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8908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docx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项目一揭开经济学的面纱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

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二、单项选择题

1-5CDCAB6-10BADDA

三、判断题

1-5√√×√×6-10×√×××

五、技能题

30

 

20

 

10

项目二感悟价格的魅力

一、名词解释

1.需求:

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定理:

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

1.B2.C3.BD4.C5.B6.A7.A8.A9.B10.D

三、判断题

1-5√××××6-10×√√×√

五、计算题

1.解:

已知Ed=2.0,ΔP/P=-10%,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需求量会增加:

ΔQ/Q=Ed·(-ΔP/P)=2.0×10%=20%。

2.解: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3.解:

(1)已知P1=1,Q1=1000,Ed=2.4,P2=0.8

代入公式

求得Q2=1480,即如果降价为0.8元,此时的销售量是1480。

(2)TR2-TR1=P2Q2-P1Q1=0.8×1480-1×1000=184元

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增加了184元。

4.解:

(1)均衡价格即为供求相等时的价格,令Qd=Qs,即:

50-5P=-10+5P

解得PE=6,把PE=6代入或中,可得QE=20,即图中E1点所对应的价格和产量。

(2)供给函数不变,令新的需求函数Qd=Qs,即:

60-5P=-10+5P

解得PE=7,把PE=7代入或中,可得QE=25,即图中E2点所对应的价格和产量。

(3)需求函数不变,令需求函数和新的供给函数相等Qd=Qs,即:

50-5P=-5+5P,

解得PE=5.5,把PE=5.5代入或中,可得QE=22.5,即图中E3点所对应的价格和产量。

(4)由

(1)

(2)(3)可知,当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如由

增加到,均衡价格由6增加到7,均衡数量由20增加到25,反之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当需求不变,供给增加,由

增加到,均衡价格由6减少到5.5,均衡数量由20增加到22.5,反之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5.解:

(1)显然由于市场上有1000相同的生产者,可知该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设行业的产量为Qs,则Qs/1000=20P→市场供给曲线Qs=20000P

设市场总需求为Qd,则Qd/10000=12-2P→市场需求曲线Qd=120000-20000P

(2)根据

(1)可得,Qs=20000P,Qd=120000-20000P

令Qs=Qd,可求得P=3,此乃行业的均衡价格,同时也是厂商的需求曲线。

代入Qs=Qd=20000×3=60000,即均衡产销量为60000

(3)个人需求曲线右移2个单位,Q=12-2P变为Qd´=14-2P

此时,市场需求函数相应变为D´=10000Qd´=10000×(14-2P)=140000-20000P

令Qs=D´,即20000P=140000-20000P

解得P=3.5,Q=70000

(4)个人生产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个单位,个人供给函数变为Qs=40+20P此时,市场供给函数相应变为S´=40000+20000P,令Qd=S´,即120000-20000P=40000+20000P,求得新的均衡价格P=2,均衡产量为80000

项目三学会理性消费

一、名词解释

1.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

2.消费者剩余:

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3.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或者说,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4.边际替代率:

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二、单项选择题

1-5AAADB6-10BAABA

三、判断题

1-5×××××6-10××√√×

五、计算题

1.解:

由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可得,一份麦当劳快餐对自行车的边际替代率

=麦当劳的价格/自行车的价格=40/200=0.2

2.解:

(1)由图形上A(30,0)可知,如果消费者把全部的收入用于购买商品X可以购买30单位,因此M=2×30=60

(2)由图形上B(0,20)可知,如果消费者把全部的收入用于购买商品Y可以购买20单位,因此

(3)由题意及上述计算可知,PX=2,PY=3,M=60,因此,预算线方程为2X+3Y=60,整理得:

(4)由题(3)可知,预算线的斜率

(5)E点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也是消费者的均衡点,因此,满足

,所以E点的边际替代率

3.解:

由该名大学生的效用表可得出该名大学生复习经济学、数学、统计学所获得的相应的边际效用(对应的是该名大学生复习各门功课取得的成绩)如下表示。

 

按照基数效用论的观点该名大学生应选择最优的时间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门功课上最后1小时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根据上表所示,经济学用3小时每小时的边际效用是10分;数学用2小时每小时的边际效用是10分;统计学用1小时每小时的边际效用也是10分。

而且所用总时间=3小时+2小时+1小时=6小时。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可知他把6小时作如上的分配时这三门课的成绩总分最高。

如果经济学用4小时数学用3小时统计学用2小时每小时的边际效用虽也相等,都是8分。

但所用总时间=4小时+3小时+2小时=9小时超过6小时。

所以此方案不可取。

项目四感知企业的经营

一、名词解释

1.等产量线: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2.等成本线:

是指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得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3.显性成本:

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所购买或租用他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4.机会成本:

一种稀缺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在次佳用途中所付出的代价。

二、单项选择题

1-5CBCDA6-10ABBAB11.A

三、判断题

1-5√×××√6-10√×√√√11-15×××××

五、计算题

1.解:

工人人数

汽车产量(万辆)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0

0

-

-

1

5

5

5

2

8

4

3

3

13

4.3

5

4

16

4

3

5

19

3.8

3

6

22

3.7

3

7

26

3.7

4

8

30

3.75

4

2.解:

产量

固定

成本

可变

成本

总成本

边际

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

总成本

0

3

0

3

-

-

-

-

1

3

0.3

3.3

0.3

3

0.3

3.3

2

3

0.8

3.8

0.5

1.5

0.4

1.9

3

3

1.5

4.5

0.7

1

0.5

1.5

4

3

2.4

5.4

0.9

0.75

0.6

1.35

5

3

3.5

6.5

1.1

0.6

0.7

1.3

6

3

4.8

7.8

1.3

0.5

0.8

1.3

7

3

6.3

9.3

1.5

0.43

0.9

1.33

8

3

8.0

11

1.7

0.375

1

1.375

9

3

9.9

12.9

1.9

0.33

1.1

1.43

10

3

12.0

15

2.1

0.3

1.2

1.5

3.解:

(1)根据所给生产函数为

,可得

(2)当

时,总产量达到最大,解得L=10

(3)当

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解得L=8

4.解:

(1)不可变成本及产量为0时的成本,则STFC=TC(0)=66 

可变成本部分STVC=STC-STFC=

(2)STVC(Q)=Q3-10Q2+17Q 

SAC(Q)=Q2-10Q+17+66/Q 

SAVC(Q)=Q2-10Q+17

SAFC(Q)=66/Q

SMC(Q)=3Q2-20Q+17

项目五找寻市场的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到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2价格歧视:

在同一时间内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购买者销售同一种产品。

3.垄断竞争:

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4.寡头垄断:

也称少数企业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着一种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5.非价格竞争:

企业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份额的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

1.B2.C3.C4.B5.A6.A7.B8.B9.BC10.A

三、判断题

1-5√×√××6-10×××××

五、计算题

1.解:

(1)该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下的利润、边际收益如下表所示

产量

01234567

总成本89101113192737

总收益08162432404856

利润

-8-161319212119

MR-8888888

MC-91126810

(2)当MR=MC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表中可以看出,此时产量为6。

2.解:

(1)由成本函数

,可知,

完全竞争市场单个企业均衡的条件为P=MC

解得:

Q=14

此时,

TR=988×14=13832

则利润

(2)在完全竞争市场,当P低于SAVC的最低点时,厂商停止生产

由成本函数,可知

求得,,令其等于零,即6Q-42=0,解得Q=7

此时。

SAVC最小,最小值为253

因此,当价格低于253元时,厂商才会停止营业。

项目六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市场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的情况。

2.公共物品:

私人不愿意或无能力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3.非排他性:

是指无论是否付费,任何人都无法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4.搭便车:

是指某些社会成员只愿意享用公共物品消费带来的效用,而不愿意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付出代价,总是希望别的社会成员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付出成本。

5.公地悲剧:

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情况。

二、单项选择题

1-5CACAD6-10DCBCD

三、判断题

1-5×××××6-10×××××

项目七明白社会分配的原理

二、单项选择题

1-5AACBD6-10CCBBA

三、判断题

1-5×√√××6-10√×√×√

项目八探求国民收入的来源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最终产品: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中间产品:

是指购买后不用来直接消费,而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品的产品。

二、单项选择

1.A2.D3.B4.C5.A6.A7.A8.A9.A10.C

三、判断题

1-5×××√×6-10××××√

五、计算题

1.解:

(1)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

小麦

100

——

100

面粉

120

100

20

面包

150

120

30

合计

370

220

150

(2)面包的价值是150。

(3)总产值为:

100+120+150=370。

(4)在各个阶段上的增值共为:

100+20+30=150。

(5)重复计算的中间产品成本为:

100+120=220。

2.解:

根据支出法的原理,填写下面的表格。

国内生产总值

4070

1.私人消费支出

2600

耐用品

360

非耐用品

900

劳务

1340

2.私人国内总投资

650

固定投资

640

存货投资

10

3.政府购买支出

800

4.净出口

20

出口

380

进口

360

3.解:

(1)2010年名义GDP=

产品当期价格×当期数量=1.50×25+7.50×50+6.00×40+5.00×30+2.00×60=922.5(美元)

2015年名义GDP=

产品当期价格×当期数量=1.60×30+8.00×60+7.00×50+5.50×35+2.50×70=1245.5(美元)

(2)2015年的实际GDP=

产品基期(2010年)价格×当期数量=1.50×30+7.50×60+6.00×50+5.00×35+2.00×70=1110(美元)

(3)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15年名义GDP÷2015年实际GDP=1245.5÷1110=112.2%可见2015年价格比2010年价格上升了12.2%。

4.解:

(1)GNP=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支付=5677.5+17.5=5695(亿元)

  

(2)NNP=GNP-固定资本消耗=5695-626.1=5068.9(亿元)

  (3)NI=NNP-间接税=5068.9-524.6=4544.3(亿元)

  (4)PI=NI-公司留利-社会保险税+个人利息收入+个人红利收入

  =4544.3-364.3-528.8+1022.2+137.0=4810.4(亿元)

  (5)PDI=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收支付=4810.4-618.7=4191.7(亿元)

5.解:

(1)均衡收入=(100+50)/(1-0.8)=750,消费=100+0.8×750=700,储蓄=750-700=50。

(2)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800,比原来的收入增加50。

项目九把握经济增长的脉络

二、单项选择题

1-5ABAAC6-11CABBCB

三、判断题

1-5×××××6-10×√√√×11√

项目十熟知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5CACAA6-10CCCAA

三、判断题

1-5√√√×√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