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692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

灾后重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单位: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

编制单位:

某某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1.1.项目概况……………………………………………………………1

1.2研究范围……………………………………………………………1

1.3主要编制依据………………………………………………………1

1.4可研报告主要结论…………………………………………………2

1.4.1项目建设必要性…………………………………..……………2

1.4.2建设内容及规模……………………………………..…………3

1.4.3工期安排…………………………………………..……………3

1.4.4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3

1.4.5结论与建议……………………………………………..………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5

2.1项目建设的背景……………………………………………………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概述及项目简介………………………………8

3.1某某县概况…………………………………………………………8

3.1.1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8

3.1.2自然地理…………………………………………………………8

3.1.3历史文化…………………………………………………………9

3.1.4社会经济…………………………………………………………9

3.1.5基础设施条件…………………………………………….……10

3.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及项目简介…………………………………10

3.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0

3.2.2项目简介………………………………………………………11

第四章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13

4.1建设目标……………………………………………………..…13

4.2建设内容及规模…………………………………………………13

4.2.1建设内容………………………………………………..……13

4.2.2建设规模………………………………………………………13

第五章场址与建设条件………………………………………………14

5.1建设场地……………………………………………………...…14

5.2区域自然条件…………………………………………….……14

5、3项目的施工条件……………………………………………..…15

5.4工程前期工作情况………………………………………………15

第六章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16

6.1项目管理……………………………………………….………16

6.1.1管理体制……………………………………………………16

6.1.2计划管理……………………………………………………16

6.2环境保护…………………………………………………..……17

6.3保障措施……………………………………………………..…19

第七章建设方案及规模……………………………………….……21

7.1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21

7.2建设标准…………………………………………….……..……21

7.3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21

第八章工程设计方案………………………………….……………22

8.1设计指导思想…………………………………………….………22

8.2总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22

8.3工程概况……………………………………………………….…23

8.4绿化……………………………………………………….………23

8.5建筑设计…………………………………………………….……23

8.6结构设计……………………………………………………………25

8.7公共工程设计…………………………………………….………27

第九章节能减排……………………………………….…………42

9.1、节能政策及节能篇章编制依据…………………………………42

9.2、编制节能篇章相关的标准和规范………………………………42

9.3、设计依据……………………………………………………..…43

9.4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43

9.5给水排水节水节能设计……………………………………………44

9.6电气专业节能措施……………………………….………………45

9.7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措施…………………………………..……45

9.8能耗状况分析…………………………………………..…………46

9.9能耗指标分析……………………………………………..………47

9.10节能效果分析……………………………………………………50

9.11节能措施…………………………………………………………50

9.12本项目节能减排施工技术要点…………………………………54

9.13本项目节能减排运营管理技术要点………………..…………56

9.14节能减排结论………………………………………..…………58

第十章建设日期及人员安排………………………….……………59

10.1建设日期…………………………………………………………59

10.2人员安排………………………………………..………………59

11.1投资估算的依据及说明……………………………..…………61

11.2估算投资范围……………………………………………..……61

11.3估算总投资……………………………………………..………61

11.4资金来源……………………………………………..…………64

第十二章招标方案……………………………………….…………65

12.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65

12.2招标方式…………………………………………………………65

12.3招投标相关要求…………………………………………………66

12.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67

12.5招标备案…………………………………………………………67

12.6项目招标事项核准表……………………………………………68

第十三章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69

13.1落实建设资金…………………………………………..………69

13.2强化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69

13.3加强建设管理……………………………………………………69

13.4加强项目投资管理…………………………………..…………70

13.5加强质量管理………………………………………..…………71

13.6加强工程进度管理………………………………………………71

13.7加强合用管理……………………………………..……………72

13.8加强协调管理………………………………………..…………73

13.9加强安全建设管理………………………………………………73

13.10资金管理……………………………………………….………73

第十四章社会评价………………………………………….………74

14.1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74

14.2与项目关系密切的主要群体分析………………………………74

14.3主要社会效益分析………………………………………………74

14.4负面影响与对策…………………………………………………75

14.5项目与所在地相互适应性分析…………………………………76

14.6社会评价结论……………………………………………………76

第十五章结论…………………………………….……………77

附表:

附表1:

投资估算表

附件:

附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项目

项目性质:

灾后重建项目

建设地点:

某某县某某镇

项目建设用地:

约0.6亩(原址)

业主单位: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1.1.2.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

1.2研究范围

我公司受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委托,对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灾后重建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影响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1.3主要编制依据

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

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

3、《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4、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局)《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667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2008年7月10日)

6、《关于某某县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工程立项的批复》

7、某某县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有关问题的请示

8、其他相关附件。

1.4可研报告主要结论

1.4.1项目建设必要性

灾后重建是当前最紧迫和最重要的工作。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在深入调查、综合评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及早规划和适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1、项目的实施是某某县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建设有利于广大受灾群众安定生活和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2、项目建设是尽快改善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设施的需要。

