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454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3.学习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2.积累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①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乡之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③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④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2)问题引导:

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

有的比较含蓄。

读一读上面四个小朋友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①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③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段,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从课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

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课件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这段话,就是把情感寄托在园子里的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上,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沉的热爱和怀念。

从文段对花、鸟、虫子等具体事物的描写中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祖父园子的热爱和怀念。

(2)出示课件3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月是故乡明》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段,是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

3.我拓展,我积累。

在同一篇文章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可能多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穿插运用。

一般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出示课件】

(1)寓情于景:

情感的抒发蕴蓄在景物里,即情景交融。

例如:

老舍《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本段描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

作者通过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流露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融情于事:

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事件的叙述中。

例如:

萧红《祖父的园子》中我和祖父的对话。

(从作者对事情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祖父对“我”的耐心和慈爱;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可亲和疼爱孙女。

也感受到作者对祖父的崇敬和怀念。

(3)借物抒情:

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某一物的介绍中。

例如:

许地山《落花生》中父亲对“我们”讲的道理。

(文章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借歌颂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学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要像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例句,力求读准确、读通顺。

并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例句)

明确:

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和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句子并列,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分别说说每个句子的句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1)通过列举人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中爬出来等事例,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

(2)在例句中,先选择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之更生动、形象。

3.请同学们选择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说一个句子。

忙冷吵静快辣

冷:

十二月,天多冷。

狗熊冷得躲进树洞,鸡冷得挤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窝里不出来。

吵:

这条街车水马龙。

鱼被吵得跳跃,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较量较量。

静:

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静得连一丝微风都舍不得掠过,静得蜻蜓不忍心去点水,静得鱼儿舍不得跃出水面。

……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一读课本中的4个例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比的作用: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1)将异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思乡之情。

作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亮虽美,作者对它们并没有深切的感情;故乡之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亲近、温馨,这样的对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2)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得多。

而母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间,甚至可以说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时、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

因此,在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味永远都是最香浓的。

(3)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是绍兴的乌篷船所无法比拟的。

2.选择其中一个例句,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

这个女孩还穿着又小又薄的破衣裳,她旁边的那个漂亮姑娘的脸庞在红棉袄的映衬下越发红润了。

3.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句子。

示例: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寒冬,天多冷。

(2)夏天,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请学生来朗诵。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

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2.“游子”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人称为游子?

“吟”又是什么意思?

“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3.课前同学们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有谁能帮助他们?

给你的同学以满意的回答。

4.说说对诗人孟郊的了解。

出示多媒体介绍孟郊。

简介作者: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4.简介创作背景: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此篇题下作者自注:

“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1)《游子吟》:

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

”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2)吟:

吟诵,诵读。

(3)游子:

出门远游的人。

即作者自己。

(4)临:

将要。

(5)意恐:

心里很担心。

(6)归:

回家。

(7)寸草:

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8)三春晖:

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

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6、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应重点理解?

理解了这些重点词之后,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请大家自学古诗,可以同桌学,也可以小组一起学。

(3)小组交流自学。

(4)教师小结: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7、精读细品,深入悟情

(1)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情?

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2)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的妈妈,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3)背诵古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二、课堂小结

本次语文园地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了排比、夸张、对比的手法,还从孟郊的《游子吟》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巩固所学,并学以致用。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边读边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学会情景描写感受句子表达特点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