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644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1.《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

  公曰: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

  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

  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

  3.假如/似乎,好像/比得上;

  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答案】

  1.军,名词做动词,驻军;

  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4.盟,名词做动词,结盟;

  5.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

  6.远,形容词做名词,边远的地方。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

  译文: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荆轲刺秦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见

  图穷而匕首见()

  未得与项羽相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谢

  前为谢曰()

  多谢后世人()

  乃谢客就车()

  阿母谢媒人()

  3.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

  人多以书假余()

  假舆马者()

  4.封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又欲肆其西封()

  既东封郑()

  【答案】

  1.显露/会见/表被动;

  2.道歉/告诫/辞别/拒绝;

  3.宽容、原谅/借给/借助;

  4.封装/边界/以……为疆界。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秦将王翦破赵()

  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答案】

  1.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2.迟,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迟;3.函,名词做状语,用匣子;4.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

  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译文:

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臣侍殿上者。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嘉为先言于秦王。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王拜送于庭。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2.“与”后省略“之”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3.定语后置句太子和门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4.定语后置句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

  5.状语后置句蒙嘉先替荆轲在秦王面前说好话。

  6.状语后置句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

  7.被动句父母及宗族都被杀戮和没收了。

  8.被动句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可以消除了。

  3.《鸿门宴》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划横线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答案】关注高中语文gzyw11!

  1.“距”通“拒”,“内”通“纳”;2.“要”通“邀”;

  3.“倍”通“背”;

  4.“蚤”通“早”;5.“郤”通“隙”。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古义。

  1.沛公居山东时

  今义:

山东省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今义:

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今义:

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今义:

副词,很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5.而听细说

  今义:

详细说来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今义:

河北(南)省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7.再拜献大王足下

  今义:

又一次

  古义: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注高中语文gzyw11!

  1.指崤山以东;2.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3.出、入是两个词,指出去、进来;4.指意外的变故;5.小人的谗言;6.黄河以北(南);7.两次。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顾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计不知所出耳()

  2.胜

  沛公不胜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百战百胜()

  3.辞

  卮酒安足辞()

  大礼不辞小让()

  停数日,辞去()

  4.道

  道芷阳间行()

  行军用兵之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

  5.急

  良曰:

“甚急!

”()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大王必欲急臣()

  6.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君王为人不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答案】关注高中语文gzyw11!

  1.顾及,考虑/回头/拜访/但,不过;2.承受/尽/优美的/胜利;3.推辞/计较/告别,告辞;4.取道/方法,措施/说,谈论/主张;5.紧急/着急/逼迫;6.动词,出,制定。

读“wéi”/动词,以为。

读“wéi”/动词,做,担任。

读“wéi”/动词,是。

读“wéi”/句末语气词,呢。

读“wéi”。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籍吏民,封府库()

  4.范增数目项王()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吾得兄事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2.拔剑撞而破之()

  13.此其志不在小()

  14.素善留侯张良()

  15.沛公今事有急()

  【答案】关注高中语文gzyw11!

  1.军,名词做动词,驻军;2.王,名词做动词,称王;3.籍,名词做动词,登记;4.目,名词做动词,看;5.刑,名词做动词,施刑;6.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7.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8.兄,名词做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9.翼,名词做状语,像翅膀一样;10.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1.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12.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3.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14.善,形容词做动词,友善、交好;15.急,形容词做名词,危急的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大王来何操?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安在?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属今为之虏矣!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译文:

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注高中语文gzyw11!

  1.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

  2.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哪里?

  3.判断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4.被动句我们这些人都会被他俘虏!

  5.被动句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