3、项目建设是提高某某县某某镇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

4、项目建设是完善某某县某某镇基础设施,解决群众办事不便需要。

5、项目建设盘活了现存国有资产,节约了建设成本。

1.4.2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进行营业用房及办公用房重建。

2、建设规模

根据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灾后重建的请示,本项目建设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某某信用社工程。

占地约0.6亩,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

1.4.3工期安排

项目建设期:

17个月

工程施工期:

2009年4月

1.4.4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1、投资估算

根据初步测算,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建设费用340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36万元,第三部分预备费25.64万元。

2、资金来源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200万元,自筹资金200万元。

1.4.5结论与建议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某某信用社重建工程项目属“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某某县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和改善灾区基础设施,有利于稳定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社会效益明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建议某某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利于项目尽早组织实施,重建美好家园。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里氏八级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灾难,它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权威地震专家钱洪认为:

本次地震是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

本次地震显著特点是震源浅,大概是十公里左右;震级高,达八级;烈度最高达到十一度。

这一次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而破裂带长度达到300公里,一直到达广元青川县,对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市(州)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还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

此次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使全国13亿人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为之动容。

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德阳市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

德阳市受灾死亡人数达到6701人,受伤33494人,被埋2700余人,被困31139人;道路受损3149.1公里,桥梁受损542座;房屋倒塌30余万间;全市师生死亡1405人,失踪约1300人,校舍70%受损,受损面积约240万平方米,16所学校全部塌垮。

某某县距震中汶川县直线距离仅89.2km的,全县10个镇20.46万人受灾,受灾幅员面积447.88km2。

某某县某某镇遭受了重大损失:

据初步统计,全镇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包括信用社在内的建筑成为危房,正常的金融服务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灾后重建是当前最紧迫和最重要的工作。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在深入调查、综合评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及早规划和适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2.2.1项目的实施是某某县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建设有利于广大受灾群众安定生活和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其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某某县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成为重灾区之一。

因地震的灾难性的破坏,使得广大受灾群众的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迫切需要社会的帮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以恢复广大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

项目建设是某某县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广大受灾群众存取款,有利于安定生活和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2.4.2项目的实施是尽快恢复和改善某某县金融基础设施的需要

“5·12”汶川大地震给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毁,某某镇信用社房屋因严重受损而不能使用,给全镇群众的经济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项目建设是尽快恢复和改善某某县某某信用社基础设施,保障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需要。

2.4.3项目建设是改善某某县某某镇基础设施的需要

某某县某某镇信用社房屋因严重受损而不能使用导致群众办事不便。

应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尽快恢复信用社的正常运行。

因此,项目建设是改善某某县某某镇信用社基础设施的需要。

2.4.4项目建设能盘活国有资产、节约建设成本

某某县某某镇信用社营业和办公工用房属国有资产,因地震损坏严重,已经不能使用,为了节约建设成本,盘活现成国有资产,不新增建设用地,由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请示,决定在原址重建某某镇信用社,完成项目建设。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概述及项目简介

3.1某某县概况

3.1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

某某县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的德阳市的东北角,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靠安县,北与中国西部科学电子城绵阳市涪城区及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县城罗江镇南距德阳市区23公里,北离绵阳市区28公里。

某某县面积447.88平方公里,有10个镇,98个行政村,总人口24.23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占85%.全县有耕地面积25.45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5亩,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县。

3.2自然地理

某某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1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6.7℃;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无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时数1260小时。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等。

某某县的江河纵横,水源丰富,发源于安县鹿巴山的凯江由北向南纵贯文星、某某县城;流经蟠龙,德阳市旌阳区的通江经中江县、三台县后汇入涪江支流。

凯江上游纹江纵贯全县48.9千米,绵远河流经全境12.38千米。

水源丰富,有利农灌和水产养殖基地的建立。

罗江能源供应充足,是全国重要的电力走廊,输变电能力居四川省首位,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站1座、35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正在规划建设500千伏换流站和10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

浅层天然气蕴藏丰富,总储藏量上百亿立方,年采输量5000余万立方,有8个乡镇通天然气。

3.3.历史文化

某某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

三国遗址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点将台、换马沟、落凤坡、血坟、古驿道、到湾砾石,大霍山佛教文化万佛寺、宝镜寺、南塔寺、李调元故里醒园、云龙山李氏宗祠遗址、李调元读书台、奎星阁、景乐宫、李调元纪念馆、文昌宫、张任墓、潺庙遗址等旅游景点、潺事远眺、潺水秋风、纹江夜月、虹桥卧波、天台秀色、景乐瓮钟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3.4社会经济

今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某某县一、二、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已形成水果、蔬菜、禽类、药材等“名、优、特、新”的十大商品基地,以四川省树脂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和鸿润电子、振云塑胶、金府王食品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材料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亿元以上骨干企业。

并依托罗江历史文化名城,精心打造白马关三国蜀汉文化旅游区和李调元故里旅游区的生态旅游项目,各项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5基础设施条件

