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578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

6.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第1页(共6页)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 

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

8.《汉书·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

9.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

“……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廿四有堠。

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

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兵权收归中央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D.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11.《元史·地理志》: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

12.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第2页(共6页)

14.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

15.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

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16.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

18.军机处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A.宋太祖B.明成祖

C.康熙帝D.雍正帝

19.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第3页(共6页)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2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2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  )

A.设立军机处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D.废除宰相制度

22.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460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

23.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

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度

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

24.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

2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6.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

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B.皇太极在位期间

C.康熙帝亲政时期D.雍正帝在位时期

2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皇权的不断加强

29.《晋书·段灼传》载: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这种选官用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第4页(共6页)

人的制度其最大的弊端在于(  )

A.选官用人的标准不明确B.公卿贵族把持选官权,任人唯亲

C.人才评级的设置不合理D.选拔人才的效率低下

30.关于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官职的记载,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  )

   图一      图二

A.图一:

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B.图一:

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图二: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D.图二:

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

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

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6分)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第5页(共6页)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4分)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提取图一至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10分)

 

(2)图四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

图四到图五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

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

(10分)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第6页(共6页)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装 ………………………………………… 订 …………………………………… 线………………………………………

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

高一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6分)

 

(2)(4分)

 

(3)(4分)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答题卷第1页(共2页)

(3)(6分)

 

32.

(1)(10分)

 

(2)(10分)

 

舒中高一统考历史答题卷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