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80987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0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docx

初中生物学业考试复习知识清单

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生物知识点清单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排汗,排尿,排出二氧化碳。

粪便不属于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排遗)。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向日葵向着太阳)。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

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试验:

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要相同。

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骆驼适应沙漠,熊的脂肪厚),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树木防风固沙)。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例如: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都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而增多,能量随着生物链而减少。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一条食物链要写到最高级消费者,箭头向右,表示被吃例如:

草→虫→鸟)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植物种类和数量少。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例如: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

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理解,不识记)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课本P3▲显微镜的使用P37-38要掌握

二、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镜筒先降后升,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1、左右倒,上下倒2运动方向相反3旋转方向不变(简便方法,将试卷倒过来看))。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4.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例如在视野右上方,要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涂片、装片。

四、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注意: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

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作用)、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保护支持作用)、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有色素)、叶绿体。

动物细胞

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

有机物:

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无机物:

水、无机盐、氧等。

2、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中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4、在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物、植物生活所需。

▲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

进行呼吸作用,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联系:

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区别: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的DNA中。

DNA是双螺旋结构的。

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基因。

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

每一中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一条染色体还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如人的体细胞都含有23对染色体)

八、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

植物细胞分裂细胞分裂:

①细胞核中染色体先复制,然后细胞核分开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形成细胞膜④形成细胞壁(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分裂完成后,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新生命的开端:

受精卵植物的开端:

受精卵

▲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九、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1、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体表,消化道上皮)、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

例如:

股骨,关节囊主要是结缔组织,肱二头肌主要是肌肉组织,脊髓主要是神经组织,唾液腺、皮肤主要是上皮组织

2、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分生组织(根尖,叶尖)、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伸长区和分生区使(根尖伸长,长大)根冠(保护根尖)。

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单细胞植物(衣藻),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菌都为单细胞。

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

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全身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例如:

水藻,水绵,紫菜。

2.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而且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靠茎叶吸收水和无机盐,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因此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主要区别:

种子外是否有果皮(裸子植物如:

松、杉、柏、银杏、苏铁,裸子植物无果实,只有种子。

例如银杏所结的白果是种子,不是果实。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玉米、水稻、小麦籽粒的果皮和种皮结合在一起,所以叫果实。

双子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例如花生油主要来自子叶,面粉来自小麦的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孢子只是一个细胞。

三、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

种子是完整的并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长▲ 种子最先长出的胚根。

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区。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植株生长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无机盐):

氮、磷、钾。

缺氮:

植物矮小,叶发黄。

缺磷植物特别矮小,叶片暗绿色,紫色。

缺钾:

植物易倒伏。

▲花的结构(课本102)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植物从开发到结果的两个重要过程:

传粉和受精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要区别)。

六、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青山绿水和穷山恶水原因是水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移栽植物要带土坨,保护根毛)。

3、运输途径导管(分布在木质部):

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向上运输筛管(分布在韧皮部):

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

(人要脸树要皮,说的是韧皮部对树的重要作用。

)茎的结构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在二者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不断的分裂,能使茎不断长粗。

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一年生植物,小麦,水稻)例如。

茎从外到里:

树皮:

韧皮部(有筛管,活细胞)。

形成层:

木质部(有导管,死细胞)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

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

 

陆地上的植物页面背面气孔多,水生植物叶片正面气孔多。

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是: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6、蒸腾作用:

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植物吸收的水分90%用于蒸腾作用。

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

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③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产者)。

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

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

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

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

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

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

脱色,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

用碘液染色

结论:

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合作用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

1、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氧气、能量来源。

2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植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温度,水,二氧化碳,光(温室大棚,提高温度。

合理密植:

光)

▲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公式:

▲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

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氧,温度,水),保存食物可以:

低温,少氧,种子干燥

▲(理解)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一、人的由来

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向人类的转化:

①直立行走②工具的使用(最主要)③产生语言

二、人的生殖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输精管的功能:

输送精子。

输卵管的功能:

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3、子宫的功能: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的功能:

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4、新生命的开端是:

受精卵。

5、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6、在输卵管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第40周胎儿发育成熟、分娩(婴儿从母体出来)

三、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因此,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男女孩进入青春期的主要标志是:

(男)遗精和(女)月经

3、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缺钙引起佝偻病,鸡胸,X形或者O形腿。

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缺铁引起贫血。

缺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

(吃肝脏,猪肝)缺维生素B

,会引起神经炎,脚气病(全身浮肿,肌肉疼痛,脚肿,和真菌引起的足癣区分开),可吃粗粮,瘦肉。

缺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吃水果,辣椒。

维生素D,换佝偻病,骨质疏松。

吃海鱼,瘦肉,蛋黄等。

 2、六类营养物质中,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的是蛋白质

 二、消化和吸收

 1、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口腔只初步消化淀粉

 2、牙齿的作用:

咀嚼,能切碎磨碎食物;舌的作用:

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的与食物碎屑混合;唾液腺分泌唾液

 3、六类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能溶于水,可直接被吸收不需要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子大、结构复杂需要消化才被吸收;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消化,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

 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口腔、咽、食道基本不吸收;胃只能吸收酒精、少量水无机盐;大肠仅能吸收食物残渣中一些水、少量无机盐维生素

 5、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6、消化腺分两类:

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三大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肝脏(分泌胆汁,贮存在胆囊中));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

肠腺)

7、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8、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

(1)、小肠长;

(2)、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3)、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扁平细胞,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9、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1)、小肠长;

(2)、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3)、内有多种消化液

10、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①提倡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②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③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按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30%左右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畅通外,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咽是气体和食物的通道,有会厌软骨。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胸围差:

受测者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与再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数就是胸围差,测三次求平均值

3、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肋间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扩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扩大,胸腔容积增加,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减小,气体吸入;

2)肋间肌舒张,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增大,气体排出

4、常见的大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的排放,车放,车辆、船舶的尾气、秸秆焚烧秸秆、地面扬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2、血液加抗凝剂的作用:

防止血液凝固3、认识课本59页化验单4、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血浆含有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6、血浆的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7、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富含血红蛋白。

看到的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

数量少不容易看到的是血小板,血小板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8、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其特点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9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氧。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患贫血;能穿过毛细血管壁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其功能是:

吞噬病菌,对人体健康有保护作用。

白细胞过多时,说明体内有炎症;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数量过少,会流血不止。

过多,会形成血栓。

10、贫血的症状:

面色苍白并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应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1、人在大量出汗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可以通过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来补充;在严重腹泻情况下,血液主要丢失了水分、一部分无机盐、葡萄糖等,可以通过喝水、适量无机盐、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来补充.

 二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在进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和躯干,目的是保证鱼能正常呼吸。

2动脉:

较厚、弹性大速度快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静脉:

较薄、弹性小速度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毛细血管特点:

管径最小、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3、四肢静脉内有的静脉瓣;在心脏内,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血液方向只能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不能倒流)

4小常识----关于出血的初步处理

  静脉出血:

暗红,不断流出;在伤口的远心端压住,再处理

  动脉出血:

鲜红,呈喷射状,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压住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①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②左心室壁最厚③心房收缩,血液进入心室,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

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进入心房

ABO血型包括:

A型、B型、AB型、O型.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血液流经小肠:

营养物质增多,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血液流经肾脏,废物减少,营养物质不变

血液流经肺部,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5、体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部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意义: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意义: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动脉、静脉与动脉血、静脉血不同.注意:

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

2、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肾脏(功能:

形成尿液)、输尿管(功能:

输送尿液)、膀胱(功能:

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功能:

排除尿液)组成

3、尿的形成包括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6、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7、人体排尿的意义:

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8、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10、流经肾动脉的动脉血通过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并未发生物质交换,经出球小动脉流出的仍然是动脉血,当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发生物质交换(包括氧气、二氧化碳)转化成静脉血流入肾静脉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建沼气池和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平时所说的“黑眼珠”指的是虹膜,“白眼”指的是巩膜

 2、物像形成在视网膜上(倒像)。

视觉形成在视觉中枢 。

听觉形成在听觉中枢 3、近视形成:

晶状体过度变凸(前后径增加),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可以通过近视镜(凹透镜)来调节

4、远视形成: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角膜与晶状体的凸度过小(前后径减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可以通过花镜(凸透镜)来调节

5、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则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的暗室壁,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6、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使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7、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到高海拔处,乘坐飞机的上升期和下降期,患感冒、中耳炎等,都会感到鼓膜不适,张大嘴做咀嚼运动病大口呼吸能使咽鼓管打开,使中耳鼓室与外界相通,鼓膜内外两侧大气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