一看:

500块钱!

“天啊!

”他顿时脸上笑开了花,拉着儿子说:

“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

”清兵卫也被搞得糊里糊涂,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连声说:

“谢谢,谢谢。

“别谢了,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这儿上学,以后继续学画。

”姑娘说。

父亲当然同意了,清兵卫高兴极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多久,清兵卫发现:

孩子们个个都拿着葫芦玩。

孩子们都说,他们父母说了玩葫芦的孩子有出息。

教员也逢人便说:

“瞧瞧我的学生多有出息。

”而且给了清兵卫一个大葫芦,比上次没收的那个还大……

●点评

这篇续写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波澜迭出。

文章一开头就与原文衔接,通过父亲的怨言,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笑。

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且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如“天啊!

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

”这句话点明了清兵卫父亲因为见到钱终于“觉醒”,这非常符合清兵卫父亲那种唯利是图,能赚钱才是正当爱好的小资本市民的身份。

作者想象大胆,创造性强,一改原文悲剧的结局,天才终于被伯乐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