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579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部编人教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幼安

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自惭形秽。

皇帝可以冷遇他,朝廷可以冷遇他,人民也可以忽视他,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可以冷遇那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他要用万丈豪情点燃熊熊大火,烧退来犯的贼寇,烧毁那纸醉金迷的繁荣,用心灵无限的光芒照亮世间黑暗的角落。

他——辛弃疾,一位侠之大者,一位傲立于天地间的民族英雄!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烧红过,被人世的无情锤打过,力量与霸气因此得到完美地结合,剑指过处莫不俯首称臣;他又是一枝修长饱满的墨笔,笔尖下可以流淌出风格迥异的诗句,豪放洒脱可如滔天巨浪势不可挡,清新隽永如妙龄少女婀娜多姿。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写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

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

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

此词写于1205年,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

 

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

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

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

 

语言建构与运用

作业时间:

20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舞榭歌台        

(2)巷陌    

(3)金戈    (4)狼居胥    

(5)佛狸祠    

答案:

(1)xiè 

(2)xiàng (3)gē (4)xū (5)cí

2.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答案:

3.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

(1)寻常·平常

A.复活节,对一般人来讲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基督徒来说意义非比    。

B.在这风光的背后,这些政客们也有如普通人一样    、无奇的一面,或尴尬,或凄惨,抑或是吝啬。

(2)仓皇·仓促

A.千万不要把物业税误当成宏观调控工具    出台,否则好事也有可能变成一锅“坚硬的稀粥”,难以收拾,难以下咽。

B.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时,这个不能提供进货依据的“医生”从所处房间翻窗    逃出。

解析:

(1)两词意义非常接近,都有“普通、不特别”的意思。

但是,“寻常”多用于一些固定词组,如“非比寻常”等;并且“寻常”书面语色彩浓厚。

“平常”除了有以上义项之外,还有“平时”的意思,如:

她平常很少请假。

(2)两词都有“匆忙”的意思,但是“仓皇”强调的是匆忙而慌张,“仓促”强调的是匆忙,急急忙忙。

答案:

(1)A寻常 B平常

(2)A仓促 B仓皇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千古江山(      )

(2)赢得仓皇北顾(      )

(3)可堪回首(      )

(4)烽火扬州路(      )

(5)元嘉草草(      )

(6)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答案:

(1)长远的年代

(2)落得

(3)哪堪,不堪

(4)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在的“省”

(5)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6)流风余韵

5.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际

①水随天去秋无际(      )

②覆盖周密无际(      )

③败军之际(      )

④盖院有僧尝际遇真庙(      )

(2)会

①无人会登临意(      )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③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

④会其怒,不敢献(      )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

(3)封

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③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④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答案:

(1)①边际,边缘 ②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③时候;时机 ④遭;逢

(2)①领会 ②相聚 ③会面 ④恰巧碰上 ⑤应当,一定

(3)①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 ②疆域 ③用加盖印章的纸条贴在门、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开启 ④封闭 装盛

6.填空

(1)元嘉草草,      ,      。

(2)四十三年,      ,      。

(3)凭谁问,      ,      ?

(4)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    。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因此也称曲,或“    ”,还称“    ”或者“    ”等。

(5)辛弃疾,字    ,号    ,    (朝代)词人。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    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

答案: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4)宋代 曲子词 诗余 长短句

(5)幼安 稼轩 南宋 苏轼 苏辛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合作学习

思考1: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明确:

孙权的流风余韵现已不复存在。

“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

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

“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

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思考2: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答:

 

 

 

 

明确: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这两位英雄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思考3:

怎样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句“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内涵?

答:

 

 

 

 

 

明确:

词的上阕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阕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告诫当权者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南宋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令人目不忍睹的现状,投降派没有丝毫的危难观念,更无收复失地的志愿,谁能改变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呢?

