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04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docx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

七年级历史新思维·随堂练(六)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单项选择: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两汉时期被称为

A.西域B.漠北C.河西走廊D.新疆

5.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C.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D.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之后

6.走丝绸之路,如果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地区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

9.西汉和东汉时分别出使西域的是:

A.张骞班超B.班超张骞C.张骞窦固D.班超窦固

12.东汉时期,中原战乱且疾病流行。

当时,人们不可能采用的防治措施是

A.为病人做手术时使用“麻沸散”

B.从《伤寒杂病论》中寻找治病良方

C.向李时珍请教防治方法

D.每天练“五禽戏”,增强体质

14.东汉末年一家豪强地主,要计算他家的土地面积,可以参阅的书籍是

A.《九章算术》B.《道德经》C.《离骚》D.《伤寒杂病论》

1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来自于佛教的一些语言在我们的身边常能听到,这说明佛教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知道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吗?

A.春秋时期B.秦朝C.西汉末年D.东汉时期

二.非选择题:

第16小题17分,第17小题10分,第18小题16分,第19小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课文67页《丝绸之路》图,只要图。

请回答:

(1)请简要概述材料一中“张骞”的主要事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请简要描述其路线(4分)。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

(4)读完两则材料,你认为汉朝的历史有什么重要特征(2分)?

18.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在位期间的许多举措,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大一统的格局,对后世的政治、思想、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1)汉武帝生活在西汉什么时期(1分)?

(2)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一统”局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1分)?

(3)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帝国?

请从政治、思想、军事、外交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概述(10分)。

19、秦汉之际,在北方边境与匈奴的关系是“战与和”交织在一起。

据此回答:

(1)秦朝时期,对匈奴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分)

(2)西汉末年为汉匈和平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有什么意义?

(4分)

(3)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七年级历史新思维·随堂练(七)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单项选择:

1.下列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A孙权B诸葛亮C刘备D曹操

4.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哪位历史人物的评价?

A.周瑜B.曹操C.诸葛亮D.鲁肃

5.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北方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激化

6.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什么战役?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7.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A.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B.都是以曹操获胜而告终的战役

C.都是三方交战的战役D.都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战役

8.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曹操统一北方B.孙权在江南建国

C.江南地区开发D.东晋将都城建在南方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维护了人民利益

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向哪个民族学习

A.匈奴B.鲜卑C.前秦D.汉族

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等情况,要阅读:

A.《脉经》B.《三国志》C.《史记》D.《水经注》

13.下列事件,与祖冲之没有关系的是:

A.撰写了数学名著《缀术》

B.制造“千里船”和“水碓磨”

C.撰写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石氏星经》

D.将圆周率的准确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14.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A.《兰亭序》B.《孔雀东南飞》C.《洛神赋图》D.《女史箴图》

15.下列说法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无关的是

A.绘画题材广泛,佛教故事、历史典故等无所不画

B.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C.“点睛传神”的传说

D.其代表作被称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二.非选择题:

第16小题12分,第17小题15分,第18小题15分,第19小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1分)

(2)为上述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1分)

(3)上述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

“…(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来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北魏孝文帝什么改革法令(3分)?

(2)请你说出孝文帝改革其他的措施(6分)。

(3)结合材料二,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6分)?

(2)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3分)

(3)出现这种不同局面的原因有哪些(4分)?

19、

(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宋书〉中的江南富庶、繁华。

(2)江南得到了开发,经济逐渐发展、繁荣。

(3)汉代的江南还没有开发,而魏晋以来的江南因为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等原因已得到开发。

七年级历史新思维•随堂练(八)

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发生在

A.汉元帝时B.汉武帝时C.三国时D.南北朝时

2.“丝绸之路的”是闻名世界的东西交通要道,它开创于

A.西汉B.秦朝C.东汉D.战国

3.下列不属于张骞通西域的作用的是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B.开辟了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C.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7.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

可后来匈奴既发展畜牧业,也发展农业。

这是受哪一民族的影响?

A.蒙古B.汉族C.羌族D.越族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典故和谁有关?

A.张骞B.班超C.卫青D.霍去病

10.今天的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最早归属中央政府开始于

A.西汉B.东汉C.战国D.秦朝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一次短暂统一是

A.东晋B.西晋C.南朝D.北朝

14.北魏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A.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B.加强对汉族地区的统治

C.优越的地理位置D.洛阳的气候好

1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北人南迁B.温暖湿润

C.土地肥沃D.种植水稻

19.欧洲人最早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B.汉朝C.战国D.春秋

二.非选择题:

第21小题11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2分,共55分。

21、动动手:

复习旧知识,最好是把知识归类,而归类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列表。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两次改革,请你用表格的形式将两次改革从目的、时期、内容和作用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比较。

(11分)

22、材料分析题:

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根据材料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3分)?

(2)诗人诗中“壮心”的含义是什么(3分)?

(3)为了实现这一壮心,他先后发动了哪两次战役?

结果如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

(10分)

23.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魏晋南北朝突出发展的特点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北方人南迁的高潮,其原因是什么?

(2分)

(2)这次民族迁徙在历史上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3)这一时期有一个民族曾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请写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和领导这次改革的人名(4分)

(4)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北方人口也出现了南涌的潮流,这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是否相同?

为什么?

(4分)

23.(1)北方长期战乱(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迅速发展起来(3)鲜卑族,孝文帝(4)不相同。

因为历史上人口南迁是为了躲避战乱,获得安定的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北方人南涌,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24.有人说三国时期是由统一走向分裂,所以说是历史的退步;也有人说三国时期虽然是三分天下,但分裂之中蕴涵着生机,你同意哪种观点,请加以说明(12分)。

 

11.在诸子百家思想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12.早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子就主张“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也”,体现了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下列言论属于孟子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19.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周武王B.汉高祖C.汉武帝D.周文王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断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书籍被烧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分)

(1)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

(2)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4分)

23.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5分)

入围人员:

1孔子2庄子3孙武4韩非5墨子

节目类型:

A《人与自然》B《法制空间》C《军事天地》D《爱心世界》E《教育论坛》

26.

材料一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材料二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2分)据此,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

(2)材料二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的原因是什么?

(1分)

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根据所学,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2分)

(3)综合上述内容,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思想。

(2分)

26.

(1)观点:

民贵君轻。

主张:

实行“仁政”

(2)原因:

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举例: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出现了“文景之治”。

(举例只要体现出统治者的重民思想即可得分)

(3)思想:

民本思想(重民思想、贵民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