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8876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5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docx

整理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进度计划

一、历年真题

案例一

某施工单位承揽了水利枢纽工程中的部分施工任务。

该施工项目上双代号网络计划见图4-1-1(单位:

天)

 

问题:

1.施工过程中,在①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②投标文件;③设计变更通知;④监理合同;⑤资源配置;⑥设计合同等中,哪些应作为施工单位调整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2.请计算上述网络计划的工期,并写出关键线路。

3.施工中由于项目法人原因造成G工作延误3天,C工作延误2天,施工单位为此要求延长工期5天。

施工单位的要求是否合理?

为什么?

4.简述一般情况下工期延长对工程直接费和间接费的影响。

答:

1.①、③、⑤、⑥。

2.网络工期计算结果见图4-1-3。

 

关键路线:

①~②~③~⑦~⑨~⑩,工期为26天。

3.施工单位要求5天的补偿不合理。

因为项目法人原因造成G工作延误3天。

发生在非关键线路上,并且G工作的延误天数(3天)小于其总时差(8天),因此,G工作延误3天不会对总工期产生影响。

由于C工作处于关键线路上,因此工作C延误(2天)会导致总工期的延误,因此,应给予施工单位2天的补偿。

4.在一般情况下,工期延长对工程直接费不会产生影响,而对于工程间接费会产生影响,即导致管理费的增加。

 

二、模拟试题

案例一

X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河流,根据河流规划拟建一水电站,主坝为土石坝。

工程同时兼有发电、防洪、养殖等任务。

坝址地区河床覆盖层厚度平均25m,河床中部厚达40m,河床冲击层为卵砾石类土,但河床较窄。

坝址两岸山坡陡峻,山岩为坚硬的玄武岩。

从筑坝材料上看坝址上下游2.5km内有190万立方米土料可供筑坝的防渗体之用,还有1500万立方米的砂砾料供筑坝壳、心墙和斜墙坝之用。

由于该地区黏性土料自然含水量较高,不宜大量采用黏性土料,以薄心墙、薄斜墙较为有利,又因坝基条件复杂、处理工程量大、工期长,故设计方案为斜墙坝,并采用碾压式填筑。

经过专家论证,由于涵管泄流能力有限,因此采用涵管无法满足施工导流要求。

问题:

1.某设计单位给出的施工导流方案采用纵向围堰,分期修建土坝,采用明渠导流等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该怎样修改?

2.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为本工程项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它应遵循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3.承担该项目的施工单位若进行施工总布置,应着重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4.在工程投标和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5.简述土石坝料场规划和施工分期的基本内容。

6.如何处理土石坝填筑施工时接头部分?

答:

1.不合理。

因为土坝建于深厚的覆盖层上,不宜修建纵向围堰;河床较窄,若分期修建土坝,易形成接头薄弱面,而且坝体土方量大,保持其持续均衡生产十分重要,所以采用全断面围堰拦洪方案较为合理。

坝址附近山坡陡峻,不适于采用明渠导流,由于坝址两岸山岩为坚硬的玄武岩,故可采用隧洞方案导流,导流洞将来还可做泄洪洞。

2.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应遵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经济政策;

(2)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

(3)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妥善协调枢纽工程各部位的施工;

(4)结合国清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凡经实践证明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应尽量采用.

3.施工单位若进行施工总布置,应着重研究以下内容:

(l)施工临时设施项目的组成、规模和布置;

(2)对外交通衔接方式、站场位置、主要交通干线及跨河设施的布置情况;

(3)可资利用场地的相对位置、高程、面积;

(4)供生产、生活设施布置的场地;

(5)临时建筑工程和永久设施的结合;

(6)应做好土石挖填平衡,统筹规划堆渣、弃渣场地;弃渣处理应符合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

4.工程投标和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工程任务情况及施工条件分析;

(2)施工总方案、主要施工方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单位工程综合进度计划和施工力量、机具及部署;

(3)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包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防护、文明施工以及环境污染防治等各种措施。

5.(l)土石坝料场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空间规划:

上坝的运输距离应尽可能缩短;料场最好能分布在坝的上下游,减少施工干扰.低料低用,高料高用.高料场储量富余时,可高料低用。

②时间规划:

上坝强度高时应尽量用近料场,强度低时才考虑用远料场;近料和上游易淹的料场应先用,远料和下游不易淹的料场后用;含水量高的料场早季用,含水量低的料场雨季用。

③料场质与量的规划:

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数量满足填筑要求。

(2)施工分期一般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截流前,完成导流隧洞工作;

2从截流开始,在围堰的保护下进行大坝基础工程,包括排水、清基、防渗墙施工,雨期来临之前将围堰抢到拦洪水位以上;

3拦洪后填筑大坝到开始封孔蓄水;

④封孔后继续填筑大坝至坝顶高程。

6.土石坝填筑施工时接头部分处理时应做到:

(1)层与层之间分段接头应错开一定距离,分段条带应与坝轴线平行布置,各分段之间不应形成过大的高差。

(2)为保护钻土心墙或钻土斜墙不致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遭受影响,一般采用土、砂平起的施工方法.

(3)坝身与混凝土结构物的连接,靠近混凝土结构部位不能采用大型机械压实时,可采用小型机械夯或人工夯实。

混凝土结构物两侧要均衡填料压实。

 

案例二

某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当地农田水利规划的需要,需要修建一节制闸。

根据实际情况,水闸采用反拱底板。

为确保工程能按时完成,有关单位事先编制了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并通过反复论证进行了工期优化。

问题:

1.水闸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反拱底板的施工程序主要有哪几种,其施工要点是什么?

3.简述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和进度计划的表达方法。

4.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遇到某些客观原因需要进行施工进度计划调整,则调整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5.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有哪些优化方法?

简述其中一种优化方法。

答:

1.水闸主要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

2.

(1)反拱底板施工程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先浇闸墩及岸墙后浇反拱底板,另一种是反拱底板与闸墩岸墙底板同时浇筑。

(2)反拱底板施工要点:

由于反拱底板采用土模,因此必须做好排水工作。

挖模前必须将基土夯实,放样时应严格控制曲线。

土模挖出后,先铺一层10cm厚的砂浆垫层,待其具有一定强度后加盖保护,以待浇筑上层棍凝土。

①采用先浇闸墩及岸墙后浇反拱底板时,在浇筑岸、墩墙底板时,将接缝钢筋一头埋在岸、墩墙底板之内,另一头插人土模中,以备下一阶段浇人反拱底板。

岸、墩墙浇筑完毕后,应尽量推迟底板的浇筑,以便岸、墩墙基础有更多的时问沉实。

为减小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底板混凝土浇筑应尽量选择在低温季节进行,并注意施工缝的处理。

②采用反拱底板与闸墩岸墙底板同时浇筑时,为了减小不均匀沉降对整体浇筑的反拱底板的不利影响,可在拱脚处预留一缝,缝底设临时止水,缝顶设“假铰”,待大部分上部结构荷载施加以后,便在低温期用二期混凝土封堵。

为保证反拱底板的受力性能,在拱腔内浇筑的门槛、消力坎等构件,需在底板混凝土凝固后浇筑二期混凝土,且不应使两者成为一个整体。

3.(l)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有:

研究设计资料和施工条件;划分工程项目;计算工程量;安排施工顺序,草拟轮廓进度计划;选择施工方法,修改控制进度,编制进度计划的初步方案;进行施工进度方案比较,选择较优方案;对进度计划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确定施工进度计划。

(2)进度计划的主要表达方法有:

横道图、工程进度曲线、施工进度管理控制曲线、形象进度图、网络进度计划.

4.施工进度计划调整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后续施工项目合同工期的限制;进度调整后,给后续施工项目会不会造成赶工或窝工而导致其工期和经济上遭受损失;材料物资供应需求上的制约;劳动力供应需求的制约;工程投资分配计划的制约;外界自然条件的制约;施工项目之间逻辑关系的制约.进度调枯引起的支付费率调整。

5.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方法有:

工期优化、资源优化和费用优化。

其中工期优化的步骤是:

计算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并找出关键线路及关键工作;按要求工期计算应缩短的时间;确定各关键工作能缩短的持续时间;确定应优先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调整其持续时间,并重新计算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案例三

某施工项目采用双代号网络计划见图4-1-5单位:

天)。

 

问题。

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调整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2.请计算上述网络计划的工期,并写出关键线路。

3.施工中由于项目法人原因造成G工作延误5天,C工作延误4天,施工单位为此要求延长工9天,施工单位的要求是否合理?

为什么?

