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8897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docx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

Lastrevisionon21December2020

 

食品厂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我国食品行业分类

主类

细类

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糕点、糖果制造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加工业、蛋品加工业、乳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罐头食品制造业、加工盐业、食品添加制造业、调味品制造业及其他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饮料酒制造业、酒精制造、无酒精饮料制造业、制茶业及其他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烟草烘烤业、卷烟制造业及其他烟草加工业

采盐业

盐加工业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

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

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

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

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

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

这是因为:

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

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

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1、主要成就与问题

(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亿元。

“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

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万吨,味精产量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万吨,啤酒产量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表1—2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

万吨

品名

1998

2001

增或减(%)

品名

1998

2001

增或减(%)

原盐

味精

大米

酱油

小麦粉

淀粉

机制糖

饮料酒

食用油

白酒

鲜冻肉

啤酒

糖果

发酵酒精

乳制品

软饮料

方便食品

冷冻饮品

罐头

卷烟

资料来源:

1999和2001《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1年食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如油脂品种从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专用油等,全精炼油产量已占油脂总产量的30%左右;粮食加工中,特二级以上精度的小麦粉已占面粉总产量的70%,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5%左右;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供应大幅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名优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扩大。

(3)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00年啤酒行业拥有43个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8%,其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59%,大型啤酒企业的规模已达180-260万吨/年;液体乳产量排行前10位的乳品企业液体乳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9%。

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达36家,其中烟草加工企业14家,酿酒企业5家,饮料和乳品企业6家,肉制品企业2家,粮油加工企业3家,其他食品企业6家。

表1—3在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食品工业企业的排序名次

序号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1

35

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419,812

2

75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1,487,460

3

105

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

1,060,000

4

129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819,066

5

141

昆明卷烟厂

732,238

6

144

湖南省长沙卷烟厂

726,597

7

151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06,672

8

156

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690,000

9

170

中国粮油集团公司

631,986

10

176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623,181

11

202

云南红河卷烟厂

540,750

12

207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527,672

13

210

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519,368

14

213

常德卷烟厂

518,465

15

227

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1,817

16

231

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

496,703

17

239

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

483,688

18

274

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

392,891

继上表

19

301

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352,021

20

302

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349,821

21

305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

346,367

22

338

贵阳卷烟厂

313,682

23

340

江苏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312,787

24

341

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

312,526

25

344

广东省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

310,921

26

357

广州卷烟二厂

298,757

27

363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289,281

28

375

南昌卷烟厂

281,259

29

389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70,198

30

391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

269,059

31

431

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37,485

32

437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5,722

33

440

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

234,550

34

477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214,400

35

487

陕西宝鸡卷烟厂

209,600

36

497

许昌卷烟厂

201,914

资料来源: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公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通知》

(4)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5)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许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2001年我国拥有食品工业民营企业11279家,占到了60%的比重,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亿元。

项目

食品工业企业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食品工业

合计

比重%

排序

食品工业合计

比重%

排序

食品工业合计

比重%

排序

企业单位数(个)

18571

7292

2

11279

1

2613

3

工业总产值(亿元)

2

1

3

工业增加值(亿元)

1

2

3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2

1

3

产品销售利润(亿元)

1

2

3

利润总额(亿元)

1

2

3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年)

83153

105688

1

64140

3

86572

2

产品销售率(%)

1

2

3

表1—42001年按经济类型食品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及排序表

资料来源:

2002中国统计年鉴

(6)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之一。

尽管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中国食品行业来说仍将是任重道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温饱需要,而开始重视食品的营养、卫生质量、加工工艺、外观包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味、消费品牌。

应该说,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市场是巨大的,然而竞争也是激烈的。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食品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公司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的压力。

国内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洋品牌在很多领域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

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很难与那些跨国公司抗衡的。

市场从来不相信弱者的眼泪,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001年我国水产品在欧盟受阻,主要原因就是发现氯霉素残留超标。

2002年,我国农畜产品出口退货激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以来,大连海关农产品退货额为159万美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94%;青岛冻鸡退货105吨,比2001年同期增长倍;天津海关农产品退货比2001年同期增长8倍。

有关专家指出:

这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品牌培育问题,中国缺少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

像五粮液、双汇、娃哈哈等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则还相去甚远。

因此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食品工业经济实力,培育和发展中国的知名食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整合资源,组建跨国集团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继续保持产销增长势头

我国食品工业从1996年起,连续六年快速增长,实现利税增幅较高,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表1-5食品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单位:

%

项目

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

项目

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幅

“一五”时期

“七五”时期

“二五”时期

“八五”时期

1963年—1965年

“九五”时期

“三五”时期

1979年—1989年

“四五”时期

1979年—1999年

“五五”时期

2000年比1999年增长

“六五”时期

2001年比2000年增长

资料来源:

根据历年食品工业年鉴统计

图1-12000—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变化图

单位:

亿元

图1-2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销收入变化图

单位:

