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795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docx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牡丹江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课程设计指导书

 

题目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

班级11级工业电气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王淑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3年11月15日

 

自控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学时数:

2周

学分数:

开课院、系(部)、教研室: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

执笔人:

王淑玉

编写时间:

2013.11.10

设计目的

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自控原理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二、设计任务

(1)画出系统在校正前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和波特图;

(2)用Matlab画出上述每种情况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根据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已知条件,确定主要参数,计算并选取外电路的元件参数。

四、设计资料及有关规定

字体符合要求,正确使用编程

五、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论文

六、物资准备

1.到图书馆、物理系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

2.到实验室准备器件作好实验准备

七、主要图式、表式

电路图、表要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八、时间安排

2013.11.1设计动员,发放设计任务书

2013.11.2-2013.11.3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

2013.11.4-2013.11.10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画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2013.11.11完成设计,交指导教师审阅

2013.11.14成绩评定

九、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的内容包括:

学习态度;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论文(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创新性;采取审定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

十、参考书目

1.田思庆,梁春英自动控制理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魏克新,王云亮编著.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王正林,王胜开编著.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

4.(美)安德鲁,(美)威廉斯编著.实用自动控制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5.黄忠霖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6.彭雪峰,刘建斌编著.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牡丹江师范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程名称:

自控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

院、系

工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1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a)计算参数A,T

b)用Matlab画出上述每种情况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根据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了解原理,选择元件,计算确定元件参数,利用仿真软件画出相关曲线。

2、完成设计报告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田思庆,梁春英自动控制理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魏克新,王云亮编著.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2013.11.1设计动员,发放设计任务书

2013.11.2-2013.11.3查阅资料、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

2013.11.4-2013.11.10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画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2013.11.11完成设计,交指导教师审阅

2013.11.14成绩评定

任务下达日期2013年11月1日完成日期2013年11月14日

指导老师王淑玉(签名)学生(签名)

 

滞后校正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要求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为调节时间<5s,单位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0.1,相角裕度大于45度。

任务:

(1)设计一个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上述性能指标;

(2)画出系统在矫正前后的奈奎斯特曲线和伯德图;

(3)用Matlab画出校正前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根据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4)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程,给出响应曲线,并包含Matlab源程序或Simulink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教务处标准书写。

3.设计原理

对于所给出的系统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校正前的系统是稳定的,调节时间与相角裕度两项性能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只有单位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过大,需要通过矫正使它由

变得小于0.1。

对于该系统,由于无差度v=0,可知单位阶跃响应下的稳态误差ess(∞)=

为了减小稳态误差,必须增大稳态位置误差系数Kp。

由于Kp=

,得知设计的滞后校正装置必须能够使稳态误差系数增大。

由于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a<1,它的幅频特征曲线如图一所示。

串联进前向通道后能够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向位裕度,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但不能改变稳态误差系数,即不能改善系统稳态精度。

因此,有必要再之后矫正网络后串连一个放大倍数为B的放大器,如图二所示的放大B倍的滞后校正的伯德图可知,这样做可以在在暂态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综上所述,在原系统开环部分后串连一个滞后校正装置

,然后串连一个放大倍数为B的放大器,检验校正后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符合设计要求,则校正完成。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三所示。

B

-

 

图三

 

3.设计分析与计算

3.1校正参数B的计算

由系统原开环传递函数

和放大倍数B

得到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得到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ess(∞)=

得到B>18,为方便计算,取B=20

3.2校正参数a、T的计算

由于要求的相角裕度r=45°

在校正前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上做-180°+45°+10°=125°线,

得到新系统的截止频率

=8.91

该频率对应原系统幅频特性的交点为-13.1dB。

由于校正后系统含有一个放大器会使系统幅频特性向上平移,所以令

-13.1+20lgB=20lg

1

得到a=0.224

=

*cot(90°-10°)

得到T=2.847

3.3校正后系统的检验

对校正后的系统计算各项参数,得到单位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

(∞)=0.97。

借助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得到校正后的相角裕度r=104°。

借助校正后系统的波形图,得到校正后的调节时间ts=1.97s(误差为2%时)。

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4.仿真程序、结果及结果分析

4.1校正前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与伯德图

程序:

num=[1,10];

den=[1,2,20];

nyquist(num,den)

校正前系统奈氏曲线

程序:

num=[1,10];

den=[1,2,20];

bode(num,den)

校正前系统伯德图

4.2校正后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与伯德图

程序:

num=[12.76,147.6,200];

den=[2.847,19.454,206.54,220];

nyquist(num,den)

校正后系统奈氏曲线

程序:

num=[12.76,147.6,200];

den=[2.847,19.454,206.54,220];

bode(num,den)

校正后系统伯德图

4.3校正前后系统动态性能的比较

校正前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波形图

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波形图

有校正前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波形图可知,校正后系统的稳态值越是校正前系统稳态值约三倍。

校正前系统的超调量为49%,校正后变为19.5%。

取△=2,校正前系统的调节时间为2.7s,校正后变为1.97秒。

校正前系统的上升时间为0.22s,校正后变为0.20s。

校正前系统的峰值时间为0.48s,校正后变为0.30s。

可知,经过校正,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田思庆,梁春英编著.自动控制理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魏克新,王云亮编著.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王正林,王胜开编著.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

[4](美)安德鲁,(美)威廉斯编著.实用自动控制设计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5]黄忠霖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6]彭雪峰,刘建斌编著.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心得体会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工业方面,对于化工、机械制造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理量,包括温度、流量、相位等,都有相应的控制系统。

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械的自动操作系统等。

此外,在办公室自动化、图书管理、交通管理乃至日常家务方面,自动控制技术也都有着实际的应用。

随着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几乎涉及生物、医学、生态、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