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93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docx

高炉工程测量方案

目录

10.3.1.1控制网测设70

10.3.1.2施工放样测量78

10.3.1.3变形观测79

10.3.1.4热风炉基础结构施工测量80

10.3.1.5测量管理82

10.3.1.1控制网测设

(1)控制网方案设计

为满足宝钢二号高炉易地大修热风炉系列工程厂房基础、设备基础、各种管线及附属设施施工放样的精度和密度要求,在建设单位提供厂区首级测量控制的基础上,设计本施工测量控制网。

1)布网原则

A、控制网点应有足够的精度和密度,能够满足本标段热风炉设备操作平台及各种管线安装的工艺要求,并方便设备基础结构的施工放样。

B、能够满足本标段各机组中心线衔接的工艺要求。

2)布网依据

A、业主或监理方提供的厂区测量首级测量控制点线为起算依据。

B、施工总平面图及其变更。

3)执行标准

A、《冶金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测量规范》YBJ212—87;

B、《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C、《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97;

D、《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ZBA76002—87;

E、业主及监理对该项工程的特别规定。

4)布网形式

根据热风炉工程基础为矩形布置形式,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成以主要设备炉体轴线(工艺流程线)为主轴线的矩形方格网。

5)控制网的精度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而确定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项目

限差要求

备注

多边形闭合差

4√n

n:

多边形内角个数

直线度

180°±2.5″

正交度

90°±5″

(2)施工测量工序作业

1)施工测量工序图

2)测量作业方法

A、对热风炉本体、设备工艺管道联接等精度要求高的,其平面位置测量采用正倒镜投点法、直角坐标法、方向线(轴线)交会法等,对于与炉体设备联接精度要求不高的附属设施,采用极坐标法。

B、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法,垂直传递高程宜用挂尺法。

基础竣工测量:

中心线投点应采用正倒镜投点取中的方法,竣工标高应测设在基础侧面并标注高程。

C、炉体及结构吊装时,应选择结构基础施工的竣工测量点线作测量依据,设备安装前,应根据方格网主轴线检测已竣工的中心线和相邻标段相关设备轴线的相对位置,并归化出贯穿的高炉本体中心线作热风炉体及工艺管道和附属设施设备安装的基准线。

3)工序测量作业精度:

各工序测量允许误差按《冶金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相应的限差规定要求,并采用先进可行的测绘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3)平面控制网外业观测技术要求

本控制网(方格网)的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应归零检测;测回应按180°/n+10′变换度盘值。

根据方格网精度要求,拟采用威尔特T2经纬仪测角、投线,以保证连铸机中心线的直线度。

距离测量以索佳全站仪SET2110(精度(2+2ppm×D(km))mm)或同等精度的徕佧全站仪往返测量,在距离测量时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并施以温度、气压改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本方格网的外业观测技术要求如下表:

外业观测项目

限差项目

限差要求

角度测量

仪器标称精度

±2″

测角中误差

±4″

测回数

2

二次读数差

±2″

半测回归零差

±6″

2C互差

±9″

测回较差

±6″

距离测量

仪器标称精度

2mm+2ppm×D(km)

测回数

2

测回读数较差

2(2mm+2ppm×D(km))

温度测定允差

1℃

气压测定允差

10Pa

(4)平面控制网测设步骤

1)参加监理组织的厂区首级测量控制点线的资料和现场交接;

2)对接受的首级控制点位进行复测,并及时上报复测成果;

3)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及首级测量控制点确定主控制轴及绘出平面测量控制网,详见图10.3.1.1—1;

4)以高炉中心线为主轴线,并在主轴线上进行控制点粗定位(取三点,A、O、B);

5)埋设标桩;

进行A、O、B控制点标桩埋设。

6)待点位稳定后,根据首级控制点线将主轴点初步定位;

7)联测首级控制点、主轴点及相邻标段测量控制点,平差后将结果提供监理复核;

8)监理复核确认后,将主轴线上三点归化至设计位置;

9)根据归化后的主轴点,确定方格网内其余测量控制点;

热风炉工程主要由:

热风炉本体、煤粉制喷以及煤气清洗循环水系统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以归化后的主轴点来进行测设,最后联测、复测,以热风炉本体为例其测量控制点测设方法如下:

A、主控轴A、O、B测长轴线(蓄热室中心线)M1、O、M2,由长轴线测设短轴线N1、N2;

B、根据十字轴线测出矩形的四边并定出四个角桩;