亿元

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2001年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实现利税增幅较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

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8935个,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工业企业销售增长%的平均增速;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利润亿元,同比增长%.远远高出工业企业%的平均增速;税金亿元同比增长%。

利润增幅超过税金增幅十多个百分,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

表1—62001年食品工业效益情况

行业

名称

企业数(个)

销售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

实现利润

(亿元)

同比增长

(%)

实现税金

(亿元)

同比增长

(%)

实现利税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

全国食品工业合计

18735

食品

加工业

10460

食品

制造业

4595

饮料

制造业

3364

烟草

加工业

316

数据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表1-7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税金

行业名称

企业数

(个)

销售收入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利润

(亿元)

比上年增长(%)

税金

(亿元)

比上年增长(%)

粮食及饲料加工业

5147

植物油加工业

1324

制糖业

371

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

1786

水产品加工业

932

盐加工业

44

其它食品加工业

856

数据来源:

中国食品行业协会

2002年,食品工业完成利税总额1938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

图1-3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完成利税情况图

单位:

亿元

图1—42000—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利润变化图

3、大中型食品企业是食品行业盈利大户

食品工业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2001年实现利税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的%,其中大型企业亿元,占%;中型企业亿元,占%。

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其中大型企业亿元,占%;中型企业亿元,占%。

各行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情况如下:

表1-82001年食品加工业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

项目

企业数(个)

所占(%)

实现利润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实现税金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实现利税总额(亿元)

所占比重(%)

合计

10460

100

100

大型企业

324

中型企业

731

4、国有企业仍是食品工业的主导

在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额为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这一情况表明,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居主导地位。

现将各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情况列表如下:

表1-92001年食品加工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

企业性质

企业数(个)

所占(%)

实现利润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实现税金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实现利税总额(亿元)

所占比重(%)

合计

10460

100

100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4339

集体企业

1670

股份制企业

208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177

其他企业

1311

表1-102001年食品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利税

企业性质

企业数(个)

所占(%)

实现利润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实现税金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实现利税总额(亿元)

所占比重(%)

合计

4595

100

100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733

继上表

集体企业

689

股份制企业

976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918

其他企业

437

5、亏损企业亏损额略有上升

全国食品工业在实现利税增长的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有所增加。

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亏损企业有5156个,亏损面为%,亏损企业亏损额为亿元,较上年增加亿元,增亏率为%。

增亏较多的是烟草加工业,增亏额为亿元,增亏率为%。

而食品加工业减亏亿元,食品制造业减亏亿元,饮料制造业减亏亿元,三个行业共减亏亿元。

详见下表:

表1-112001年食品工业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

项目

亏损企业数(个)

亏损面(%)

亏损企业亏损额(亿元)

亏损额比上年

(亿元)

亏损额比上年增长(%)

全国食品工业合计

5156

食品加工业

2787

食品制造业

1249

饮料制造业

1028

烟草加工业

92

表1-122001年食品加工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

行业名称

亏损企业数(个)

亏损面(%)

亏损额(亿元)

亏损额比上年增长(%)

粮食及饲料加工业

1530

植物油加工业

418

制糖业

91

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

426

水产品加工业

152

盐加工业

13

其他食品加工业

157

表1-132001年食品制造业各行业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

行业名称

亏损企业数(个)

亏损面(%)

亏损额(亿元)

亏损额比上年增长(%)

糕点糖果制造业

390

乳制品制造业

101

罐头制造业

162

发酵制品业

78

调味品制造业

209

其他食品制造业

309

第二节2002/2003年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食品工业在不断丰富人民饮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快速的增长趋势,日渐成为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纵观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产销同步增长、效益大幅提高

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亿元,占全国各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同比增长%。

2001年的增幅是%,2002年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

但在整个工业行业中的位置有所变化,食品消费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卫生、安全消费意识增强,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2002年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实现利税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

 2002年主要食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液体乳、机制糖、乳制品、罐头食品、软饮料、味精、鲜、冻畜肉、小麦粉等产量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在二成左右,尤其是乳品市场继续看好,液体乳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乳制品(乳粉、炼乳、奶酪等)产量增长%。

全国年人均消费鲜乳首次超过10公斤。

肉及肉制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表1—142002年我国食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情况表

单位:

亿元

总产值

销售收入

完成利税

实现利润

1925

1、调味品

2002年我国调味品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人民币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为205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利润亿元,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味精100万吨,鸡精10万吨,全国登记在册的公司5000多家,其中1500多家企业具有相当规模,南北方发展不均衡,200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50强中,东北三省只有哈尔滨一家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发展势头迅猛。

2、乳制品

2002年全国牛奶累计产量1300万吨,实现产值3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8%,而在奶制品中,液态奶增长形式更为喜人,2002年增幅高达65。

8%,有专家预测,已经连续两年保持着20%增长速度的我国牛奶产量,在来年日子里,有望突破30%的增速,

3、肉制品

2002年,我国各种肉类产量6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