某某县交通较发达,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县境内有宝成铁路和成绵高速公路、川陕公路、罗桂公路、谭秀公路等数条国道、省道,此外还有127条乡村公路。

2007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560公里(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测数据)。

其中:

等级公路420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5%,等级公路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在全县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新修组道120公里,实施“三路两桥”工程,交通网络更趋完善。

2007年公路货运周转量0.71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1.2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9.0%和34.9%。

某某县的邮电通信设施完善,已经全部实现乡镇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在全县范围实现无缝覆盖,并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基本建成光纤环状网络和邮运环状网络。

邮政业务实现了通邮到村组。

罗江的工业紧紧围绕提高经侪效益这个中心,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正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及项目简介

3.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998年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2001年经批准,某某县对10个信用社和县联社35个营业网点实施“统一法人”改革,通过调整体制,整合网点,目前内设了行政人事部、信贷管理部、财务电脑部、资产保全部、稽核监察保卫部,成立了中心机房和稽核大队,全县信用社现共有18个营业网点,其中:

县城营业网点5个,乡镇营业网点13个,营业网点遍布某某县各乡镇和主要街道。

共有在岗员工151人,其中:

本科以上学历3人,占比2%,大专学历80人,占比52.9%,中专以下学历员工68人,占比45.1%。

中、初级以上职称的员工93人,占比56.3%。

今年来,某某县信用联社按照服务“三农”宗旨和全面占领农村市场,全力拓展城区业务的发展战略,牢牢站稳农村市场,大力拓展社区和城区业务,在竞争中得到了发展壮大,业务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业务总量和经济效益日益提高,达到省联社确定的一级联社标准。

全辖农村信用社相关指标情况:

(1)2009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4.1亿元。

(2)2009年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8.4亿元。

 

3.2.2、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某某县农村信用联社某某镇信用社灾后重建项目

2)主要项目面积:

拟建主要建筑的面积1600平方米。

3)拟建工程由下列各项组成:

营业用房、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等

一、场地选择

本项目建设按《某某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在原址新建某某镇信用社。

项目用地为国家划拔土地,无新征土地,无拆迁工作,操作简便。

本项目建在某某镇,交通方便,环境安静优美,是营业的好地方,因此场地选择合理。

二、建设条件

1、本项目建设条件很好,由于本项目在某某县某某镇范围内修建,方便管理、交通快捷、产业发达、各项建设资源充足。

2、符合相关的城市总体规划要点:

罗江是四川省“成德绵”经济发展主轴上的经济重镇,德阳市域东北部门户,是德阳和绵阳城市交流的桥头堡。

而某某镇地处绵阳和罗江交界处,客观上要求某某镇信用社必须大力提高综合服务功能,这种宏观态势,必然要求某某镇信用社有一只高素质的员工,工作中坚持以金融服务为重心,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规范企业行为,尊重客户,树立“文明高效、优质服务”的崭新形象,确保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非常有利将来某某县某某镇的金融发展。

3、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建设,项目符合《某某镇信用社建设标准》。

4、按照相关法规,某某镇周边环境条件符合本项目的建设。

第四章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4.1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全面恢复和改善某某县某某镇信用社基础设施,全面提高某某县某某镇信用社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某某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4.2建设内容及规模

4.2.1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进行营业和办公用房的重建工程。

主要工程内容如下:

1、办公用房修建。

2、营业用房修建。

3、附属设施修建。

4、室外绿化。

4.2.2建设规模

根据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灾后重建规划,本项目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

 

第五章场址与建设条件

5.1建设场地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在某某县某某镇。

5.2区域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处某某县某某镇区域,地貌类型分区属四川盆地川西浅丘区,区内地貌较简单,区域内最高海拔540m,最低海拔520m,管道沿线高差12.2m。

项目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18℃,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6.7℃;年均降水量813毫米;年无霜期271天;年均日照时数1260小时。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霜冻等。

项目区处于成都平原沉降带中心,地貌单元属岷江流域I、II级阶地,地形平坦。

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物及冰水堆积物组成,下卧白垩系基岩。

卵石层顶板一般埋深0.3~2.1m,稳定性好,压缩性低,容许承载力为250~800kga,是良好的天然基础持力层。

项目区处于地震基本烈度VI区,设防烈度为6度,历史上无震害记录。

项目区土壤内容单一,江冲形发育的灰色冲积土,成为母质为第四组河流冲击洪积物,富含云母,风化度低,矿物成分较复杂,土质多为粉砂壤土。

地质结构稳定、持力层可靠。

项目区的环境质量保持了相对稳定,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项目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低于国家标准。

建设用地地势平坦,具有合适高程,保证了在汛期易于排水不受水淹;交通条件便利。

5.3项目的施工条件

项目建设是某某县灾后恢复重建和改善某某县基础设施的重要项目,得到了某某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具备。

5.4工程前期工作情况

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前期立项、规划、土地、环评等均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条件已具备。

 

第六章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6.1.项目管理

6.1.1、管理体制

该项目主办法人是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法人代表朱勇。

建设期由某某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