4.简述一般情况下工期延长对工程直接费和间接费的影响。

答:

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调整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设计变更通知;资源配置;设计合同。

2.根据上述网络计划计算的工期为10+12+6+8+6=42(天),关键线路:

A→B→C→F→I.

3.不合理。

一项工作被延误,是否对工程工期造成影响,应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是否在关键路线上,如果在关键路线上,则工期延误的时间就等于该项工程延误时间;如果该项工作不在关键路线上,应计算出该项工作的总时差,用总时差与延误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出对工期的影响。

因为关键线路为A→B→C→F→I,工作C在关键路线上,所以工作C的延误时间也就是工期的延误时间。

但是工作G不在关键路线上,所以应根据计算求得其延误对工期的影响。

经计算可知,工作G延误5天对工期没有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只能要求延长工期4天。

4.工期延长对工程直接费的影响:

工程直接费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项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组成。

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其他直接费包括冬雨期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和其他。

现场经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

工期延长对工程间接费的影响:

间接费指施工企业为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而进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组成。

企业管理费指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生产经验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财务费用指施工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其他费用指企业定额测定费及施工企业进退场补贴费。

 

案例四

某项目部承揽一土石坝工程施工任务。

为加快施工进度,该项目部按坝面作业的铺料、整平和压实三个主要工序组建专业工程施工队施工,并将该坝面分为三个施工段,按施工段1、施工段2、施工段3顺序组织流水作业。

已知各专业施工队在各施工段上的工作时续时间如表4-1-1所示。

表4-1-1各专业施工队的工作进度表

工作队

施工段1

施工段2

施工段3

铺料

4天

3天

3天

整平

2天

1天

1天

压实

3天

2天

3天

问题:

1.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2.本案坝面作业中,各项工作的工艺逻辑关系如何?

3.根据工作的逻辑关系绘制该项目进度计划的双代号网络图。

4.根据网络图和本案例给出的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确定其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5.若在“施工段3”整平时突降暴雨,造成工期延误3天,试分析其对施工工期的影响程度。

答案:

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主要工作步骤应是:

研究设计资料和施工条件,正确计算工程量和工作持续时间,选择施工方法并确定施工顺序等。

2.本案坝面作业中,各项工作的工艺逻辑关系是:

先铺料,后整平,再压实。

3.根据逻辑关系绘制的网络计划如图4-1-13所示。

4.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加该工作的工作历时所得之和的最大值,用公式表示为:

Tc=max{ESi-n+Di-n}

式中,Tc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ESi-n为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Di-n为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历时。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可得其计算工期为14天,关键路线为:

铺料

(1)→铺料

(2)→铺料(3)→整平(3)→压实(3)。

5.一项工作被延误,是否对工程工期造成影响,应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是否在关键路线上,如果在关键路线上,则工期延误的时间就等于该项工程延误时间;如果该项工作不在关键路线上,应计算出该项工作的总时差,用总时差与延误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出对工期的影响。

 

因为“施工段3"整平是在关键路线上的工序,所以造成施工工期延期3天。

 

案例五

某土石坝分部工程的网络计划如图4-1-6所示,计算工期为44天。

根据技术方案,确定A、D、I三项工作使用一台机械顺序施工。

问题:

1.按A→D→I顺序组织施工,则网络计划变为如图4-1-7所示:

(1).计算工期是多少天?

(2).机械在现场的使用和闲置时间各是多少天?

2.如按D→A→I顺序组织施工

(1).画出该种方案的网络计划

(2).计算工期是多少天?

(3).机械在现场的使用和限制时间各是多少天?

3.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判断哪个方案更好。

4.若监理批准D→A→I顺序施工,施工中由于项目法人原因,B项工作时间延长5天,承包商提出要求延长5天工期。

(1).你认为工期延长几天合理?

为什么?

(2).承包商可索赔的机械闲置时间为多少天?

为什么?

答:

1.

(1)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加该工作的工作历时所得之和的最大值,用公式表示为

Tc=max{ESi-n+Di-n}

式中,Tc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ESi-n为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Di-n为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历时。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可得计算工期为47天。

(2)机械在现场的使用时间应将各项工作使用机械的时间累计计算,因此将A、D、I三项工作的历时时间累计即可,经计算得20天(A为10天;D为5天;I为5天)。

闲置时间应考虑各项工作使用机械的时间差,也即是前项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与该工作最早三始时间的差值为该两项工作机械闲置时间,将各闲置时间累计计算,就可计算出机械在该工程中的闲置时间。

因为D为A的紧后工序,所以工作A、D之间无机械闲置时间,D的紧后工作为E,E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I工作,所以D、l之间的机械闲置时间为12天。

综上所述,总的机械闲置时间为12天.