作者想起了在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

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使者,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证明自己尚能领兵作战。

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希望自己能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之情。

作者在这里表示出:

“我”虽然老了,但还有像廉颇一样的雄心壮志。

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

特别是“凭谁问”三个字,含有无限的悲怆,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哀。

思考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

 

 

 

 

明确:

本词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即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的问题:

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作者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那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

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全词借古讽今,亦史亦论,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

二、疑难探究

思考5:

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很多典故,是否有堆砌之嫌?

我的观点:

 

 

 

 

明确:

观点一: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

典故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运用是否恰当。

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

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观点二:

有堆砌之嫌。

辛弃疾作词好用典故,导致文章深奥难懂,本篇文章仅有百余字,但写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有“掉书袋”之嫌,在历史上就有人给他指出过。

三、归纳总结

结构图示

主旨探微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激愤。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耿耿之心,爱国情怀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辛弃疾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当他失去手中曾握的杀敌的钢刀利剑时,他将唯一的羊毫软笔变作了刀枪,以血作墨,胸怀中蕴藏的杀气和磅礴气势,凝结成著名诗词。

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地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只沉睡在那个唤作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2)辛幼安——把栏杆拍遍

是谁,在鹧鸪山中,断鸿声里,把流水叹尽,青山望断。

是谁,在寂寞楼头,烟柳断肠处,剑鸣镝中,四顾茫然。

是谁,在斜阳危楼,日暮江天里把兴亡看尽,把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登临意!

人无言,唯有惆怅醉去,无尽哀伤,向谁诉?

谁听!

谁懂!

历史尘封了一把利剑,却造就了一支神笔。

你以血泪为墨,继续书写你的责任。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你那荡涤心胸的词章,滋养了多少代人的心灵?

民仇国恨炼诗魂,马蹄金戈壮词魄。

你是一个才将,更是一位词人。

没有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星空也会黯淡三分!

(3)苦闷岁月看吴钩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

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著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

是你,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2.在名句中选择

稼轩名句之最

①最自恋的句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②最豪迈的句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最狂放的句子: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④最搞笑的句子: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⑤最无奈的句子: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⑥最惆怅的句子: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⑦最浪漫的句子:

众里寻他千XX。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⑧最执着的句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⑨最刚烈的句子: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⑩最失落的句子: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⑪最和谐美好的句子: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⑫最无理的句子: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⑬最友爱的句子: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⑭最气派的句子: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⑮最有趣的句子: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

尝试与偕来。

(二)素材这样运用

《品江南》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

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

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

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汽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

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

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凑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

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

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

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

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

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

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

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

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醇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

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

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经典评论】 没有诗,不成江南;没有诗意的语言,不足以表达诗意的江南;而没有诗性的评点,则不足与言《品江南》的韵味。

诗的心灵画意淋漓。

一把胡琴,一泓月光,一缕会意的微笑,可以编织出江南美丽的经纬,丝绸一样的温婉质地。

撑篙的身影,斜风夕阳,松语长歌,亦可以描画一幅隽永写意的山水图轴,人生的况味于此作悠然的南山之见。

而长鸣的金鼓,烽火的长路,也被诗意轻轻地拥入心怀,熨烫成一壶江南雪夜里劝慰心灵的美酒。

江南,从画意里走出的江南,水比酒还醇,意比画更深。

开落的莲花和季节一样的美丽,掉落在人生溪流里,点画出生命江南一样的诗意闲适与追求。

文采胜花,才情似水,才或可与江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写作的人如何能不时时翻检自己的心怀,去与美丽的人生签订一份永生灵性的同行之约?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把栏杆拍遍(节选)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

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

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

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虽然杜甫也写过: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

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

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

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这首小诗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

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

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

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

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

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

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

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

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

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

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

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

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

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这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读过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

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

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永遇乐》)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

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的被调动。

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

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

梁启超评曰:

“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

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

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

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

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

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

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

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

“君恩重,且教种芙蓉!

”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

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

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