C、沿矩形的四边采用差分法定出距离指标桩;

D、热风炉本体测量平面布置详见图10.3.1.1—2。

10)定期复测测量控制点特别是主控轴的复测,发现位移及时修正。

(5)高程控制网布设

1)在施工前期,高程控制点均埋设在方格网点标桩上,待设备基础及柱基础建成后,将高程点逐步转移至深桩基础平台上。

2)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或环型水准路线,并以监理组织移交的厂区首级高程点(选取稳定的点位)作起算依据。

3)以N3或NA2+GPM3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按二等精度施测。

4)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测量作业项目

限差项目

限差要求

备注

水准测量

前后视距差

1m

视距累积差

3m

最大视距

30m

基辅读数较差

0.30mm

高差之差

0.50mm

视线高度

0.3m

应≥0.3m

水准闭合差

±4√Lmm

L:

水准路线长度单位:

Km

(6)测量控制点标桩结构及保护

1)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点采用钢筋混凝土标桩。

标桩顶部埋设不锈钢板和铜棒,作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标桩周围砌筑红砖并填土夯实,作为保护墙和观测平台。

结构见图10.3.1.1—2。

2)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测量标桩在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对全场施工人员进行测量法规教育,切实加强施工期间测量标桩的保护工作。

3)因施工需要而必须毁弃测量标桩时,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通知项目部测量组,以做好控制点必要的转移。

10.3.1.2施工放样测量

(1)施工放样依据

1)本控制网的测量成果或业主提供测量成果;

2)建(构)筑物的施工平面图及设计变更。

(2)使用仪器

根据工程测量的特点和待放样构筑物的相对精度的要求选择适宜仪器。

一般用J2级经纬仪、S3级水准仪、50米钢卷尺及其他配套设备。

(3)施工放样方法:

1)中心线的投设:

施工放样应依据本控制网测设成果及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先测设中心线,后根据中心线再进行施工放样。

热风炉体中心线对炉体以及工艺管道安装的精度起决定的作用,中心标板上投点定线,其误差不得大于0.15mm。

2)标高的投设

基础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应进行看守观测。

当基坑挖到一定深度后,应在坑壁测设距基底设计面为一定高差(如1米)的水平桩作为控制坑深及基础施工中掌握高程的依据。

同时根据施工进度,施工测量人员应及时将水准标高投测到施工面上作为后续施工的依据。

特别是对于施工中的关键性标高(如正负零、负100mm,正1m线等)要用墨线或红三角准确地画到适当位置上(如:

模板、混凝土基础、结构柱子等)。

3)垂直度的放样

打桩及设备吊装时,垂直度的放样采用两台经纬仪成90°同时观测,指挥施工人员将桩或构件调整到正确位置。

10.3.1.3变形观测

(1)观测点的埋设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埋设。

(2)变形观测周期

根据变形速率和施工进度进行,一般情况下以每周观测一次。

(3)观测方法

1)沉降观测

A、观测要求:

高程起点应远离施工区域,以二等水准精度要求施测,每次观测时应定人、定测站、定仪器。

基础浇筑混凝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中间交接前由土建单位实施观测。

设备吊装完成时,应及时将沉降观测点转移至柱上,并由结构安装单位继续观测(注意成果连续性),设备基础移交后,由设备安装单位继续观测。

B、观测周期:

观测周期通常为一周,荷载增减时应加测一次,出现异常沉降时应重测一次。

以证实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并及时反馈信息。

C、资料整理:

首次高程应以两次观测成果取中确定,观测记录应精确荷载增减情况,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计算并整理成果,随时填绘沉降曲线。

2)位移观测

大体积设备基础浇注过程中,测量人员应进行看守观测,发现位置及标高与施工不符时,应立即通知施工人员及时处理。

在打桩的过程中,应对其附近的老厂房基础和新桩位用基准线法(通视条件良好时)或坐标法(通视条件困难时)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项目部。