2.

(1)按D→A→I顺序组织施工的网络计划如图4-1-14所示:

(2)用公式Tc=max{ESi-n+Di-n}计算可得工期为45天。

(3)机械在现场的使用时间不变仍为20天。

由于A为D的紧后工序,所以A、D之间不存在机械闲置时间;而I的紧前工序为A和E,只有A和E都完成后才能开始I工作,A完成需要21天,E完成需要24天,因此闲置时间为3天。

3.将两个方案的计算工期和机械闲置时间分别进行比较,工期短、机械闲置时间少的方案更好。

按A→D→I的顺序施工,工期较长(47天),机械闲置时间较多(12天);按D→A→I顺序施工,工期较短(45天),机械闲置时间较少(3天),所以按D→A→I顺序施工的方案更好

 

案例六

某工程建设项目,网络计划如图4-1-8所示。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原因,不可抗力因素和施工单位原因,对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其结果如表4-1-2(正数为延长工作天数,负数为缩短工作天数)所示,网络计划工期为85天。

由于工作的持续时间变化,网络计划的实际工期为90天,如图4-1-9所示。

表4-1-2不可抗力对工期进度影响的统计表

代号

业主原因

不可抗力因素

施工单位因素

延长的时间

延长和缩短一天的经济得失

A

B

C

D

E

F

G

H

0

1

1

2

0

2

0

3

2

0

0

0

2

2

2

0

0

1

-1

2

-2

0

0

2

2

2

0

4

0

4

2

5

500

1000

800

600

1000

800

700

600

合计

9

8

2

19

问题:

1.分析网络计划图4-1-8、图4-1-9的关键路线。

2.承包商要求延长合同工期17天和按实际工程延长合同工期5天是否合理?

为什么?

3.索赔合同工期几天为合理?

为什么?

(用网络计划图表示)

4.索赔金额多少为合理?

为什么?

答:

1、因为网络计划工期为85天,所以很容易求得图4-l-8中的关键路线为B→C→E→G。

由于工作的持续时间变化,网络计划的实际工期为90天,所以由图4-1-9显然关键路线为B→C→F→H。

2、一项工作被延误,是否对工程工期造成影响,应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是否在关键路线上,如果在关键路线上,则工期延误的时间就等于该项工程延误时间;如果该项工作不在关键路线上,应计算出该项工作的总时差,用总时差与延误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出对工期的影响。

因此延长合同工期17天是不合理的。

因为由于业主原因和不可抗力因素对工作持续时间的影响不是都在关键路线上,所以不能简单将两类原因引起的工作持续时间的影响相叠加。

承包商要求按实际工程延长合同工期5天也是不合理的。

因为实际工期中包含了施工单位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工作持续时间的延长和缩短。

3、合拥的素赔合同工期可以由图4-1-15表示。

此时,施工关键路线为B→C→E→G,计算工期为19+13+24+35=91(天),因此合理的索赔合同工期几天为91-85=6(天).

4、规矩规定要求,可索赔的经济损失包括业主直接原因所造成的部分和不可抗力造成的经济损失部分,因此合理的索赔金额为:

2×500+1000+800十2×600+2×1000+4×800十2×700+3×600=12400(元)

案例七

一承包商(乙方)于某年5月6日与某业主(甲方)签订了一项建筑工程合同。

在合同中规定,甲方于5月14日提供施工现场,工程开工日期为5月16日。

同时合同中双方商定与计划工期相比,工期每提前1天奖励3000元,每拖后1天罚款5000元。

乙方按时提交了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进度计划(见图4-1-10),并在得到甲方代表的批准后,如期开工。

 

开工后因部分原有设施搬迁拖延,甲方于5月17日才提供全部场地,影响了工作B、C的正常作业时间,使该两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均延长了2天,并使这两项工作分别窝工8和10个工日;工作D未受到影响。

乙方与租赁商原约定工作E使用的某种机械应于5月27日进场,但因运输问题推迟到5月29日才进场,造成工作E实际作业时间增加1天,多用人工7个工日。

在工作F施工时,因设计变更造成施工时间增加2天,多用人工12个工日,其它费用增至1.5万元。

在工作G施工时,因甲方供应的材料出现质量缺陷,乙方返工增加用工10个工日,其他费用1000元,并影响I工序作业时间延长1天,窝工4个工日。

问题:

1.根据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确定计划工期、关键线路和B、C、D、E、F、G、H、I工作的总时差。

2.乙方能否就题中情况向甲方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并简述其理由?