3)其它变形观测

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

10.3.1.4热风炉基础结构施工测量

(1)内控网测设

根据测量控制网进行内控网的测设,即根据高炉本体中心线将热风炉基础主要中心线引测到周边控制桩上。

内控网应随时进行复测,以确保精度。

(2)基础定位

基础在定位前,须根据设计图,编绘中心线测设图,将炉体设备全部中心线及地脚螺栓组中心线统一编号,并将其与高炉本体的中心线主控制轴距离指示桩之间尺寸关系注明。

定位放线时,按照绘制中心线测设图,在内控网对应边上测出中心线端点,在距基础开挖边线1.5m处定出中心线,以便开挖。

(3)基础开挖、垫层放线

1)根据内控中心线测设图或场地上其它控制点测定挖土范围线,其中心测量允许误差为5cm,标高允许误差3cm,放出基础边线,同时在基坑开挖中随时配合检查挖土标高,开挖竣工后测出坑底标高允许误差为2cm。

然后粗定垫层混凝土浇筑基础边框线。

2)炉体基础底板(垫层)放线:

根据内控中心线测绘图,将标高及中心线投测到垫层上,并设置固定的炉体主要中心线测设龙门标桩,将中心线、标高引测至龙门标桩上,向施工人员提供测设成果以安装固定架、地脚螺栓及支模板用。

4)设备基础放线

根据龙门标桩上的中心、标高控制点,进行设备基础边框线、固定架、地脚螺栓安装定位,抄平的测设及放线工作。

由于地脚螺栓多,其大小、类型、标高不一,为使地脚螺栓安装位置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应绘制地脚螺栓图,进行分区编号,注明螺栓号码、数量、顶面标高和混凝土面标高。

5)炉体主要中心线标板的埋设与投点

作为炉体安装的重要中心线,可在独立固定的螺栓固定架上焊接一定数量的中心线测量控制标板,测出蓄热室及燃烧室炉体纵横中心和标高控制线。

控制标板应高出螺栓顶50mm,经复测后的控制标板中心作为进行地脚螺栓的安装依据。

10.3.1.5测量管理

(1)测量管理体制及职责分工:

1)热风炉系统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在宝钢工程指挥部测量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实行二级管理。

2)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设测量专职工程师,给以充分而必须的资源配置,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工程项目的测量管理。

3)专业公司(二级公司)设测量组,在本公司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本专业的工程测量。

4)两级管理的职责分工

A、项目部测量专职工程师的职责

a.负责与宝钢工程指挥部测量主管部门业务对口,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

b.负责编制《热风炉系统工程重要测量项目规划》和制定项目的《测量管理制度》,指导二级公司的测量管理工作。

c.负责组织建立工程测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并组织定期复查。

d.对专业公司的重大测量成果(如定位测量、主要轴线投测、重要部位高程等)进行复查确认。

e.对专业工序交接组织测量成果的互检和确认。

f.组织并参与各专业公司的变形测量(沉降观测、位移监测),对测量成果进行确认和上报。

g.对专业公司所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和周期检定进行监督检查和精度确认。

B、专业公司测量组的职责

a.积极参与项目部组织的测量活动和技术交流。

b.负责本专业施工的全部施工测量、检测及测量技术管理工作。

c.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自检制度。

d.定期编制《测量成果目录》报项目部汇总后送有关使用部门。

e.中间竣工测量交接要做到现场桩点完好,标志、墨线清晰,测量成果资料齐全、数据可靠。

f.做好测量器具的管理和周检。

(2)测量人员及仪器的管理

1)各专业公司配备两人以上的专职测量人员。

2)测量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3)测量仪器的管理

A、各专业公司配备与其作业相适应的测量仪器与工具。

B、对所使用的仪器,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定,现场严禁使用未经法定计量检定的仪器、工具。

C、发现不合格的仪器,立即通知其送检,其相应的成果无效。

D、现场使用的仪器都必须粘帖合格标签,标签上填写使用期限。

(3)测量资料的管理

1)测量人员在作业前,应详细了解作业要求,正确使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编制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案,并报业主(或监理)批准。

2)测量控制网的点位归化改正后,应再次检测,经检测无误后,方可发放成果。

施工期间应每月检测一次,直到基础竣工。

3)在厂房基础与设备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竣工线测量。

并报送监理复查,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竣工测量。

4)对基础的定位、中心线的投设、标高的测设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检、互检、专检,并按统一印制的表格填写记录。

5)外业测量必须有记录,记录格式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测量记录必须由测量人员填写并签字,要求字迹、图线清楚,并与现场点位相一致。

涂改的资料无效,无校核签字的资料无效,与现场点位不一致的资料无效。

要真正做到测量成果的真实、完整、规范、及时、符合规定。

6)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测量成果应进行严格的复测检查,对点位不清楚、资料不合格的测量成果不予接收。

7)测量资料的交接实行严格的收发签证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