3.试计算该工程的实际施工天数为多少天?

应得到的工期补偿为多少天?

工期奖罚天数为多少天,涉及多少工期奖罚金?

4.假设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标准为30元/工日,应由甲方给予补偿的窝工人工费标准为18元/工日,施工管理费、利润等均不予补偿。

则在该工程中,乙方得到的合理的经济补偿有哪些?

补偿的金额为多少?

答:

1.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该工作的工作历时所得之和的最大值,用公式表示为:

Tc=max{ESi-n+Di-n}

式中,Tc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ESi-n为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Di-n为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历时。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可得计算工期为48天,关键路线为A→B→G→I→J。

工作总时差是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一项工作拥有的机动时间的极限值。

其计算公式为Tfi-j=LSi-j-ESi-j或TFi-j=LFi-j-EFi-j。

由上述公式计算得到:

工序B:

TF=O;工序C:

TF=3;工序D:

TF=4;工序E:

TF=6;工序F:

TF=10;工序J:

TF=0;工序H:

TF=6;工序I:

TF=0。

2、对于开工后,甲方没有按时提供全部施工场地而导致B、C两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均延长了2天,并使这两项工作分别窝工8和10个工日。

因为工作B位于整个工程的关键线路上,其工作时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工期的变化,而且施工场地提供的时间延长属于甲方应承担的责任,所以可以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

对于由于租赁商没能按时提供机械设备进厂而引起工作E的延长和人工的增加,不能提出补偿要求,因为是乙方与租赁商约定的机械进厂时间,属于乙方应承担的风险,与甲方无关。

对于设计变更时工作F的工作历时增加2天,人工增加14工日,其他费用增加1.5万元,乙方只可以提出费用补偿.因为设计变更虽属甲方责任,但是工作F的总时间差为10天,工作历时延长2天对总工期没有影响,所以只能提出费用补偿而不能提出工期补偿要求。

对于因为甲方提供材料的质量缺陷引起工作I的历时延长,人工、费用增加,甲方应给予工期和费用的补偿。

因为甲方提供材料的质量缺陷属于甲方责任,同时工作I在关键路线上,其工作历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工期。

3、实际工程网络如图4-1-16所示。

根据网络图计算可得,工期为51天,关键路线不变。

由于乙方责任使工作E的工作历时增加1天对工期没有影响,所以增加的3天工期均是由甲方责任引起的,因此应补偿的工期为3天。

由于乙方责任引起工作E的历时增加1天,但并未对工期造成延长或减少的影响,因此工程按规定的工期完工,何奖罚金。

4、①窝工补偿:

18×(8+10+4)=396(元)

②人工补偿:

30×(12+10)=660(元)

③其他费用:

15000+1000=16000(元)

乙方得到的经济补偿总计:

396+660+16000=17056(元)

案例八

一混凝土坝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20个月,建设单位委托某监理公司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

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4-1-11所示,假定各项工作均匀速施工。

(月)

问题:

1.如果工作B、C、H要由一个专业施工队顺序施工,在不改变原施工进度计划总工期和工作工艺关系的前提下,如何安排该三项工作最合理?

此时该专业施工队的工作间断时间为多少?

2.由于建设单位负责的施工现场拆迁工作未能按时完成,总监理工程师口头指令承包单位开工日期推迟4个月,工期相应顺延4个月,鉴于工程未开工,因延期开工给承包单位造成的损失不予补偿。

指出总监理工程师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3.推迟4个月开工后,当工作G开始之时检查实际进度,发现此前施工进度正常。

此时,建设单位要求仍按原竣工日期完成工程,承包单位提出如下赶工方案,得到总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该方案将G、H、L三项工作均分成两个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表4-1-3。

表4-1-3施工流水节拍表

 

 

G

2

3

H

2

2

L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